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連胡適也會用粵語寫詩!

2020-12-14 羊城網

不知道各位自己友有沒有發現,有些古詩詞用普通話讀會覺得拗口,反而用粵語讀會更加順口、押韻?

比如話杜牧的《贈別》之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雖然不是所有古詩詞都有這種情況,不過粵語的確保留了唔少古漢語嘅發音,所以有些詩詞用粵語讀會更加押韻。

其實粵語不只可以用來朗讀古詩詞,還可以直接用來寫詩!

有學者將用粵語寫的詩歌叫做粵語方言詩,經歷過民歌、新民歌(即粵謳,廣東珠三角地區曲藝說唱之一)、舊體方言詩、自由體方言詩的演變。

▲《粵謳》內頁,圖片來源見水印

根據已有資料,在19世紀,嶺南地區已經有人嘗試用粵語口語來寫詩,由於粵語俗語、歇後語、典故非常多,形容詞十分生動有趣,因此寫入詩中不像一般詩歌那麼文縐縐,反而令人覺得詼諧盞鬼。

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粵語詩盛極一時,不少嶺南的文人雅士都用粵語入詩以嬉笑怒罵、針砭時弊,粵語詩一度與國語諷刺詩詩齊頭並進。

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反而對這種市井氣十足的粵語藝術感到陌生,甚至會覺得:「啊?原來還有這種東西?」

今日就和大家介紹這種,盞鬼又風趣的粵語詩,欣賞粵語入詩可以有多玄妙好玩!

「粵語入詩」祖師爺

何淡如1820-1913原學名文雄,後因為替人考試的事情被傳揚開去,認為自己「人生再難出頭」,於是將「文」字「砍頭」,改為「又熊」。

說到粵語入詩的代表人物,絕對少不了以啜核無情對出名、被譽為「粵語入詩」祖師爺何淡如啦!

你不要看佢幫老婆改名「人菊」就以為佢沒文化啊(「人淡如菊」,問你服未?),淡如兄的絕技——無情對,真的有料又頂癮:

開始仲以為佢亂說,連國家名、雲吞都用來對對,認真一看才發現,無論是詞性還是意思,每個字都對得剛剛好!

不過,文人始終是文人,淡如兄一旦認真起來,絕對不和你開玩笑:

註:沈展雲認為「狡」應寫作「姣」,即普通話中的「騷」。

大家不妨猜猜,這首詩說的是什麼?

A:有人個老婆跟別人走了

B:有隻母豬走失了

C:紅拂女、卓文君的風流史

這首《代人訪失豬母賞帖七律》,語言樸實簡單,一眼就看出(其實看不出)是一首「尋豬啟事」啦,不選B,你說還可以選什麼?!

用紅拂女「發姣」、卓文君「跟佬走」比喻母豬走失,完全沒有考慮過紅拂女同卓文君的感受!

令人看完笑完不知道還記不記得去找豬,「何·啜核鬼才·淡·筆下無情·如」果然名不虛傳!

擅長寫詩的外交官

廖恩燾1865-1954字鳳舒,號懺庵,革命先烈廖仲愷之兄。擅長創作粵謳和廣東俗話詩,著有《嬉笑集》。

民國時期,粵語詩的代表人物就有廖恩燾,以「珠海夢餘生」為筆名,出了《嬉笑集》這本書,收錄了他早年用粵語寫的七言律詩,囊括不同題材,比如《自由女》,就是寫當時的時尚女郎:

又有說歷史人物的《範增》

好似「掘尾龍」、「兩頭舂」這些極具地方特色的表達,如果不熟悉粵語,又怎會感受到它們在詩裡面的魅力?

廖恩燾不只會用特色的粵語字詞入詩,還兼顧了詩歌的對仗:「溼水馬騮」對「爛泥菩薩」,認真貼切!

粵語詩「發燒友」

除了何淡如、廖恩燾兩位專家之外,餘祖明的《廣東歷代詩鈔》還記載了胡漢民、李蟠等粵語詩「業餘」愛好者,同樣有佳作。

胡漢民1879-1936字展堂,號不匱室主,廣東番禺縣人。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曾為海珠橋題字。

胡漢民寫過一首《韓信》

他還有一首《垓下詩》

「後生哥」、「行埋」、「唔慌」、「冇面」等都是粵語特有的用法。

看到詩之前,你有沒想到原來可以這樣用粵語來評價韓信同項羽?

李蟠1893-1943又名李根仙,廣東中山人。

而李蟠就有一首寫於抗戰期間的《聞捷》

「氹氹」在粵語裡面就見得多啦,至於疊字用的「棍棍」……

你有沒有發覺這首粵語詩莫名多了幾分可愛趣怪的感覺?

學寫粵語詩的安徽人

胡適1891-1962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鐵兒等。安徽績溪上莊村人(生於上海浦東川沙)

粵人寫粵語詩不奇怪,原來以前連來自安徽的胡適也試過寫粵語詩!

胡適1935年來廣東旅遊,閒時看到一本叫《粵謳》的書,一時興起就用從書入面學到的廣州話寫了首《黃花崗》

胡適後來提到,原本第三句他寫的是「咪話火把唔夠亮」,後來將「亮」改為「猛」,整首詩的粵語韻味才算完全體現出來!

鬼才入詩的不文霑

黃霑1941-2004表字亦芹,另有筆名不文霑。「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著有《不文集》。

而說到離我們最近的粵語詩創作者,怎麼少得了霑叔

他最最最經典的粵語詩作品,同時也是大家最熟悉、印象最深刻的——

(特別邀請表演嘉賓:唐伯虎)

這首詩由於某種你和我都明白的原因,就不另作解釋啦。有些事情,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最後

其實粵語入詩,不但極具趣味性,還有一種隱藏的「實用性」。

近代有位詩人曾經這樣評價嶺南:「珠光劍氣英雄淚,江左應慚配嶺南。」

他認為嶺南的詩歌難與江南的相提並論,實際上反映出舊時大眾對嶺南「文教不盛」的片面印象。

而這些有寫歷史的粵語詩,令粵語的存在價值更加凸顯,印證嶺南文化不是千年不變的沙漠,即使說不上是輝煌繁盛,但嶺南文化能夠流傳、傳承至今,絕對淵源有自。

可惜的是,就連粵語詩的其中一個承載體——粵語,都面臨困境:越來越少小朋友會主動使用粵語,甚至對粵語產生一種抗拒心理。

困境之下,本來就算是「冷門藝術」的粵語詩,又會有多少人願意關注、重視,甚至是創作呢?

粵語詩會不會有後繼無人的一日呢?

資料來源:

方寬烈《談廣東方言的格律詩》、胡文輝《粵語與舊詩》、維基百科等。

各位自己友

你們最心水哪首粵語詩?

你還知道哪些盞鬼粵語詩?

歡迎分享!

相關焦點

  • 胡適的《兩隻蝴蝶》,讀後你也想寫詩,現代白話詩開山之作
    新青年》雜誌,讀後啞然失笑,這能代表胡適先生的水平嗎?據說魯迅先生尖銳諷刺這首詩,說胡適丟掉了傳統文化幾千年的根基,幼稚的讓人大失所望。胡適是一位大文豪,曾經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他因為文學方面的突出成就,曾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這樣一位有卓越才能的文學家,我們不敢妄下幼稚的評語。
  • 西湖煙霞洞裡藏著胡適什麼秘密?
    西湖煙霞洞裡  藏著胡適什麼秘密?  文/傅國湧  胡適曾經在西湖煙霞洞有過一段養病的時光。他在日記中稱之為「神仙生活」、「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煙霞洞裡到底藏著他什麼秘密?謎底現在已經揭開了。
  • 唐詩宋詞是用粵語寫的,對嗎?
    那麼,他們是否會說粵語呢?長在巴蜀的李白、生在中原的杜甫,恐怕都不會用粵語寫詩;生於濟南的辛棄疾、終於臨安的李清照,似乎也沒有留下能說粵語的證據。那些有可能掌握粵語的人們是不是用粵語寫作,也實在無法考證。比如生在廣東韶關的張九齡,當他寫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時候,誰也不知道他是用家鄉話還是官話在打腹稿。
  • 胡適一品鍋
    在蕪湖候車轉乘之機,走了趟鳩茲古鎮,品嘗了胡適一品鍋。        胡適一品鍋亦稱績溪一品鍋。傳說當年乾隆皇帝微服簡從,自九華山來績溪上川(今上莊)。到上莊已是暮色四合,飢腸轆轆,便向臨街農舍貿然叩門。上莊人好客,見是陌生人,問明情由後依然熱情款待。窮鄉僻壤沒有什麼美食,好在中秋剛過,家中還有些剩餘的菜餚。
  • 古人或者現代人寫詩的目的是什麼?
    寫詩原來只有兩個目的,[排遣]和[應酬],如今好像多了一個[名利]。把[排遣]當作寫詩目的,交流的對象便是自己。不必有過多的顧慮和掩飾,寫詩的過程就是審視自己內心或記錄當時的情緒,喜怒或哀樂,筆下都是真實的自己。
  • 胡適對《嘗試集》的自我評價
    《談新詩》第五節,胡適談了自己對詩的看法,即:「凡是好詩,都是具體的;越偏向具體的,越有詩意詩味。」即使表達抽象的內容,胡適也認為「格外應該用具體的寫法」。說到這裡,胡適不客氣,還是「舉我的《老鴉》做一個『抽象的題目用具體的寫法』的例罷:  我大清早起,/站在人家屋角上啞啞的啼。/人家討嫌我,/說我不吉利:/我不能呢呢喃喃討人家的歡喜!」
  • 陳小春微博引熱議 唐詩宋詞真是用粵語寫的嗎?
    那麼,唐詩宋詞是用粵語寫的嗎?當然不是。無論唐詩還是宋詞,都是用詩人詞人們掌握的語言寫的。那麼,他們是否會說粵語呢?長在巴蜀的李白、生在中原的杜甫,恐怕都不會用粵語寫詩;生於濟南的辛棄疾、終於臨安的李清照,似乎也沒有留下能說粵語的證據。
  • 父母只會粵語用不了拼音輸入法?這款自帶粵語鍵盤的輸入法了解一下
    來源標題:父母只會粵語用不了拼音輸入法?這款自帶粵語鍵盤的輸入法了解一下 從人數規模上看,粵語無疑是中國方言使用率的第一名。據統計,目前全球有1.2億人使用粵語,還有更多喜歡粵語卻不太會說的廣義粵語粉。
  • 胡適喜歡過陸小曼嗎?
    ——劉海粟《回憶老友徐志摩和陸小曼》顯然在胡適眼裡,陸小曼是多才多藝的。而且陸小曼的才華,是舉世公認的。不僅胡適對陸小曼評價很高,就連徐志摩、聞一多、鬱達夫等著名文人學者對陸小曼也評價頗高,劉海粟就對陸小曼印象深刻:「外交部舉辦舞會,這名著名閨秀不到場,便要減色。她一出現,四座歡騰。就是中外女賓見到她,也嘆為天人。」
  • 1923年的徐志摩:與胡適創立新月社 結識陸小曼
    林雖然也寫詩,卻天生建築師坯子,她懂得結構的重要,她心裡清楚,她與他,形成不了穩固的結構。可嘆你在那裡慷慨激昂,卻是錯把友情當愛情,她只能漸行漸遠了。桃花流水春去也,到底意難平。  1923年初,為了在亂世中,保持一份激情和雅興,徐志摩與胡適等情趣相投的文化人,發起不定期的聚餐會,進而由聚餐會改立新月社,並在北京石虎胡同租了一所房子,作為活動場所。
  • 胡適是個膽小「君子」,江冬秀用一把菜刀,戰勝了丈夫和他的情人
    他連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學位都不要了,立時回國,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急先鋒。他倡導白話文革命,讓他暴得大名。蔡元培時任北大校長,聘請胡適開講中國哲學史等課程,成為北大的明星教授。還有一件,關於情感。他與訂婚多年的小腳村婦江冬秀,終於結為夫婦。
  • 廣西人為什麼會說粵語?粵和廣西是什麼關係?粵語發源地是廣西
    廣西人為什麼會說粵語?粵和廣西是什麼關係?粵語發源地是廣西人們通常把那種能說幾種語言的人稱為「語言天賦高」,但其實在我國,有個省份,很多人都能掌握幾種方言,所以人們說這裡的人們語言天賦高。也許在人們的印象中,廣西的方言就是粵語,其實不然。在廣西呆過的人都知道,廣西有好幾種語言,大體分下來有三種,第一種是白話也就是粵語,他們分布於西南部,部分與土話混合。第二種是桂柳話,通常分布於西北部。第三種稱為土話。這三大語言以使用量來劃分的話,白話,也就是粵語佔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桂柳話,最後就是土話,也稱為壯話。
  • 胡適與張愛玲的「忘年交」,才子佳人的惺惺相惜
    張愛玲對胡適並不陌生,1944年,她在上海寫的《詩與胡說》一文中曾論及他:「……中國的新詩,經過胡適,經過劉半農、徐志摩,就連後來的朱湘,走的都像是絕路,用唐朝人的方式來說我們的心事,仿佛好的都已經給人說完了,用自己的話呢,不知怎麼總說得不像話,真是急人的事。」雖然她與他還從未見過面。那親切不僅來自於她早年讀過他的書,而且還有她的長輩與他的交往。
  • 吳育仁:美國官員這麼捧胡適,打的什麼算盤?
    儘管「世界第一大好人」也會在巴黎和會上施展柔軟的身段,果斷出賣中國的利益。  五四精神的光榮屬於純潔的青年學生和工人階級,而不是那些先親日後親美的政治派系。事實上,運動最初的表現與2014年的烏克蘭沒有太大區別。是什麼扭轉了五四精神的軌跡?  一種名為「列寧主義」的全新政治理想和組織原則!  璞鼎查先生大談「平民主義」,批判「精英沙文主義一直阻礙了『五四』所擁護的民主理想」。
  • 王振忠:胡適的聖誕詩
    從現存的胡適相關信函來看,胡適在美國寄信回安徽績溪時,往往會附上兩個英文信封,以供胡近仁將回信裝入,託人帶到上海,再交由著名的徽商汪裕泰茶葉店轉寄至美國。與胡適關係密切的汪裕泰茶號招牌(木板,王振忠收藏)關於胡適的家書,此前已有多種文本,不過,彩色的原稿影印件則並未多見。
  • 胡適詩歌翻譯的「嘗試」
    當時翻譯,大約會常常與自己曾經熟讀內容比對,這個過程,要有很長時間切入了解才易消解。     1909年初,胡適又在《競業旬報》發表了一首他翻譯美國詩人朗費羅的《晨風篇》。很有意思,朗費羅很容易受到中國讀者注意。據錢鍾書研究,朗費羅的詩作《人生頌》,是最早譯為漢語的英文詩。
  • 梁實秋有詩才,視胡適為師長,但讀了胡適的《嘗試集》後,憤怒了
    因為是以美國人的理念辦學,其對英文教學的重視程度,就當時的國內環境而言,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上午的課如英文、作文、公民、數學、地 理、歷史(西洋史)、生物、物理、化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等,一律用英語講授,採用美國出版的教科書;下午的課如國文、歷史、地理、 修身、哲學史、倫理學、修辭、中國文學史等,一律用國語講授,用中國的教科書
  • 周星馳多次用代號「9527」,到底是什麼梗?用粵語讀才知其中含義
    周星馳多次用代號「9527」,到底是什麼梗?用粵語讀才知其中含義娛樂圈之所以能用「圈」來命名,是因為演員和導演之間有緊密的合作關係,他們的發展都離不開彼此的賞識和幫助。其中周星馳的才華有目共睹,他的喜劇電影是一張響亮的名片,在他的電影中, 周星馳多次用到「9527」這個數字,到底是什麼梗呢?其實用粵語才能讀懂。01周星馳1962年出生於香港,父母都是普通人,家境比較貧寒。在他7歲那年,父母選擇離婚,小星馳從此跟著媽媽一起生活。
  • 香港粵語和廣州粵語有什麼不同?
    >香港粵語和廣州粵語有什麼區別?廣州人叫【充電寶】香港人叫【尿袋】最後一個就是因為歷史和教育的原因香港的粵語會有很多英語比如說jacky,你那份計劃書我檢查過了【check】我覺得不可行=唔work你最好確認一下【confirm】客戶的時間【client】我想午餐時間【lunchtime】跟他們電話會議【concall】不過總體而言
  • 尋訪胡適紀念館
    這天上午,因課程臨時調整,得半日空閒,終於有機緣尋訪位於東郊南港的胡適紀念館,瞻仰適之先生晚年工作、生活的地方,憑弔其長眠之墓園,算是完成了一樁心願。從陽明山腳下北投捷運站出發,乘坐藍色板南線直到終點站,之後轉乘公交車至「中央研究院」,共計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再步行數百米,便來到了胡適紀念館面前。‍胡適紀念館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