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一理,萬法皆通。我們六祖慧能大師宣講的念佛法門同樣殊勝!

2020-12-11 我心無礙即菩提

《法寶壇經》第69講

朋友們!善信們!各位菩薩大德們!南無阿彌陀佛!大家吉祥如意!今天我們接著學《壇經》。

我們如果發願學佛,首先要虔誠的皈依三寶,進而明白學佛修行的究竟目的,進而通曉學佛修行的次第,進而如理如法的實修。不要亂,不要亂來!

如果我們真心皈依三寶並且發願做一個虔誠的佛弟子,那麼首先就要信受奉行諸佛菩薩和東方西土歷代祖師的教誨。而修學佛法最終的目的就是究竟成佛!可是成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無量諸佛皆是經由三大阿僧祇劫精進修行而成就的!可以說釋迦牟尼佛所宣說的一切教法皆是方便教法,而不是究竟教法。因為究竟教法是不可思議之法,是不可言說之法。這也就是我經常反覆跟身邊的人講,我們千萬不要將諸佛菩薩和歷代祖師的修為境界當做是自己的境界。所謂「說時是覺,對境則迷」。修行人千萬不要自欺欺人!

我們深信佛法,那麼就要深信諸佛菩薩和歷代祖師的教言。然後努力增上,精進修行,以期漸得法益。這樣方不負諸佛菩薩和歷代祖師的悲心一片!

我們修學佛法時,一門深入也好。而如果行有餘,雙修二宗也罷。甚至根性大利者,法緣福報深厚者,多修學幾個宗派也是可以的。所謂「法門無盡誓願學」嘛!但我們一定要明白佛法是相融的。

我們的佛法是世出世間法。何為世出世間法?即釋迦牟尼佛所宣講的一切教法都是可以和一切世間法相融之意甚至可以說,恰恰就是因為有了一切世間法,我們偉大的釋迦牟尼佛才宣講出了一切出世間法。

既然佛法尚且能和一切世間法相融無礙,那麼有何道理不同佛教宗派之間的教法不能相融呢?持此見者必是偏狹之人!真正的修學佛法之人,必也心量猶如虛空。某些人何故如此見短心窄而不容萬法萬宗焉?

我們偉大的六祖慧能大師乃禪宗一代祖師,秉佛門之心印,傳見性成佛之正法。豈有六祖慧能大師不懂念佛的道理?我深信!我們的佛弟子如真能領悟六祖慧能大師所宣講的有關念佛生西方的妙義,必然對我們修學淨業助益甚大!

時下,每每一提及禪宗大德論及淨土法門,就有某些淨土宗學人猶如踩了他(她)們某根神經一樣敏感。他(她)似乎把淨土宗看做成了一個處女,別人稍一言指,似乎立馬就會失節似得!

此等人即使修學淨土也不會是有成之人!殊不知淨土歷代祖師都是廣學博聞且兼容並蓄的佛門龍象,又豈會如此狹隘不堪呢?

遠的諸如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還有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我們先不要論,就說離我們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早年就非常精通儒學,且旁通老莊之學。

偉大的慧遠大師二十一歲於道安大師處得聞《般若經》,並悟得真諦。遂而舍俗出家,禮道安大師為師。二十四歲就已經講經說法,成為一時佛門之領袖。慧遠大師在講經說法時,旁徵博引,運用用格義。從而使大眾在明了佛法真諦之餘,猶如進入了一個擁有豐富知識的殿堂。難道得遇這樣的祖師,不是當時十方信眾的莫大福報嗎?

現在有很多人只知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專力念佛且深得念佛三昧。殊不知慧遠大師一生精研《法華》妙義,並且洞達法華妙理。或許還有人不信,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還很歡喜和一些儒道賢達一起閒話《周易》!

記住!祖師就是祖師。之所以能成為祖師,首先要有祖師的智慧,也需要有祖師的修為,還需要有祖師的才學,更需要有祖師的心量!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如是,禪宗六祖慧能大師亦復如是!

可惜!你我這些因一己之莫名其妙的狹隘心所迷障的罪惡眾生卻不如是!

記住!不要把佛法搞成迷信。你想修行有成就嗎?讓我來告訴你一個秘訣,那就是諸佛菩薩怎麼說我們怎麼修!那就是歷代祖師怎麼修我們怎麼修!果真如此,往生可期,成佛亦可期!

六祖慧能大師苦口婆心力勸無量眾生「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後除八邪,乃過八千。念念見性,常行平直,到如彈指,便睹彌陀」。試問淨土學人,六祖慧能大師這樣的開示哪裡不合適?哪裡不如法?哪裡不如理?

難道淨土宗從初祖慧遠大師以下無一見性明心者嗎?如果偉大的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都沒有明心見性,那又如何「即心作佛,即心是佛」呢?

如果偉大的淨土宗歷代祖師都沒有通達諸佛一理,諸法平等的道理又如何能引導大眾一共修行,往生西方呢?對此,我決然難以苟同那些亂七八糟的狹隘偏見!

在我的心裡,以及我接受的佛法教授來說,我深信佛教各宗各派都是佛傳;我深信不拘淨土禪宗,一切佛教宗派的祖師都已經明心見性;我深信不拘淨土禪宗,一切佛教宗派的祖師都可以得生淨土!

怎麼?你不同意?

近幾日,很多人來和我講:你講《壇經》就講《壇經》,但你不要講念佛法門……老佛!我講《壇經》怎麼可以不講念佛法門呢?要知道我們《壇經》裡明明白白記載著我們偉大六祖慧能禪師關於「念佛往生西方淨土」以及關於念佛法門實修的甚深開示啊!我如果「把這咕嚕掐了別播」的話,那我所講的《壇經》就會不完整的!

還有人和我說,對於淨土宗你是外行,你怎麼可以配發印光大師的照片呢?如果你想講淨土宗也行,你先把善導大師的著作和《印光大師文鈔》看過再說!拜託!我們恭敬印光大師一下好不好,我們瞻仰一下印光大師的德相也有罪過嗎?

再者,你又如何知道我沒有學習過善導大師和印光大師的著作呢?告訴你!對於這兩位祖師的著作我幾十年前就拜讀過了!我還要告訴你,對於淨土宗的經典來說,我看得還不只善導大師和印光大師的著作哦!偉大的曇鸞大師的著作我也看過啊!

來!咱們今天也吹個牛。修學淨土宗的道友們,你們有幾個看過曇鸞大師的著作呢?

慚愧!罪過!我本意不是賣弄……但有的人提的問題真的不是很不高級!(懺悔!)

記住!諸佛菩薩怎麼說我們怎麼修,歷代祖師怎麼修我們怎麼修!如果對佛法沒有虔誠和恭敬;如果沒有恆修十善業八正道的決心;如果沒有相對廣博的佛學法理;如果沒有對本心自性的了解和明晰;如果沒有對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以及一切無量諸佛的真信切願;如果沒有博大的胸懷和心量;你我還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看夠嗆!

聽聞有個淨土大德說:這個淨土宗不講理!我今日倒要看看怎麼個不講理?又憑什麼不講理?是淨土宗原本就無理可講?還是你自己講不出道理來?

在我看來,上至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以及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以降的淨土宗歷代祖師都是講理的,而且也都是有理可講的!

這是怎麼了?學佛修行一場,到了反而連道理都不講了!

祈願一切眾生,無有疾病,皆得健康。祈願一切眾生,無有貧窮,皆得富足。祈願一切眾生,無有煩惱,皆得菩提。祈願一切眾生,得遇佛法,皆得成就。

南無阿彌陀佛!

本文原創 感恩關注 願與有緣 共成佛道

相關焦點

  • 慧能大師曰:誦經要「知宗趣」!什麼是知宗趣?且聽六祖如是說
    ——《觀無量壽經》我們的法達禪師放下了傲慢,虔誠恭敬地向我們偉大的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請教法義。六祖慧能大師問法達禪師曰:「汝念此經,以何為宗?」法達禪師答曰:「學人根性暗鈍,從來但依文念誦,豈知宗趣?」這樣做能不能深入經藏就不清楚了,但這樣做的確可以消除我們的慢心和罪障。所以「拜經」讀誦也是非常殊勝的方法。六祖慧能大師此處講的和這些修法卻又有不同。祖師教誨我們誦念經文之時,要「知宗趣」。什麼是知宗趣呢?就是要我們明白知曉所誦念經文的宗旨和深義。
  • 什麼是念佛三昧?可能你我蒙昧很久了!
    但禪宗所言的「一行三昧」卻是依據一部《文殊菩薩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而宣講的。在四祖道信大師的時代,禪宗除了依據《楞伽經》自印境界之外,另一部修學的主要經典就是這部《文殊菩薩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而到了五祖弘忍大師和六祖慧能大師時期,廣弘的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了!大家不要以為羅列這些經典沒有什麼意味。
  • 六祖慧能大師,曾經是樵夫,賣柴時聽到《金剛經》的八個字頓悟
    六祖慧能,據說他沒有上過學,也不識字,但悟性過人,所以不妨礙他成為一代禪宗大師。慧能祖籍河北,但因父親被貶謫嶺南,他出生在廣東。年幼時父親便去世,他依靠賣柴,與母親相依為命。可是砍柴賣柴,讓慧能成為了大師。
  • 六祖慧能大師多次託夢
    虛雲老和尚復興南華禪寺 文:惟升法師 民國二十三年(1934)二月的一天夜裡,虛雲老和尚在禪坐時,似夢非夢中,見六祖慧能大師來到 第二天,五祖一人來到碓房,見慧能禪師在腰上背著一塊石頭在不停地舂米,讚賞地說:「真發心求法的人就應該是這樣啊!」乃問:「米舂好沒有?」慧能禪師回答:「米早就舂好了,還差篩子在。」 五祖聽罷用禪杖敲碓三下便走。慧能禪師領會五祖之意,於半夜三更時獨到五祖房間。
  • 彌陀贊——念佛法門
    《念佛法門》一、佛教經典與念佛法門。1、《大集經》雲:「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淨土宗歷代祖師分別是初祖慧遠大師、二祖善導大師、三祖承遠大師、四祖法照大師、五祖少康大師、六祖延壽大師、七祖省常大師、八祖蓮池大師、九祖藕益大師、十祖截流大師、十一祖實賢大師、十二祖際醒大師、十三祖印光大師。
  • 六祖慧能大師的成道因緣
    印度佛學中國化第一人六祖惠能。(圖片來源:資料圖) 慧能大師,唐朝嶺南(廣東省)新州人,父名盧行□,原為唐朝官吏,本籍是範陽,被貶謫到嶺南,母親李氏。你們各自觀照自己的智慧,看取本心的般若之性,作一首偈頌,拿來給我看,若能悟得大意,我就將衣法傳付給他,作為第六代的祖師。用思量分別心是沒有用的,如果明心見性的人,一言之下即可明白。縱然掄刀上陣之時,也可以見得到的。」 徒眾聽完吩附,退下以後,大家計議說:「我們不必靜心用意作偈了,神秀上座現在是我們的教授師,不用說,他必定會得到祖位的,我們何必枉費心力作偈頌呢?」
  • 六祖慧能4點禪學思想,說破《壇經》宗旨,是參修人間佛教的法門
    六祖慧能4點禪學思想,說破《壇經》宗旨,是參修人間佛教的法門 | 文 青衫文齋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在人間出生,在人間修行,在人間悟道,在人間弘法度化眾生,可以說佛的一切離不開人間。早就指出其實,六祖慧能的禪學思想就完美地體現了人間佛教的精神,他開示說:要成佛,必須在人間磨練、修行,脫離人間,是無法成就佛道的。六祖慧能的禪學思想主要通過《壇經》,總結成4點,成為《壇經》說法的法門和宗旨。
  • 幹粗活的臨時工逆襲上位的傳奇,再趣談禪宗六祖慧能的故事
    直到六祖慧能創立南宗,宣揚不立文字,教外別傳,行住坐臥,皆是道場,注重人性,強調頓悟,這就初步打破了傳統佛教累世修行、念佛誦經的修持方式,由此大大推動了禪宗的發展壯大。再來說禪宗發展史上最為大放異彩的六祖慧能。據考,他俗家姓盧,原籍河北範陽,原本也是個北方漢子後代。據說其父早年做一個小官兒,但不是太精通官場遊戲,後來做官遭貶,被流放至嶺南新州,娶妻李氏而後生下慧能。
  • 3月26日(農曆二月初八)恭逢六祖惠能大師誕辰(圖)
    六祖惠能大師真身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1卷)〖 唐 法海集〗六祖大師法寶壇經(1卷)〖 唐 宗寶編〗精校燉煌本壇經(印順法師校)佛教在線消息 2007年3月26日(農曆二月初八)恭逢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誕辰
  • 佛教 憨山大師悲心無量,一心不亂方是正行
    其實真的是錯解印光大師的一片好心本意了。等有機會我會專門逐篇解讀《印光文抄》,還他老人家一個「清白」。念佛容易信佛難。這是我們任何一個修學佛法都會碰到的問題。念佛亦是學佛,而學佛又何嘗不是「學佛容易信佛難」呢。我們的六祖慧能大師在《法寶壇經》當中也多次強調: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小根小智人聞,心生不信。
  • 六祖慧能大師多次託夢, 召虛雲老和尚復興南華禪寺
    1938年南華寺春戒期間虛雲和尚與妙參、觀本、心悟、純果法師等人合影民國二十三年(1934)二月的一天夜裡,虛雲老和尚在禪坐時,似夢非夢中,見六祖慧能大師來到,說:「時至矣,汝當回去昨夜夢見六祖詔回去。」觀本法師聽後好言安慰說:「還不到時候的,早著呢!」至四月份的一天夜裡,一夜三次夢見六祖催回,虛雲老和尚覺得奇怪。不幾天,收到皈依弟子李漢魂將軍暨廣東省府當局來電,懇請駐錫中興曹溪南華禪寺,虛雲老和尚頓時明白:原來六祖是詔自己回南華禪寺的。南華禪寺,座落在廣東省韶關市曲江縣城南郊曹溪河畔的寶林山,是禪宗六祖慧能禪師的道場。
  • 佛教 我們眾生的根性差別難道就真的不能改變嗎?有人表示不服!
    今天我們接著學《壇經》。上一講我們共同學習了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無相頌》的第一節四句偈,即「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惟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今天我們接著學習這篇偈頌的第二節四句偈,即「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
  • 毛澤東評價禪宗六祖慧能:不識字,很有學問!
    1958年8月2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擴大會議的講話中,毛澤東就談到過禪宗六祖慧能;「唐朝佛教《六祖壇經》記載,慧能和尚,河北人,不識字,但很有學問,在廣東傳經,主張一切皆空。這是徹底的唯心論,但他突出了主觀能動性,在中國哲學歷史上是一個大躍進。慧能敢於否定一切,有人問他:死後是否一定升天?他說不一定,都升西天,西方的人怎麼辦?
  • 與大師相遇 |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獲得傳承衣缽的故事!
    惠能繼承五祖弘忍的衣缽成為第六祖後,繼續精進修行15年,以禪宗六祖的身份弘法,它弘揚頓悟法門,強調直接體驗開悟,被視為佛教禪門南宗創始人,>《六祖壇經》記錄了慧能大師的生平和教理,是一部極具影響力的經典。
  • 淨土法門:彌陀本願,稱名念佛
    許多初入佛門之人常問:能夠相應於當今時代、當今處所、當今的根機是什麼法門呢?佛法雖然有八萬四千法門,但是能夠適應我們娑婆世界末法眾生的,只有一個法門,就是彌陀本願稱名念佛。佛友們想一想,除了這個法門之外,還有什麼法門可以得救呢?讓我們設想:現在把六字名號拿掉,任你怎麼修行,能解脫嗎?答案當然是不可能!彌陀皆本願,稱名常念佛對於初入佛門的人會問:阿彌陀佛的本願是什麼呢?就是稱念彌陀名號。
  • 《金剛經》:從六祖慧能的解義裡,看什麼是眾生?
    說到解讀《金剛經》,大概沒有人比得上六祖慧能了,相傳六祖慧能就是因為聽到五祖宏忍大師講解《金剛經》而頓悟的。六祖慧能在《金剛經》的解義裡有對眾生有清晰的界定:見佛性不 名眾生,不見佛性是名眾生。慧能大師在《金剛經》的解義裡還有一句話非常重要的話:「無相為宗,無住為體,妙有為用。」體即性,性是本,相是末,性是裡,相是表,性是能生,相是所生,《華嚴經》上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在眾生皆是佛的原則下,見性即是見佛性。一個人倘若見性了,就不是眾生了。
  • 淨空法師: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我們成佛最捷徑、最方便的一個法門
    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實報土例外、一真法界例外,沒說。所以,一真有隱現不同,阿賴耶生滅不同。  阿賴耶是假的,見性之後阿賴耶就沒有了,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八識五十一心所全沒有了。到最後完全融入常寂光,極樂世界最高的,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淨土是自性、是本體,就是惠能大師開悟說的這五句話,「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這就是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