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陶藝家佐竹晃的柴燒作品欣賞

2021-03-05 次瓦CIWA

日本陶藝家佐竹晃的柴燒作品欣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日本陶藝家佐竹晃希望通過粘土與火的力量來突顯一種美麗的環境,那就是自然地力量,起伏的風砂,山體的滑坡,牆上的裂紋,光澤的老房子,大自然的這些隨機,創造了無法比擬的美麗意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kirasatake.com

之於我,創作是我、泥土、火三者的共同協作。所謂協作,是指發現泥土的本意,並用自然力創造我們周遭之美的方式,將泥土的美表現出來。

風吹出的砂粒流紋,山崩創造的巖石奇形,古屋牆上的裂紋與鏽跡,這些都是自然隨機創作出來的獨特美。

火是協作最終的隨機部分。我希望火是我的助手,但我知道它總是以無法預期的方式改造泥土。

——日本陶藝家佐竹晃

原文:

For me, the act of creation is a collaboration between myself, the clay and the fire. Collaboration means finding what the clay wants to be and bringing out its beauty in the way that the beauty of our surroundings is created through natural forces. Undulations in sand that has been moved by the wind, rock formations caused by landslides, the crackle and patina in the wall of an old house; all these owe their special beauty to the random hand of Nature. The fire is the ultimate random part of the collaborative equation. I hope the fire will be my ally, but I know it will always transform the clay in ways I cannot anticipate.

——Akira Satake

相關焦點

  • 泥巴人打造柴燒陶藝的泥巴西施
    當陶土在她手裡塑成有形似無形時,再賦予她的靈魂、情趣和思想,傾情注入後,連同自己的心一起放進窯爐煅燒,與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難的熱心擔當的心態共同燃燒出作品問世。李美周這種熱愛柴燒陶藝的濃厚氛圍宣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李美周對柴燒陶藝的摯愛與待人的真誠讓她結識到很多陶藝界大師的指點,也讓她提升了一生的藝術修為。
  • 柴燒部落首屆陶藝高研班招生了
    每人柴燒窯位長50釐米X寬25釐米 X高20釐米 立方的空間為免費範圍。如學員作品較多需另外增加窯位按照每塊窯板50x50x20(釐米)立方為一個單位收費。(每塊窯板500)本方案解釋權歸本次研修班組織方,如在途中及學習期間由於個人造成的安全問題由當事人負責,未盡事宜另行公布。
  • 臺灣大甲裕展林瑞華1563℃柴燒陶藝之美
    華夏經緯網10月8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金氏世界紀錄柴燒窯1563℃最高溫保持者-陶藝大師林瑞華,以柴燒探討不上釉的自然奧妙,在臺中大甲裕珍馨三寶文化館展出43件柴燒陶藝作品。陶藝大師林瑞華講解柴燒陶藝作品。(陳淑娥攝)30年前林瑞華因不忍見傳統陶業沒落,放棄前途看好的營造業工作,回到竹南蛇窯與父親林添福一起作陶。
  • 走近日本「笠間燒」陶藝十家:所有的情緒與內心都在作品裡
    走近日本「笠間燒」陶藝十家:所有的情緒與內心都在作品裡 羅娜 2017-12-03 12:20 來源:澎湃新聞
  • 日本柴燒——備前燒
    備前燒日本柴燒 備前燒燒產於日本六大古窯產地之一的岡田縣,是六大古窯中最古老的一個,距今已發展一千多年室町時代,在大型陶器上,已形成東日本使用常滑燒、西日本使用備前燒的大致格局,備前燒的知名度從地方擴大到全國,與當時南北朝的動亂加速了各地文化交流密不可分。至江戶時代,出現了備前燒歷史中最特殊的產品,即彩色備前、白色備前、繪備前,突破了備前燒不上釉、不彩繪的傳統。岡山縣山陽町的古剎千光寺收藏的福安元年銘四耳壺,是備前燒壺中最古老的紀念銘的壺。
  • 神聊 • 心手相傳 - 老頑童黃大安的柴燒探險之旅
    「臺灣百嶽」,是由登山界選定標高三千米以上,奇、險、峻、秀的百座臺灣山峰。曾是小學教師的黃大安,喜愛親近自然,還具備專業高山嚮導資格。一次玉山旅程中,嚮導黃大安結識了陶藝家徐永旭,由此迷上柴燒。「陶藝家嘗試純粹以木柴作為燃料,在坯體上不塗釉藥,將器皿視作純粹的畫布,任由木料之灰燼於火焰中自由舞動,在作品上落下,留下自然神韻。」這種創作方式,便是中國古代最傳統的柴燒。
  • 柴燒之日本須惠器
    日 本 柴 燒 須惠器「須惠器」和「土師器」是日本古墳時代兩大陶系,「土師器」由土著的「土師」部民製作而得名,利用泥條盤築,慢輪修整成型,燒成溫度約850℃左右,具有豐富地方色彩的瀨戶燒、常滑燒、備前燒等為代表的中世制陶業,即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須惠器的產生是一個很複雜的文化現象,是中國、朝鮮和日本三種文化的綜合體。須惠器主要作為生活器皿,貯藏、膳食和調理等,後期大量用作祭祀儀式上的祭器和陪葬品,其古怪的造型正是源於它的用途。須惠器形態豐富,主要為壺、瓶、盤、碗、杯等。
  • 大學生現場製作樂燒陶藝作品
    安徽省財貿學院開展「魅力陶瓷,融情樂燒——弘揚工匠精神提升職業素養」為主題的陶藝樂燒活動,邀請陶藝製作傳承人何健走進校園,與大學生們面對面交流,傳授樂燒的經驗和體會,現場燒制大學生的陶藝作品,讓學生、老師更加了解中國陶瓷文化藝術,深諳陶藝製作的文化,深刻的感受陶藝製作的魅力,豐富校園生活
  • 德化三班鎮洞上:傳統柴燒方式燒制瓷器 成就獨特魅力
    而說起德化陶瓷史,繞不開柴燒窯爐,繞不開德化三班鎮洞上陶藝村。  如今,依然堅持傳統柴燒方式燒制瓷器的洞上陶藝村,吸引了許多陶藝家創業、玩陶。傳統和現代的碰撞,成就了洞上陶藝村的獨特魅力。現年86歲的陶藝大師邱雙炯告訴筆者,直到上世紀60年代,全縣還有龍窯上百條。改革開放以來,德化大力推進能源改革、窯爐革命,柴燒龍窯現已基本退出歷史舞臺。  在實現燒瓷電氣化的德化縣,至今還在堅持傳統柴燒方式的,僅洞上陶藝村了。洞上窯興於宋元,盛於明清,是一代名窯,燒制的瓷器遠銷海內外,成為中國柴燒陶瓷的有力見證。
  • 柴燒之美
    凡是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製品,都可稱之為柴燒,柴燒作品的成敗取決於土、火、柴、窯之間的關係。
  • 無與倫比的柴燒之美,每件器物都是獨一無二的
    無與倫比的柴燒之美   文/厲亦平   5月24日,在杭州青藤茶館千杯齋內,正在上演著「柴燒之美」器物展。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器皿靜靜地端坐著,仿佛是一次無聲的對話,又似等待一場肅穆的檢閱。
  • 「燼」窯柴燒記-與日下部正和先生的柴燒之旅(一)相聚「燼」窯
    「燼」窯柴燒記--與日下部正和先生的柴燒之旅(一)相聚「燼」窯今年國慶,我參加了當代陶藝家徐洪波先生組織的
  • 子月陶藝:樂燒–快樂的燒!
    樂燒(Raku)的作法源自日本,早在十六世紀日本幕府時代即已出現。因為創作空間得到充分的發揮,樂燒也普遍受到陶藝工作者的採用。素坯上釉蕩釉沾釉滿好窯,窯不大,樂燒專用窯。點火,燒窯,漫長的期待中。準備出窯需要的東西,怕臨時來不及。
  • 日本非遺手工藝品展出 含九穀燒陶藝等作品(圖)
    日本的傳統手工藝品。   地點:二沙島嶺南會展覽館 時間:本月28日結束   近日,在廣州二沙島嶺南會展覽館展出了一周的來自東鄰日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手工藝品,受到廣州觀眾的熱烈追捧。   展覽通過在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京都鐵壺、南部鐵器、九穀燒陶藝、輪島漆器、山中漆和金澤金箔等作品,展示其獨特的藝術內涵與文化魅力,令廣州觀眾大開眼界,慷慨收藏。
  • 為什麼鍾愛宜興陶藝?他們用了最頂級的讚美之詞
    推動柴燒藝術傳承與創新   ——訪挪威陶藝家烏雷·羅克瓦姆   「柴燒藝術節讓我們這些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陶藝家聚到一起,10月18日,在參加首屆前墅龍窯柴燒藝術節開幕式暨前墅龍窯開窯儀式時,來自挪威的陶藝家烏雷·羅克瓦姆高興地說。   這次活動,烏雷·羅克瓦姆以首屆前墅龍窯柴燒藝術節創作營成員身份應邀而來。在柴燒藝術節開幕前,他已經在宜興待了20多天,與眾多陶藝家一起創作了柴燒作品。
  • 看邛窯柴燒、逛文創集市 2020邛窯柴燒藝術季今日開幕
    看邛窯柴燒、逛文創集市 2020邛窯柴燒藝術季今日開幕 紅星新聞網   2020
  • 壺姿-陳文祥柴燒壺作品欣賞
    我們常常會從:火刺的肌理、天然落灰、餘燼產生的窯變效果、坯質產生的窯變效果、附加材料產生的窯變效果,偶然間產生的窯變效果,特殊的燒成技法,窯爐設計影響下的窯變效果等等來欣賞柴燒。壺除了給人們實用性之外,我們往往象養著小寵物似的飼養和把玩它。
  • 臺灣宜龍邀您探索柴燒茶器之美
    關於柴燒茶器柴燒是指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製品,可分上釉(底釉)與柴燒不上釉(
  • 柴燒花器 燒窯記錄
    田淵太郎田淵太郎1977年出生於香川縣,從大阪藝術大學工藝系畢業後,他曾短暫地擔任過陶藝講師工作,之後,他辭職並且開始獨立制陶。他的柴燒陶瓷作品在2003年第21屆朝日現代工藝展上獲得大獎,並在2005年宋旻浩第七屆國際陶瓷大賽上被選為最佳藝術家之一。
  • 柴燒茶器:天賜的素顏之美!
    九燒柴燒作品圖柴燒是一項古老的技藝,燒制難度大,燒制過程不可控。但柴燒之美也在於此——你永遠不知道燒出來的作品,是什麼模樣的。因為是天賜火痕、自然落灰,燒成後器物表面千變萬化,呈現出古樸自然、深沉內斂的古韻美感,非常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