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粵語,俏皮幽默口相傳

2020-12-14 大洋網

大洋網訊 在粵語裡,關於豬的俗語很多,例如「扮豬食老虎」「太公分豬肉」等,更有「豬籠入水」等寓意喜慶、吉祥的詞語。為何粵語會「青睞」豬?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一級作家、廣東省非遺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曾應楓表示,作為一種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家畜,「豬」和廣府文化關係密切。

融入日常語言信手拈來

作為十二生肖中最為富態、衣食無憂的動物,「豬可以養,可以親近,平易近人,」曾應楓說,豬很大眾,很常見,所以人們信手拈來,將「豬」融入日常語言。

據曾應楓介紹,《廣州話熟語大觀》收錄了1萬多條廣州土話俗語。「廣府白話從生活中來,經千萬人在使用中反覆加工,千錘百鍊,成就了這些文化土產。」這些俗語涵蓋了日常生活、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歷史觀等。

記者看到,帶有「豬」字的俗語不少,通俗而富有趣味性。有些俚語則是廣州人常用的固定短語或口頭禪,俏皮幽默之餘也不失大雅。

曾應楓表示,從更高層面來說,「豬」在廣府文化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廣東人過年過節、喜慶擺酒必吃燒豬(肉),「紅皮赤壯」盼望日子紅火、生活興旺。祠堂祭祖、清明拜山,廣府人必抬著金豬(燒全豬)前去,以示隆重。拜神、燒鞭炮、舞獅,有著很隆重的一套儀式。祭祖後在祠堂裡分豬肉,一人一份,「太公分豬肉」也是廣府特有的民俗。

豬乸命

豬乸,廣州方言,即「母豬」。該詞一般用來形容十分好運、生活無憂之人。該詞出自肉豬養殖業,被選為種豬的豬乸,平時只負責產仔繁殖,所以都是吃得好睡得好,不用像公豬那樣被四處驅趕配種,也不會被宰殺出售。一說豬乸肉粗如木屑,人們不喜歡吃,因此豬乸老死後往往被掩埋,可謂「福祿壽全」。

滾水淥豬腸

——兩頭縮

「滾水」即「開水」,「淥」即「灼熟」。用開水灼豬腸,豬場會馬上收縮。這句歇後語的神韻在於「兩頭縮」,意指某人已入困境又雪上加霜,屋漏更兼連夜雨,苦不堪言。

扮豬食老虎

——詐傻扮懵

某人為了迷惑對手,裝出愚笨的樣子隱藏實力。當對手上當後,會在恰當時機給予致命一擊。

該詞原意為獵人捉老虎時無法力擒,於是裝扮成一隻豬並學豬叫,把老虎引出來。待老虎走近時,獵人出其不意突然發起襲擊,老虎不死也傷。

藤條炆豬肉

藤條炆豬肉不是一道菜,而是指父母或長輩用藤條抽打兒女、孫子,後又引申為動手教訓別人。在廣州話裡,這是一句常用的比較文雅的調侃語,可以用在各種場合。

太公分豬肉

——人人有份

古時鄉村每年的清明節和重陽節都會在祠堂舉行祭祖儀式(即「春秋二祭」),過程中會宰殺豬只祭祖,儀式後再由村內德高望重之人(一般尊稱為「太公」)將豬肉分給男丁。後來延伸為平均分配某樣事物,大家都有份的意思。

豬籠入水

「豬籠入水」後面還有一句:「四面來」。豬籠是一種用竹篾紮成的籠子,為方便運送豬只而制。豬籠呈網狀,放入水中四周的水都向豬籠裡灌。因為廣東人「以水為財」,所以「豬籠入水」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財路亨通,財富從四面八方滾滾而來。

新嚟新豬肉

豬肉檔老闆從養豬專業戶處進貨,再將豬只運到檔口出售。豬只放上案臺時是完整的,需要卸開才能販賣。卸好的豬肉放在砧板上,前來買肉的顧客會按自己的需求買走不同部分不同重量的肉。人們發現這與職場規則類似,剛入職場的新人,很多時候都會被前輩「特別對待」,有時會被要求幫忙跑腿、買外賣等,就如同「新豬肉」一樣被「宰割」一下。

信時記者成小珍

相關焦點

  • 燕梳、鹹濕、笨豬跳……說說粵語裡的英語外來詞
    跑去搜索一番才發現,這個詞竟然是Hollywood的粵語音譯版,瞬間有點不知所措!香港荷里活道 由於歷史原因,香港的英語普及程度較高,粵語裡面廣泛使用英語外來詞的情況也極為普遍。有些英語詞彙在長期使用過程中逐漸融入粵語,成為粵語詞彙的一部分,比如,貼士(tips)、巴士(bus),以及上面說到的好萊塢(Hollywood)等。
  • 相親,在粵語怎麼說?
    相親,在粵語怎麼說? 我看都不想看 上次我相睇嘅對象 成只豬咁(像只豬) 我睇都睇唔落去(看都看不下去) 上次我相睇嘅對象 成只豬咁(像只豬) 我睇都睇唔落去(看都看不下去
  • 粵語聲韻
    有人話,粵語九聲,本身就系音樂,有平有仄,有獨特嘅韻部。之前有本詞典《廣州話分韻詞林》,作者系著名粵劇編劇楊子靜同潘振邦。據講,書裡邊列出嘅廣州話韻目就有52個咁多。呢本書嘅編寫,就係為咗幫助粵劇編劇搞清楚粵語嘅九聲五十二韻。因為粵語每個字都有一定嘅聲調,有啲字只能夠填喺特定嘅位置上。填錯咗,唱起身要麼拉長咗拍子,要麼就冇曬味道。
  • 「粵語真系好盞鬼!」 歡迎收看怪奇鵝《粵語初級班》
    充滿好奇心又好學的怪奇鵝這一次也是做好了補習的準備,讓我們一起來到研究員小健的《粵語初級班》吧! PART-1 粵語究竟系咩野? 粵語究竟是什麼?
  • 連胡適也會用粵語寫詩!
    雖然不是所有古詩詞都有這種情況,不過粵語的確保留了唔少古漢語嘅發音,所以有些詩詞用粵語讀會更加押韻。其實粵語不只可以用來朗讀古詩詞,還可以直接用來寫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粵語詩盛極一時,不少嶺南的文人雅士都用粵語入詩以嬉笑怒罵、針砭時弊,粵語詩一度與國語諷刺詩詩齊頭並進。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反而對這種市井氣十足的粵語藝術感到陌生,甚至會覺得:「啊?原來還有這種東西?」
  • 這些粵語方言,你都懂嗎?奇怪的萌化知識又增加了!
    這些粵語方言,你都懂嗎?奇怪的萌化知識又增加了! 呆狸:美美豬,你知道粵語嗎? 美美豬:當然啦,我非常愛看TVB劇了,裡面的粵語臺詞我還會背呢! 呆狸:那這些怪誕有趣的粵語俗語,你又知道幾個呢?
  • 粵語不能不知道的禁忌,拜年時千萬不要說錯了!
    在粵語中,「蝕」等於盈虧了,商人們最忌諱,於是諧音的「舌」「吃」都改了,「豬舌」改為「豬脷」,取吉利的音。粵語中的「空」和「兇」同音,兇字不吉利,所以粵語中直接把「空」改為「吉」,「空屋」叫「吉屋」,「空手而歸」叫「得個吉」。
  • 粵語中這些都是不好語 你一定要注意
    每一種語言都有他們的禁忌語,粵語也不例外。而且有很多話在漢語裡面是可以說的,但是在粵語裡面就是禁忌語。下面,我就給大家說一說粵語裡面的那些禁忌語。詞語本身的意義不好的詞是有很多的,例如他們認為「狗肉」這個詞的意義不好,就會用「香肉」來代替;還有「豬血」這個詞語也會用「豬紅」來代替;「棺材」這個詞語也會用「壽木」來代替;「雞腳」這個詞語也會用「鳳爪」這個詞語來代替等等。
  • 【粵語的「雞」文化】
    「Book」是英文單詞借用到粵語詞彙中,相當於「訂」,但多了一點時髦氣息,如book房、book位、book飛。此外,訂座時也可以在上面句子後提出一些具體要求,如「可以嘅話,儘量幫我留一張窗邊嘅臺啦。」  (二)訂座確認  情景:承接上一期,飯店接線小姐根據顧客的訂座要求為其確認預訂的房間。  A:冇問題,先生貴姓?
  • 外國人編粵語教材?聽下他秀的九級粵語,比好多廣州人還溜
    大洋網訊 「第一次嚟廣府廟會,睇粵劇咯,識多D對粵語文化感興趣嘅人。」(註:第一次來廣府廟會看粵劇,認識更多對粵語文化感興趣的朋友。)在前不久舉辦的2019廣府廟會活動中,一位「洋小夥」流利說粵語的視頻紅遍網絡,被網友稱讚「了不起」。這位「洋小夥」是來自俄羅斯的瓦夏,目前是一名中山大學的在讀博士生。
  • 2018《粵語好聲音》全球海選重磅啟動!
    本次啟動儀式陣容龐大,林頤、東山少爺、李達成、湯莉、張瑩、馮博、王琪飛、葉楓華、A PLUS、鍾明秋、豬紅、肖敬源、文文等著名明星歌手、製作人聯合坐鎮。本次啟動儀式,觸電新聞客戶端、粵聽APP、廣東廣播電視臺微博、快活頻道進行了線上同步直播,引發了喜愛音樂、支持粵語好聲音的觀眾熱情圍觀,啟動儀式開播半小時內,僅觸電新聞客戶端的直播觀看人數就超過35萬,充分展示粵語好聲音非同凡響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 2018考研英語雙語閱讀:說說粵語裡的英語外來詞
    燕梳、鹹濕、笨豬跳……說說粵語裡的英語外來詞   前兩天聽陳奕迅的《不知所謂》,開頭一段唱到:   「在月兒面前講跳水   在大床面前講遊花園   談及好萊塢會說到字母湯   直到讓你沒趣不作聲」
  • 怎麼用粵語花式誇女神?
    粵語誇人/▼No.238很快就到女神節了今天教大家怎麼用粵語誇女神例如:你好靚(你好漂亮)你真係靚爆鏡(美到鏡子都爆了)誇女神聰明lek用「叻」字(參考發音「e」是英語音標,k不發音)例如:叻女(聰明的女孩)叻叻豬噢
  • 香港粵語與廣州粵語的區別
    粵語覆蓋地區廣泛,不同地區在口音上會有差異但差異不會過大,例如粵北韶關地區的人,完全可以和廣西東部的人進行粵語交流。基於廣州兩千多年來在廣府地區的龍頭地位,因此公認的標準粵語發音是清末民初時期廣州「西關地區」的粵語發音。西關地區就是現廣州舊荔灣區,是清末民初時期廣州有錢人的聚集地,清朝時期全中國唯一的外貿口岸「十三行」即位於該處。
  • 「笨蛋」用粵語怎麼表達?
    【附識】一、粵語「豬頭丙」在實際應用中常與「豬頭」混淆,廣府俚語「豬頭」形容腫,例如「腫到成只豬頭咁」,遂有人形容被揍得頭青面腫叫「打到豬頭丙咁」,這是誤用俚語。二、一說認為,古代祭祀通常要供豬、羊、牛三牲,在排列順序上為牛一,羊二,豬三,而豬的特點是光吃光睡不會幹活,且一副笨頭笨腦的樣子,所以用"豬頭三"比喻笨蛋。三、通說認為,吳人祭祀必備的三牲是豬頭一隻,小雄雞一隻,青魚一尾,叫"豬頭三牲"。"
  • 廣式粵語和港式粵語,哪個地方的粵語說起來更好聽?
    廣式粵語和港式粵語,哪個地方的粵語說起來更好聽?粵語是中國的七大方言之一,無論是使用人數還是遍及範圍都是非常高的。大部分人比較熟悉的就是廣州的粵語了,此外還有的香港的。前者是約定俗成的粵語標準發音,後者則經常出現在影視作品中。
  • 《生僻字》版本越來越多,粵語版同樣驚豔,蔡少芬來一曲怎麼樣?
    我真TM牛B了誒,不要激動……我誰也沒有說誰也沒有指,純粹是感嘆一下社會現象:大家都愛把蔥往豬鼻子上插。很好理解,我們都是人類、本性如此可愛、喜歡cosplay大象。豬鼻子插大蔥回到正題上來,這位很有才的陳先生,將70多個生僻字,編撰在一段歌曲裡面,雖說談不上優美有內涵,但是也算是詞語通順和對仗工整。
  • 動物在粵語裡都用來形容些什麼?
    01 粵語中有不少以動物來比喻其他事物、情況的俗語。 雞同鴨講:意指雞和鴨講話,語言不通,形容兩個人說著非共同的語言,無法溝通 粵語把雌性的動物叫「乸」,如「雞乸、豬乸、狗乸」,一般不用於人,因為用於人顯得粗俗。當然,口語說「母子倆」就是「兩仔乸」,不算粗俗。如果說一個男人「乸型」,則有鄙視的意味,即罵其說話娘娘腔,行為女性化.
  • 廣州粵語 VS 香港粵語,不在同一個頻道,到底誰才是正宗粵語?
    粵語,其實從宋朝就基本定型,如果現在的廣州人穿越到1000年前宋朝,跟那個年代的人溝通是沒問題的。從宋朝時期的「新華字典」《廣韻》,可以發現廣州粵語的發音和現在有90%的相近。華輝美食人作為一個原生的廣州人,經常聽到身邊的人說港式粵語更好聽,其實廣州和香港的粵語又有什麼區別呢?廣州粵語PK港式粵語雖然同為粵語,但一些廣州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詞,在香港卻有不同的意思。
  • 說粵語,廣東人最後的倔強
    如果你不主動跟別人說粵語,對方一般不會首先使用粵語跟你交流。即使他們跟你說粵語,一聽到你用普通話回復,也會自動切換到普通話頻道。非粵語地區的朋友表示十分驚奇,明明通用粵語的地方,口音和用詞竟有這麼多不同之處。粵語地區的朋友則更熱衷於爭論,到底誰是「正音」,誰更「正統」:香港人說廣州人講粵語像唱大戲,不夠update;廣州人覺得香港人講粵語夾雜英文,懶音嚴重。反正,香港人來廣州,一樣會被認出來。廣州東山的老洋樓,這裡曾是達官貴人的居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