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逝世30周年其弟撰文 披露諸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2021-01-12 觀察者網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國際詩酒文化大會」(sjwxdh)。

時值著名詩人海子逝世30周年,海子胞弟查曙明撰文懷念哥哥,披露了諸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讓我們跟著海子胞弟,一起走進海子的生活吧。

回憶我的哥哥海子

文/查曙明

海子是我的大哥,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4日出生於懷寧縣查灣村高橋屋。村子坐落在安慶市北郊一片田野之中,海子的童年和少年在此度過。我們的老屋門前不到十幾米,便是一汪池塘,池塘邊有幾棵槐樹和桃樹。陽春三月,桃花盛開,槐花飄香。五六月,池塘中間便開滿紅、白相間的荷花,煞是好看。

有時,海子央求村裡大人採摘來一枚含苞待放的荷花,把它插在盛滿水的竹筒中,置於床前的矮桌上。寧靜的夜晚,我倆躺在床上,豎起耳朵,聆聽荷花開放的脆嫩聲音,在一陣陣荷花的清香中進入夢境。我比哥哥小三歲,小時候,哥哥常帶我到池塘裡釣魚,秋天的時候他還和我光著屁股到地裡挖紅薯。

1974年老屋全部拆遷,我們村搬遷至靠北幾百米的一個山岡上,一直延續至今。老屋成了一片良田。此時哥哥已經十歲,寄讀於離家五裡外的高河中學;三弟查訓成已經三歲;小弟查舜君也在這年呱呱墜地。我已七歲,需要幫父母照看兩個弟弟。

海子周歲時留影

我們的父親査正全,1933年農曆七月二十三日出生於懷寧査灣。名字中的「正」應是「振」,表示輩分,因辦理身份證時誤寫成了「正」。我們家世代以農耕為生,祖父體弱多病,祖母是裹小腳的農村婦女,家境貧寒,沒經濟能力讓父親去正規學校讀書。

但父親有超強的記憶力和洞察力,他十三歲當學徒,通過鄉村老裁縫口傳,學習縫紉,十五歲便憑著一把尺子,一塊畫粉,一把剪刀,走街串巷為鄉親們縫製衣服,二十多歲便成為家鄉遠近聞名的「金牌」裁縫。父親一直遊走於手工業者和農民之間,他不會寫字,不會記帳本,到晚年也只會寫自己的名字。他一生全憑記憶,從未算錯一分錢,沒多收或少收工錢。他口口相傳,帶了幾十名徒弟。

但父親一直都崇尚文化教育。當年小叔不想讀書,想跟他做徒弟,他苦口婆心勸小叔重返校園,小叔後來成為中學特級教師。當他發現幼小的海子早慧,記憶力超強,在海子五歲時,便跟同在鄉村當民辦教師的朋友操剛說情,請他收海子入學,接受正規教育。我們家那時生活再艱苦,哪怕借錢,父親仍千方百計供我們四兄弟讀書。

海子父母

母親操採菊(身份證名誤為操彩竹),1935年9月1日生於本地一個富戶,為了愛情,她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嫁給了貧窮的父親,並且不離不棄,恩愛一生。母親一生含辛茹苦養育我們兄弟四人。從小她就教育我們要學知識、學文化,做人要善良正直,做事要堅持,對社會要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對生活要積極樂觀。

在海子牙牙學語時,母親發現海子對文字情有獨鍾,便千方百計尋來舊報紙舊書籍,啟蒙海子識字、寫字。海子三歲時,母親教他識字「安徽文學」。

此外,從小,母親就教育我們要熱愛勞動、珍惜糧食。一次,哥哥和我幫母親收割麥子,母親遠遠看見有枚麥穗遺失在地頭,她讓哥哥去拾起來,與成捆的麥穗歸攏在一起。母親說:「每顆糧食都是老天的恩賜,不能隨便糟蹋。」

上初中那年,我讀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很是手癢,寒假裡的一個下雪天,我拉著哥哥,在老屋門前掃出一塊空地,用一根繫著細繩的木棍頂起一隻竹器,在下面撒一把稻穀,學閏土抓鳥雀。我沒耐心,等不來鳥雀,早去別處玩耍了,海子卻默默收拾地上的稻穀。

為此,母親數落了我,讓我向海子學習要珍惜糧食。海子去世後,讀他的《糧食兩節》中的句子「糧食頭,上是火。下面或整個身軀是嘴,張開大火熊熊的頭頗和嘴」,才知道,海子一直對糧食存有敬畏和感恩。而這,無疑受到母親的深刻影響。

那時候生活艱難清苦。農忙之際,父母和村裡勞力集體出工,忙種、忙收。農閒時,父親作為一個手藝人,帶著剪刀和尺子,走村串巷,為大家縫製衣服,換取微薄報酬,來緩解捉襟見肘的境況。母親則在山岡較為平坦處開墾了幾壟地,種上麥子,補充家中匱乏的口糧。十歲時海子進入中學後,便很少同我打成一片。星期天,寒暑假,他不是在家看書,就是幫母親在麥地除草、施肥、收割。

海子高考準考證及高中畢業證書

海子從小就被村人視為神童,具有超常的記憶力,據說四歲的時候就能夠背誦50多條毛主席語錄。記得鄉村夏夜納涼時,鄉親們聚說三國故事,常找來海子補充情節。海子總是能夠一五一十繪聲繪色地把情節講出來,讓大家聽得入神。

但海子給我留下更深刻印象的還是他讀書的勤奮。夏夜,我躺在蚊帳中一覺醒來,看見海子為了防止蚊蟲叮咬,上身披著父親寬大的村衫,兩腿沒在裝滿水的木桶中,仍就著煤油燈昏黃的燈光看書、寫字。寒冷的冬夜,紙糊的窗外,北風呼嘯,躲在破舊棉被裡的我,夜半常常被凍醒,朦朧中,海子還坐在書桌旁,輕跺著雙腳,揉搓著雙手,眼睛仍盯著搖曳的煤油燈光下的書本。

從小學到中學,哥哥的成績一直優異。十五歲那年他一舉考上北京大學。全家人長久地沉浸在興奮中。

1979年秋海子剛進北大時在北京某公園留影

相關焦點

  • 「海子逝世30周年」懷念海子的時候,人們在懷念什麼?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文藝界和大眾文化對於海子的擁抱和讚美,使這位早逝的詩人已然成為了一個文化符號、一個詩意偶像、一個因被捧上神壇而無法逃脫被濫用的命運的消費品——全國各地到底有多少旅遊區或房地產商在濫用海子的詩句,無人知曉。促使海子詩歌迅速經典化的因素,大概是他的非正常死亡。
  • 海子逝世30周年2019海子忌日是哪一天?海子資料經歷介紹
    年紀雖不大,海子卻早早在村子裡有了「神童」的美譽。他的弟弟曾撰文回憶,海子具有超常的記憶力,讀書特別勤奮,即便在寒冷的冬夜,也要堅持看書。  15歲時,海子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大約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那時也是詩歌比較流行的時期,出現了舒婷、顧城等一批青年詩人。  不久,海子寫出了成名作《亞洲銅》,一時成為詩歌愛好者們矚目的焦點。
  • 海子逝世30周年 今天我不關心人類我只讀你的詩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海子逝世30周年 今天我不關心人類我只讀你的詩 1989年3月26日,詩人海子在河北省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年僅25歲。 海子自殺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可能永遠都無法知道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海子的死,不僅給當時中國的詩歌界帶來了強烈的衝擊,在喜愛和關注詩     原標題:海子逝世30周年 今天我不關心人類我只讀你的詩     1989年3月26日,詩人海子在河北省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年僅25歲。
  • 詩人海子逝世27周年:以夢為馬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詩人海子逝世27周年:以夢為馬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海子舊照(資料圖)   你從遠方來 我到遠方去 遙遠的路程經過這裡 天空一無所有 為何給我安慰
  • 海子逝世30年:他在每一個春天復活
    30周年。30年來,海子被戴上「殉道者」的花環,他在每一個春天復活,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坐標。到如今30年過去了,「神話」依然在延續。海子的死,又恰好與一個時代的尾聲同步。經濟拉開大幕,詩歌的榮光褪色,詩人也慢慢走下了時代的舞臺。一個被無數次講述的故事是,有一次,海子去了一家昌平的飯館,和老闆說:「我給大家朗誦我的詩,你們能不能給酒我喝?」老闆說:「可以給你酒,但別在這兒朗誦。」
  • 海子逝世30周年 探秘這個內心有海的詩人,以夢為馬的孩子
    30年前的今天,海子穿著他的舊衣,隻身來到山海關,鐵軌和車輪將他的肉身碾碎,靈魂終於得以解脫。遺物裡有張不起眼的字條:「我是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教師,我叫查海生,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海子去世10年後,查曙明遍讀海子的詩歌,自己也成了一名詩人,現在是海子紀念館副館長。……一年又一年。高曉松在歌手張國榮的忌日寫道:「一歲一哭榮。」
  • 宋美玲逝世10周年 臺北圓山飯店展出其生前用品(圖)
    宋美齡下午茶用具據鳳凰資訊報導,臺北圓山大飯店為緬懷蔣宋美齡,正在飯店內舉行「蔣夫人宋美齡女士逝世十周年紀念特展」活動,展出其珍貴照片,以及有關紀念文物圓山飯店於10月1日至11月30日,舉行「蔣夫人宋美齡女士逝世10周年紀念特展」活動,展出包括蔣夫人接待中外貴賓的歷史畫面、定居紐約的故居照等。文物方面則有蔣宋美齡專用的下午茶具、珠寶盒、客制化火柴盒等珍貴文物。
  • 詩人海子離世近30年 其詩中有哪些神秘元素和情結?
    明年三月,將是詩人海子去世三十周年紀念日。那個留下絕筆作《春天,十個海子》後輕輕臥在鐵軌上的身體 ,自此成為所有人心中漢語詩歌的殉道者。甚至可以說,許多人的當代詩歌記憶,也隨之停留在了那個上世紀八十年代最後的春天,定格在那個戴眼鏡的青年人身上。
  • 鄧麗君去世25周年!歌迷會會長親證取消活動,曝其鮮為人知的故事
    由於疫情的關係,前段時間張國榮的紀念活動沒有正式舉行,但粉絲仍然在其「去世」的地點獻上鮮花。而5月8號是鄧麗君去世的第25個年頭,因為疫情加之各方面的原因,鄧麗君「歌迷會」的會長親自證實將取消所有的活動。
  • 海子詩全集——紀念大詩人海子逝世28周年!
    逝世28周年!3.海子的語言是現代漢語詩歌語言的典範。對中國古老語言進行了繼承性、革命性的創造。    海子的語言,具有獵殺一切西化詩歌、翻譯體語言、詩刊體系語言的強大攻擊力和防禦力。基於他的地位,他有能力也有責任,對保衛中國詩歌語言盡義務。必須高揚這面大纛。在中國詩歌基本淪陷的情況下,除了海子等幾位在當代詩歌史上有地位的人,其他人力量很微弱,要做成大事,也要艱難得多。
  • 專訪|查曙明:海子詩歌手稿亟需新技術手段保護
    今年是詩人海子逝世30周年,海子的弟弟查曙明在3月份時撰寫長文《回憶我的哥哥海子》,講述海子的成長經歷及其逝世前後的情況,引起廣泛關注。他給鄉親們講故事,在弟弟們玩耍時細心拍照,和父母商量畢業後的去向,給父母寄來第一個月的工資,還有他出事後各方力量對其作品的整理、研究、宣傳……所有這些事情,我作為見證者之一,有必要記錄下來,為更多海子詩歌研究者提供一些背景材料。澎湃新聞:海子是什麼時候開始喜歡詩歌並開始寫詩的?
  • 前南地區民眾聚首貝爾格勒紀念狄托逝世30周年
    新華網貝爾格勒5月4日電(記者戴振華 左婭)在前南斯拉夫總統狄托逝世30周年之際,來自前南各地的數千民眾4日聚集在貝爾格勒狄托墓前向已故總統敬獻花圈,表示悼念。記者在被稱為「花房」的狄托墓前看到,參加紀念活動的民眾中有很多人都身穿印有狄托頭像的T恤,他們來自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黑山、馬其頓和波赫等所有前南國家。
  • 紀念但丁逝世700周年,義大利美術館線上展出《神曲》稀見畫作
    根據《衛報》2021年1月1日報導,為紀念但丁逝世700周年,義大利今年將在佛羅倫斯、拉文納及其他和但丁相關的城鎮鄉村舉辦多種活動。位於佛羅倫斯的烏菲齊美術館舉辦線上展覽88幅《神曲》畫作,正式開啟義大利的全年紀念活動。
  • 紀念專稿 | 失而復得的海子「軼文」/海子兩首鮮為人知的「軼詩...
    但是,黎明的精神並不能成為其理論模式的佐證,黎明的根本思想無論從歷史唯物主義還是從現實的辯證唯物主義角度,都存在著邏輯上的嚴重錯誤。隨著民族的產生和發展,文化具有民族特徵、民族性格、民族傳統、民族語言及生活方式等,都是民族文化的形式,各民族都有其獨特性。 (二)中國傳統文化之所以成其為中國傳統文化,也正是因為它是中華民族在其五千年的不斷演變形成過程中所具備了的中華民族特性所決定的。
  • 夜雨丨海子為一位女大學生撰寫的序言「軼文」 - 姜紅偉
    其實,在海子留下的詩歌遺產中,還有一種體裁鮮為人知,那就是序言。作為八十年代詩歌歷史的研究者,特別是作為海子詩歌的愛好者,我的見識應該不是孤陋寡聞的。然而,在我研究海子詩歌遺作、破解海子諸多謎團的過程中,我卻從來沒有聽說過海子曾經給別人的詩集寫過序言。
  • 海子離世30年作品仍流傳:今天,你因何讀詩?
    海子剛進北大時在北京某公園留影。查曙明供圖海子其人海子本名査海生,自小在農村長大,家境並不富裕。他很早就表現出了對文字的興趣。母親見了,便想方設法尋來一些舊報紙、書籍,啟蒙他認字。年紀雖不大,海子卻早早在村子裡有了「神童」的美譽。
  • 詩人海子去世25周年紀念
    25年前的3月26日,25歲的詩人海子躺在鐵軌上,遠處隆隆火車聲響起,陽光刺眼,野花怒放……他留給世人無盡的遺憾,還有那美好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夢想。昨天,是海子去世25周年紀念日,今年也是海子誕辰50周年。25歲的海子離去25載,如果在世,他已到知天命之年,這僅僅是如果。現在,當無數人吟誦「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來懷念這位早逝的詩人的時候,更多是感慨今日與昨日的雲壤之別。
  • 白天鵝賓館出書披露英女王當年就餐菜式
    中新網廣州12月13日電 (記者 程景偉)記者13日從廣州白天鵝賓館獲悉,《一家酒店和一個偉大的時代:白天鵝賓館傳奇》新書日前正式面市,以四大篇章述說了與該賓館相關的諸多公眾耳熟能詳或鮮為人知的故事。程景偉 攝白天鵝賓館營運長張添表示,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同時也是白天鵝賓館建造立項40周年,正式開業35周年。這本書記錄了經歷了白天鵝賓館從立項、設計、建造到運營過程中的一些人、一些事;同時,也讓無論是經歷過那個大時代的過來人,還是處於新時代的年輕人,都可以通過這個「窗口」回憶或了解那一段段激動人心的歲月。
  • 《如果還有明天》原唱薛嶽逝世30周年!紀念演唱會「陣容超大咖」
    以《如果還有明天》聞名於歌壇的薛嶽,今年逝世滿30周年,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為紀念他,將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辦「薛嶽30演唱會、紀錄片、紀展」等系活動,樂壇好友李宗盛、庾澄慶、王治平、黃韻玲、周治平、郎祖筠、郭子、丁曉雯、蘇、姚黛瑋、王新蓮、于冠華、Robin、殷正洋、幻眼合唱團將輪番上臺獻唱。
  • 「紀念海子逝世31周年」一場永未完成的死亡
    今天是詩人海子的忌日。31年前,詩人死於臥軌自殺。若只讀這一句文字,總讓人覺得,一個曾呼喚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人,在三月末尾,大海附近,臥軌自殺,如此詩意。是偉大的行為藝術。但我難以想像,當時,在鐵軌上,收拾詩人屍體的那些人,承受了何種的視覺衝擊和目睹了何種殘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