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賣貨商到零售科技帝國:亞馬遜逆襲神話再次在京東上演!

2020-12-06 科技哥資訊

過去數十年中,零售的本質從未發生改變——依舊是成本、效率、用戶體驗。但零售的形態經過多次改變:沃爾瑪、好市多、亞馬遜等等。歸根到底,隨著技術發展和消費升級,創造價值和實現價值的方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某種程度上說,如今的京東也在進行著類似轉型。2017年6月18日,劉強東向京東內部發了一封內部信。在信中,劉強東認為,未來京東的定位將不在是一家零售商,而是中國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

從結果看,京東從零售商向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的轉型已經取得巨大成效。而這次的三季度就是其轉型成果的最好體現。

2020年第三季度,京東實現營收17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2%,超出市場預期;其中以供應鏈能力為基礎的淨服務收入達到2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4%,佔整體收入比例首次超過13%,體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

而回顧京東的整個發展史,從零售商向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的轉型,也是京東的第三次「出圈」。

01 京東的第三次「出圈」

回顧京東的發展,公司歷史上曾經有過兩次「出圈」。京東的第一次「出圈」,是由自營電商向自營+平臺模式的擴展。

京東起家於線下,從在中關村售賣光碟的實體零售商,逐漸成長為一家主打3C產品的自營電商。

但自營電商有個瓶頸,其優勢品類只能是產品相對標準且SKU有限的電器、圖書等商品。在SKU數量有限的情況下,公司既可以覆蓋用戶對該品類的需求,又可以通過規模化採購壓縮成本。

但一碰到SKU數量眾多的服裝、美妝等品類,自營電商就很難以「一己之力」進行海量SKU的拓展。

於是,京東開始第一輪「出圈」,通過對電商平臺的開放,吸引海量的第三方商家入駐京東,極大地豐富了京東商城的商品品類和SKU,加快了京東從3C電商向綜合性電商平臺轉變的步伐。

從結果上看,開放平臺也成為京東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2010年12月,京東開放平臺正式運營。京東GMV由2011年的327億增至2016年的6582億元,5年之間CAGR為82.2%。在這個過程中,平臺GMV帶來了巨大增量,體現在平臺業務GMV佔比也由2011年的8.87%提升至2016年的43.44%。

如果說京東第一次「出圈」,解決了平臺供給端的問題。那麼第二次「出圈」則是解決了平臺需求端的問題。

2018年京東用戶增長出現停滯,原因是,在過往京東的用戶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但一、二線城市的用戶增量已近天花板。為解決用戶增長問題,京東開始第二次「出圈」由高線城市向低線城市「下沉」。

首先,京東針對主站的定位與下沉市場存在錯位的問題,推出獨立APP京喜。

京喜在商家端進行獨立招商,解決了商品高客單價的弊端,滿足了下沉市場的性價比需求。此外,京喜採取「拼團」等社交營銷的方式,也讓它更容易找到下沉市場的用戶。

與此同時,京東實體店鋪也開始向下沉市場進軍,1.5萬家京東家電專賣店可以讓全國2.5萬個鄉鎮、60萬個行政村的消費者不出遠門購買大家電。

從結果上看,京東線上、線下的協同打法也在下沉市場取得了成功。

體現在京東的「下沉」,直接帶動了用戶數量的增長。截至2020年9月30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購買用戶數達到4.416億,近一年新增1.1億用戶,並且仍維持著32.1%的高增速,其中近八成來自於下沉市場。

目前來看,隨著科技的滲透加速,網際網路巨頭的業務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京東也開始突破自身邊界,進行第三次「出圈」:由零售商向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商進化。

02京東,會複製甚至超越亞馬遜的故事嗎?

對京東來說,從零售商向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商的轉型,主要體現其供應鏈能力的外放。比如,其對下沉市場產業帶和平臺商家進行賦能。

從下沉市場產業帶看,社會流通中的絕大部分商品,來自於三、四線城市,但三四線城市產業帶數位化程度不高,且市場反映滯後。

京東針對上述痛點,對下沉市場產業帶開放自身多年打造的智能物流體系,利用強大的數據基礎和挖掘能力推動下沉市場產業帶的數位化升級,並通過C2B的模式指導工廠商品的生產和開發,提高商品生產環節的效率。

此外,京東對商家進行供應鏈、物流、金融、營銷等多方面賦能,以促進商家增長。

某種程度上說,京東的第三次「出圈」,很容易讓人想起與其商業模式最為接近的亞馬遜。

亞馬遜從網上圖書起步,逐步成長為電商巨頭。2006年,亞馬遜利用自身的基礎設施和計算能力推出了S3對象存儲服務和SQS簡單隊列服務及EC2虛擬機服務,完成由電商業務向雲計算業務的拓展。

時至今日,亞馬遜雲服務AWS連續多年牢牢佔據全球雲計算市場份額第一名的位子。並且雲服務業務也時常給亞馬遜貢獻著7成利潤。

實際上,從演化邏輯上看,京東的第三次「出圈」,也與亞馬遜由電商向雲服務的拓展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亞馬遜基於其電商生態內龐大的數據儲存和運算的需求,為提高自身和商家效率發展出的AWS,並將其雲服務能力外放。而京東致力於通過服務提高用戶體驗,深度鑽研供應鏈技術,在提高自身效率後,也正將其供應鏈能力外放,最終進化為基礎設施服務商。

在發展的過程中,兩者都無一例外地創造了巨大的社會價值。

亞馬遜外放的雲計算能力,是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它使得任意組織和個人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展業務,大幅降低了客戶的進入門檻,極大提高了軟體與服務構建各環節效率;

而京東外放的供應鏈能力,正是線下商品流通的核心基礎設施,京東通過深耕的智能供應鏈體系,極大地提升了供應鏈效率,減少了商品在流通環節的損耗。

從這個角度看,亞馬遜的雲,京東的供應鏈,走的是一樣的路:外放自身核心能力,重構產業基礎設施體系。

亞馬遜憑藉雲服務能力的外放,成功全球首屈一指的科技巨頭,那麼將其供應鏈能力外放的京東,又會有怎樣的發展前景呢?

03進化,帶來社會責任與商業效益雙贏

整體而言,京東由零售商向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服務企業的進化頗為成功。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京東進化的意義呢?

在我看來,京東向技術服務企業的進化應該從兩個維度理解,於京東而言,將帶來商業效益的提升。於社會而言,京東將更多的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盡到更多社會責任。

先來看京東商業效益的提升。隨著網際網路行業走到下半場,科技巨頭的下一個發展機會在產業網際網路,京東向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服務企業進化,可以說是拿到了產業網際網路的船票。

船票到手後的京東,其收入天花板將顯著提升,產業網際網路市場規模數十萬億,是國內絕無僅有的商業機會。隨著公司向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的轉變,京東有望在產業網際網路領域再造一個「京東」。

而伴隨著其收入天花板的提升,京東也需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比如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實際上,為社會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一直是京東努力的方向,截至2020年9月30日,京東員工數突破32萬人,要知道這相當於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美團四家國內網際網路大廠人數的總和。

在疫情期間,京東也發揮了 「就業穩定器」作用,員工人數累計新增6萬人。而除直接創造就業崗位外,京東還通過打通產業帶上下遊,間接帶動1800萬人就業。

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只是京東承擔社會責任的一個體現。此外,公司也將成熟的供應鏈能力外放,促進行業效率的提升。京東基於技術驅動和智能供應鏈,減少了商品搬運次數,體現在三季度,京東的庫存周轉天數僅為34天。大幅低於A股零售超市板塊57天。

如今京東將成熟的供應鏈能力外放,將降低零售業在商品流通環節的損耗,最終起到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整個社會交易效率的作用。

回看過去20年的中國商業發展,大趨勢是明確的,消費網際網路領域「低垂的果子」已經基本採摘完畢。未來商業的競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提升在於對行業的深度賦能,從根本上提高商業效率。

京東要做的事,正是如此。

相關焦點

  • 冷清的亞馬遜時尚帝國?定製科技顛覆傲嬌品牌商!
    雖然亞馬遜其實事實上在其平臺一直有著大量的自營品牌商品。同時亞馬遜一直在通過收購各種新興的時尚項目,建造自己的時尚帝國,比如早前收購的Zappos和Shopbop。 這些精選模式還沒能有效解決時尚行業的兩個核心問題:貨不對版、積壓庫存。 假設亞馬遜收購了這樣的定製智能供應鏈公司,或者自行建設了這樣的項目。事情會變成如何呢?
  • ​【跨境電商晚報】亞馬遜聯手日本運通推全新物流服務,京東宣布...
    亞馬遜本就將非Prime會員的包郵門檻從49美元下調到了35美元,繼沃爾瑪這一下系列的動作之後,再次下調到25美元。 與亞馬遜和沃爾瑪不同,Target在5月將其包郵門檻從25美元上調至35美元。Target還在測試一個名為Restock的項目,如果成功,其REDcard客戶在平臺訂購像洗衣粉、紙巾和花生醬等家居用品,可享第二天派送到家的服務。
  • 美國新零售標杆Costco的人、貨、場——場
    舉個例子,Costco是賣鑽石戒指的,目前官網上有一枚5.43克拉、純度VS1白金訂婚戒指,售價21萬9999美元,如果你去正品店按照這個要求找戒指,其價格基本都在34到35萬美元左右!這些也就解釋了,為什麼Costco一直被認為是在電商時代不受亞馬遜影響的標杆企業;考慮到在過去10年,傳統實體零售式微的年代,Costco的股價從50美元漲到170美元,Costco的恐怖也就可見一斑了。總結一下,從場景角度看,Costco以針對中產階級的服務和商品帶來的「拿起就走的體驗」和「尋寶體驗」將自己打造成一個鶴立雞群的新零售標杆。
  • 亞馬遜收購全食,正在加速向京東學習
    在外媒近期鋪天蓋地的分析亞馬遜的文章中,一個角度得到了很多分析師的贊同,那就是「亞馬遜吞下全食是為了追趕中國同行」。該「中國同行」就是京東,亞馬遜為什麼向京東學習呢?02中國電商從「學生」變成「老師」近幾年,在網際網路和科技領域,中國企業真不再是跟在別人屁股後面的小學生了。
  • 亞馬遜Go無人超市滿滿黑科技,卻被馬雲們的新零售甩開一條街
    要知道防小偷是傳統商超店員的關鍵職責之一,Amazon Go不能假設所有購物的人都是百分之百的誠實人——如果這樣直接讓大家自行結算付款好了。……購物信息同步到手機《福布斯》的記者 Ryan Mac 說:「這看起來非常有趣,充滿了未來感,但是,至少目前為止,這一切還都只是宣傳。」
  • 「零售科技」轉型大考:京東2017-2018發展研究報告
    在時間上,從6月1日延長至6月20日,從提前一周預熱到提前近三周就全面啟動;在策略上,京東不再強調促銷概念、不談品牌活動,而是「把618打造成為一次零售基礎設施建設成果的大閱兵、一場創新零售科技的集中展示以及無界零售的深度實踐。」這是中國新零售進入全面大戰一次新的比拼,也是京東發展戰略一次全新的調整。
  • 無人零售技術太方便 外國眾多廠商商跟進亞馬遜Go
    Mighty AI執行長Daryn Nakhuda表示,亞馬遜Go展示了「你能走多遠」。他說,很快最先進的技術就從掃描付款發展到了亞馬遜的「直接走出去」方式,或者說介於兩者之間的一切。亞馬遜目前在三個城市運營著九家Go無人便利商店,該公司尚未宣布計劃會將這項專利技術出售給其他零售商。
  • 美團、京東、屈臣氏,都賣藥了!
    搜藥獲悉,美團、屈臣氏,都要賣藥了!加上早有布局的京東,藥店行業眼下可謂「身陷險境」。要知道,按照美團、京東、屈臣氏的體量之大,隨便哪一家都夠現有的藥店企業喝一壺的。因為這意味著,美團不再滿足於「送藥」,很快就要賣藥了。據悉,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4月,法定代表人為穆榮均,註冊資本為29.4億元。公司由美團網CEO王興、穆榮均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別為95%、5%。
  • 全球智選是超級孵化器,京東幫助美國人實現中國夢
    現在,整個京東正在轉型升級,從產品銷售商向品牌服務商轉型升級,從價值渠道擴展到一站式解決方案,銷售、供應鏈、物流、技術、營銷等能力體系加速走向開放。京東已經超越賣貨階段,具備了品牌全生命周期的服務能力,「全球智選」(PowerUp)是京東3C的一次全球化,將國內探索的經驗和模式延伸到全球範圍,幫助全球創新科技落地中國。
  • 阿里蘇寧京東的零售之戰:直播帶貨明爭,同城零售暗奪
    當下,最火的帶貨模式無疑就是直播,圍繞直播,零售巨頭們更是輪番上陣紛紛展開布局。然而,新零售之爭,直播只是明線,而且直播帶貨只是形式上的創新,本質依賴的還是供應鏈、物流等硬功夫。  從關注度層面來看,直播算是明爭,同城零售是暗奪。
  • 京東2017-2018發展研究報告:「零售科技」轉型該如何應對假貨困擾
    在時間上,從6月1日延長至6月20日,從提前一周預熱到提前近三周就全面啟動;在策略上,京東不再強調促銷概念、不談品牌活動,而是「把618打造成為一次零售基礎設施建設成果的大閱兵、一場創新零售科技的集中展示以及無界零售的深度實踐。」  這是中國新零售進入全面大戰一次新的比拼,也是京東發展戰略一次全新的調整。京東將2017年定義為「承前啟後的轉折之年,也是繼往開來、持續精彩的一年」。
  • 2017中國科技強勢崛起,年終對決吸引全球:阿里巴巴PK亞馬遜!
    幾天前美國NBA聯賽聖誕大戰,勇士隊、騎士隊、公牛隊等頂級豪強上演的巔峰對決,球迷們看得血脈噴張。究竟還有什麼比賽,比火箭vs雷霆還要讓人焦灼瘋狂?眼下,一場堪稱商業版NBA、由美國人發起的中美企業對抗賽正在火熱進行中,阿里巴巴與亞馬遜兩位巨頭雙雙殺入決賽!中美科技公司誰能拔得頭籌?勝負就看這場年終對決!
  • 阿里、京東們紛紛下注商超,到底在擔心什麼?
    阿里、京東們紛紛下注商超,到底在擔心什麼?b/新零售平臺或賣場的盈利模式不只是「收租」(搭建平臺),而是「賣貨」(直接賣貨或提供服務幫助賣貨)之前很多人都把阿里和萬達歸於一類,叫做平臺/地產模式,做「包租婆」,他們只提供平臺(或實體或虛擬),收取租金或者進場費,然後收取各種推廣費用。
  • 京東方數字科技總經理白峰:零售發展離不開科技與數據
    聯商前言:零售正面臨著人、貨、場重構,離不開各類零售服務商的助力與推動,哪些新的解決方案、哪些新技術將對零售帶來真正的影響?2020臨近,讓我們一起聆聽來自零售服務商的聲音。京東方數字科技總經理白峰《聯商網》:如果用一個或幾個關鍵詞來總結貴公司在2019年的發展,是什麼?為什麼?白峰:我覺得是深耕,2019年是京東方集團物聯網轉型的關鍵一年,也是深耕場景,為細分行業提供軟硬融合解決方案落地的重要一年。
  • 2019年度中國電商行業十大熱點事件:逆襲與消亡只在一線之間
    本文來源 | 新零售經濟網本文作者 | 西瓜編輯整理 | 新零售經濟網這一年全球電商老大亞馬遜敗走中國,拼多多卻一躍成為中國第三大電商,而模仿者淘集集最終走向了破產清算島叔點評脫胎於微商的社交電商,似乎從出生就帶有原罪。無論是拉新手段,還是返傭模式,看起來都很像是在違法的邊緣瘋狂試探。花生日記的罰單,對社交電商行業來說是一記警鐘。社交電商前景依然光明,但前提是必須遠離野蠻生長,回歸商業零售的本質。
  • 美國黑五新零售加速 國內巨頭彎道超車後仍混戰不休
    兩大消費節的共同點是新零售的趨勢得到進一步加強,越來越多的人在線購物後選擇當天路邊提貨,提貨訂單數量同比增長30%。疫情也促使美國商家和消費者愈發接受直播帶貨這個已經在中國十分流行的購物方式。美聯社援引美國科爾賽特研究公司的預測稱,美國網絡直播銷售額今年有望逼近50億美元,到2023年將達到250億美元。
  • 搶佔「Z世代」:京東推波助瀾,國妝品牌逆襲造「潮」
    網際網路電商的發展讓國妝品牌相對於國際大牌完成了驚天逆襲,實現了品牌自信,也讓其從最初的追趕國際潮流蛻變為創造潮流。從國貨主動和故宮IP的合作,到今年5月份京東美妝舉辦的「底蘊京豔,國妝回潮」,再到如今的「國妝京豔,不塗不潮」,國妝品牌和京東正在更主動的輸出國妝態度,引領國妝新「潮」向。
  • 巨型一號除油劑宋素枝:從賣早餐到巨型一號樂山總代的人生逆襲
    穿著巨型一號除油劑宣傳馬甲在賣早餐的宋素枝今年已經快五十歲的宋素枝,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在樂山景區賣早餐,一賣就是十幾年。用宋姐說的早餐生意,掙得真是辛苦錢。每天兩三點就要起床準備,那時候大多人呢都還在睡夢中。十點多早餐結束,接下來就是清洗,打掃衛生。忙完就到了中午,一下午就沒了事情。
  • 永輝超市mini店多地試水;居然新零售借殼武漢中商
    (贏商網)作價逾360億,居然新零售借殼武漢中商1月23日晚,武漢中商披露重大資產重組預案,公司擬以6.18元/股的價格發行股份收購居然新零售100%股權,標的資產的價格初步確定為363億元至383億元之間。公告顯示,本次交易前,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武漢國資公司。
  • 京東也需要微商嗎?
    在去年11月曝光的京東超新星全員導購&社群電商計劃中,芬香被明確定義為「服務於微商群體」,其目標是通過二級分傭促進推廣裂變,搭建去中心化私域流量。在這門生意裡,一個個微商團隊,變成了在線「導購」,平臺方設計好規則和利益分配機制,解決商品和供應鏈等問題,而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賣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