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的譯者

2020-12-18 北晚新視覺網

雷吉斯·羅因薩爾導演的《翻譯疑雲》是為數不多的為譯者發聲的電影。在電影中,世界級懸疑小說《代達羅斯》即將發售第三部,也是最後一部。為了保證各語種的翻譯作品同步問世,出版社邀請9名不同語言的譯者共聚一堂,在一座豪華但守衛森嚴的莊園內進行翻譯工作。他們手機上交,沒有網絡,切斷了與外界的一切聯繫,每天拿到20頁原稿,心無旁騖地翻譯《代達羅斯》。然而,這本書的原稿卻出人意料地在網絡上洩露,於是在譯者和編輯之間上演了一場「誰是洩密者」的遊戲。

一勺風


電影《翻譯疑雲》劇照

拋開劇情不談,電影中的一些細節或許可以向外界展示圖書譯者工作的大致樣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譯者的神秘感。劇中9名不同語言的譯者,有著各自不同的性格特點,有的安靜沉穩,有的活潑開朗,有的急躁易怒。他們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有著不同的身世經歷。他們的工作方式不盡相同,有的希望擁有自己獨立的工作空間,有的則在人多的環境中依然能夠保持專注;各自的翻譯習慣也有所差異,有的拿到稿子後很快開始翻譯,然後再反覆雕琢,而有的則一遍遍斟酌原稿,理通作者的思路,咀嚼出味道之後才開始翻譯。

作為譯者,他們身上也有著共同的氣質:9名譯者都以異常尊重的態度來對待原著和作者,都對每天只有20頁的原稿感到不過癮,他們在就餐娛樂之際會一同討論作品邏輯,猜測作者心理,推斷劇情走向和結局,渴望儘可能快地從陌生走向熟悉,試圖在化身譯者之前,首先成為作者最好的讀者,找到與作者之間的共鳴。這是做好翻譯工作的前提,也是一名優秀的譯者必須具備的品質。翻譯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只有最稱職的讀者,才能成就最優秀的譯者。

當然,譯者憑藉自己在語言方面的才華和對作品的精準把握,將作者的作品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在作者和以譯入語為母語的讀者之間搭建起了一座橋梁,把譯者與作者之間、或者作者與源語作者之間的情感共鳴傳染、傳遞出去。經過譯者之手,作品在另一種語言裡找到了生命,並在該語言的讀者心中紮下了根。

然而,相對於作者,譯者的地位卻長期未得到應有的重視,這部電影中的一句臺詞很恰如其分地描述了這種現狀:「譯者就像隱形人,譯者的名字永遠不會被人記住,不會出現在封面,總是在第二頁。」

譯者為何需要隱身

由於世界上存在很多種語言,許多優秀的作品都是先與譯者邂逅,再通過翻譯與譯入語的讀者邂逅。但讀者真正記住的往往只有作者,對於譯者的名字向來不太在意,又或者,相對於作者,譯者更容易被遺忘。通過譯者的翻譯,作品產生了新的光芒,但譯者仿佛站在了作者的影子裡,成為了「隱身人」,處於邊緣化的地位。翻譯家翁顯良曾說:「翻譯本身就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勞倫斯·韋努蒂在《譯者的隱身》一書中,對譯者的「隱身」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對譯者「隱身」的根源及其對譯者地位的影響提出了獨到見解。他認為,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源語和目的語之間的差異是無法避免的。譯者與作者可能種族、語言習慣都不盡相同,表達也可能不一致,甚至可能會有不同的價值觀,但譯者會努力將信息完整全面地呈現到讀者面前。譯者自身存在一種矛盾的心理,在凸顯自我的主體性或完整展現作者的主體性之間,選擇了後者,但韋努蒂認為主導文化社會「習慣於接受通順易懂的譯文,把外國文本中的價值觀隱匿在本國的價值觀中,令讀者面對他國文化時,還在自我陶醉地欣賞自己的文化」,這就是翻譯理論中的「異化」。譯者把自我的主體性隱藏到作者的主體性之後,以為目的語讀者原汁原味地呈現作者的作品為翻譯的宗旨。

這就如同戴著腳鐐跳舞,既無法掙脫,也不得不儘可能地追求舞姿優雅,這既是譯者受制於作者的無奈妥協,也恰恰是譯者應當追求且值得追求的極大榮耀,正如電影中俄語翻譯瑞貝卡所言:「受託翻譯《代達羅斯》是譯者的榮幸。」因為,如果一部作品的作者因為譯者的翻譯而廣受目的語讀者喜愛,甚至成為一部可堪流傳的經典,那麼譯者不僅與有榮焉,而且居功至大。這是譯者與作者的相互成全,畢竟,複印文字並非難事,而複印思想和靈魂,卻是一件偉大的考驗。

電影《翻譯疑雲》劇照

北京師範大學王向遠教授在其《翻譯文學研究》一書中不無感慨地寫道:「任何一個懂一些雙語的人,都可以進行『文學翻譯』,但並不是任何一個從事翻譯的人,都能夠創作出『翻譯文學』。正如每一個文學愛好者都可以提筆寫作,但並不是所有寫作行為都造成文學作品的產生,都稱得上是『創作』。」

的確,市面上的翻譯作品多不勝數,譯文的質量也參差不齊。水平越是高超的譯者,越能讓讀者在讀其譯作時感覺像是在讀原創,興味盎然。而越是水平拙劣的譯者,越讓讀者時刻感覺到譯者的「存在」,在作品中頻繁邂逅濃濃的「翻譯腔」,甚至還會偶遇諸如「門修斯」(「孟子」的錯譯)和「常凱申」(「蔣介石」的錯譯)之類的翻譯笑料,著實令人汗顏。這自然是兩種不同的體驗,譯者就應該在恰當的時候很識趣地「隱身」,把對話的舞臺交給讀者和作品。譯者也不要試圖低估讀者的鑑賞品評能力,他們有時甚至變得口味刁鑽,對品質不高的譯作本能地產生排斥。令人尷尬的是,如今很多譯者不如前輩翻譯家們那樣知識淵博、功底深厚,也不具備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態度,最終所得到譯文的質量可想而知,這也是近年來很多翻譯作品飽受詬病的原因。他們極力想要隱藏拙劣,而譯文卻出賣了他們。著名德國漢學家顧彬一陣見血地指出了問題的根源:有些譯者的中文母語太差。

而事實上,譯者卻也無法真正做到完全的「隱身」。「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為作者的特殊讀者,不同譯者自然會對作者和作品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解讀。以此為基礎開展的翻譯,必然會反映在譯文的行文和邏輯之中。另外,不同譯者也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識儲備、人生閱歷、價值觀念,會採用不同的翻譯策略和處理手段,也許相對更為重要的一點在於,不同譯者對原語和目的語的駕馭能力不同,文學和人文修養各異,這在譯作中都會公平地體現出來。所以,同一作品的不同翻譯版本,就有了不同的風格,打上了譯者的色彩。這時候,譯者在對比中就很難再繼續隱身。正如對莎士比亞作品的翻譯,朱生豪和梁實秋貢獻出了兩種不同的中文譯本選擇,楊憲益、戴乃迪夫婦和大衛·霍克斯也給出了對於《紅樓夢》的兩種英文詮釋,他們成功地將作品的偉大和光輝呈現給讀者,也在譯者中充分展現了專屬於自己的那份才華,讓譯者站在作者的影子中和作者一樣閃閃發光。作者和譯者此刻是一體的。

譯者也是創作者

在電影中,編輯對英文譯者古德曼有些不滿,認為是他洩露了原稿,考慮要另選譯者來代替他。古德曼辯解:「我的譯文你給作者看了嗎?『粉絲』們認為我的譯文最好,兩周下載量達1000萬。」他還說編輯打算用來替換他的那名翻譯的譯文很爛,希望以此來說服編輯正式聘請他擔任《代達羅斯》第三部的英文譯者。編輯對這位來歷不明的譯者充滿了疑惑,甚至派助手去倫敦查探他的底細。

在電影的最後,古德曼的身份終於浮出水面:他不只是9名譯者當中的洩密者,還是《代達羅斯》這本書的真正作者。

難怪他對這部作品如此了解,也難怪他能貢獻出更受讀者喜歡的英文譯本。一部作品最好的讀者無疑是作者,而譯者卻有可能成為對作品第二了解的人。這是導演埋下貫穿整部電影的一條主線,也藉機替譯者本身具有的創造性發聲。

在翻譯活動中,譯者不只是力求忠實於原作,也需要擁有一定的創造力。影片中的丹麥語譯者杜森女士,本身也在創作自己的作品,她傾注八年寫完的手稿被編輯批評毫無想像力,並被他隨手扔進了火爐。杜森女士的創造力受到了極大的質疑和侮辱,使她在創作方面的信心大大受挫。她渴望通過翻譯來實現創作的救贖,也在創作理想的幻滅中失去了繼續翻譯下去的欲望。再加上家庭生活的不快樂,讓她完全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最終選擇了自殺。

由此觀之,譯者力求隱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水平不逮者很難隱藏自己的拙劣,才華出眾者又很難隱藏自己的光芒,而最重要的是能夠與作者形成高度的共鳴,用自己的文字傳遞作者的聲音。另外,譯者自我的「隱身」,是為了讓作者和作品凸顯。讀者應該對優秀的譯者心存感激,感謝他們貢獻的心力和才華,感謝他們製造的美麗邂逅。譯者試圖去「隱身」,讀者則應當去發現。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翻譯的起點——中法譯者工作坊助力青年譯者成長
    CCTSS-ATLAS譯者工作坊是歷史上首次在中國和法國兩地共同舉辦的翻譯工作坊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張希焱):來自法國的青年譯者周慧娜(Johanna Gayde)眼下正著手將中國作家路內的小說《少年巴比倫》翻譯成法語。
  • 「作者說話」還是「譯者說話」? --談一談譯者的角色身份認同
    每個譯者的翻譯風格都有所不同,如果把各種不同風格的翻譯安排在一根數軸上,可以看到從最素樸的直譯到最靈活的意譯之間的一種漸變關係。如果觀察某一個譯者的多次翻譯,很容易發現其相對固定的風格。那麼這種相對固定的風格又是怎樣形成的呢?認知翻譯學的研究表明,譯者的風格形成是與譯者對自我翻譯角色的身份認同密不可分的。
  • 翻譯|譯者:傳播文明的「驛馬」
    然而,由於印刷機剛剛發明,出版業尚不發達,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多數譯者不得不身兼作家、編輯、出版商和書販。意想不到的是,譯者的多重身份促使涉及詩學、修辭學、語法、拼寫和發音等語言方方面面的作品大量激增,還編纂了第一批翻譯詞典。由羊皮紙、印刷機到廣播電臺、網際網路……新的傳播媒介出現,往往會為譯者增添新的翅膀,譯作穿越時空,流傳到世界各地。
  • 怎麼對好友隱身 和平精英怎麼隱身登陸
    如何把遊戲隱身,讓好友看不到我在玩遊戲呢?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這種情況,想要隱身玩遊戲,但是遊戲目前還沒出這個功能,我們要怎麼辦呢? 和平精英對好友隱身 好友隱身功能:屏蔽掉我們的QQ好友或者微信好友,就是除遊戲好友外的玩家都屏蔽掉,這種隱身功能可以讓好友不收到提示。
  • 生態翻譯倫理維護法律譯者主體性
    在以K.Reissue與H.Vermeer的「目的論」為代表的「功能倫理」模式下,譯者需要「忠實」的對象由原文與作者轉變為譯文與讀者。在以上兩種倫理原則的制約下,譯者必須選擇「忠實」於他者,處於不平等的從屬地位。「對話倫理」模式追求譯者和其他主體之間的相互「理解」,作為平等主體的譯者為實現跨語言、文化與社會的對話搭建橋梁。
  • 和平精英能隱身嗎 和平精英怎麼隱身登陸
    和平精英能隱身嗎?在遊戲中,上線是可以隱身的,這樣可以不讓好友知道,那麼能隱身嗎?下面我帶大家了解一下。 和平精英能隱身嗎?
  • 隱身戰艦的先驅:瑞典皇家海軍「維斯比」級隱身護衛艦
    2000年9月,「維斯比」級隱身護衛艦首艦「維斯比」號下水,至今已經近20年了,在當年,該級艦以科幻的外型引起很多關注,它是當時世界艦艇隱身技術的集大成者,後世出現的所有隱身戰艦,或多或少都參考了它的設計特點,稱之為「隱身戰艦的先驅」並不為過。本文將詳細給大家介紹該級艦,尤其是在隱身設計上、模塊化上的鮮明特點。
  • 大自然的隱身者:"渾身透明"、蒙蔽天敵雙眼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譯者|晗冰章魚會噴出墨汁,讓周圍水域變得一片渾濁,這我們都非常清楚,但要如何變得完全透明隱身?當然在深海裡,常常是漆黑一片,很多食肉動物並沒有慣常的視覺,所以視覺上的隱身並無必要。生活在上層海水中的動物大可以通過生物發光產生令人眼花繚亂的光線,從而隱藏自己的行蹤。這會讓下層海水中的撲食者無法從射入海水的陽光中分辨出動物。然而,對於生活在海水中上層的動物來說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們既沒有深海黑暗環境的庇護,也無法依賴海面上的陽光來保護自己,因此這裡恰恰是隱身動物最集中的地方。
  • 外形優化、吸波材料,隱身飛機到底是如何實現「隱身」的?
    引言: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踏足隱身飛機領域,隱身戰鬥機、隱身轟炸機、隱身偵察機以及隱身無人機等各種隱身飛機開始遍地開花,在大街小巷也都能時常聽聞有關隱身飛機的種種討論,那究竟什麼才是隱身飛機?隱身飛機又是如何隱身的呢?
  • 道教法術之隱身術,古籍記載的隱身術可信嗎?
    看不見的幻術隱身術,好像所有有關玄幻的電影、小說、影視劇中都有隱身術這門法術,可以算得上是世人皆知了,記得小時候還經常想,如果自己有了隱身術可以幹一些什麼事,其實早在漢朝就有了有關隱身術的記載,在《後漢書》中寫到過,
  • 《絕地求生刺激戰場》隱身登陸有什麼方法 隱身登陸技巧分享
    刺激戰場中的隱身是不錯的玩法,這個登陸在線的時候可以隱身,不讓好友知道,也可以偷偷玩,下面就讓九遊小編為大家帶來,隱身登陸方法介紹。 刺激戰場能隱身嗎? 不能隱身... 絕地求生刺激戰場怎麼登陸隱身?
  • 解密隱身塗料的分類特性及應用-隱身塗料,飛機塗料,鎳粉 -表面處理...
    隱身技術是為了減少飛行器的雷達、紅外線、光電、目視等觀測特徵而在設計中採用的專門技術,採用隱身技術是為了飛行器在突防時不易被敵方探測器發現,從而增強攻擊的突然性,提高飛機的生存力和作戰效能。     目前,最具挑戰性的隱身技術是隱身塗料的開發與應用。隱身塗料作為一種最方便、最經濟、極強適應性的隱身技術已經在航空航天、軍事裝備上得到廣泛應用。
  • 背靠峽灣的「隱身衛兵」
    提起隱身戰艦,很多人首先想起的是美國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它的設計號稱最先進,但是自誕生那天起,便一直受到外界批評。實際上,瑞典的維斯比級護衛艦才是隱身戰艦概念的成功實踐者。為儘可能地使己方戰艦融入沿岸背景雜波,達到出奇制勝的目的,維斯比級輕型護衛艦在設計之初就在隱身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為瞞過雷達的「火眼金睛」,最大限度地降低雷達反射截面積,維斯比級護衛艦艦體的線條極其簡潔,大量採用大角度傾斜結構,上層建築與艦身渾然一體且完全封閉。
  • 成飛也要搞隱身艦載機?中國的第三款隱身機,也會出現在成飛嗎?
    另一方面,是沈飛的FC-31隱身戰鬥機雖然傳出過要上艦的傳聞,但到現在還在不斷地試飛調整,距離官宣還有相當一段距離。也就是說,FC-31隱身戰鬥機從一開始,也是以陸基隱身戰鬥機的標準進行設計的,即使後面「陸改海」,也不見得會比成飛有更多的便利。
  • 除了外形和塗料隱身,戰機還能有哪些雷達隱身方法和潛在技術?
    自F-117隱身戰機投入使用以來,在隨後的幾十年內,從最早的只有美國一家掌握隱身技術,到如今中俄以及其他軍事強國也已經實現隱身戰機的裝備以及研發,現代隱身技術可謂經歷了飛速發展。
  • 專訪|青年譯者陸大鵬:學好英語,多讀原著
    擁有8萬餘粉絲的微博大V、讀者口中的「金牌翻譯」、「地中海三部曲」譯者……儘管「出道」不算久,陸大鵬在翻譯圈內已經是頗有曝光度的紅人。出生於1988年的陸大鵬在出版社從事版權工作,業餘做英德譯者,號稱「熱愛一切long ago和far away的東西」。真正被大眾讀者熟知,是從他翻譯《1453:君士坦丁堡之戰》開始。
  • 我,Pornhub第一位中文譯者
    除了英文原版,P站還請12位譯者,用各自的母語翻譯了海報,向世界各國人民解釋為什麼大家應該在家待著。 如你所見,這其中就包含中文。 P站的簡體中文頁面在去年上線。如今,P站上的中文元素以越來越多,許多類型片分類開始以中文註明,最近還有許多另類的標題翻譯,在網上引發熱議。
  • 「虛擬譯者」亂象頻發 業內:翻譯環境亟待改善
    優秀譯本被大肆剽竊,虛擬譯者大行其道。最近的翻譯出版界比較「熱鬧」,7月葡萄牙詩人費爾南多·佩索阿的中譯本詩集《我的心略大於整個宇宙》新譯本被指抄襲,近日,《哈利·波特》系列圖書的譯者馬愛農起訴中國婦女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侵權,案子於8月6日開庭審理。與此同時,人民文學出版社外國文學編輯室主任歐陽韜在網上發起活動「大家一起來抓翻譯界的李鬼」。
  • 譯者李繼宏:老版世界名著翻譯錯誤百出
    譯者李繼宏:老版世界名著翻譯錯誤百出 正在做名著重譯的新一代翻譯家、《追風箏的人》的譯者李繼宏在接受北國網、遼瀋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老一輩的譯者接受教育的時候,白話文很不成熟,所以按照今天的眼光來看,他們所寫的文字特別古怪彆扭,比如說以往的《傲慢與偏見》、《老人與海》、《簡·愛》等名著的譯本,無一例外全都有這個毛病。」  名著翻譯「錯誤百出」、「不堪入目」?
  • 臺灣自稱發現殲20重大漏洞:隱身戰機對眼睛並不隱身
    文/木才 中國的殲-20戰機自經問世以來,其戰鬥力是毋庸置疑的,雖然有一些外國專家認為殲-20前部的鴨翼會破壞殲-20的隱身性能,但是也認為殲-20在某些情況下,戰機的隱身能力是可以媲美美國的F-22戰機。而這些都沒妨礙外國的軍事雜誌將殲-20戰機評選為世界排名前五的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