三毛一生愛過多少男人?為初戀遠走西班牙,與荷西情定撒哈拉……

2020-12-13 書箸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

——三毛

三毛生性浪漫,至情至性,她的文字裡總是溢滿悲情的美麗,一如她的幾段愛情,絢爛卻哀婉。

1964年,21歲的三毛得到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先生的特許,到該校哲學系當旁聽生。在這個美好的地方,情竇初開的三毛喜歡上了戲劇系才子舒凡。已經著寫了兩本書的舒凡是學校裡的名人,許多同學都是他的粉絲,三毛也是其中之一。終於有一天,三毛在操場偶遇了舒凡。向來勇敢大膽的三毛心想:一切總得有個開始吧,成長這本書總得靠自己動手翻。於是,三毛走向舒凡,抽出他襯衣口袋裡的鋼筆,掰開舒凡的手掌,然後飛快地將家中的電話號碼寫在他的手掌上。寫完,三毛轉身跑掉了。她一口氣衝回教室,氣喘籲籲地收拾著自己的書本,她要回家等舒凡的電話。

俗話說:女追男,隔層紗。三毛的真情打動了舒凡,就這樣三毛的第一次戀愛開始了,他們一起讀書,一起吃飯,一起逛街……

但患得患失的三毛對舒凡愛得太沉重,三毛常為了兩人之間的一些小事而生氣。有時是因為舒凡不牽她的手,不擁她的腰,有時是因為舒凡不陪她共用午餐而一個人去睡午覺……這些讓舒凡不勝其煩。在舒凡即將畢業的時候,三毛提出了一個在舒凡看來異常荒謬的要求:結婚。最後,舒凡只有疲倦而冷漠地對三毛說:「我們不要再相互折磨了,我太累了。」

這段戀情終於結束了,三毛用一張前往馬德裡的機票,告別了痛苦遠遠多於甜蜜的過往歲月。

為告別初戀遠赴西班牙的三毛,選擇就讀馬德裡大學。她怎麼也沒想到,會在這裡遇到自己未來的丈夫荷西。

初識荷西時,三毛在馬德裡上大學三年級,而荷西只不過她學校附近就讀的一名高中生,那年的聖誕節晚上,頭戴法國帽的荷西在三毛所居住的公寓樓下送她節日禮物與祝福。

之後,荷西經常逃課來看她,直到有一天,荷西一臉認真地說,ECHO,你等我結婚好嗎?六年!四年大學,二年服兵役!好不好。

面對荷西的告白,三毛慌了,因為她一直沒有對這個小自己8歲的弟弟抱有任何想法,為了打消他的主意,她故意氣他:「再也不要來找我了,我有男朋友的!」後來荷西真的沒有再來找三毛,而三毛身邊的男友似乎總在換來換去,有意或無意。

後來三毛返回臺灣,卻遭遇未婚夫意外身亡,痛苦之下,她又重返西班牙。荷西再一次出現,他真的來履行當初的諾言了,七個月後,三毛與荷西舉行公證結婚。

又是六年後,荷西因潛水中意外事件喪生,那個魚自己靈魂相契的人走了,這對三毛造成了極大的打擊,生活一下子失去了意義,她曾多次想追隨荷西的腳步而去。但最終還是在父母和朋友的幫助下活了下來。

1981年,三毛決定結束流浪異國14年的生活,在國內定居。

時間就這麼兜兜轉轉走了11年,1990年4月,三毛參加一個臺灣的旅行團,赴敦煌、吐魯番遊覽。三毛從小就愛唱《在那遙遠的地方》、《達板城的姑娘》,因此當有機會去新疆,她特地採訪了西部歌王王洛賓,這次會面讓兩人擦出火花。

海峽兩岸,鴻雁傳書。短短的3個多月,往來6封信件。王洛賓寫信告訴三毛:蕭伯納有一柄破舊的陽傘,早已失去了傘的作用,他出門帶著它,只能當做拐杖用。王洛賓自嘲而誠懇地說:我就像蕭伯納那柄破舊的陽傘。之後,王洛賓延緩了寫信的日期。三毛急匆匆來信,責怪洛賓:「你好殘忍,讓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

幾個月後,三毛再次來新疆時,直接就住在了王洛賓的家裡,憧憬著一份美好的生活。然而人倆人生活方式、人生經歷的不同,使她和王洛賓之間,無法邁過30多歲年齡差距造成的鴻溝。最終二人決定結束這段短暫的「忘年情」,落寞的三毛又回到了臺灣。後來,三毛給王洛賓寫了一封信,感謝他在新疆的照顧。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卻傳來三毛自縊身亡的消息,難過至極的王洛賓在家大醉一場,並寫出《等待》一歌用以紀念三毛。

相關焦點

  • 《撒哈拉夢中的橄欖樹》:三毛與荷西的愛
    三毛,一個謎一樣的女人,曾經為愛遠走他鄉。擁有不羈靈魂的她背著行囊,一頭扎進漫天的黃沙中。橄欖樹曾經綠過她蒼白的生命,為了那些生命中最期待的精彩,她在滾滾紅塵中掙脫生命的枷鎖,走向天涯海角。相遇與錯過皆是命運的安排,西班牙於三毛是一個浪漫的國度,在這浪漫的國度她邂逅了一生摯愛的人——荷西。並非所有愛情一開始都那麼順利。經歷過刻骨銘心的初念後,三毛已不敢再那麼的投入了。況且他們還有著好幾歲的年齡差距,相差整整8歲。一個24的姑娘和一個未滿18歲的青澀男生。是英俊、單純的大鬍子荷西用自己的純情、痴情深深打動了三毛的心。
  • 三毛與荷西:撒哈拉沙漠的悽美絕戀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撒哈拉的故事》講述的是三毛和她的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一段難忘回憶,裡面有她和丈夫之間的生活瑣事,有當地的民俗民風等等。三毛原名陳懋平,1943年3月26日出生於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往臺灣生活,初戀失敗後於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臺灣駐西班牙大使是三毛父親的好朋友,她便住到大使專職廚師的家裡,起居飲食都由其照顧。廚師有個14歲的兒子在上中學,荷西是他的同學住同一棟公寓,常到他家裡玩,由此認識的三毛。
  • 撒哈拉的故事:傳奇女子三毛和丈夫荷西的神仙愛情
    三毛是一個令人敬佩的女神,縱觀女神的一生,她仿佛始終在路上,「為了遠方那棵夢中的橄欖樹,到處流浪。」三毛本名陳懋平,女神因為學不會寫「懋」字,就自己改名為陳平。「三毛」筆名取自張樂平的漫畫《三毛流浪記》。
  • 《撒哈拉沙漠》:三毛嫁荷西,其實是因為這一點
    其實三毛一生,一直活得獨立特行。雖然小時候身體不好,爸爸媽媽對她過分疼愛,但是開明的家庭環境,也讓她從小學會了被接納,被允許做自己。三毛遇見荷西,也許是冥冥中的註定。那時,荷西只是三毛的學弟,他卻一眼就愛上了這個女人。三毛認為,那只是一個男孩對女人的迷戀,算不上愛情?
  • 三毛和荷西:離開你之後,撒哈拉沙漠再也沒有了星辰
    三毛是臺灣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稻草人日記》、《夢裡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等都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她喜愛旅行,喜歡探索不同的風景和生活。在那段難忘的沙漠生活經歷中,她的丈夫荷西,給了她很多的陪伴和安慰。我們從三毛的書中,也能找到相愛的他們生活的影子。
  • 誰才是三毛心中的「橄欖樹」,歌手王洛賓?高中生荷西?都不是!
    少年時聽這首歌一直以為歌詞所表達的是對遠方的憧憬,對自由的期待,直到後來突然發現這首歌的歌詞竟然出自三毛女士寫的現代詩《橄欖樹》,才理解其中寓意。為什麼說就因為是三毛寫的詞,寓意就不那麼簡單了呢?因為在我心目中,三毛一生追求的不僅僅是遠方,她的一生都在渴望愛情。
  • 見證上世紀的愛情苦旅——尋訪三毛與荷西在西撒哈拉的足跡
    圖文:作者-麻醉龍、編審-小阿、圖文編輯-斯凱勒封面圖&文中所有照片:麻醉龍* * *或許,大多數中國人知曉撒哈拉是源自於三毛的作品,我有幸曾尋訪了三毛與荷西在西撒哈拉的足跡。當年在這個法院,三毛和荷西向西班牙法官提出結婚請求。恍然間,我似乎看到那個「穿著淡藍細麻布長衣,足蹬一雙涼鞋,頭戴一頂草編闊邊帽子」 的中國女孩手牽著那個「穿一件深藍色的襯衣,大鬍子還修剪了一下」的西班牙男人,花了四十分鐘走到這裡來結婚。「在漫漫的黃沙,無邊而龐大的天空下,只有我們兩個渺小的身影在走著」,「幸福也就成了很簡單的一件事」。
  • 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多少人讚頌?一旦愛上了便是一生!
    三毛是一位早時期很知名優秀的女作家,據記載,她的情感經歷很是豐富,一生中遇到過很多同樣優秀喜歡自己的男人,三毛叫陳平,看三毛的照片,小編想像三毛一定是一個很優秀很漂亮的女孩子,在上學的期間,有三個富豪啊外交官等很多很有身份的人表示了,對於三毛的喜愛,可見三毛的女人魅力所在啊!
  • 臺灣作家三毛後半生:與荷西撒哈拉沙漠的姐弟愛戀,48歲自縊落幕
    02.撒哈拉沙漠的簡愛生活三毛與荷西的婚禮極簡隨意,沒有婚紗也沒有宴席,有的只是彼此的誓言,以及荷西送給三毛的駱駝頭骨。在那片貧瘠的沙漠裡,荷西與三毛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6年時光。沙漠生活極其艱辛,不僅物資匱乏,淡水稀少,而且氣候惡劣,文明落後。他們的家安在墳場區,對面是個骯髒的垃圾場,而這個垃圾場,對三毛來說卻是個拾荒的寶地。
  • 那個給我撒哈拉夢的三毛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從一本《撒哈拉的故事》的開始,便徹底地喜歡上了三毛的文字,她故事的豐富性,情感的滲透人心的文字,在每件作品上平凡而具有塵土氣息的人物在紙上出演。讀者像在三毛的身旁看著書中的人物上演著人間的戲劇,而三毛則是那個能夠讓自己眼中的世界與讀者無文學障礙進行交流的人。三毛 原名陳懋(mào)平(後改名為陳平 ),出生於重慶的黃桷埡老街,中國現代作家,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
  • 荷西·馬利安·葛羅,即可相忘於江湖,也可相濡以沫的男人
    突然有一天,荷西很認真地和坐在旁邊的三毛說:「Echo,你等我六年,我有四年大學要念,還有兩年兵役要服,六年一過,我就娶你。 」「我一生的想望就是有一個很小的公寓,裡面有一個像你這樣的太太,然後我去賺錢養活你,這是我一生最幸福的夢想。」最終,三毛還是拒絕了荷西。
  • 13歲被侮辱自閉,30歲嫁荷西,48歲自殺:她一生流浪,淚盡撒哈拉
    是他們的努力,才讓三毛在無盡的黑暗中,看到了些許光明,讓她一直活到看見了撒哈拉,活到遇見荷西,活到寫出那些感動人心的文字。02.人生導師,將她引入文學之路人活在世上,往往遇到的許多事情都是偶然的。有時候,仿佛是上天賜給了幫助我們的人,然後,我們的命運就此改變。通常,我們稱那個人為生命中的貴人。
  • 文 三毛與荷西:行走在時光裡的愛
    這位病人,便是三毛,前一天她才剛剛完成開刀手術。 自縊,是三毛選擇離開這個世界的方式,就像她特立獨行的一生,年少時愛過別人無果,也被荷西疼愛了一生,最後在煙花散盡的年紀,三毛選擇就此萎謝,以自縊的方式離開這個紛擾的世界,沒有留下一片紙張,一句話語,離開地如此決絕。
  • 三毛與荷西的愛情,真的那般美好嗎?或許是她一廂情願
    「每想你一次,天上就飄下一粒沙,於是成了撒哈拉」有多少人是因為這句美得讓人心痛的話,開始走進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的?可以說除了三毛身邊的人或者是他的家人,其他人都是通過他熱播的描述或者是三毛的字裡行間裡去了解這個人,這樣一個傳奇的女子,用她身上所獨有的不羈與隨性,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自由最真實的樣子——無牽無掛而又孤獨的靈魂。一旦一個血液裡充滿了自由的人,心裡開始有了牽掛,那麼便是一生都解不開的結。
  • 臺灣女作家三毛自殺,到底是放不下荷西,還是被王洛賓傷透了?
    臺灣女作家三毛的地位足可以和金庸、古龍這類武俠小說巨匠相提並論,現代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看完金庸瓊瑤看三毛」,可見三毛在現代中國的文學史上地位之高且影響之巨。在三毛這個流浪的女人的生命當中,我認為有兩個男人對她影響至為深刻,不管是在她青春最美好時候遇到的荷西,還是在她人生最沒落時候遇到的王洛賓。
  • 三毛:行走在撒哈拉沙漠裡的深情
    僅僅是因為看到一張撒哈拉沙漠的圖片,感覺似乎自己曾經是屬於那片土地的,心中湧起一種淡淡的鄉愁。因為這個緣故,就義無反顧的勇敢的出發了。熱愛她的荷西為了追隨她,也就陪著她一起闖入了撒哈拉沙漠那個神秘的世界。撒哈拉沙漠,集結了三毛一生浪漫的情結。這個臺北女子,如同她腳下走過的千山萬水,充滿了謎一樣的故事。
  • 作家三毛與西班牙人荷西的曠世姐弟戀:女大三抱金磚女大八會有啥
    1991年1月4日凌晨三時許,知名女作家三毛在臺北榮總醫院自殺,年僅48歲。一代名媛香消玉殞,留給讀者的只有無盡的遺憾和傷痛。三毛的代表作《撒哈拉的故事》主要描寫了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時的所見所聞,與當地相識朋友的故事,每個故事都透露出這個隱忍女子對生活的熱愛和面對困難的堅定。
  • 從《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中重新認識三毛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撒哈拉的故事》三毛每個人一生下來被分到的苦難都是不一樣的,面對生活中的未知數和困難,我們該如何做?三毛通過她在《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告訴我們,生活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易,總是不斷上演著得到、失去、相聚、離別、開心、難過,這是生活的真實模樣,我們無需花費時間去糾結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只需要盡力讓自己輕鬆、自在地過好當下即可,這是三毛的大智慧。《撒哈拉的故事》是臺灣作家三毛第一部出版的作品集,於1976年5月正式出版。
  • 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特立獨行:幫女人母羊接生,撿駱駝頭骨做檯燈
    ——三毛作為知名女作家,三毛的一生寫滿傳奇,因為感受到前世的鄉愁,便義無反顧地前往撒哈拉沙漠定居。這樣隨性灑脫的人生是世人所嚮往的,因此三毛總在人們心中代表著理想和嚮往,但是陽光之下必有陰影,在追求理想的背後必有艱辛,在撒哈拉中三毛寫作的手用來送水,日常用品全靠撿。
  • 撒哈拉的故事:你只知道表面的浪漫至極,卻不懂三毛的瘋狂不羈
    在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三毛接觸到了《三毛流浪記》的時候,她就非常的喜歡三毛旅行式的一個流浪,所以給自己起了個名字「三毛」。或許,當她起這個名字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三毛這一生的「流浪」。在1967年初戀失敗了以後,三毛就去了西班牙馬德裡的文哲學院進行留學,而在這裡,她遇見了此生最愛的那個人。這時候兩個人相遇的時候,荷西那時還在上高中,而三毛比她大了整整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