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臨時取消已售票航線引發消費者詬病一事,1月11日,捷星日本向北京商報連續發出兩份聲明,直指停航原因是由於上海浦東機場的航班正常率等數據連續不達標,民航局停止受理浦東機場新航線申請。同時,捷星日本計劃新開的往返東京成田和上海浦東的航班也將被取消。但有消費者和律師稱,捷星日本的解釋理由並不充分,因為對於一個連續9個月航班準點率不達標的機場,在春節前達標的可能性很小,航企對於新航線開航風險並未完全告知,涉嫌侵害消費者權益。
作為日本最大廉價航空公司,去年11月1日,捷星日本宣布將於2017年1月23日開通上海航線,將提供每周四趟往返上海和日本的航班服務,這也是該公司的首條中國內地航線,機票於去年11月2日起售。不過幾天前,捷星日本突然宣布,該航線取消,此舉引發不少消費者不滿。
對於取消原因,捷星日本表示:「此次新航班受限的原因是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準點率連續數月不達標所致。新航班的申請和批准是很長的過程,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而且航空公司並不能操控。」同時,捷星日本就當下消費者最關注的沒開航就售票涉嫌商業欺詐也做出回應,該公司認為:「捷星日本在售票前,已經取得相關航空以及機場部門的初步審批(如飛行許可和運價已獲批准等)。捷星日本根據行業慣例,在首航之前的一段時間開始銷售機票,但同時亦註明『該航線有待監管部門審批』。」
此外,捷星日本還強調:「按中國民航局發布公告,在2016年7月1日至12月21日期間,停止受理浦東機場加班、包機和新增航線航班申請。而機場只要連續兩個月航班準點率數據符合要求,將恢復受理新航線申請。捷星日本在2016年5月已經獲得了中國民航局《外國航空運輸企業航線經營許可》,原計劃於2017年1月23日開通新航線」。針對上述說法,北京商報記者從民航局官網獲悉,捷星日本提供的信息並不準確,浦東機場從去年3月-11月連續9個月數據不符合要求,被停止受理機場加班、包機和新增航線航班申請,且每個月都有通告發布。
北京商報記者聯繫到此次航班取消事件的消費者,對方表示,很早之前就制訂好的出行計劃因此全部被打亂,改籤其他航班機票,則需要多花費3000多元,且大量航班早已售罄,提前預訂的酒店也無法退款。消費者還表示,雖然在購票時有「該航線有待監管部門審批」的標識,但並不知道浦東機場無法開通新的航線,對於航線開航存在如此大的風險也不清楚。也有網友反映,捷星航空的官方微博發布的通知中,的客服熱線並沒有人接聽,面臨投訴無門的窘境。
跨國訴訟律師郝俊波認為:「在明知航線無法或很難開通的前提下,仍然銷售機票,且沒有向消費者告知所有的風險,無疑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這種情況下,航空公司會先出臺低標準的賠付方式進行索賠,如果因此次航班取消而給消費者帶來大量損失,除了機票的退款外,消費者還可以追究航空公司賠付違約損失。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