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省鳥發源地泉塢山林場--灰喜鵲今何在?

2020-12-21 中安在線網站

  編者按:灰喜鵲外形可愛,象徵吉祥,具有一定觀賞價值。而且它是松毛蟲的天敵,是包括省樹黃山松在內的樹木的天然盟友。灰喜鵲可以通過人工馴化,成為沒有化學汙染的滅蟲機動隊伍。1986年,省人大常委會確定灰喜鵲為省鳥。但是,目前我省馴養灰喜鵲的基地因為經費缺乏,已經名存實亡。而野生灰喜鵲的保護,也缺乏得力措施。這是令人擔憂和遺憾的。這裡我們編發金興安同志採寫的《省鳥———灰喜鵲今何在?》一稿,意在喚起大家對於省鳥的進一步關注。

  據悉,我國目前正由中國林業協會組織評選國樹、國花、國鳥活動,這將有利於在全國形成關注森林、關注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的良好風尚。在這種時候,我們希望省鳥灰喜鵲的命運能得到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採取適當的扶植辦法和關愛行動,拯救省鳥,保護省鳥。

             1、灰喜鵲,曾經的輝煌

    與省樹省花同時命名的省鳥———灰喜鵲,發源於我省定遠縣境內。

  灰喜鵲是一種活潑可愛的小鳥,屬雀形目,鴉科,又名山喜鵲、馬尾鵲。它主要分布於我國東北南部,黃河中下遊和長江中下遊的丘陵、平原地帶。在我省沿長江以北分布十分普遍。定遠縣屬暖溼帶半溼潤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境內丘陵崗地多,森林面廣,為灰喜鵲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場所。

  灰喜鵲被人喜愛,它外形小巧玲瓏,是捕捉害蟲的高手,松毛蟲的天敵。上世紀70年末80年代初,我省林區發生大面積的松毛蟲災害。為了維護生態,保護環境,控制松毛蟲的發生和危害,定遠縣林業局在上級林業部門的支持下,於1982年春在本縣國營泉塢山林場設點,對灰喜鵲的人工飼養、繁殖、馴化、防病和放鳥治蟲技術等方面制定了具體的試驗方案,經過兩三年的努力探索和不斷實踐,證明了人工馴養灰喜鵲不僅可以控制飼養場林區的松毛蟲,還可以「機動作戰」,用於其它林區的治蟲。1983年9月27日至10月10日,泉塢山林場將50隻灰喜鵲裝上車,帶到離原飼養地12公裡處的範崗林場石中山林區。試驗林區面積37.2畝,蟲口密度很大,達到每株30條,棵棵樹上都有蟲。林中設59株標準樹,放鳥14天,每天放鳥4小時,結果大量害蟲變成了灰喜鵲的美食,蟲口密度從100%下降到22.1%,治蟲效果明顯。通過馴化放鳥治蟲,當時成功地進行了遠距離流動放鳥治蟲試驗,在國內屬首創。

  1984年10月1日,定遠縣的灰喜鵲再一次大顯身手,應北京國慶遊行指揮部的邀請,參加了建國35周年國慶大典。128隻灰喜鵲隨著哨聲騰飛起舞,歡快鳴叫,順利地通過了天安門遊行的表演,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這一奇特的景觀受到國內外觀眾的擊掌讚嘆。為此,《人民日報》、《人民畫報》、《北京日報》、《中國農民報》、《文匯報》等國內許多新聞媒體發表新聞圖片和評價文章,灰喜鵲迎來廣泛讚譽。

  1985年定遠縣科委邀請了中國科學院、南京林學院、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安徽大學等科研機構和大學的12名專家對「人工馴養灰喜鵲防治松毛蟲應用研究」的課題進行了國家級專家的鑑定。專家鑑定認為本項研究有五大主要特點:(一)成功地進行了野外林間繁殖試驗,不僅擴大了灰喜鵲食物來源與繁殖種群,也有利於種群復壯,並節約了經費開支;(二)成功地進行了遠距離流動放鳥治蟲試驗,對消滅松毛蟲發生與今後在利用灰喜鵲綜合治理松毛蟲災害的系列中,開闢了一個新的途徑;(三)在江淮丘陵地區,人工馴養灰喜鵲防治馬尾松毛蟲,在國內是首創,為主要分布於古北界的灰喜鵲擴大到東洋界,積累了豐富的飼養技術資料;(四)接受35周年國慶遊行任務,使灰喜鵲隨彩車盤飛,順利通過天安門。這就充分說明馴養技術的高超,在國內外產生良好反響,對愛鳥護鳥工作也起到了推動作用;(五)向省內外進行了引鳥推廣與技術交流,已得到許多省市有關部門的公認和好評,向南方省份引種更有重要的學術意義。鑑定的最後結論是「該課題設計合理,試驗數據可靠,技術業已推廣,可以作為重大科研成果鑑定上報。」主持該課題研究的定遠縣林業局陳力生研究員因此榮獲了「安徽省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的光榮稱號,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986年,灰喜鵲的研究成果被評為我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同年灰喜鵲又被省人大常委會命名為省鳥。一時間,省鳥灰喜鵲的喜訊在江淮大地上廣為流傳。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環境的變遷,與省樹黃山松、省花杜鵑花並駕齊驅的灰喜鵲卻遭遇生存的困境,走向了瀕於滅絕的邊緣。為了弄清事實的真相,呼喚省鳥,近日筆者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走進了省鳥灰喜鵲的發源地,進行了實地採訪。

               2、走進灰喜鵲的發源地

    距離定遠縣城北郊5公裡處的泉塢山林場是珍禽省鳥灰喜鵲的棲息地。筆者驅車抵達林場時,才發現它已露出頹敗和荒涼,具有皖南民居風格的一幢辦公室破舊不堪,前廊的天花板大部已塌落,蛛網隨地可見,已經難見昔日的修飾痕跡。叢叢野草半遮著門前的水泥路面,不遠處草地上臥著的兩條家狗看見乍來的陌生人也沒有一聲警覺。看來,這裡確實寂寞很久了。

  接待我們的是林場場長劉慶成,看上去50出頭,敦實塊頭,給人以一股旺盛精力之感。當他知道我們的來意時,憨厚的臉上頓時流露出畏難之色。他說,省鳥灰喜鵲經歷了從輝煌滑向不景氣的階段。主要是馴養資金不足惹的禍。劉場長指的「輝煌階段」即1984年到1986年這三年時間。那時期的灰喜鵲不僅全省出了名,全國出了名,而且在世界上也是出了名。特別是1984年國慶節,灰喜鵲在北京天安門隨遊行的彩車上下盤飛,順利地通過天安門進行表演時,國內外輿論譁然,好評如潮。同年12月,日本姬路市中日友好協會會長福田一郎先生就灰喜鵲一事,邀請中方代表去日本訪問。1985年4月定遠縣舉辦了由北京、遼寧、江蘇等8省15個單位參加的灰喜鵲馴養技術培訓班,進行技術推廣工作,並向全國35個單位提供技術資料和260隻灰喜鵲作引種試驗。同時還多次接待外省市林業、科研部門前來實地考察的專家和領導。1986夏秋期間,中央及省領導先後前來考察和調研,饒有興趣地參觀了灰喜鵲的飼養和馴化,高度地讚揚了應用灰喜鵲治蟲技術的研究成果。並指有關部門今後繼續提高對灰喜鵲生物學與治蟲效果的研究,以取得更大的治蟲效果。

  劉場長說到這裡,起身帶我們到隔壁的辦公室看當年中央和省、地領導考察灰喜鵲的照片和國家林業部的獎旗。我們一眼便看到靠牆角擺放著一排破爛的皮革面沙發,一張木桌上堆放著一摞子陳舊的鏡框。劉場長小心翼翼地將鏡框搬下來讓我們細看,照片雖已褪色,但還能清楚看出領導們與灰喜鵲戲逗的親情動人場景。獎旗上的貼字卷角雖已脫落了,但「喜鵲通人意,飛舞天安門」兩行金色大字仍依稀可鑑。在場所有的人無不以羨慕的眼光注視著這面獎旗,對灰喜鵲如何馴化、表演都懷有極大的興趣。

  接著劉場長向我們講述了人工馴養灰喜鵲的全過程。馴化灰喜鵲可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籠內馴化;第二階段是野外馴化。除此之外,還得開展動態馴化。這期中的艱辛和複雜程度可想而知。劉場長邊說邊用手比劃著,筆者打開筆記本邊記邊想,在21世紀的今天,鳥類依然有很多的謎沒有被人類揭開。十九世紀鳥類學家亨瑞·賽波說過,「鳥類學研究最迷人的地方是仍然有大量的工作待人去做」。100多年過去了,這句名言仍然鼓勵著所有鳥類學家去努力探索鳥類的秘密和神奇。

  然而當談到灰喜鵲馴養遇到因境以至被迫開籠放飛的內情時,劉場長黯然神傷。他回憶說,1985年應用灰喜鵲防治松毛蟲這一重大的科研成果被全國權威鳥類專家們鑑定通過,後又被命名為省鳥。省、地、縣林業部門的領導十分重視,1986年底定遠縣成立了「灰喜鵲馴養場」,編制8人,設正副場長、馴養技術人員、會計和門衛人員。1987年由定遠縣人民政府牽頭,縣林業局、縣科委參與制訂了一份可行性報告,要求省財政撥給經費把定遠縣泉塢山林場建設成為飼養、馴化、科研、觀光、旅遊、休閒為一體的灰喜鵲生養基地。但後來所拔的款額只夠建造辦公室、宿舍和鳥籠等最基本的設施。由於馴養經費緊缺,每年僅保持籠養灰喜鵲100隻左右。飼養灰喜鵲是個細活、勤活,每天每隻灰喜鵲的飼養所需食物與鳥體重基本等量,根據鳥生長發育的不同時期食物量也不同,還要掌握量少多餐的原則,每次餵食間隔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劉場長伸出指頭給我們細算了一筆帳:每天每鳥需要飼料費2角錢,按100隻計算,每天需要20元,一年需要飼料費8000元左右,另外還需要鳥籠的維修費,鳥病防治藥物費和3名飼養員的工資,這樣算下來100隻灰喜鵲每年至少需要經費2萬多元。地方拿不出這項專項資金。至1988年底,灰喜鵲馴養場只好合併到泉塢山林場。原馴養場的3名飼養員也先後調走,籠養灰喜鵲遇上了生死存亡的挑戰,馴養基地名存實亡。泉塢山林場在經費十分困難情況下,仍艱難地支撐著籠養灰喜鵲達到4年之久,直到1993年實在支撐不住了,為了讓灰喜鵲有一條生路,他們只好無奈地打開籠門將近百隻灰喜鵲放飛於泉塢山的松林之中,讓它們自謀出路。隨後記者看到當年標準氣派的鳥籠,早已面目全非了,只剩下幾根光禿禿的鋼架,地下一片雜草、垃圾。

                3、灰喜鵲飛往哪裡去了

    省鳥———灰喜鵲於1993年開籠放飛,10年後的今天筆者前往採訪,很關心「灰喜鵲現在飛往哪裡去了呢?」採訪中,筆者問起了人們普遍關心的話題。劉場長說,灰喜鵲開籠放飛的第二年,也就是1994年,縣林業局的領導批示我們要去尋找灰喜鵲的行蹤,以便心中有數。林場立即組織人員找遍擁有7000畝松林的泉塢山林場,沒見到灰喜鵲蹤影。後又乘車前往40公裡以外的岱山林場尋找,也沒有灰喜鵲的消息。岱山鄉的一位老農告訴尋找的人員,灰喜鵲很可能已變成美味,「飛」上街頭大排檔了。

  陪同筆者採訪的定遠縣林業局副局長忽德球接過劉場長的話茬說出了他的見解:一是1994年江淮地區發生了百年未遇的大旱,池塘河道乾枯,田野裡的小動物四處逃命,灰喜鵲又特別喜歡水浴,所遭厄運可想而知;二是林區遭到破壞,亂砍亂伐常有發生,嚴重破壞了灰喜鵲的生態環境;三是少數貪利的群眾不顧國家的戒令,亂捕亂殺各種益鳥,其中包括灰喜鵲。筆者追問:「是不是你們從1994年至今就沒有見到過灰喜鵲呢?」劉場長轉身指著泉塢山的大片松林說,2000年的春天,他親眼看見灰喜鵲又回來了。它們在松林裡三五成群結伴而飛,邊飛邊叫,具體的數量還說不準。近年來縣政府又出臺了保護林區生態環境的文件,場部根據現有的人力物力在林區內進行值班巡邏,制定出嚴禁林區的四周群眾抓鳥蛋和投毒等保護措施。我們知道讓灰喜鵲在松林中「自謀出路」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眼下泉塢山林場的職工連工資都不能按時足額發放,原有的馴鳥基礎設施現已損壞殆盡,要靠林場的自身力量把灰喜鵲收回籠養馴化是不切合實際的,也是不可能的。劉場長的一席話使在場的人都感到愁腸百結,但同時又都感到劉場長說的是實話,道的是實情。

  從古至今,鳥類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現在,全世界都公認二十一世紀是生物學世紀。鳥類和一切生物的研究和保護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關係密切。現在很多國家選出國鳥,作為一個國家的象徵,有的則發行鳥幣、鳥票。至於愛鳥周、愛鳥日一類的活動更是比比皆是。如今愛鳥護鳥已成為全人類的熱門話題和神聖職責。我國也是如此,禁止捕捉販賣野生鳥類早就有法律依據。1999年12月,國家林業部起草並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頒發了關於「禁止獵捕、出售、收購和出口野生鳥類」的法令。2000年8月,我國又頒布了國家保護有益或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地野生動物名錄,其中有很多鳥類都被列入其中。在民間,也有一些環保意識較強的公民開始關注捕鳥、販鳥的問題,他們自覺地加入到愛鳥護鳥的實際行動中。2001年10月24日,青島140名青年志願者自發地組織起來,對浮山非法捕鳥者進行「圍剿」,他們割毀鳥網,折斷竹竿,搗毀捕鳥者建的窩棚,將100多隻貓頭鷹、斑鳩等野生鳥類救出放回大自然。

  面對省鳥灰喜鵲的遭遇和它的發源地定遠縣泉塢山林場的實際和困境,我們大聲疾呼:為了保護省鳥灰喜鵲的合法的地位,懇請我省有關部門給予支持和資金幫助,儘快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護鳥措施,宣傳省鳥、保護省鳥、打出省鳥的知名品牌。(金興安)

相關焦點

  • 合肥市鳥評選 為何沒列畫眉、灰喜鵲為"候選人"?
    合肥市鳥評選活動如火如荼,近日不斷有愛鳥族致電詢問:為何市鳥候選名單裡沒有畫眉、廣場鴿、灰喜鵲等「名鳥」?  這次市鳥評選候選名單是由安大生命科學院鳥類研究生楊陳與邢雅俊最先醞釀,在徵求安大生命科學院鳥類專家王岐山、周立志及科大生命科學院鳥類專家曹壘的意見之後形成初稿,市林業局及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工作人員見到名單之後,又向省林業廳及市政府進行請示,最後確定了10大市鳥候選名單。  有的市民認為,畫眉有大蜀山精靈之稱,以叫聲婉轉優美贏得了不少養鳥愛好者的青睞。
  • 6種藍色羽毛的小鳥:灰喜鵲很常見,這種鳥像是塗了個紅臉蛋
    6種藍色羽毛的小鳥:灰喜鵲很常見,這種鳥像是塗了個紅臉蛋哈嘍,大家好!我是愛寵小萌萌。大家平時見到的小鳥都是灰色黃色或者是棕色的,但是大家知道在世界上還有很多其他顏色的小鳥嗎?第1種就是灰喜鵲了。這也是我們最長見到的一種藍色的鳥類。灰喜鵲很有特點的就是在前額到後頸的部分是黑色的,就像是戴著一頂帽子一樣。它們的背部是灰色的,在翅膀和尾巴上會有漸變的藍色,不是很豔麗的顏色,但是特別的漂亮。這種鳥的分布很廣泛,在全球很多的地方都有分布。
  • 安徽省鳥——灰喜鵲
    安徽省的省鳥是灰喜鵲,灰喜鵲同喜鵲一樣,千百年來被人們視為吉祥的鳥,但灰喜鵲可不能簡單地認為是灰色的喜鵲,雖然在鳥類分類上它們都屬於雀形目鴉科,但是灰喜鵲來自灰喜鵲屬,而喜鵲屬於鵲屬。灰喜鵲1從外形上來說,灰喜鵲的體型明顯要小於喜鵲,灰喜鵲看上去比喜鵲更加輕巧和靈活,且兩者在體色上的差別明顯,喜鵲呈黑白色,而灰喜鵲則是以灰色為主。
  • 隱藏的高手——探訪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
    隱藏的高手——探訪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新華社鄭州12月17日電 題:隱藏的高手——探訪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新華社記者桂娟、李文哲摘下聽診器,脫去白大褂,只見陳紹傑轉身走出門診室,來到村衛生室門口的空地上,起勢、拗步、雲手、蹬腳……一招一式,似春蠶吐絲綿綿不斷,太極拳的剛柔並濟盡顯其中
  • 今何在:放任人物去碰撞未知
    近日,今何在攜新書《未來,人類的徵途》亮相上海書展,並接受了《中國青年作家報》記者獨家專訪。這本科幻題材的小說是他寫作道路上的一次全新探索,在今何在看來,無論是奇幻還是科幻,他的作品重點一直是人的冒險和成長。
  • 安定八景今何在?
    可惜這些富有詩意的景點,隨著歷史變遷,即將從人們的記憶中慢慢地抹去。1949年後,隨著舊城城牆的拆除,越來越多的現代化的樓房拔地而起,古老的生存環境將要退出我們的生活。今天的人們,特別是青年一代對定西的歷史面貌全然迷茫,孰不知是喜是悲!筆者閒遐無事之際,在閉目養神之時,往往有一種思緒縈繞在心頭。今做一補記,略表衷懷。
  • 各省省鳥匯總:竟然有一種鳥類當選三省省鳥,猜猜它是誰?
    序言1983年時,國家林業部和中國鳥類學會就建議評出各省省鳥。至目前,我國已有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了自己的省鳥。今天集中欣賞一下。雄鳥體長約1米, 雌鳥稍小。棲於高山宻林中,善疾走,勇武好鬥,為1984年選為山西省省鳥。寧夏省鳥——藍馬雞藍馬雞藍馬雞:別名角雞、松雞。分布在青海、甘肅、寧夏、四川。集中生活地在寧夏的賀蘭山中,壽命可達20年之久。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省鳥喜鵲與 森林衛士灰喜鵲(上)
    □達少華  喜鵲與灰喜鵲,一字之差,卻是同科不同屬的兩種不同的鳥類。在南通舊方志和新編《南通市志》中均有記載。
  • 閩南發源地泉州
    秦漢三國30張泉州古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立閩中郡,泉地歸之,閩越族酋長無諸所領。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無諸因助漢滅秦、楚之功,被封閩越王,領閩中故地,泉地屬閩越國。始元二年(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遷的閩越民繁衍,設冶縣,在今福州,隸屬會稽郡。泉地屬之。
  • 哪種鳥能成上海市鳥?灰喜鵲曾被提名,政協委員推薦震旦鴉雀
    拼外貌,拼歌聲、拼背景……震旦鴉雀、白頭鵯、灰喜鵲等候選者,究竟哪種能最終當選上海市鳥?4月19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召開的季度媒體通氣會上獲悉,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已宣布啟動「滬上我最喜愛的鳥」評選活動,為將來市鳥評選做好前期普及工作。
  • 張衛東調研省樓觀臺林場森林防火工作
    7月30日,陝西省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衛東,到省樓觀臺國有生態實驗林場調研森林防火工作。省森林防火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宋凌鵬陪同調研。 調研當天,張衛東先後來到林場㠇峪管護站、大陵山櫟類林、西樓中心管護站、林場護林防護視頻總監控室等地,通過查閱資料、實地查看、現場交流等方式對樓觀臺林場森林防火物資儲備、隊伍建設、值班值守、防火預案、應急措施等情況進行了深入了解。
  • 灰喜鵲為護雛鳥頻繁襲擊路人 西安十餘人遭啄
    附近的居民說,早上八點就看到這兩隻鳥不停地啄人了。下午還好點,早上那是誰經過咬誰。 目擊者:「早上到現在有一百多人(被啄)。」 目擊者:「保護它的寶寶呢嘛,寶寶在窗戶上呢。」
  • 農村常見的灰喜鵲,為何變得越來越少了?其實和農村這些現象有關
    生活在農村的年長一些的朋友應該對灰喜鵲這種鳥都不陌生,它的體形和常見的黑白相間的花喜鵲很相似,但個頭要稍小一些,花喜鵲只有黑色和白色兩種羽毛,灰喜鵲卻有黑色、灰色、白色和淺藍色四種顏色的羽毛,其頭部為黑色,脖頸部有一圈白色羽毛,前面較多,脖頸向下部分為淺灰色羽毛,腹部也大多是淺灰色羽毛,翅膀和尾巴為淺藍色羽毛,尾巴的頂端也大多有一點點的白色羽毛
  • 安仁古八景今何在
    泉亭珠湧安仁縣古城邑北門外(原安仁縣氮肥廠位置,現珠泉小區右側),有泉名「珠泉」。泉井旁建亭閣一座,名曰「潔愛亭」。泉自地層深處湧出,噴瀑如珠,湍浮水面,漸而清澈。泉味甘冽,夏涼冬溫,四時不竭,過往行人,以飲此泉為幸,取飲者終日不絕。此處為八景之一,故名曰「泉亭珠湧」。
  • 科學網—灰喜鵲也是鳥
    ■戎可 圖/文 平時很少拍喜鵲和灰喜鵲。一來是因為這倆都是大菜鳥,太常見,拍了也沒啥可嘚瑟的。二來,這倆鳥的黑腦袋太難拍,很少能曝光正常。 想想灰喜鵲也挺逗的,總是聚一大群,有人放哨,有人搭巢,分工明確,秩序井然。最逗的,是他們似乎很會學別的鳥叫。我之所以遇見他們,就是被一陣新奇的鳥鳴所吸引,以為是一群雀鳥,沒曾想,過去看到的竟是這貨!吹哨、打鳴、喳喳叫,這些傢伙一會兒功夫就都給我表演了一遭,一副要上「達鳥秀」的架勢。 好吧,算你們能。
  • 細柳營上林苑今何在
    細柳營上林苑今何在  《漢武大帝》的宮廷戲拍攝於浙江橫店影視基地,這多少讓西安市民感到有些遺憾,因為真正的未央宮其實就在未央區的漢長安城遺址內。漢時在長安設有南北兩營,負責都城的防衛,其一在灞上,其二為細柳,即周亞夫帶兵駐守之地。唐詩「才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大致說的就是這兩個地方,今址大致在臨潼區新豐街辦和長安區細柳鎮一帶。
  • 燕京八景今何在
    當年,借著巡察軍事重地之機,皇帝經常來觀賞秀麗的景色,關城內的書館、寺院的遺址就是證據。今天,關城上粉飾一新的建築已經找不到歷史的滄桑感,但登上城樓居高臨下,還能感受到當年萬夫莫開的氣勢。東西山上綿延開來的是關城的城牆,回身望去,目之所及都是如波的綠色。
  • 韓劇童星萌娃今何在:鄭多彬天生麗質 小千頌伊長殘
    小編帶大家來看看這些萌娃們今何在。小編帶大家來看看這些萌娃們今何在。小編帶大家來看看這些萌娃們今何在。小編帶大家來看看這些萌娃們今何在。小編帶大家來看看這些萌娃們今何在。
  • 省樓觀臺林場「南竹北移」再創新績
    近期,省樓觀臺國有生態實驗林場科研人員調查了2018年至2019年新引進的龜甲竹、聖音竹等16種珍稀竹種的生長情況,發現它們全部存活,並且已經全部發出新筍。
  • 梅州出現「省鳥」白鷳蹤跡,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掌上梅州訊記者從梅州市梅西水庫管理局(區)獲悉,11日下午,梅西水庫管理區洞天湖公園出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廣東省省鳥白鷳的蹤跡。經專業人士識別,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嫻,也是廣東省省鳥,別名銀雞。記者從市林業局自然保護和國有林場管理科了解到,白鷳是雞形目雉科鷳屬的鳥類,又名銀雞、銀雉、越鳥、越禽、白雉。白鷳體態嫻雅,外觀美麗,上體和兩翅白色,密布黑紋,羽冠和下體都是灰藍色,尾長,中央尾羽近穿白色,外側尾羽具黑色波紋,在林中疾走時,從遠處望去,很像披著白色長「鬥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