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之於途,心是歸路,再讀餘秋雨

2020-12-17 給生活一粒糖

1.「成功」這個偽坐標的最大禍害,是把人生看成「輸贏戰場」,並把「打敗他人」當做求生的唯一通道。因此,他們經過的地方,遲早會變成損人不利己的精神荒路。

——餘秋雨

2.千萬不要對自己的智商有過高的判斷,大愚若智,大智若愚,世上真正的高人單純的像個嬰兒,天道無欺,大成無偽。自古以來,一切巨匠勝業都直白坦然。人生不易又至易,只要洗滌詐念,鄙棄謀術,填平陰溝,拆去暗道,明亮蒼穹下的誠實歲月,才是一種無邪的享受。

——餘秋雨

3.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會在瑣碎妝飾上沉陷,真正自信的人,總能夠簡單的鏗鏘有力。

——餘秋雨

通往未來的路,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旅行者

4.缺少精神歸宿,才是造成各種社會災難的主因。因此,最大的災難是小人災難,最大的廢墟是人格廢墟。

——餘秋雨

5.如果忘記了善良和仁慈,只知一味地和別人爭奪成功,那才叫真正的平庸。

——餘秋雨

6.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聲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人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喧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能看到很遠卻並不陡峭的高度。

——餘秋雨

自己的人生自己書寫

7.閱讀最大的理想是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餘秋雨

8.聖潔總會遇到卑劣,而卑劣又總是振振有詞,千古皆是。

——餘秋雨

9.大智不群,大善無幫,何懼孤步,何懼毀謗。

——餘秋雨

10.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選擇和文化選擇,那麼反過來,真正能傷害你的,也是一樣,你的選擇。

——餘秋雨

人生如逆旅,我們皆是過客

相關焦點

  • 初識《琵琶行》,正在讀中師,再讀《琵琶行》,已是暮年
    原題:再讀《琵琶行》作者:薔薇紅繼木之戀再讀白居易的《琵琶行》,已是暮年。初識《琵琶行》,是在讀中師的時候,鄰座同學給我推薦說,在發的《文學欣賞》課本中,有一首長詩《琵琶行》,聽說你有過目不忘的本事,看能否在短時間內背下?我立即翻書找到該詩,對照文後註解弄通了詩的字面意思,用了兩個早自習時間,將原文一字不落背誦給了鄰座同學,郎朗聲音,引來周圍其他同學側耳傾聽,在他們羨慕的目光裡,青春年少時的虛榮之心得到了無限的滿足。
  • 餘秋雨經典語錄,感悟經典之美
    ——餘秋雨《千年一嘆》2.一個人會落淚,是正因痛;一個人之因此痛,是正因在乎;一個人之因此在乎,是正因有感覺;一個人之因此有感覺,僅正因你是一個人!因此,你有感覺,在乎,痛過,落淚了,說明你是完整不能再完整的一個人。難過的時候,原諒自己,只但是是一個人而已,沒有必要把自己看的這麼堅不可摧。
  • 餘秋雨前妻李紅:離開餘秋雨的日子
    餘秋雨前妻李紅:離開餘秋雨的日子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2日 22:52 來源: 來源:楚天都市報在這期間,李紅認識了當時已經名聲在外的餘秋雨。年輕、漂亮、活躍的李紅,被這個老實而有學問的老夫子似的男人吸引住了。李紅清楚地記得,星期天,餘秋雨會在傍晚乘車來到李紅住在虹口的家。他們一起談笑,一起看書,一起吃飯,一直到深夜。公交車沒有了,他常常步行回他的住所,痴情可見一斑。餘的真情也打動了李紅的父母。1979年,相戀整整5年的餘秋雨和李紅,終於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 沙嶺晴鳴灣如月,一起來讀餘秋雨先生的《沙原隱泉》| 榜樣閱讀
    ——餘秋雨《沙原隱泉》  將經典·讀給你聽  「擋眼是幾座巨大的沙山。只能翻過它們,別無他途。上沙山實在是一項無比辛勞的苦役。剛剛踩實一腳,稍一用力,腳底就鬆鬆地下滑。用力越大,陷得越深,下滑也愈加厲害。才踩幾腳,已經氣喘,不禁惱怒。」
  • 餘秋雨的「問題散文」令人關注
    及至90年代,餘秋雨的散文,無論是《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還是最近由作家出版社全力推出的散文新作《霜冷長河》,不但成為文化界、讀書界關注的熱點,而且成為廣大知識分子乃至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在文學創作、出版閱讀都疲軟的態勢下,餘秋雨的散文「獨領風騷」已近10年,究竟緣何如此?我以為是「問題散文」使然。餘秋雨的散文選題集中在大量的古今問題上。
  • 餘秋雨:《借我一生》
    這本書是餘秋雨的自傳,是餘秋雨對中國文化界的「告別之作」,涉及他和他家族諸多不為人知的經歷。從前輩到自己,作者以平實、真實的記憶組成一部文學作品。這本書是從餘秋雨的父親在醫院去世講起的,從父親入手寫到了自己的母親、祖父、祖母、外公、外婆。
  • 金文明出書「炮轟」餘秋雨,糾正其散文偏誤126處,餘:找茬來的
    2003年6月,資深編輯金文明發行的一本名為《石破天驚逗秋雨——餘秋雨散文文史差錯百例考辨》的書籍出版,在學界和讀者圈內引爆了一場關於「炮轟」餘秋雨的輿論。很多人難以置信,書的作者金文明作為餘秋雨早期的忠實粉絲,何以要「炮轟」自己的偶像呢?金文明用「愛之深,關之切」這六個字作為回應。
  • 餘秋雨《文化苦旅》一書為什麼能成為經典,長盛不衰呢?
    餘秋雨《文化苦旅》一書為什麼能成為經典,長盛不衰呢?《文化苦旅》是一本關於文化的散文集。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不得不說,餘先生的文章有著濃厚的文化氣息。讀《文化苦旅》就像隨著作者在欣賞祖國的山水風景,從一地輾轉到另一地。沿途既有秀美的風景,也有作者對歷史的回顧,嘆息和哀傷。
  • 餘秋雨評馬蘭:光亮所在,企盼所在,日月所在,永恆所在!
    但似乎餘秋雨身上除了學術與文學之外還有一層流行的的元素,故而關於餘秋雨的爭論自餘秋雨成名之後就連綿不絕。喜歡的說他是開創一代文風,不喜歡的說他人品有瑕疵,或者說他的文章有知識型錯誤。餘秋雨的情話餘秋雨最受關注的是他和妻子馬蘭的相識相戀。
  • 餘秋雨:在破敗的日子裡,唯有讀書讓我心安
    --餘秋雨 《文化苦旅》15「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兩者關係如何?」這是我碰到最多的提問。 我回答:「沒有兩者。路,就是書。」--餘秋雨 《北大授課》22最讓人動心的是苦難中的高貴,最讓人看出高貴之所以高貴的,也是這種高貴。憑著這種高貴,人們可以在生死存亡的邊緣上吟詩作賦,可以用自己的一點溫暖去化開別人心頭的冰雪,繼而,可以用屈辱之身去點燃文明的火種。
  • 再讀《阿Q正傳》,小說中的人物吳媽與小時候感覺很是不同
    時隔多年,再讀小說《阿Q正傳》,對書中人物吳媽的感覺卻很是不同了。電影《阿Q正傳》中的吳媽的飾演者是中國著名演員王蘇婭,她曾在另一部經典國產老電影《五朵金花》中飾演煉鋼廠金花,女神級別的明星。她在《阿Q正傳》中飾演的吳媽和嚴順開飾演的阿Q,同樣經典,得到了觀眾的肯定。當時王蘇婭飾演吳媽時剛剛四十出頭。
  • 王小波的名句,餘秋雨的名句,江南的名句,都是經典,值得收藏!
    各位詩友們,大家好,這篇文章的主題是英國三大才女王小波、餘秋雨、江南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歡,閒話不多說,直奔主題吧!一、王小波,現代作家。1、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不知歸路,寧願一世無悔追逐。3、你是非常可愛的人,真應該遇到最好的人,我也真希望我就是。4、不管我本人多麼平庸,我總覺得對你的愛很美。5、我的勇氣和你的勇氣加起來,對付這個世界總夠了吧?去向世界發出我們的聲音,我一個人是不敢的,有了你,我就敢 。
  • 餘秋雨黔東南紀行,跟隨這本書,探訪餘秋雨先生筆下的苗寨侗寨
    而《餘秋雨黔東南紀行》這本書,讓讀者從餘秋雨先生的視野去看黔東南,詳細描寫了人與自然的相處模式,原生態與旅遊之間的關聯,記載了黔東南各個苗寨侗寨的情況,還有當地的民俗文化、人文故事等內容,通過此書了解黔東南原始村落是最好不過了!
  • 「共赴君子之約——餘秋雨長垣主旨演講請君不要錯過」
    先後出版《戲劇理論史稿》《中國戲劇文化史述》《文化苦旅》《山居筆記》《中國文脈》《山河之書》《君子之道》等理論專著及文學作品。餘秋雨認為,世界上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人格理想,中華民族文化的人格理想就是君子,君子之道是孔子重要的文化遺囑,是中華文化的基本定位和指向,每個人都希望別人把自己看作是君子。
  • 餘秋雨的「真面目」究竟是什麼?陳丹青的看法,不及老梁一針見血
    說起餘秋雨,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學生時代應該也都讀過他的作品,作為散文大家,在文壇也是很有影響力的。不過對於餘秋雨的評價褒貶不一,網絡輿論對於餘秋雨也不是很友好。每一個身處網際網路時代,很難看到真相,對於餘秋雨的真面目也是模稜兩可。
  • 餘秋雨這本書像一座能量巨大的火山
    當年餘秋雨先生40來歲就擔任了上海戲劇學院院長,專業的戲劇研究水準,加上博厚的文學和史學功底,飽覽群書,年富力強,正是出研究成果的時期。他寫了兩部關於中國戲劇美學的書,點燈熬油,嘔心瀝血,把個人多年對中國文化的研究成果都寫進去了。孰料送到出版社之後,印行兩三千冊,還賣不出去,最終只賣了數百本,這對如此專業的文化學術書來說,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
  • 悅讀|文化人餘秋雨|餘啟紅專欄
    因此,我們說餘秋雨是文化人。我將從三個方面來向大家介紹文化人餘秋雨。一、學出來的文化人(一)從幼功來代人寫書信。餘秋雨的母親是讀過書的大家閨秀,在家鄉辦起了識字掃盲班,鄉親們便常來找她代寫書信。在《行者無疆》一書中,我們可以看出,餘秋雨對西方歷史、西方文化的研究,都是從戲劇出發的,至少戲劇影響的痕跡很重。(四)從哲學來讀餘秋雨,我時常會感到生命的搏動。在論述書法藝術史的《書法縱論》(《極端之美》)中,更是把是否具備生命搏動跡象作為衡量書法品級高低的一個極端重要的尺碼。
  • 薦讀·贈書丨餘秋雨溫情回望之作《門孔》
    華人世界知名作家、文化學者餘秋雨  溫情回望之作  回望文學、回望母親、回望愛情  小小「門孔」,光之所在  參與留言,抽取贈書  (即日起至11月15日)  優質留言抽取3位  分別獲贈55
  • 《餘秋雨文學十卷》修訂出版
    原標題:《餘秋雨文學十卷》修訂出版《餘秋雨文學十卷》近日由作家出版社推出,其匯集了餘秋雨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今的十部文學著作,由《文化苦旅》《千年一嘆》《行者無疆》《借我一生》《中國文脈》《極品美學》《傑作之秘》《空島·信客》《冰河》《門孔》
  • 1991年,餘秋雨「裸辭」大學校長,只身前往陽關,卻被罵文化流氓
    曾有人問餘秋雨:「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兩者關係如何?」他回答:「沒有兩者。路,就是書。」那一年,42歲的餘秋雨成為了上海戲劇學院的校長,也是全中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從學者到旅行者1991年的7月份,餘秋雨終於辭職成功,「文化苦旅」也拉開帷幕。就這樣,45歲的餘秋雨只帶了一件破棉襖,隻身一人來到西北,只身前往陽關,開始了"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悲壯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