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又有新消息!學者許江:它將給我們帶來文化滋養

2020-12-12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

大運河浙江段從寧波、紹興、杭州直到湖州、嘉興,貫穿浙江東部和北部,流經城市和市鎮,融入了浙江的歷史和浙江人的生活。

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消息出來,讓很多浙江人很期待。今天,又有新消息了。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部署要求,研究推進我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12月10日上午,我省召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會議,省領導向35名諮詢委員會專家頒發了聘書。

會議指出,成立諮詢委員會是我省大運河文化智庫建設的新探索,必將有力助推浙江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要按照「國家所需、浙江所能、群眾所盼、未來所向」的要求,以政策設計、思路構建、方案策劃作為重點,立足國家站位,在重大項目建設上多獻良策;發揮專業所長,在運河文化研究上多出成果;面向基層所需,在服務區域發展上多提實招;加強人才集聚,在引才選才用才上多下功夫。圍繞把大運河浙江段建設成為全國的示範段,研究提供一批有前瞻性、戰略性和可操作性的決策諮詢建議和智庫服務。

此外,會議集中聽取《浙江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和杭州、寧波、湖州、嘉興、紹興5市的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等情況匯報,諮詢委專家進行了審議。會議還就開展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集中採訪活動進行了動員。

會議結束後,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文聯主席、原中國美院院長許江接受了小時新聞採訪。

作為專家委員會「文化文物組」成員,他說:「運河與長江、錢塘江比,沒有那麼寬廣,為什麼它這麼重要?因為它是勞動人民人工開鑿出來的。它與自然河流由西向東流不一樣,它是南北貫穿,勾通了5條大河,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工程!」

隨著社會交通、經濟的發展,它的交通價值在減弱,但隨之而來的是文化滋養。這種滋養讓我們的孩子愛家鄉,同時胸懷家鄉;愛自然,同時想到對自然的責任;愛中國,同時想到要對全人類有一種擔當。這個公園應該有這樣一種作用。許江說。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楊柳青將添新景觀 國家大運河文化公園2020年啟建
    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大運河、國家級「非遺」楊柳青年畫、「華北第一民宅」石家大院……作為津城享譽海內外的民俗文化旅遊區,古鎮楊柳青是中外遊客來津旅遊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日前,記者從西青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古鎮楊柳青即將再添新景觀,多年來備受關注的「元寶島」地塊,將以楊柳青國家大運河文化公園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 奮力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樣板」
    今年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開局之年。在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杭州聚焦重點,堅持保護優先,在傳承文化根脈上作示範;推進活態傳承,在發掘文化內涵上出精品……杭州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上的成果特色亮點,可謂源源不斷、精彩紛呈。
  • 國家文化公園的空間規劃創新實踐——以《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
    研討活動參與單位: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梅耀林、姚秀利、劉志超、索超)《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是國內首個編制完成的省級國家文化公園專項規劃,開創性探索了國家文化公園空間規劃範式與實施路徑,為大運河沿線兄弟省份,以及長徵、長城、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的規劃編制提供了經驗借鑑。
  • 中國愛樂樂團團長李南:溯源文化之根丨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CBC: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作為大運河北段的一個重要的節點,從音樂與文化的角度,您認為該如何將它打造成為國家文化公園的一個新標杆,建設成為地標性的公園呢?李南:楊柳青的特色美術是年畫,這是一個非常有名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美術形式。歷史上音樂和美術是分不開的,在藝術形式上這雖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形式,但如果可以將美術和音樂結合起來,相信它會更加大放異彩。那麼如何將新引進的一兩個音樂形式和它結合,把它打造成一個既有美術展現,又有音樂展現的特色楊柳青文化,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楊柳青木版年畫? NET
  • 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小河公園、杭鋼舊址……剛剛,大運河國家文化...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餘雯雯 通訊員 李林蔚 鮑聖慧如水墨一筆懸浮於運河之上的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是鳥巢設計團隊的奇特設想;隈研吾主導設計的小河公園,將會給世界帶來什麼樣的驚喜;杭鋼舊址上,保留下來的工業遺存都將被改造利用,新添的中央大草坪,未來或許會有音樂節等著你;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是一條東西向的線性公園,將沿線工業遺存一一串起
  • 關於大運河(武清段)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建設的幾點建議
    會後,應武清作協李蔚蘭主席所請,筆者將演講內容作了整理,並提供給《運河》雜誌刊發。此文即為發表稿。感謝李蔚蘭主席,感謝王芝昱責任編輯。 2019年7月,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出臺後,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了《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提出了到2023年前完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要任務。
  • 剛剛:中國要建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包括戰國、秦、漢長城,北魏、北齊、隋、唐、五代、宋、西夏、遼具備長城特徵的防禦體系,金界壕,明長城。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5個省區市。
  • 國內外頂級大師團隊齊聚楊柳青,共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新標杆
    在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國家戰略的背景下,元寶島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元寶島作為大運河上的重要節點,不宜採用過去常規的房地產開發的發展模式。它所肩負的乃是:以文化為載體,傳遞文化精神的歷史責任;同時,作為城市的公共空間,以文化公園的形式與市民生活進行連接。
  •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成立
    12月10日,浙江在杭州召開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會議,來自全省不同研究領域的35位專家被授予聘書。會議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部署要求,研究推進浙江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會議指出,成立專家諮詢委員會是浙江大運河文化智庫建設的新探索,將有力助推浙江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 黃河、大運河、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東這樣建
    記者在12月8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山東發揮歷史資源優勢,不斷推進黃河、大運河、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不斷完成工作體制機制,成立山東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專家諮詢委員會,建立了工作決策參謀和政策諮詢機制。
  • 《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要點
    為紮實推進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制定本方案。 既著眼長遠又立足當前,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務求符合 基層實際、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時間檢驗,打造民族性世 界性兼容的文化名片。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充分考慮地域廣泛性和文化 多樣性、資源差異性,實行差別化政策措施。有統有分、有主有次,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最大限度調動各方積極性,實現共建共贏。長城國家文化公園。
  • 建章立制 加強統籌 嘉興市紮實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為紮實推進我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11月27日,我市召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會議,會議總結回顧前期嘉興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工作開展情況,審議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相關材料,並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建設採訪團走進湖州
    12月19日,由新華社、中新社、浙江日報、浙江衛視、FM93交通之聲等國家級、省級媒體記者組成的採訪團來到湖州,開展浙江省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集中採訪報導。採訪中,湖州歷史悠久的水鄉古鎮、精美的刺繡藏品、精湛的湖筆製作技藝、秀麗的運河風光、獨特的蠶桑文化……都給採訪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記者們紛紛表示,大運河湖州段歷史遺產保護較好、文化價值較高,沿線遺產構成豐富、很有特色,在中國大運河體系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第二屆運博會|戴斌:建設文物有保護、文化得傳承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戴斌認為,大運河具有2500年的漫長歷史,但時至今日,大運河有的軍事、漕運、水利等功能已經被鐵路、公路、南水北調等工程所取代,全面恢復歷史盛景已經不再具有現實可能性。在他看來,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目標不可能也不必要穿越歷史回到過去,而是要在功能重構的基礎上賦予文化遺產以當下的意義。
  • 中國商業史學會中國大運河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 暨新時代大運河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強調「古運河要重生。」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9年5月,《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發布。2019年9月,《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出臺。至此,大運河從「文化遺產」躍升為「國家戰略」。
  • 擦亮「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招牌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識亮相...
    細心的市民或許會發現,位於無錫惠山古鎮下河塘的導覽牌上,多了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LOGO字樣和圖案標識。據了解,這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標識形象系統,它是由漢字運河組成的水紋,水紋可以首尾連接,連續不斷,象徵大運河延綿不斷地從歷史中緩緩流向未來。
  • 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納入「十四五」規劃《建議》 千裏運河脈動...
    「大運河文化展」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這是國博首次全面系統展現大運河及其衍生出的文化脈絡,展覽預計持續4個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被納入其中。
  • 文旅融合,擦亮大運河文化「金名片」——《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解讀
    在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時期,如何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文化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新命題。大運河綿延3200餘公裡,縱貫2500多年,融匯了京津、燕趙、齊魯、中原、淮揚、吳越等地域文化,孕育了漕運文化、水利文化、商事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形態,是我國文化和旅遊資源高度聚集的地區。
  •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雲平臺」項目建設方案及合作夥伴徵集
    2019年12月,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雲平臺建設列入中辦、國辦的《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江蘇省委十三屆七次、八次全會上均強調,深入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雲平臺等重大標誌性項目的建設,構建集管理監測、文化研究、展示傳播、學習教育、休閒娛樂等一體化服務平臺。
  • 一文讀懂:什麼是國家文化公園?
    如今,我國有10個國家公園(試點),分別是: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祁連山國家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武夷山國家公園、神農架國家公園、普達措國家公園、錢江源國家公園、南山國家公園。這些國家公園的設立,目的是保護自然生態和動植物多樣性,並不具備太多文化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