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木
1.
其實三毛一生,一直活得獨立特行。雖然小時候身體不好,爸爸媽媽對她過分疼愛,但是開明的家庭環境,也讓她從小學會了被接納,被允許做自己。
三毛遇見荷西,也許是冥冥中的註定。那時,荷西只是三毛的學弟,他卻一眼就愛上了這個女人。
三毛認為,那只是一個男孩對女人的迷戀,算不上愛情?所以,她拒絕了荷西。
而這個把娶三毛做自己太太,視為人生中最重大夢想的男人,展現了他痴情且頑固的一面。
多年後,他用自己的痴情和深情打動了三毛。在那樣的一天,朋友邀請三毛和自己去一個地方。
三毛走到一間房間,發現牆上全部都是自己的照片。三毛當時,內心就無比感動。
她知道,只有一個深深愛著自己的男人,才能如此日復一日的在房間裡,衝洗自己的照片。
她想到了意料之中的那個人,回頭一看,那個原本青澀的男孩,變成了一個成熟的男人,有了絡腮鬍子。
他們久久地擁抱在一起,三毛主動問荷西:「你之前說的想娶我,現在還算數嗎?」
荷西忙不跌地點頭說:「算的,算的。」
他們就這樣正式在一起了。
2.
某天,三毛在一本地理雜誌上,看到關於撒哈拉沙漠的文章,然後她做了一個旁人看來,莫名其妙的決定——去那兒定居。
撒哈拉對於三毛來說,有特殊的意義,她分享:「我不能解釋的,屬於前世回憶似的鄉愁,莫名其妙、毫無保留地交給了一片陌生的大地。」
三毛和荷西確認關係之後,荷西想帶三毛去大海划船,三毛卻告訴荷西,她想去撒哈拉沙漠定居。
得知消息後的荷西,有些悶悶不樂,他說:「認識這麼久,你總是東奔西跑,好不容易我服完了兵役,你又要單獨走,什麼時候才能跟你在一起?」
荷西捨不得三毛離開自己。
「你是不是真的要去沙漠?」荷西又問了一次三毛。
三毛重重地點頭,她的堅定讓荷西知道,她不會隨意的改變自己的決定。
三毛以為,這次去撒哈拉,會是她一個人的遠行。
有一天荷西給她打電話,告訴三毛,自己已經辭掉了現在的工作,找到了在撒哈拉的工作。
他會先去撒哈拉,妥善安排好一切,到時候等三毛過來,就可以直接入住。
為了支持三毛做自己的夢想,他毅然決然的陪伴三毛,走進那一片神秘,且荒涼的沙漠當中生活。
三毛後來在文章中寫道,如果不是因為自己要來撒哈拉定居,荷西完全可以在西班牙,找一份工作,悠哉悠哉的生活,而不需要承擔,在撒哈拉的生活壓力。
對於荷西而言,三毛是他一生愛情的夢想,是自己愛情的執念。
因為愛她,他願意給三毛最廣闊的天地,讓她盡情的跳躍飛舞,做她自己就好。
3.
三毛和荷西兩個人,都沒有什麼錢,但是有愛情,有婚姻,有合適的工作,對於他們倆而言,不毛之地的撒哈拉,也是人間天堂。
那是三毛人生中最幸福的生活,撒哈拉的生活,條件是艱苦的,但是,他們的靈魂是自由的。
為了能在撒哈拉好好的生活,兩個人也克服了很多經濟和物質的條件。
從來沒有互相埋怨,選擇自己能承擔的,承擔自己的選擇的,無怨無悔。
憑藉著三毛的聰明和精巧,她把自己和荷西在撒哈拉的婚房,布置得別具一格。
三毛後來說,女人一定要試著,進入一場婚姻,只有結婚之後,才會體會到婚姻的幸福。
三毛在婚姻中之所以這麼幸福,除了荷西深愛著她,更重要的是,荷西允許她做自己,願意去追隨她的腳步,她的夢想,去成全她的人生。
女人,一定要嫁給那個,允許在婚姻裡做自己的男人。對很多男人而言,他們更希望女人,在婚後做全職太太,或者一邊兼顧家庭,一邊兼顧工作。
嫁給這樣的男人,女人只能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生活中,度過自己的一生。
當然,這樣的生活也沒有什麼不好,比起異鄉的漂泊和不穩定,這樣的生活,畢竟還是安穩的,安逸的。
4.
只是對有夢想的女人來說,她們更渴望在婚姻之中,不僅僅只是妻子和母親的稱呼,她們也想作為獨立的個體存在。
婚姻不會成為她人生的枷鎖,而是讓她更好的追求自己的夢想。
一個獨立的女人,她覺得她的人生,只有婚姻和家庭是不完整的。
她人生也有夢想和獨立的那個個體要追求,而那個能接納這一切的男人,願意為女人的夢想助力。
《無聲告白》裡這樣說過:我們終其一生,就是為了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女人,請記得一定要嫁給那個,在婚姻裡允許做自己的男人。
他會接納你的一切,他不會讓你在婚姻、事業和夢想中只選其一。
他不會打擊你,更不會嘲笑你,不會把你禁錮在婚姻之中,做一隻金絲雀。
而是會給你廣闊的天空,讓你自由翱翔,他相信你,更相信你們之間的感情。
女人嫁給那個,允許在婚姻裡做自己的男人,會找到真正的自信,內心也會特別有安全感。
對女人而言,一次婚姻,就是一次命運。婚前好好看男人,婚後好好做自己,這就是真正的相得益彰。
感謝您的喜愛,我是喬木,百萬豹紋作者,專寫婚姻情感、暖心故事。關注我,會給您帶來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