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福布斯報導,十年前,美國交通部發布的數據表明,僅美國國內航司從行李費上獲得的收入就達到了11億美元。到2018年,這一數字升至每年50億美元,差不多增長了四倍。
2019年第一季度,這一數字升至21億美元,與2018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5%。過去12個月裡,美國航空、捷藍航空等航司的行李費收入都增加了,並為推動它們2019年第一季度收入增長作出很大貢獻。
隨著全球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快速發展,現在歐洲和美國的幾乎每家航空公司都對短程航班收行李費。除了過多的行李費,現在,旅客在購買機票時,部分票價裡面可能包含,也可能不包含行李。
如今,航空公司銷售的基礎經濟艙機票基本上只包含了座位。從餐食到飲料,再到行李,所有附加服務都要額外支付費用。亞洲的全服務航司的大部分經濟艙機票裡仍然包含行李,但從數字來看,顯然從機票附加產品上創造額外收入已經成為航空公司的一門大生意。
美航2018年僅行李費收入就達到12億美元,美聯航行李費收入為8.89億美元。
對於乘客來說,一個值得憂慮的新趨勢就是,有部分低成本航空公司現在開始對隨身行李收費。
歐洲的低成本航司向來以行李要求非常嚴格而聞名。今年早些時候,瑞安航空被其客戶評價為「貪婪且自大」,它在Which?進行的英國百大品牌客戶服務調查評級中墊底。
瑞安航空不僅對託運行李收費,乘客上機時攜帶行李數量如果超過一件個人物品,也要額外支付費用。
西班牙一家法院於近日裁定,瑞安航空的行李收費政策過度了。法院還要求瑞安航空退還它向一名攜帶10公斤行李上機的乘客收取的20元罰款。
瑞安航空表示,它不會改變其只允許乘客攜帶能夠放入前排座椅下面的行李上機的政策,乘客支付超大行李費的除外。
對於乘客來說不幸的是,行李費不會消失。現在,行李費佔到美國航司總收入的3%,隨著輔助收入在航司收入中所佔比例日益增大,今後費用增加、規範變嚴格的空間似乎是存在的。行李費在低成本航司收入中所佔比例要更大,精神航空和邊疆航空的收入中有19%來自行李費。
《瑞安被裁定濫收行李費 航司賺了多少行李費?》原文
0薦聞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