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張明:展望2021年的世界經濟——V型還是耐克型復甦?

2020-12-18 手機鳳凰網

鳳凰網港股|本文為筆者(張明: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投資室主任、研究員)接受《中國外匯》圓桌訪談的書面回復,感謝鍾偉教授提出的富有洞察力的問題。

問題1:新冠疫情使得2020年的世界經濟更添變數。人們期待在2021年能出現經濟復甦。一些國際機構預測明年發達經濟體GDP增速在4%以上,新興經濟體則將增長約6%。相較於2020年可謂V型復甦。臨近歲末,人們似乎有更多憂慮,例如一些經濟體目前仍然陷入如何使疫情可控的泥潭,新冠疫苗能否大規模供應並在全球可及可負擔?以及美國挑起的單邊主義做法會否繼續發酵並影響全球復甦進程?在兩位看來,2021年,世界經濟的強勁復甦是否可期?會遭遇哪些挑戰?

張明:根據IMF世界經濟展望2020年10月的最新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4.4%,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5.2%。如果這一預測是正確的,那麼全球經濟在2021年的確實現了V型復甦。不過,即使如此,2021年的高增長也無非是由於2020年的基數很低所致,2021年的全球經濟總量也僅僅回到了2019年的水平。從目前來看,2021年全球經濟能否超過5%,依然面臨著如下變數:第一是新冠疫情的演進方向。目前來看,全球的疫情演進並不樂觀。疫情的重心已經由發達國家轉為新興市場。印度的確診人數很可能在年內趕超美國,而拉美的疫情演進極不樂觀。如果能夠大規模使用的疫苗不能儘快問世,那麼2021年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可能顯著低於預期;第二是美國大選之後的國際經貿政策是否會發生變化。如果拜登能夠上臺,且調整美國單邊主義貿易政策,那麼全球貿易的恢復可能好於預期。如果美國單邊主義貿易政策變本加厲、中美經貿衝突進一步加劇並擴展的話,2021年全球貿易走勢將較為暗淡;第三是中東與東亞的地緣政治衝突是否會加劇。近期中東地區出現了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衝突,其背後依然是大國的角力。如果上述三方面發生不利變化,那麼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程度可能低於預期,經濟運行軌跡可能由V型轉為U型或者耐克型。

問題2:2020年伴隨疫情而生的,是發達國家規模空前的宏觀刺激政策,其力度遠遠超出了次貸危機時期,這些宏觀政策加重了宏觀槓桿率,使量寬政策和低利率持續泛濫。在2021年這些刺激政策會否收斂甚至退出?宏觀調控將主要考慮哪些因素?就業,通脹或者其他?

張明:2020年絕大多數發達國家都實施了極其寬鬆的財政貨幣政策。這些宏觀政策的實施一是為了應對疫情,二是為了提振經濟。從財政政策來看,2020年很多發達國家財政赤字佔GDP比率都超過了或者接近10%。從貨幣政策來看,不少發達國家都實施了零利率(負利率)與量化寬鬆政策。在2021年,預計發達國家財政政策的擴張程度將會顯著下降,畢竟大規模疫情已經成為過去。但預計寬鬆的貨幣政策態勢不會明顯改變,這是因為經濟增速依然低於潛在增速,且通貨膨脹水平處於低位。預計發達國家就業市場將會繼續好轉,尤其是美國勞動力市場。總體來看,通貨膨脹水平仍將處於低位,尤其是剔除了食品與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貨膨脹率。如果2021年全球經濟增速低於市場預期,那麼擴張性宏觀政策的退出將會繼續推遲。

問題3:疫情給全球資本流動帶來變局。全球供應鏈因多重因素一度承壓,而資產價格則大起大落。在兩位看來,2021年全球貿易可能如何演繹?而以股市為代表的資產價格,則又會出現怎樣的場景?是隨經濟復甦而繼續高漲,還是隨經濟不況而泡沫化?

張明:2021年全球貿易走向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一方面,隨著全球經濟增速的復甦,基本面的改善將會導致貿易增速顯著反彈。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可能依然延續且重創在全球生產鏈上處於核心位置的新興市場國家,以中美經貿摩擦為代表的全球經濟衝突可能繼續延續,這兩個因素將會制約貿易增速的反彈速度。全球風險資產價格在2021年將會依然充滿波動性。一方面,以美國股票為代表的全球股票價格繼續受到零利率、負利率與量化寬鬆政策的推動;另一方面,疫情衝擊將會導致上市公司業績普遍惡化,從而進一步提高股市估值。估值偏高的股市將對貨幣政策邊際變化以及預料之外的衝擊非常敏感。我認為,2021年的美國股市依然具有較大不確定性,不排除顯著向下調整的可能。

問題4:中國在2020年疫情控制出色,刺激政策靈活克制,經濟率先全面復甦,同時,央行也表示將把常態化的貨幣政策維持儘可能長的時間。在雙循環的經濟格局下,2021年中國經濟的亮點和挑戰何在?會否受到外部復甦進程的較大影響?對此應做好怎樣的政策預案?

張明:2020年中國經濟的亮點,一是二三季度出口表現遠超預期,這一方面是由於醫療行業與遠程辦公板塊(例如筆記本電腦)的出口由於全球疫情爆發而異常強勁;另一方面則是國內外疫情爆發的不同步性在短期內加強了中國製造在全球產業鏈上的不可替代性;二是房地產投資的韌性很強,不僅在疫情期間下跌幅度較小,而且在疫情之後恢復速度很快;三是以線上零售、遠程辦公、在線培訓為代表的新興行業在疫情背景下快速發展。2020年中國經濟的挑戰,一是中低收入群體受疫情衝擊較大,導致迄今為止消費增速復甦不盡如人意;二是內外需低迷與產能高企導致製造業投資復甦乏力;三是以服務業中小企業為代表的企業受疫情影響很大;四是疫情後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比率可能上升較快。2021年,中國經濟的增長格局可能延續2020年的軌跡,但出口增速可能受到外需持續疲弱的影響。在2021年,中國政府應該儘量讓經濟增速接近潛在增速,處理好潛在金融風險,抑制短期資本大規模流入,並對國際經濟環境的潛在惡化做好準備。

相關焦點

  • 【首席視野】中國社科院張明:展望2021——從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
    即使疫情在2021年問世,但考慮到發達國家疫苗使用一定會早於發展中國家,因此廣大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在2021年的疫情前景依然不容樂觀。其次,2020年全球經濟將會陷入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2021年能否實現V型反彈還面臨著一系列不確定性。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0年10月的最新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僅為-4.4%,這是全球經濟自二戰爆發後的最低增速。
  • 張明:2021年的全球與中國經濟|《南方都市報》專訪
    來源:如是金融研究院來源| 張明宏觀金融研究「如果說過去幾十年,我們更多的是通過開放來促改革,那麼未來我們可能會以改革來促開放」。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如此表示。錯綜複雜的2020年即將結束,張明用「疫情、衰退、動蕩」歸納今年世界經濟形勢的三大關鍵詞。而展望2021年,環球經濟存在哪些確定性?風險資產價格將出現怎樣的場景?在「雙循環」新格局下,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呢?金融行業在「十四五」時期迎來哪些機遇和挑戰?張明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詳細解答了上述問題。
  • 智庫專家預見2021丨張明:下一年全球與中國經濟預測
    近日,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說過去幾十年,我們更多的是通過開放來促改革,那麼未來我們可能會以改革來促開放」。  錯綜複雜的2020年即將結束,張明用「疫情、衰退、動蕩」歸納今年世界經濟形勢的三大關鍵詞。而展望2021年,全球經濟存在哪些不確定性?風險資產價格將出現怎樣的場景?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
    展望2021年,中國經濟雖仍有可能受到疫情擾動,但由於我國在疫情防控方面已積累較多經驗,足以避免類似於歐美的二次暴發情形,在相對正常的社會環境下,內外需將會同步向好,從而推動經濟繼續沿著復甦路徑回升,不過,在基數作用下,全年將呈現前高后低局面。
  • 張明:明年V型反轉存在不確定性 中國將迎來新一輪區域一體化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李鵬濤金融界網站訊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全球經濟洶湧巨變,不確定性大幅攀升,中國金融行業遭遇了巨大挑戰,同樣也是這一年,銀行理財子公司橫空出世,金融科技賦能如火如荼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2020年,受新冠疫情這一近百年來最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衝擊,全球產業鏈突發性中斷,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劇烈震蕩,全球經濟斷崖式下跌。各國大都採取了史無前例的財政和貨幣寬鬆政策予以應對,並積極推進復工復產進程,下半年以來經濟增速逐漸觸底回升。IMF在10月《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全球經濟增速為-4.4%,較6月預測的-4.9%略有上調。
  • 社科院: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約2.2% 2021年約7.8%
    原標題:【原創】社科院: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約2.2%,2021年約7.8%   中國
  • 2020樓市走過V型曲線 中國社科院連續7年預測樓市
    從大趨勢來看,近年來中國房價確實一直保持上漲趨勢。中國社科院報告預計,「十四五」時期,住房拐點將來臨。「原來預估的在2025年出現住房絕對拐點,即住房銷售額絕對量下降,可能會提前。」房價總是能夠牽動每一個人的心。站在年終歲首的交接點上,預判2021年樓市走勢,尤為引發關注。
  • 展望2021 世界對中國經濟有信心
    展望2021 世界對中國經濟有信心 2020年12月20日 14:33:00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許多人希望,在全球推廣新冠疫苗後,這種生活方式將在2021年成為現實。  除了關注武漢夜經濟的復甦外,多家外媒持續關注中國經濟的復甦和發展,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期待。  美媒:外商投資勢必繼續流入中國  彭博社18日報導稱,中國商務部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新增外商投資有望再創新高。
  • 社科院: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約2.2%,2021年約7.8%
    讀創/深圳商報駐京記者 宋華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2月14日在京共同舉辦了「2021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
  • 中國社科院張明:未來15年國內收入再分配力度會明顯加大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中國社科院張明:未來15年國內收入再分配力度會明顯加大中新社包頭12月8日電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8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表示,「十四五」規劃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遠景目標提了出來
  • 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眾裡尋他望復甦,驀然回首恰周期
    機構:西部證券2021年,全球經濟將迎來衰退後的復甦周期元年,宏觀經濟會呈現「修復+增長」的形態。隨著新冠疫苗這個全球經濟的最大助推劑在2021年逐漸鋪開,全球經濟增速明年有望實現「前低後高」的增速軌跡。
  • 夏春:2021年上半年全球經濟會逐步復甦
    2020年12月19日-20日,2021中國鋼鐵市場展望暨「我的鋼鐵」年會於上海跨國採購會展中心盛大召開。  20日主題大會上,諾亞控股集團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夏春發表了題為《2021年宏觀經濟與投資策略展望:後疫情時代的K型反轉與D字挑戰》的主題演講。
  • 張明:2021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可能破6嗎?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8日電 題:《張明:2021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可能破6嗎?》 作者 張明(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 2019年底至2020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由6.9762上升至6.5249,升值了6.5%。同期內,人民幣對CFETS籃子匯率指數由91.39上升至94.84,升值了3.8%。
  • 2021年宏觀經濟十大趨勢展望
    2021年宏觀經濟十大趨勢展望 2020-12-17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之我見
    原標題: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之我見   縱觀全球當下的形勢,2020年註定始於新冠疫情,終於新冠疫情。
  • 【首席視野】平安證券鍾正生: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料峭春來
    摘要一、2021年:風景不再獨好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中國經濟和中國人民都經歷了一次刻骨銘心的「壓力測試」。眾志成城、果斷出拳、精準施策之下,中國疫情「先進先出」、中國經濟「一枝獨秀」、中國製造「兀自巋然」,我們在料峭寒意中守得「春」來!
  • 2020年全球經濟形勢分析及2021年展望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12月初發布的展望報告則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2%,2021年將增長4.2%。  相比11年前國際金融危機後的經濟恢復,2021年的全球經濟反彈難言強勁。此次疫情導致的全球GDP降幅是2009年的7倍,疫後經濟復甦的基數效應遠強於上次危機後的復甦,但預期中2021年的全球經濟增長率甚至不及2010年的5.1%。
  • 高盛發布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及資本市場展望
    來源:金融首席觀察受新冠疫情的衝擊,全球經濟整體呈現出了低迷的走勢,相比之下,中國經濟可謂一枝獨秀,隨著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復工復產和復商復市均走在世界前列,中國經濟正在持續回升、穩步復甦。即便在受創最深、其他經濟體仍然一蹶不振的消費者服務領域,中國的實體活動也已在疫情後的復甦中收復了大部分失地,餐飲服務和國內航空客運儘管仍不及趨勢水平,也已經重回去年水平。
  • 每經專訪瑞士信貸陶冬:連說了3年「動蕩」,2021年,我看經濟「K型復甦」
    陶冬以這種方式在曼谷體驗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那是他正式入駐香港第3年。不過,對於泰國走向危機,陶冬所在團隊早在1997年初便已預告。  23年後,在飽受疫情肆虐的2020年即將結束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瑞士信貸私人銀行亞太區副主席陶冬,請他向大家解讀:2021年的世界,會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