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黨的十九大以來,市委團結帶領全市人民緊緊圍繞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全面落實「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和「四個紮實」要求,堅決全面徹底乾淨肅清孫政才惡劣影響和薄熙來、王立軍流毒,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迅速行動,苦幹實幹,全市經濟社會蓬勃發展,民生福祉不斷增強,全市政治生態持續向好,改革發展穩定呈現全新局面。
實幹要靠實績說話,行動要以效果檢驗。繼今年4月推出「在行動·大型系列報導」之後,從今日起,《重慶日報》推出「看效果·大型系列報導」,以全媒體的報導方式,講述全市各級各部門奮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生動故事;聚焦打好「三大攻堅戰」、實施「八項行動計劃」,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帶給廣大市民越來越多幸福感獲得感的生動實踐;反映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的新氣象新成效新業績。敬請關注。
上月,市政府相關部門通報全市24個區1至7月工業運行和投資情況,榮昌區以91.19的綜合分值,名列綜合排名第一。
據了解,這個分值排名由各區新增規模工業企業數、工業投資進度、新增工業利潤、新增項目投達產、規模工業增加值等五項指標加權打分得出的。
榮昌歷來都不是工業大區,今年的工業運行和投資為何能表現得如此耀眼?
連日來,重慶日報記者走進榮昌的企業深入採訪後發現,榮昌工業發展能取得現在的成績,關鍵在於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和市委市政府要求,貫徹新發展理念,靜下心找準定位,精準抓落實。
增強謀劃能力,使發展方向更明
榮昌的精準抓落實,首先體現在增強謀劃能力,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使榮昌的發展方向更明。
位於榮昌國家高新區的重慶尚上服飾有限公司,是去年9月才從江蘇無錫引進的一家出口服裝加工企業,現在的用工量已達1500人,租用廠房面積達3萬平方米,預計今年可實現1000多萬件產量、5億元產值。
記者看到,這是一家自動化程度很高的企業,不僅實現了自動拉布、自動裁剪,還建立起了全自動化吊掛系統,能自動根據員工效率來分配工件,比同等產能的傳統服裝加工企業節省了一半的勞動力。
公司董事長尤建峰告訴記者,他們現在主要為日本、歐美和國內的一些知名服裝企業進行貼牌生產,包括優衣庫、H&M、斯凱奇等。目前,該企業已開始組建自己的研發團隊,明年將開發自主品牌、建自營服裝專賣店,計劃用兩三年時間建成萬人工廠。
榮昌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常曉勇告訴記者,從去年9月至今,他們已引進無錫尚上、無錫洪德、無錫阿邦思、美博爾實業、重慶熙妮等5個大型出口服裝加工企業,下一步還要引進五六家企業,預計兩三年可實現100億元以上產值。
這些出口服裝加工企業為什麼願意到遠在內陸的榮昌區投資設廠?
「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尤建峰說,「一是榮昌區委區政府一班人說話算數,不但有引進我們來的決心,更有瞄準方向不放鬆讓我們定下根的恆心;二是榮昌地處成渝城市群核心,產業定位清晰,市場擴展有空間,很適合我們發展;三是要素成本較低,加上中歐班列(重慶)的開通,對歐洲客戶的交貨時間反而比沿海更快。」
事實上,從去年至今,隨著大批企業入駐,榮昌高新區已消化了3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其中今年1至9月就消化了18萬平方米。
常曉勇說,榮昌區能在這兩年引進這麼多企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主動融入成渝城市群建設,作出了建設「成渝城市群新興戰略支點」的目標定位,使榮昌的發展方向更明了。
這種目標定位使榮昌在招商引資上找到了優勢:過去,榮昌主要面向主城發展配套企業,因距離主城較遠,多年都難得引進一兩個大企業;現在,榮昌面向成渝兩個大市場,短時間內就引進了一大批區域性大企業。
增強結合實際的能力,做強區域特色經濟
榮昌的精準抓落實,其次體現在結合實際的能力。榮昌發展以製造業為核心的工業經濟,並不是總盯著「高鐵」「航天」等高精尖產業,而是將「高質量、供給側、智能化」與榮昌的傳統產業有機結合,不斷延長產業鏈、拓寬產業幅、打造產業群,做強區域特色經濟。
譬如在「一片陶」上,榮昌就從該區曾是「中國三大陶都」之一的文化傳統和產業基礎出發,深度調研國內陶瓷產業正處轉型升級的機遇,展開精準招商「大會戰」,今年以來已引進惠達衛浴、金意陶陶瓷集團、簡一陶瓷有限公司、北京創導工業、日豐陶瓷、科億陶瓷等一批高端陶瓷工業企業。
其中,惠達衛浴是A股主板上市企業、中國規模最大的衛浴家居用品企業;金意陶和簡一陶瓷分別是全國仿古瓷磚、大理石瓷磚的標杆企業;北京創導是亞洲最大、世界排名第二的耐火窯具生產企業;科億陶瓷是國內為數不多具有陶瓷潔具、智能電子件集成生產能力的企業,將在智能馬桶上實現「榮昌造」,大幅提升榮昌陶瓷潔具的附加值。
加上已在去年實現一期投產的唯美陶瓷,已沉寂30餘年的榮昌陶瓷產業再次煥發新活力,迅速成為該區新的支柱產業,榮昌成為國內新的陶瓷主產區。
又譬如在「一頭豬」上,榮昌依託「榮昌豬」品種資源優勢和科研、教育優勢,近年發展起了20多家獸藥飼料企業和國家生豬市場。其中,榮昌國家生豬市場採取「生豬活體線上交易+線下交收」的方式交易,成為國內生豬行業的「淘寶網」,現在的日均生豬交易已達到近10萬頭,佔到了全國生豬交易總量的10%。
今年以來,榮昌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引進重慶琪金食品、上海紫燕食品兩家企業。其中,重慶琪金食品將投資10億元以上,在全國建1000個榮昌豬肉專賣門店。上海紫燕食品在全國擁有近3000家門店,是全國熟食行業的龍頭企業,該企業將投資5億元在榮昌建設食品西部中心工廠。
這兩個企業將補強榮昌生豬產業在精深加工、零售方面的短板,讓「榮昌豬」走向全國。
榮昌通過突出「一頭豬」的優勢及產業基礎,還於今年2月成功創建全國首個農牧特色高新區,為榮昌打造「成渝城市群新興重要支點」、推動「高質量、供給側、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功能大平臺。
增強執行力,全面優化營商環境
榮昌的精準抓落實,還體現在執行力上。今年來,該區紮實開展「黨建深化年」「幹部實幹年」「質量提升年」等「三大主題年」活動,出臺了一系列激勵幹部擔當作為、營造幹事創業良好氛圍的文件,整頓了一些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弱作為等方面的不良現象,啟用了一批有幹勁的實幹者,請走了一批「油嘴滑舌」的「太平官」,搬開了一批專設「路障」的「搗蛋鬼」,使全區上下幹事創業熱情高漲,使幹部有了成就感、企業有了歸屬感。
為降低企業成本,榮昌通過引進競爭、打破壟斷的方式,使該區工業用水、用電、用氣的平均價格分別下降了0.11元每噸、0.23元每度、0.18元每立方米。今年,該區還盤活永榮礦業有限公司鐵路專線資源,建成商貿物流園,使唯美陶瓷的物流成本降低了三成。
為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榮昌高度關注停產企業、企業融資環境兩件事:對停產企業實行區領導帶隊包聯,因戶施策,幫助企業儘快復產達效;對資金困難企業,多渠道引進投融資機構採取注資、授信、控股、持股等方式為企業解決融資問題。
為加快招商引資項目的建設、投產步伐,榮昌在行政審批服務上大力推行「只跑一次,只找一人」改革,至今已在289項政務服務事項上實現了「只跑一次」目標。榮昌國家高新區引進第三方全程代辦,實現「只找一人」目標,將企業投資審批時限由過去的50個工作日縮短至20個工作日。
數據表明,今年1至8月,榮昌國家高新區共新籤約項目256個,合同投資總額386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91個、10億元以上項目6個。截至目前,已促進建設131個項目,開工82個項目,投產42個項目,完成工業固定投資75億元。今年1至8月,榮昌國家高新區共實現工業產值353億元,同比增長了20.7%,工業稅收同比增長了18.3%。
記者手記
關鍵在於精準抓落實
榮昌,重慶最西部的區縣,處於成渝城市群的腹心地帶。一直以來,榮昌所處的渝西川東地區被形象地稱作成渝城市群的「塌陷地帶」,以至於記者聽到「1至7月工業運行和投資情況榮昌區綜合排名第一」這個消息,也有些意外。但隨著採訪的不斷深入,記者發現這個成績是情理之中的事。
答案就是「精準抓落實」。
首先是發展方向上的精準。堅持從全局謀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立足「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主動融入成渝經濟一體化發展,作出了建設「成渝城市群新興戰略支點」的目標定位,使榮昌的發展方向更明晰——過去,榮昌主要面向主城發展配套企業,因距離主城較遠,多年都難得引進一兩個大企業;現在,榮昌面向成渝兩個大市場,短時間內就引進了一大批區域性大企業。
其次是招商引資上的精準。與重慶主城和渝西的兄弟區縣相比,榮昌的工業基礎並不算雄厚,但並不是說就無所作為。他們發展工業經濟,不只盯著「高鐵」「航天」等高精尖的產業,而是學習浙江的「小螺絲」發展模式,照樣能闖出「大世界」,將「高質量、供給側、智能化」與自身的傳統產業有機結合,不斷延長產業鏈、拓寬產業幅、打造產業群,做強了區域特色經濟。
第三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精準。世界上沒有落後的產業,只有落後的技術。「一片陶」「一頭豬」「一匹布」「一把扇」四大傳統產業,在如今的榮昌煥發青春:過去僅是做一些泡菜罈子、酒瓶子等低端產品的「榮昌陶」,如今成為新的支柱產業,榮昌迅速成為國內新的陶瓷主產區;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讓榮昌豬實現了「買全國」「賣全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榮昌夏布」「榮昌摺扇」,正在不斷引入優質企業和先進技術,在此引領下邁向中高端。
看效果,榮昌發展定位的精準,尤是精準抓落實給人以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