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花園:旱漠天堂,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四元素的美麗呈現

2020-09-21 人文中華魅力無疆






   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波斯花園一共有九座,在伊朗之旅中我遊覽了其中四座,分別是卡尚的費恩花園、伊斯法罕的四十柱宮、亞茲德的多特阿巴德花園和設拉子的天堂花園。這些花園位於市中心或近郊,很容易抵達。九座花園中的帕薩爾加德大流士花園也在行程中,那是波斯帝國時代的花園,很難找到明確的蹤跡,估計要有考古專家的眼力才能看出來,但由此可知波斯花園的歷史有多麼久遠。

   這四座波斯花園的格局幾乎完全一樣,區別大概只是規模和中心建築的樣式。花園都是長方形,有明確的邊牆,園林中心一般只有一座主體建築,建築前有一個長方形的大水池或噴水池,水池兩邊種植高大的樹木,環繞著中心建築往往有長方的溝渠,和噴水池及其他溝渠構成縱橫互通的水系,澆灌主體建築前方的大面積土地,那裡就是種花的地方。在花園的中心兩端和靠近圍牆處可能有門和其他小型的附屬建築。

   波斯花園有明確的文化含義,是瑣羅亞斯德教四大因素「天、水、地、植物」的具體表現,這種表達在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的波斯帝國時代就已存在。「水」、「地」、「植物」一目了然,「天」在哪裡?也許是高大的樹木指向的天空。瑣羅亞斯德教認為創世分為七個階段:天空、水、大地、植物、動物、人類、火,這種次序倒是和現代科學對地球自然環境變遷發展的描述很接近。從技術上講,波斯花園是引水用水的典範,卡尚、亞茲德、設拉子都是較為缺水的乾旱半乾旱地區,而這些花園充分利用坎兒井等地下引水技術,從周邊的山脈引水、集中水源營造綠洲,花木繁茂的園林在乾旱地帶是名副其實的天堂。波斯人是傑出的花匠,他們育種出的花朵往往是複色的,品類繁多。

   具體而言,四個波斯花園也有各自的特色。

   卡尚的費恩花園是保存最完整、內部建築結構最為複雜的一座花園,水量也最為充沛,其中心有一組建築,中心殿宇內有一個溝通四方的水池,池上有美麗穹頂,殿後則有汩汩出水的泉池。而在中心殿宇一側,還有一個帶園頂的小殿,殿內有精緻生動的瓷磚畫。

   費恩花園靠近圍牆有一處浴室,這在另外三座花園是沒有的。1852年,愷加王朝的總理阿米爾·卡比爾在此浴室被刺殺。阿米爾·卡比爾於1848年至1851年擔任總理,在任期間提倡現代化,在教育和管理領域進行改革。改革和皇室產生衝突,卡比爾先是被軟禁在費恩花園,最終被刺殺。波斯花園大多是皇室建築,承擔政治功能,並非只是種種花那麼簡單。


費恩花園


中央的噴水池


第二組噴水池


一側的圓頂小亭和水池


小亭頂部的瓷磚畫


花園附設的浴室

   伊斯法罕的四十柱宮是薩法維王朝的皇家花園,阿巴斯二世在這裡接見外國使節。其中心建築是一座宏大的宮殿,前部有巨大木柱頂起的開放式大廳,柱礎是憨態可掬的石獅子。宮殿室內部分的大門有一個漂亮奢華的玻璃鏡片穹頂,室內牆壁畫滿了色澤豔麗的壁畫,主要是薩法維王朝歷次對外作戰和宮廷生活。宮殿前的水池面積,連同周圍的花園面積都很大,盡享皇家氣勢。中國的網站往往介紹說「四十柱宮」的得名是宮殿的大柱子有20根,加上水中的倒影就有40根。但據馬漢航空公眾號介紹,「四十」在伊朗其實就是表達「多」的意思,並沒有具體的數字含義,《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四十」就是同樣的用法。


四十柱宮


中心宮殿


玻璃鏡面門廳


宮殿內部


大量壁畫是這個宮殿的特色,描繪當時的宮廷生活


殘片都是古壁畫,顏色是挺鮮豔的,也有不少壁畫後來經過了修復

   亞茲德的多特阿巴德花園是贊德王朝時期卡裡姆汗的住所之一,規模比較小,因其處於沙漠城市而顯得十分寶貴,引水全靠坎兒井。中心的噴水池狹窄細長,中央的建築是一座八角形的二層樓房,頂部有世界最高的風塔,遊客可以在室內的風塔底部感受天然空調的效果。雖說整座建築外觀土裡土氣,但進入殿內仍可以感受到精緻的穹頂和彩色玻璃門窗的設計,可惜室內的多個水池已不再蓄水。


多特阿巴德花園


中央宮殿,有世界最高的風塔


風塔底部,這就是當時的天然空調間了


宮殿內的中心噴水池


宮殿一側的彩色玻璃窗和水池


花園外部的圍牆和城堡

   設拉子的天堂花園同時也是設拉子大學的植物園,承擔著植物培育和研究的功能,其花園部分面積很大,是當地人喜愛的城市公園,園內有大片玫瑰園和有曲折流水的小園林。天堂花園的中心建築是愷加時期的一座精美宮殿,殿前有一個橫向的噴水池,拍照片很漂亮,縱向的線性噴水池則呈階梯狀下沉。對於炎熱赤黃的設拉子來說,進入天堂花園能感受到涼爽的小氣候,一片綠色,真如走進了天堂。


設拉子天堂花園


天堂花園的中心宮殿


宮殿內部現在已經是一個旅遊商店了


花田,這是沙拉子大學的植物園,面積也很大


這座花園也是沙拉子的市民公園,涼爽舒適


少女們


   說句題外話,聞名於世的印度泰姬陵是伊斯蘭建築的典範,按馬漢航空公眾號的說法,泰姬陵的設計者是波斯人,其陵前長方形噴水池就是借鑑波斯花園的格局,此外,泰姬陵上還使用了大量波斯建築標誌性的「依旺(iwan)」形式。聽起來有點道理。

相關焦點

  • 拜火教是世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全稱也叫瑣羅亞斯德教
    拜火教是世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有著2500多年的歷史,它源於中亞,是古波斯人瑣羅亞斯德創立的,因此拜火教的全稱也叫瑣羅亞斯德教(Zarathustra)。我們步行又約1公裡抵達拜火廟。購買每人8萬裡亞爾的門票進入這個佔地面積不大的宗教聖地,開始了我們第一次對這個古老宗教的了解。
  • 波斯拜火教、瑣羅亞德斯、苦難與罪惡的問題
    拜火教、瑣羅亞德斯、苦難與罪惡的問題律法是希伯來人的特產,但一神觀並非僅僅出自於他們,至少不包括埃及的阿吞和波斯的拜火教。從哲學上來講,拜火教對唯一神這一問題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尼採筆下的查拉圖斯特拉,他的原型就是拜火教的創造者,瑣羅亞德斯。我曾經在德黑蘭的郊外登上過他曾日夜冥想的山坡。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也是多神並立的時代。他既崇拜他自己選擇的造物主阿胡拉瑪茲達,也承認其它神靈的存在,但這些神靈卻是由瑪茲達所創造的。
  • 瑣羅亞斯德是瑣羅亞斯德教的創始人
    瑣羅亞斯德(英文:Zoroaster)是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或Mazdaism)的創始人,瑣羅亞斯德教又稱拜火教和祆教。瑣羅亞斯德(英文:Zoroaster)(前628年-前551年)是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或Mazdaism)的創始人,他出身于波斯帝國建立前的一個波斯遊牧部落貴族騎士家庭,20歲時棄家隱居,30歲時受到神的啟示,改革傳統的多神教創立瑣羅亞斯德教,但受到傳統教祭司的迫害,直到42歲時,大夏的宰相娶他女兒為妻,將他引見國王,瑣羅亞斯德教才在大夏迅速傳播
  • 背包伊朗~伊朗拜火教遺址
    背包伊朗~拜火教。拜火教又稱祆教或瑣羅亞斯德教,是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和西亞最有影響力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國教,瑣羅亞斯德教認為火是溫暖和光明的神聖,後來被伊斯蘭教貶稱為「拜火教」。火神廟自拍。瑣羅亞斯德教徒從世界各地前來參觀這座火神廟。
  • 拋開倚天屠龍,與孔子同時代創立的拜火教為何迅速沒落?
    大約在公元前500多年,一位與孔子同時代的雅利安人瑣羅亞斯德,在波斯創立了拜火教,並由一位波斯王子傳入了中土,即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出現的明教。拜火教創始人瑣羅亞斯德(公元前628年-前551年)是拜火教的創始人,因為年代過於久遠,所以對瑣羅亞斯德的生平知之甚少。
  • 拜火教是世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是古波斯人瑣羅亞斯德創立的
    拜火教是世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有著2500多年的歷史,它源於中亞,是古波斯人瑣羅亞斯德創立的,因此拜火教的全稱也叫瑣羅亞斯德教(Zarathustra)。亞茲德拜火廟,車上,偶遇的司機表現得極其好客和熱情,盛情邀請我們去看附近的拜火廟。多萊特阿巴德花園是由亞茲德的前行政長官主持修建的,是真正意義上傳統的伊朗風格的花園。花園被分割成南北兩個長方形花園。
  • 伊朗故事,波斯古今之十四:尋找小昭走進亞茲德千年不滅的聖火
    到伊朗旅行,特別是到了亞茲德,走訪了一些拜火教的遺址,對拜火教的前世今生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亞茲德很古老,至今保留著波斯古老的拜火教聖跡和拜火教信徒。拜火教是中國人的叫法,在波斯的本名是瑣羅亞斯德教。信奉瑣羅亞斯德教之前,古波斯人的原始宗教是多神教。
  • 拜火教發明口罩,是為了防止飛沫玷汙聖火
    圖為伊朗地區的瑣羅亞斯德標準像。 拜火教植根於雅利安人的早期信仰,與印度教同出一源。它還有一個名字是瑣羅亞斯德教,相傳是由一位叫瑣羅亞斯德(又譯作「查拉圖斯特拉」「蘇魯支」)的先知所創。至遲在波斯第一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前550—前330年),拜火教已經成為今天伊朗地區的主流宗教。
  • 發明口罩的拜火教,現在怎麼樣了?
    這還得從拜火教說起。最早的口罩,源自拜火教拜火教植根於雅利安人的早期信仰,與印度教同出一源。它還有一個名字是瑣羅亞斯德教,相傳是由一位叫瑣羅亞斯德(又譯作「查拉圖斯特拉」「蘇魯支」)的先知所創。至遲在波斯第一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前550—前330年),拜火教已經成為今天伊朗地區的主流宗教。
  • 做一桌拜火教教主小昭最喜愛的美食菜譜
    金庸在作品所描述的「波斯明教」其實是「瑣羅亞斯德教」。它的別稱——拜火教,曾是伊斯蘭教誕生前,中東和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拜火教美食是一種混合了熱量、糖分和香料的複合體。它涉及簡單而多樣的成分,緣起於伊朗,在南亞開枝散葉,發展出自成一派的美食盛宴。
  • 有人知道現在的伊朗就是以前的波斯帝國麼?
    這個時期的波斯文化交流異常活躍,印度孔雀王朝傳入了佛教,瑣羅亞斯德教(就是小說中的波斯明教,亦稱拜火教)西去影響猶太教。之後,古波斯又經歷了安息王朝(公元前247年——226年),這一個時期比較混亂,戰爭不斷,諸侯割據。
  • 它在古代印度是最神聖植物,在中國發現它,說明當地受拜火教影響
    它在古代印度是最神聖植物,在中國發現它,說明當地受拜火教影響泰姬陵的的殿堂內牆做了精細的裝飾和鑲嵌,這種做法在印度本土的各種建築中極為罕見,是非常地道的波斯建築手段。更多的一些波斯影響體現在泰姬陵的各種細節上。實際上如果仔細看那些裝飾性的花紋,包括主殿兩側的清真寺牆壁,都會發現大量的「一莖七花」圖案。這種圖案非常對稱,頂上一朵花,然後兩側均衡地各自分布三朵花;它們的葉片經常也是對稱的,偶爾可能還會增加兩朵對稱的蓓蕾。這個圖案非常有別於印度常見的蓮花或者其他捲曲、纖長的花葉裝飾。
  • 伊朗|亞茲德:在一千零一夜之城迷失,在拜火教聖火前懷想光明,在寂靜之塔思考生死
    小昭後來做了波斯明教的聖女,而波斯明教,大多數人會認為是拜火教的另一個名字。前些天在花園裡一邊種花一邊聽「喜馬拉雅電臺」的《西藏歷史》(「遊學中華」版本),主播突然說到明教,我也才知道其實明教是綜合了拜火教馬茲達教義、基督教等其他宗教的一個教派,由公元三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創立(摩尼聲稱自己是佛祖、瑣羅亞斯德和耶穌的繼承者,也是最後一位先知。)。
  • 崑崙·河源道科考:帕米爾新發現揭秘拜火教起源
    很多中國人聽說拜火教,還是源於金庸的《倚天屠龍記》,神奇的聖火令、波斯美女小昭,多少宅男為之唏噓。其實明教並非拜火教,而是來自波斯的另一宗教摩尼教,金大俠混淆了拜火教和摩尼教的一些特徵。摩尼教已經消失,但依然有數十萬拜火教徒在伊朗、印度、伊拉克等國存在。
  • 天竺與波斯:原來交集這麼多
    根據現代學術界推測,在今天俄羅斯西南部烏拉爾山脈附近居住著原始印歐人,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他們開始向外遷徙,向西進入歐洲大部分地區,成為希臘人、凱爾特人和日耳曼人等使用印歐語系民族的祖先;向東則深入中亞腹地,其中一部分原始印歐人進入伊朗高原定居,其時產生了 「雅利安」(Ar yan)一詞,意為「高貴的人」。
  • 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瑣羅亞斯德
    他們組成的世界與黑暗帝國是對立的,黑暗帝國裡的領袖是昂格拉.邁努(後來是阿里曼),他與善的勢力相對抗。人們對大部分神都奉獻帶血的祭品。信徒們喝哈奧馬酒直到酩酊大醉。光明之神阿胡拉一馬玆達是用在祭祀塔頂照耀的火來祭拜的人們互相傅誦為戰勝邪惡而獻身的騎士老爺們即英雄們的功績人們害怕冒犯眾神的恥辱因此出於對土地的敬仰,死者不入土埋葬人們把屍體置於塔樓上,讓猛禽來將它們撕碎。
  • 「卍」是波斯符咒?是佛教吉祥如意符?還是法西斯的黑暗標誌?
    伊(朗)雅利安人共同體」。 伊朗雅利安人在伊朗高原很快就創造出了繁榮燦爛的文明,在公元前11世紀產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自覺性的人創宗教———瑣羅亞斯德教,即拜火教,我國也稱「祆教」。公元前550年一代豪雄居魯士大帝建立了阿契美尼德王朝,以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
  • 拜火神?讓我們看看上古的火神和拜火教!
    崇拜火神是蒙古民族的古老傳統,很多地區也有拜火神、送火神的習俗。其中鄂倫春族人就特別的崇拜火神,每年6月18日是他們盛大的篝火節,還有每年臘月二十三,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祭火日子,傳說火神就是在這一天降生。他們給火撐子上掛上藍、白、黃、紅、綠五彩的布條,分別代表藍天、白雲、黃教、紅火、綠色的生命。在我國供奉的火神就有閼伯、祝融、炎帝、回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