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地旅遊前景可期,但突破發展迭代還非「坦途」

2020-10-21 執惠

高山滑雪、高山溫泉、登山探險、低空飛行、高山熱氣球……如今,以山地旅遊為代表的一些新興旅遊體驗項目正日益受到人們追捧,國內新興山地旅遊目的地開始如雨後春筍般悄然生長。

世界旅遊組織(UNWTO)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山地旅遊已佔全球旅遊總量的20%,並呈逐年增加態勢。另據數據顯示,疫後中國約36%的旅遊者對山地觀光旅遊感興趣。攜程網統計數據顯示,疫後4月山地旅遊關注度已達2019年同期一般以上水平。

可以說,中國山地旅遊未來前景可期,但就整體而言,中國山地旅遊產品的供給水平仍然不足,與國外相比,有很多方面需要破題,仍需打造更豐富多元的差異化產品。


01


中國的山地旅遊還算起步發展期

「2013年熱播電影《等風來》裡面的那段在尼泊爾費特希耶體驗高山滑翔傘飛行的經典片段,點燃了我對山地旅遊的探索,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在北京工作的旅遊愛好者譚林(化名)透露,以前自己的旅遊度假清單裡只有海島、沙灘、衝浪,而如今發現山地旅遊可玩、可探索、可度假的體驗項目明顯多於相對較為單調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式的濱海度假體驗。

有業內分析人士曾認為,中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萬公裡,但由於缺少有效開發,以濱海資源為主體的旅遊目的地數量並不足以滿足現有的旅遊度假需求,因而山地旅遊開始引起人們的嚮往。

作為傳統的山地旅遊大國,中國的山地、丘陵和高原的面積佔國土面積的69%。中國山地形態多樣、山地景觀和文化豐富、山地民俗多樣,且遍布各類山地景區,如桂林山水、九寨溝、五臺山、張家界等中外聞名的山地旅遊目的地。

近年來,長白山山地旅遊、莫幹山民宿、山東崑嵛山等一些依託於山地及其高梯度效應,在自然與人文綜合地域生態系統內開展各種旅遊休閒及戶外體驗活動的山地旅遊目的地脫穎而出。

儘管一些獨具特色的山地旅遊目的地已嶄露頭角並圈粉無數,但整體來看,遊山玩水、看風景的觀光需求依然是目前中國山地旅遊的基礎需求。與國外山地旅遊先進發達的國家相比,中國山地旅遊產品的供給水平仍然不足,很多項目產品仍需打磨,山地旅遊需要打造更豐富多元的業態。

世界範圍內,由於山地形態的不同,山地旅遊的方式也各有千秋。但大體上是以山地為載體,人們在山地的基礎上進行休閒度假、觀光、戶外運動、康養、文化探尋等目的的旅遊活動與行為。以山地旅遊「聖地」的歐洲阿爾卑斯山為例,其憑藉高山滑雪場、高山溫泉和酒吧、冰川地質博物館、金棕櫚快車、全景觀列車等特色山地旅遊項目提升旅遊體驗及增加消費黏性。除核心體驗項目冰雪運動之外,還有溫泉療養、登山探險、山地騎行、徒步旅行等多種特色體驗項目。


作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山地旅遊目的地,歐洲的山地旅遊主要以山地徒步和滑雪為主,進一步升級為山地旅遊小鎮,歐洲接待了全世界大約55%的山地遊客。

北美洲的山地旅遊特點則是山地度假結合峽谷探秘,以大規模的戶外運動作為主流,同時引領全世界的山地旅遊發展趨勢,呈現出資源多樣化、產品多樣化的特徵。


02


未來可期的山地旅遊如何把握?


在譚林看來,如果將中國目前的山地旅遊進行簡單分類的話,可以說一是如張家界、九寨溝、廬山、武夷山、黃山、泰山等憑藉天然景觀吸引遊客的傳統山地旅遊目的地;二是有著文化屬性和IP的山地旅遊目的地,如五臺山、武當山、九華山等;三是如莫幹山、長白山等特色山地旅遊目的地。

目前,很多憑藉天然景觀和文化IP吸引遊客的山地旅遊目的地一直致力於打造集「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區。而在山地旅遊乘勢而起時,縱觀國際山地旅遊的先進經驗,值得中國借鑑,未來打造特色化、差異化、產品豐富多樣性的山地旅遊產品是大勢所趨。

地處滬、寧、杭金三角的中心的浙江莫幹山,如今已經成為長三角火爆的民宿度假目的地,是山地度假的典範之一。從整個長三角的各個位置自駕到莫幹山均3小時左右,其別具一格的風格吸引著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裡全中國最密集最龐大的高端客戶群體。因為依託長三角龐大的高端消費客群,莫幹山的人氣持續火爆,民宿一房難求等現象都是長三角龐大的市場基礎。


主打「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品牌特色的貴州,2015年首屆國際山地旅遊大會時,就曾普及了山地生態旅遊理念,推動體驗式休閒養生旅遊項目開發和山地旅遊發展模式探索。

如今,中國約13%的遊客會選擇山地旅遊目的地,相對於國際上山地旅遊的大國而言,中國山地旅遊市場未來可期,還有較大體量的市場空間待填充。

攜程數據顯示,2018年、2019年中國山地旅遊產品的消費人次逐年增加,2019年同比增幅達34.93%,並且中國山地旅遊者每年出遊1-2次居多,反映出其對山地旅遊存在較穩定的需求。

隨著旅遊的社交屬性和自我發展屬性的不斷增強,客群對於所謂的「小眾資源」的發掘、認可和消費將層出不窮,而越是「小眾」就越具「個性」,越利於實現客群忠誠度。而疫情後反映出的小眾化、私密安全、深度體驗等走高的旅遊消費需求,也對應著山地旅遊的發展走向。

如何有效把握這一走向,順勢而為推動國內山地旅遊產業發展?國際山地旅遊聯盟設立的「IMTA山地旅遊獎」,即為此而來。其將整合當前山地旅遊資源及產品,藉助資本、科技賦能,推動旅遊投資及消費產業升級,樹立領域標杆,引領行業發展,為山地旅遊的長遠發展構建互利共贏的合作平臺。

相關焦點

  • 「山地旅遊運動裝備產業發展論壇」在貴州興義舉行
    2019年10月30日下午,由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貴州省體育局、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由興義市黔西南州文化廣電旅遊局、黔西南州體育局和興義市人民政府具體承辦,由興義市萬峰林旅遊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具體執行的山地旅遊運動裝備產業博覽會,迎來了展會期間的重要環節之一——「山地旅遊運動裝備產業發展論壇」。
  • 前景可期,新太和未來將這樣發展……
    定了 太和鎮將圍繞民科園、和龍科技創新谷,集聚高新技術企業,重點發展高新環保科技和生態產業,打造城鄉融合、配套完善、生態優美的宜居宜業創新經濟高地,並依託帽峰山、和龍水庫等天然優勢,實現鄉村振興新突破。
  • 2018國際山地旅遊聯盟北京論壇7月舉行 探討山地旅遊發展路徑方法
    屆時,部分聯盟會員、國際組織駐華代表、旅遊業界專家學者等將聚集論壇,交流分享國際旅遊組織合作共享、協同發展的經驗路徑,探索國際山地旅遊大會等平臺品牌構建與創新發展之道,共促國際山地旅遊可持續發展。國際山地旅遊聯盟秘書長何亞非在發布會上指出,論壇期間,除開幕式及「新時代山地旅遊可持續發展與國際合作新機遇」主題論壇外,還將舉辦以「山地旅遊發展的國際合作與經驗分享」和「山地旅遊業態創新與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兩個分論壇,共謀山地旅遊發展路徑方法。
  • 國內旅遊市場或將迎來「山地度假」時代
    2018年7月9日,國際山地旅遊聯盟副主席邵琪偉在「2018國際山地旅遊聯盟北京論壇」上介紹稱,隨著全球旅遊業的不斷發展,山地旅遊業正在快速崛起,成為推動全球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統計,目前山地旅遊已佔全球旅遊總量的20%,並呈現出逐年增長態勢,其潛力和前景十分可觀。
  • 為甘孜旅遊發展添磚加瓦,木雅聖地景區未來可期!
    省委統戰部、甘孜州政府、康定市政府以及州市旅遊相關部門領導、木雅澤朵旅遊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領導出席了本次答謝會,共商合作大計,共譜旅遊發展新篇。2018年是甘孜州突破交通瓶頸迎來全域旅遊全新發展的開局之年,在整個甘孜州旅遊行業齊頭並進的大好形勢下,作為新晉國家4A旅遊景區的木雅聖地景區不斷改善服務質量,提檔升級景區配套設施設備。同時,著力打造景區有亮點、有特色、有文化深度的旅遊項目,切實為甘孜旅遊發展添磚加瓦。
  • 乾貨丨山地旅遊的四個發展瓶頸
    山地資源、文化資源的意義和價值,只有人的創造性體現出來,這個意義和價值才能成立。如果要去加以開發的時候,是不是有足夠的可以用於開發的空間?通常會看到的情況是,山區、山地旅遊發展的過程當中,整個景區的範圍很大,景區當中可供開發的、可供利用的面積可能很小,面向市場開放的面積比例可能會很低。
  • 專訪世界旅遊組織榮譽秘書長:中國山地旅遊新體驗將吸引全球更多遊客
    論壇期間,世界旅遊組織榮譽秘書長弗朗加利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專訪時指出,中國山地旅遊發展潛力巨大,目前已經受到國內眾多遊客的歡迎,隨著開發模式、配套設施等方面的進一步完善,未來還將吸引更多國際遊客。山地不僅是重要的旅遊資源,更是人類身心健康可依託的生態資源。
  • 山地旅遊如何更有特色?
    近年來,隨著全球旅遊業的不斷發展,山地旅遊業正在快速崛起,成為推動全球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據了解,2018年、2019年,遊客對山地旅遊的關注度持續增長,山地旅遊產品的消費人次逐年增加,相較2018年,2019年消費同比增幅達34.93%。而中國約有1.3億戶外運動愛好者,極大的帶動了戶外用品的消費。山地旅遊成為最具前景、發展最蓬勃的全球旅遊業領域之一。
  • 【聞鼓論津】叢屹:雙城發展格局中,「濱城」前景可期
    會議提出的「『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的建設目標,是從理論認識、戰略布局到實踐探索三個層面的重要創新點。 「雙城發展格局」的提出,是城市規劃發展理念上的創新與提升。從「區」到「城」,建設發展的內涵更全面、更豐富。「區」的概念,除了行政轄區的內涵外,往往側重產業方面的分工定位。眾所周知,濱海新區的建設發展,以往突出的是產業創新、對外開放的發展內涵。
  • 戶外精英聚廣州探討山地電影發展前景
    原標題:戶外精英聚廣州探討山地電影發展前景 4日,英國探險山地電影展媒體專場展映在廣州舉行。眾多戶外垂直領域精英及戶外影像記錄者來到現場,共同欣賞了5部震撼人心的山地電影,並對山地電影在我國的推廣模式及發展前景進行了探討和展望。
  • 發展山地旅遊需具備哪些條件?如何打造山地探險類主題公園?
    2018年7月9日,國際山地旅遊聯盟副主席邵琪偉在「2018國際山地旅遊聯盟北京論壇」上介紹稱,隨著全球旅遊業的不斷發展,山地旅遊業正在快速崛起,成為推動全球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統計,目前山地旅遊已佔全球旅遊總量的20%,並呈現出逐年增長態勢,其潛力和前景十分可觀。
  • 回眸:國際山地旅遊聯盟發展這些年
    總策劃:張 彧 隨著全球旅遊業的不斷發展,山地旅遊業逐漸成為推動全球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國際山地旅遊聯盟應運而生。2017年8月15日,國際山地旅遊聯盟在貴州省正式成立,成為中國政府批准、在中國註冊的第一個以山地旅遊為主題定位的國際組織。
  • (文旅前沿)山地旅遊如何更有特色?
    而中國約有1.3億戶外運動愛好者,極大的帶動了戶外用品的消費。山地旅遊成為最具前景、發展最蓬勃的全球旅遊業領域之一。在後疫情時代,遊客的消費需求將轉向親近自然、體育、探險、養生等綜合性戶外度假項目,山地旅遊將有望成為新的增長熱點。
  • ...3000萬人次在藏尋找「詩和遠方」,後疫情時代西藏旅遊前景可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新華社拉薩12月3日電題:3000萬人次在藏尋找「詩和遠方」,後疫情時代西藏旅遊前景可期海報製作:張宸、旦增努布11月初,林芝市第二屆南迦巴瓦山地馬拉松賽開跑,186名運動員參與高原競技,吸引眾多遊客。看到沿途瑰麗雄奇的雅魯藏布大峽谷與高聳入雲的南迦巴瓦峰相映襯,來自廣東的遊客蘇齊感慨地說:「看著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欣賞邊疆獨特魅力,怎麼不叫人心情舒暢!」
  • 山西運城文化旅遊發展前景可期
    《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明確:「支持晉陝豫黃河金三角省際交界地區合作發展,探索建立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合作新機制。」運城市恰巧位於三省交界的黃河金三角地帶。「十三五」時期是運城市文化和旅遊產業從快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一系列精準政策的出臺,文化和旅遊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
  • 魏小安:中國旅遊發展做何文章 山地旅遊是第一篇
    中國網9月23日訊 2016國際山地旅遊暨戶外運動大會22日在黔西南州興義市開幕,中國旅遊協會休閒度假分會秘書長、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魏小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的山地資源最豐富,中國的山地景觀最突出,中國的山地旅遊最有作為。中國的山地高原、高山、丘陵等總面積是666萬平方公裡,佔67%。
  • 解讀:山地旅遊可以發展哪些旅遊產業?
    目前,年輕的高收入群體已經不滿足一般的一些觀光旅遊和休閒度假。對中國的遊客來說,山地旅遊人口持續增長,體育旅遊、健康旅遊等各種各樣細分領域受到高收入群體追捧,高山、極高山具有獨特的地貌景觀,相對較封閉,資源保存完好。 為了滿足人們的實際需要,要進行有序的科學開發。
  • 2020「IMTA山地旅遊獎」 | 文旅融合,創新發展——雲臺山的「旅遊+...
    並以此為契機,整合當前山地旅遊資源及產品,藉助資本、科技賦能,推動旅遊投資及消費產業升級,樹立領域標杆,引領行業發展。 2020「IMTA山地旅遊獎」共設山地旅遊可持續發展獎、最佳山地旅遊目的地獎、最佳山地旅遊戶外運動獎、最佳山地旅遊徒步線路獎、最佳山地旅遊營地獎5個獎項。2020「IMTA山地旅遊獎」在今年的聯盟年會上正式揭曉。
  • 連接山地精彩,共享美麗生存!2020國際山地旅遊聯盟年會在貴陽開幕
    開幕式上,國際山地旅遊聯盟主席多米尼克 · 德維爾潘致辭;聯盟秘書長何亞非作聯盟 2020 年度工作情況及 2021 年度工作計劃報告。來自國際組織機構、聯盟會員、旅遊業界專家學者以及企業家代表等共 300 餘人相聚聯盟總部,圍繞疫後旅遊業復甦振興展開深入探討,通過線上線下研討對話,共議 " 後疫情時代 " 國際山地旅遊發展之路。
  • 國際山地旅遊聯盟「IMTA山地旅遊獎」啟動徵集
    與此同時,隨著市場細分及個性化消費追求,山地旅遊產品正逐漸走向迭代升級,更廣泛群體對山地旅遊需求已經從單純的山水觀光跨入感受文化、親近自然等深度旅遊體驗的追求,將進一步促推山地旅遊市場持續上揚。從產業層面來講,山地旅遊的發展潛力絕非只有經濟因素,更多的是以人為本可開發資源的承載性、燦爛文明的傳承性以及生態空間的業態化,所以山地旅遊在迎來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意味著山地生態和資源保護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這對於山地旅遊來講,既是贏得廣泛市場關注的機遇,也面臨資源保護壓力漸增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