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三毛嫁荷西,其實是因為這一點

2020-12-13 喬木說

文:喬木

1.

其實三毛一生,一直活得獨立特行。雖然小時候身體不好,爸爸媽媽對她過分疼愛,但是開明的家庭環境,也讓她從小學會了被接納,被允許做自己。

三毛遇見荷西,也許是冥冥中的註定。那時,荷西只是三毛的學弟,他卻一眼就愛上了這個女人。

三毛認為,那只是一個男孩對女人的迷戀,算不上愛情?所以,她拒絕了荷西。

而這個把娶三毛做自己太太,視為人生中最重大夢想的男人,展現了他痴情且頑固的一面。

多年後,他用自己的痴情和深情打動了三毛。在那樣的一天,朋友邀請三毛和自己去一個地方。

三毛走到一間房間,發現牆上全部都是自己的照片。三毛當時,內心就無比感動。

她知道,只有一個深深愛著自己的男人,才能如此日復一日的在房間裡,衝洗自己的照片。

她想到了意料之中的那個人,回頭一看,那個原本青澀的男孩,變成了一個成熟的男人,有了絡腮鬍子。

他們久久地擁抱在一起,三毛主動問荷西:「你之前說的想娶我,現在還算數嗎?」

荷西忙不跌地點頭說:「算的,算的。」

他們就這樣正式在一起了。

2.

某天,三毛在一本地理雜誌上,看到關於撒哈拉沙漠的文章,然後她做了一個旁人看來,莫名其妙的決定——去那兒定居。

撒哈拉對於三毛來說,有特殊的意義,她分享:「我不能解釋的,屬於前世回憶似的鄉愁,莫名其妙、毫無保留地交給了一片陌生的大地。」

三毛和荷西確認關係之後,荷西想帶三毛去大海划船,三毛卻告訴荷西,她想去撒哈拉沙漠定居。

得知消息後的荷西,有些悶悶不樂,他說:「認識這麼久,你總是東奔西跑,好不容易我服完了兵役,你又要單獨走,什麼時候才能跟你在一起?」

荷西捨不得三毛離開自己。

「你是不是真的要去沙漠?」荷西又問了一次三毛。

三毛重重地點頭,她的堅定讓荷西知道,她不會隨意的改變自己的決定。

三毛以為,這次去撒哈拉,會是她一個人的遠行。

有一天荷西給她打電話,告訴三毛,自己已經辭掉了現在的工作,找到了在撒哈拉的工作。

他會先去撒哈拉,妥善安排好一切,到時候等三毛過來,就可以直接入住。

為了支持三毛做自己的夢想,他毅然決然的陪伴三毛,走進那一片神秘,且荒涼的沙漠當中生活。

三毛後來在文章中寫道,如果不是因為自己要來撒哈拉定居,荷西完全可以在西班牙,找一份工作,悠哉悠哉的生活,而不需要承擔,在撒哈拉的生活壓力。

對於荷西而言,三毛是他一生愛情的夢想,是自己愛情的執念。

因為愛她,他願意給三毛最廣闊的天地,讓她盡情的跳躍飛舞,做她自己就好。

3.

三毛和荷西兩個人,都沒有什麼錢,但是有愛情,有婚姻,有合適的工作,對於他們倆而言,不毛之地的撒哈拉,也是人間天堂。

那是三毛人生中最幸福的生活,撒哈拉的生活,條件是艱苦的,但是,他們的靈魂是自由的。

為了能在撒哈拉好好的生活,兩個人也克服了很多經濟和物質的條件。

從來沒有互相埋怨,選擇自己能承擔的,承擔自己的選擇的,無怨無悔。

憑藉著三毛的聰明和精巧,她把自己和荷西在撒哈拉的婚房,布置得別具一格。

三毛後來說,女人一定要試著,進入一場婚姻,只有結婚之後,才會體會到婚姻的幸福。

三毛在婚姻中之所以這麼幸福,除了荷西深愛著她,更重要的是,荷西允許她做自己,願意去追隨她的腳步,她的夢想,去成全她的人生。

女人,一定要嫁給那個,允許在婚姻裡做自己的男人。對很多男人而言,他們更希望女人,在婚後做全職太太,或者一邊兼顧家庭,一邊兼顧工作。

嫁給這樣的男人,女人只能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生活中,度過自己的一生。

當然,這樣的生活也沒有什麼不好,比起異鄉的漂泊和不穩定,這樣的生活,畢竟還是安穩的,安逸的。

4.

只是對有夢想的女人來說,她們更渴望在婚姻之中,不僅僅只是妻子和母親的稱呼,她們也想作為獨立的個體存在。

婚姻不會成為她人生的枷鎖,而是讓她更好的追求自己的夢想。

一個獨立的女人,她覺得她的人生,只有婚姻和家庭是不完整的。

她人生也有夢想和獨立的那個個體要追求,而那個能接納這一切的男人,願意為女人的夢想助力。

《無聲告白》裡這樣說過:我們終其一生,就是為了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女人,請記得一定要嫁給那個,在婚姻裡允許做自己的男人。

他會接納你的一切,他不會讓你在婚姻、事業和夢想中只選其一。

他不會打擊你,更不會嘲笑你,不會把你禁錮在婚姻之中,做一隻金絲雀。

而是會給你廣闊的天空,讓你自由翱翔,他相信你,更相信你們之間的感情。

女人嫁給那個,允許在婚姻裡做自己的男人,會找到真正的自信,內心也會特別有安全感。

對女人而言,一次婚姻,就是一次命運。婚前好好看男人,婚後好好做自己,這就是真正的相得益彰。

感謝您的喜愛,我是喬木,百萬豹紋作者,專寫婚姻情感、暖心故事。關注我,會給您帶來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三毛與荷西:撒哈拉沙漠的悽美絕戀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撒哈拉的故事》講述的是三毛和她的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一段難忘回憶,裡面有她和丈夫之間的生活瑣事,有當地的民俗民風等等。1973年三毛經受不住撒哈拉沙漠的誘惑決定去撒哈拉沙漠定居,深愛三毛的荷西自然想滿足她,於是在撒哈拉那邊找了份工作,辭掉原來的工作,陪三毛去了撒哈拉。荷西與三毛的經典對話荷西問三毛:你想嫁個什麼樣的人?
  • 《撒哈拉的故事》荷西和三毛在夢想中的沙漠過著現實的生活
    三毛會選擇荷西大概是被感動的,這個比自己小八歲的大男孩,等了三毛六年。因為自己的一句話,荷西先到沙漠紮下根。三毛是一個骨子裡浪漫且天馬行空的人,就因為在一本地理雜誌上看到撒哈拉沙漠的介紹,就覺得那是自己前世記憶的地方。所以她和自己心愛的人去到那裡尋找前世之旅。
  • 三毛和荷西:離開你之後,撒哈拉沙漠再也沒有了星辰
    三毛稱荷西是自己的知音,和他在一起,是很快樂的事。當荷西還是個高中生時,就喜歡上了三毛,三毛覺得他只是個小男孩,拒絕了他的追求。六年後,三毛的未婚夫猝死,她傷心欲絕,遠走西班牙治療情傷。正是需要安慰的時候,恰好與為顯得成熟而刻意蓄了鬍子的荷西相遇,三毛被荷西的深情和堅定感動,兩人墜入愛河,一年後在撒哈拉沙漠結婚了。
  • 三毛和荷西的真相揭秘,在撒哈拉沙漠,過著貧寒又幸福的生活
    在大三的時候,認識了西班牙一名18歲的高中生荷西。在此之前,三毛有過幾段感情,這名涉世未深的高中生並未引起三毛太多注意。網上有人說三毛與荷西是在1967年認識的,這與事實並不符。因為1967年的時候,荷西才16歲,是未成年。三毛在西班牙上學期間,交往過其他外籍男友,有日本的、德國的,身邊從不缺追求者。
  • 臺灣作家三毛後半生:與荷西撒哈拉沙漠的姐弟愛戀,48歲自縊落幕
    三毛與荷西荷西對大海無比嚮往,而三毛卻對沙漠情有獨鍾,於是害怕錯過三毛的荷西,放棄航海計劃,提前搬進了沙漠裡。02.撒哈拉沙漠的簡愛生活三毛與荷西的婚禮極簡隨意,沒有婚紗也沒有宴席,有的只是彼此的誓言,以及荷西送給三毛的駱駝頭骨。在那片貧瘠的沙漠裡,荷西與三毛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6年時光。沙漠生活極其艱辛,不僅物資匱乏,淡水稀少,而且氣候惡劣,文明落後。他們的家安在墳場區,對面是個骯髒的垃圾場,而這個垃圾場,對三毛來說卻是個拾荒的寶地。
  • 《撒哈拉夢中的橄欖樹》:三毛與荷西的愛
    三毛帶著破碎的心,不知道那個說等她的大鬍子是否還願意真的接受她,三毛哭泣著問他:為何他不早一點在她傷心之前出現,現在心都碎了,沒用了。荷西只是平靜地告訴她:心碎了可以用膠水粘起來,而粘不住的話,就拿他那一顆黃金做的完整的心來換。荷西的一句「換心」,讓三毛徹底淪陷了,決定接受這份珍貴的愛。嚮往自由的三毛,一直有個沙漠旅行計劃。
  • 撒哈拉的故事:傳奇女子三毛和丈夫荷西的神仙愛情
    她看到一張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應到前世的鄉愁,於是決定搬去住,苦戀著女神的荷西也跟著她去了。每次想起這個神話般的女子,眼前不由得會浮現出在遙遠的沙哈拉大沙漠上,她那飄逸的長髮灑脫的背影,還有她身旁的大鬍子丈夫荷西。《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介紹荷西:「我的先生是一個外國人」。
  • 《撒哈拉沙漠》丨冥冥之中,是沙漠選擇了三毛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質荒漠,面積約906萬平方千米,位於非洲北部。該地區氣候條件非常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作者三毛,其實我更願意稱她為旅行家。在三毛和丈夫荷西來到沙漠的這段日子,她將在沙漠發生的形形色色的故事通過文字呈現給大眾,這場不停歇的文字之旅成就了「三毛熱」。最後三毛的丈夫因意外去世,為此她大受打擊。可三毛終於活了過來,拯救三毛的正是大千世界的風採。我想,大概三毛和世界已有羈絆,不然怎麼會這麼及時地出現在她身邊。
  • 撒哈拉沙漠中的橄欖樹,三毛與抑鬱症
    三毛是知名女作家,我曾經讀過她很多作品,為她筆下所描寫的異國風光,跨國戀情,撒哈拉大沙漠而吸引。再後來,了解到她的童年,其實也是非常不幸和曲折的,三毛小時候比較偏文科,數學不好,經常考零分,後來她發現數學老師總喜歡考課後的習題,就背了習題,結果連考了幾個一百分。
  • 《撒哈拉沙漠的故事》:在這個冷漠的世界裡,我堅信著愛情的存在
    但是我一直堅信著,這不會是愛情的全部,真正的那個人還在路上而已。而一直讓我堅信著愛情存在的,就是三毛,看了《撒哈拉沙漠的故事》真的會讓人為之動容。一其實很早之前,就已經聽說過三毛的名字了,但一直沒有去看她的書,是因為看過她的一些生平簡介,覺得她這個人太偏激了。
  • 三毛:行走在撒哈拉沙漠裡的深情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 流浪三毛每當聽到這首《橄欖樹》,就想起那個隻身去闖撒哈拉沙漠的女子。僅僅是因為看到一張撒哈拉沙漠的圖片,感覺似乎自己曾經是屬於那片土地的,心中湧起一種淡淡的鄉愁。因為這個緣故,就義無反顧的勇敢的出發了。熱愛她的荷西為了追隨她,也就陪著她一起闖入了撒哈拉沙漠那個神秘的世界。撒哈拉沙漠,集結了三毛一生浪漫的情結。這個臺北女子,如同她腳下走過的千山萬水,充滿了謎一樣的故事。
  • 其實她從未愛過荷西,只有荷西能陪她流浪
    三毛大家都聽說過,作為我國著名的現代女作家,她在撒哈拉沙漠當中的愛情深入人心,讓全世界的人都對愛情有了很美好的嚮往期待,用自己的文筆,把一個平凡的婚姻描述的那麼甜蜜,讓更多的人都對這種愛情十分的崇敬,而且馬中欣之前寫《三毛之謎》的時候,說關於她的愛情都是自己設想出來的,是虛構的。
  • 見證上世紀的愛情苦旅——尋訪三毛與荷西在西撒哈拉的足跡
    這棟建築的一樓是郵局。斑駁的外牆上開著一個很小的門面。這就是當年三毛天天往來的那家郵局。她在這裡源源不斷收到來自父母的後勤補給,使得她的「沙漠中國飯店」聲名鵲起。她也在這裡寄出一篇篇動人的小說,為遠隔萬裡的鄉親捎去撒哈拉的氣息。
  • 《撒哈拉的沙漠》:你的愛人,懂你嗎?
    在她的一生中,她流浪過54個國家,大多數都變成了書中的素材,而最精彩的無外乎是在撒哈拉的那一段。 我喜歡三毛,她是一個任意妄為有個性的旅行家,也是個充滿奇思幻想的作家。她的心無時無刻不在流浪,除了遊歷世界,她還是個有才華的作家。在《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中,她描寫到了撒哈拉的風土人情和所見所聞,和她的人生伴侶荷西在那裡生活的故事。
  • 三毛和荷西,一段在撒哈拉流浪的愛情
    讀三毛和她的荷西,讀荒涼而不羈的撒哈拉沙漠,讀在最貧困的不毛之地上,在黃沙漫天的無人區,撒播浪漫滿屋的愛情。因為每一位讀者,都暫時的在這片不毛之地,擺脫了俗世的計較與無趣,功利與焦躁。也許片刻之後,你又是一個為生計而奔波的行路人,但在這一刻,你是釋懷的,灑脫的,充滿憧憬的,這就夠了,不是嗎?
  • 《撒哈拉沙漠》:三毛用熱情點燃了沙漠的荒涼
    她是一個瘦弱的東方女子,曾經走遍了54個國家,西班牙、德國、 撒哈拉、南美、新疆……《撒哈拉沙漠》記錄了她和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點滴。一片沙漠,白天似火烤,夜晚如冰凍。三毛卻有聲有色地打發著漫長而苦悶的悠悠歲月。
  • 可愛的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故事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記錄了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中美好的婚姻生活故事。同時也記錄了三毛在沙漠中與形形色色的撒哈拉威人相處的感人故事。三毛在沙漠中的生活雖然充滿了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是在三毛的眼裡把這種殘缺的生活看成了一種完美。
  • 《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三毛的沙漠情
    她是無數青年學生眼中的奇女子,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最鍾情與撒哈拉沙漠,本書是三毛最受歡迎的作品,徵服了無數讀者。他寫書完全是為了父母開心,跟父親關係不是很好。有一天她逃課在一個書館裡看書,看到了一張撒哈拉沙漠的照片,她覺得好像看到了前世今生,有一種特別熟悉,找到歸宿的感覺。於是決定搬去住,去那邊生活。
  •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讀懂這4點,身處沙漠也可以很幸福
    初讀《撒哈拉的故事》是7年前,那個時候的我,剛剛踏入社會,在這本書中,看到的只是三毛說走就走的灑脫和沙漠生活的艱辛。前些天,機緣巧合,參加了一期讀書會的共讀活動,那一期的共讀書目恰好是《撒哈拉的故事》。
  • 從《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中重新認識三毛
    三毛通過她在《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告訴我們,生活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易,總是不斷上演著得到、失去、相聚、離別、開心、難過,這是生活的真實模樣,我們無需花費時間去糾結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只需要盡力讓自己輕鬆、自在地過好當下即可,這是三毛的大智慧。《撒哈拉的故事》是臺灣作家三毛第一部出版的作品集,於1976年5月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