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風漲價?美聯航將首件託運行李費提至30美元

2020-12-14 民航新聞

  圖:美國聯合航空公司N29907號BOEING 787-8型客機。民航圖庫圖片,攝影:民航資源網網友「與飛結緣」。瀏覽作者圖庫原帖《[原創]在PEK近進中並即將落地的的美聯航Boeing 787-8.》。 攝影:與飛結緣

  民航資源網2018年9月2日消息:美國聯合航空公司成為北美地區另一家提升託運行李費用的航空公司。

  本周五(8月31日),美聯航宣布針對北美、加勒比海地區及中美地區的大部分航線,將第一件託運行李費提升至30美元,第二件提升至40美元。

  美聯航女發言人說,託運行李費的改變是即時的,對於本周五及之後購買的機票都開始生效。

  這位女發言人說:「由於我們持續投資以優化客戶旅行,我們決定對特定市場的託運行李費做出調整——這些市場在過去的8年間,大部分未曾有過什麼變化。」

  「有了這些變化,我們將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中,持續投資並提升客戶體驗。」

  就在本周一(8月27日),美國廉價航空捷藍航空宣布,將首件託運行李費提升至30美元。美聯航成為美國三大航空公司中,第一家緊隨捷藍航空步伐的航空公司。

  另外有兩家加拿大的航空公司——西捷航空和加拿大航空也在今年8月在行李費上有所提升。

  航空業內常常在產品定價方面步調一致,所以其他北美地區的航空公司將很有可能加入這一陣營。但是,美國聯邦競爭法禁止航企討論將來的定價決策,因此旅客們並不知道哪些其他大型航企會複製美聯航或捷藍航空的模式,直到這些航空公司真正開始提升行李費用。

  美航女發言人說:「我們無法就將來的定價做出探討。」另一位達美航空發言人則拒絕就此做出評論。

  由於燃油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顯著,航空公司紛紛提升其他費用以作出應對。本周五,紐約原油價格約為70美元,相比去年同期高出20美元。航空公司高管說過,最新原油價格有望維持高企狀態。

  航空公司也可以通過提高機票價格來彌補油價飆升,但是從航空業內的歷史觀點來看,當下市場無法立即吸收票價的大幅上漲。航空公司高管常說,若要機票平均價格同高油價匹配,通常需要花費長達1年時間。

  美聯航此次提升行李託運費,也可能是為尋求更多客戶註冊聯名信用卡。這種信用卡對於航空公司來講非常賺錢。美聯航將要求空乘在飛機上兜售這種聯名卡,盡最大努力獲取更多客戶申請。擁有美聯航聯名卡的旅客,將可以免費攜帶首件託運行李。

        相關閱讀:緊跟捷藍航空 加航及西捷航空提高行李託運費用

        購買這家廉航最便宜機票的旅客 要多交託運費了

        《跟風漲價?美聯航將首件託運行李費提至30美元》原文

1薦聞榜

相關焦點

  • 又漲價!這家美國航司上調行李託運費至35美元
    又漲價!對於首件託運行李,乘客支付的費用將從30美元漲至35美元,第二件行李託運費將從40美元漲至45美元。捷藍航空通過其官網公布了這一消息,它表示,從周四開始預訂航班的旅客,必須按照新的價格支付費用。在此之前預訂的航班,仍然適用第一件託運行李30美元、第二件40美元的標準。
  • 繼捷藍之後,美聯航行李託運費也漲了5美元
    據《今日美國》報導,近日,美聯航將其行李託運費上調了5美元。此前,美國捷藍航空已經在1月採取了類似舉措。 現在,美聯航單程首件行李託運費要35美元,第二件為45美元。如果旅客提前預付行李費,就不用多付這5美元。
  • 繼捷藍之後 美聯航行李託運費也漲了5美元
    繼捷藍之後 美聯航行李託運費也漲了5美元 2020-03-03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達美航空將首件行李託運費上漲到30美元
    如今,達美航空也緊隨競爭對手的腳步,將首件託運行李的收費上漲到30美元。此次5美元的漲幅意味著,大多數美國旅客現在要為首件託運行李付費30美元,第二件託運行李則要40美元。美聯航、捷藍航空上月已經上調了此項收費,美國航空則尚未行動。
  • 航空公司究竟應該如何收取行李費?
    10年前,美聯航、全美航空和美國航空(當時二者尚未合併)決定對旅客第一件託運行李收取15美元費用,收費理由是油價太高。而在此之前的幾個月,美國六大航空公司中的5家航空公司剛開始對旅客的第二件或第三件託運行李收費。當時,低成本航企精神航空已經在收取行李費,美國大型航企是在效仿他們的做法。對此,有評論家認為,這種做法有些操之過急。但事實證明,旅客願意付費。
  • 航司應如何收取行李費?外國航司各有千秋
    10年前,美聯航、全美航空和美國航空(當時二者尚未合併)決定對旅客第一件託運行李收取15美元費用,收費理由是油價太高。而在此之前的幾個月,美國六大航空公司中的5家航空公司剛開始對旅客的第二件或第三件託運行李收費。當時,低成本航企精神航空已經在收取行李費,美國大型航企是在效仿他們的做法。  對此,有評論家認為,這種做法有些操之過急。但事實證明,旅客願意付費。
  • 美聯航行李信息大全,超重超件要交多少錢?
    一般情況下:1、 中國至美洲、歐洲、中東等國際航線,經濟艙2件免費託運行李。 2、 美國境內航班,經濟艙沒有免費託運行李,首件行李25美元(約人民幣173元),第二件行李35美元(約人民幣242元)。3、 美國至歐洲,經濟艙根據不同票價有兩種情況,A,首件免費,第二件100美元(約人民幣690元);B,首件60美元(約人民幣415元),第二件100美元(約人民幣690元)。
  • 美國航空首件行李開收「託運費」
    美國航空首件行李開收「託運費」[ 2008-06-16 08:59 ] 美國聯合航空公司自本月12日起對乘客首件行李徵收託運費,成為繼美國航空公司之後第二家增設這項收費的航空公司聯合航空公司規定,乘客需為單件行李支付15美元託運費;第二件行李則需支付25美元;假如行李在3件或3件以上或行李超重,加收的費用也將酌情增加,譬如從原先100美元漲至125美元,或者從200美元漲至250美元。
  • 近49億美元!美國航司靠行李託運居然賺了這麼多
    那麼,哪些航空公司收取最多的行李費?美國航空仍然處於榜單的首位,這家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單獨收取12.2億美元的行李費,僅增長4.2%。達美航空的行李費實際下降了13.1%,但該航空公司全年依然獲得了7.88億美元的行李收入。
  • 5月起中聯航將開始收取託運行李費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吳丹 報導:記者近日從中聯航獲悉,自5月1日起,中聯航將不再提供免費的行李託運,行李將按實際重量收費。  中聯航3月29日起全面實施低成本航空服務模式,普通機票不再包括免費餐食飲品、免費託運行李、自主選座等服務,同時每名旅客只可隨身攜帶一件尺寸不超過40cm×30cm×20cm,並且重量不超過10kg的行李。
  • 加航+西捷航空行李託運費又漲價了,你還會繼續坐嗎?
    加拿大兩家最大的航空公司——加航(Air Canada)和西捷航空(WestJet)近日宣布調漲乘客的託運行李費。
  • 機票之外,美國的航空公司去年行李費就收了 46 億美元 | 好奇心小...
    美國運輸部周一發布 2017 年美國民航業經營業績,美國所有航空公司共收取乘客 46 億美元行李費,佔年度收入 2.6%。行李費正成為航空公司又一個收入來源。根據美國運輸部的統計,2013 年美國航空公司收取的行李費約為 33.62 億美元,此後逐年上升,到了 2017 年已經達到了 45.76 億美元,比四年前增加了 36%。美國三大航中,達美航空 2017 年來行李費收入為 9.08 億美元,佔了總收入的 2.2%,同比增加了 3.1%。
  • 緊跟捷藍航空 加航及西捷航空提高行李託運費用
    民航資源網2018年8月29日消息:美國低成本航空捷藍航空不是第一家提高行李託運費用的航空公司。  就在本月,加拿大航空和西捷航空也提高了最低票價的行李託運費用。  西捷航空首件行李託運費從25加元(約19.3美元)提高至30加元(約23美元),第二件行李託運費從35加元(約27.05美元)提高至50加元(約38.64美元)。  西捷航空此次提高行李費用,適用於8月24日(含)之後預訂的、成行日期10月1號(含)之後的航班,並且只針對加拿大本土內部的航線。
  • 靠「行李費」增收?美國航司求解運營難題
    近些年,隨著航空公司業務模式的變化,行李費已經成為了一門「增收」的大生意。據美國運輸統計局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美國三大航空公司已經從行李費上獲得了7.57億美元的驚人收入,其中美國航空「拔得頭籌」,行李費收取達到3.17億美元。
  • 低成本航空相繼取消行李免費託運
    春秋航空行李託運新規□國內航線重量不超7公斤且尺寸高寬厚在40cm×30cm×20cm的手提行李可免費帶進客艙□首件10公斤託運行李在值機櫃檯辦理最低60元、最高120元,通過官網或手機客戶端辦理減半收費乘坐低成本航空公司航班雖然能夠享受低價機票,但在行李託運上可能需要額外買單。
  • 美航空去年營收創新高,光行李費就狂攬 46 億美元
    美國的航空公司去年賺了個盆滿缽滿,155 億美元的利潤為歷史第二高,這要多虧了美國乘客在行李託運上花了不少錢。2008 年,由於油價飆升和經濟危機,為了應對不斷上漲的成本,美航成了美國第一家對首件託運行李收費(部分航線)的傳統航司,比如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和加勒比地區境內旅行的基礎經濟艙乘客只能攜帶 1 件私人物品,所有其他行李必須託運,每件收費 25 美元。
  • 瑞安被裁定濫收行李費 航司賺了多少行李費?
    據福布斯報導,十年前,美國交通部發布的數據表明,僅美國國內航司從行李費上獲得的收入就達到了11億美元。到2018年,這一數字升至每年50億美元,差不多增長了四倍。  2019年第一季度,這一數字升至21億美元,與2018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