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花繚亂」汽車世界裡,購車成了一大難題,12.42萬價位的車有哪些選擇?以代表車型奔騰B50和豐田C-HR為例,許多人也比較迷茫,不知其優劣,今天給各位帶來的是《奔騰B50到底怎麼樣?開了11770公裡後,車主:我只想說一句話》。
先看奔騰B50的外觀,外觀是我中意的,進店那麼多車型一眼就發現他了,然後直奔奔騰B50而來。在這個尺寸的車中,小5最難得的就是保留了一個相當順暢的整車線條,看上去很舒展。就是大燈的亮度不是很足,需要注意。車漆嗎,國產車都這樣,還是很薄的。再看豐田C-HR,除了做工太粗糙,縫隙大小不一,外觀挺好看。整車流線型很優美,看起來不感覺是小車。象徵六塊腹肌的車標和鷹眼式的遠近光一體LED大燈,讓人感覺到銳利與力量。太太特別中意這款車的尾燈,貫穿式的很時髦。
進入奔騰B50車內,內飾看著特別大方,簡簡單單的,看這舒暢。我比較喜愛駕車的時候聽點歌,音質不錯但是音量有點小。內飾的話大部分都軟軟的,沒有太大的塑料感,還是很滿意的,做工很實在。內飾都採用的唐塑的包圍,層次感很高,還有天窗。空間大是我選擇這輛車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還是很如意。1.73米偏瘦,坐駕駛室,不頂頭。儲藏空間也特別多,不過就我這樣的單身漢,似乎儲物格沒法派上用場就是了。後備箱比較規整,開口也可以。
再看豐田C-HR,內飾中規中矩吧,如果顯示器再大點就好了。儀表中控我很喜歡,高能的數據表我喜愛。全是塑料織物,不用皮,你用點木料也好啊。跑了幾天,味道現在已經很小了。像天窗我不考慮,主要是空間,與使用性。本人一米七二,前排頭上兩拳,後一排頭頂兩拳,膝蓋兩拳,個子高和胖人不適合。可以放兩個儲物箱,還加好多雜物。尾箱空間也夠寬夠深,家用特別足夠了。
先開奔騰B50,另外雖然車內內飾簡單,但該有的操控系統還是沒有比別家差。只能說奔騰這個液壓方向盤用車價去橫向去看,一切來得那麼剛剛好。底盤懸掛調校較軟偏安逸,過較大的坑窪道路有較好的濾震。我主要就是覺得這款車的檔位操控位置略微太遠了,太低了,所以有時候就感覺些許不方便。舒適度肯定放在第一位如果舒適性不好,我也不會選擇這個車。底盤調教比較偏硬,發動機的聲浪也比帝豪大,但好歹動力突出。空調冷卻制熱的成效都還可以,都比較快。不過皮椅子不太適合夏天,剛做進去真是燙屁股。
再開豐田C-HR,操控,豐田車沒的說,挺好的,很精準,挺穩。就是拐彎的時候,哪怕速度也不怎麼快,感覺在拉著你似的。底盤還行吧,如果後背是獨立懸掛最好了,但一分錢一分貨吧。駕車者公司有一個什麼眾的什麼達手擋車,講真,那車價格比瓦罐貴了一倍多。舒適度一般,沒什麼特別的。走平路還蠻安適的,但是過減速帶走爛路就瘋了。車輛隔音效果很可以哦,路上開車關窗沒什麼噪音,這個就是靜謐性了。坐墊整體做工舒適度都還OK,要是有電動座椅就更不錯了。
總結來看,我想說一句話:奔騰B50和豐田C-HR的優點都很明顯,但一樣也存在瑕疵。奔騰B50外觀沒的說就是這個車的優點,同級別扯應該很脫穎而出。奔騰B50的內飾設計比較可以,是一款轎車看起來比較順眼的。空間實用性還可以,這車目前就我和妻子兩人用,沒覺得有什麼不便的。腿稍微長一些的開著不是很愜意。動力還行吧,回老家長途跋涉沒有多大的問題,爬山的時候會比較肉就是了,能接受。操控說不好,直覺地開起來輕鬆。
相比之下,豐田C-HR外觀自己看得順眼就行了。內飾我還是可以接受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放水杯的位置有一點小。因為買來是家用,車上經常有三四個人,偶爾要滿載,空間肯定是不能小的。舒適性一般,間隔我的需求還有一段距離。動力一般,提速慢,是在滿載的時候,大致可以滿足家用需求。身為一個運動轎跑,操控也是毋庸置疑的。感謝聆聽本期《奔騰B50到底怎麼樣?開了11770公裡後,車主:我只想說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