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的急診室內,如果在短時間內出現多位症狀類似的病人,一般會被認為可能的公共事件發生。最近,在揚州大學附屬醫院的急診室,就陸續在一個晚上接診了11位,吃壞肚子的病人,他們症狀類似入院時均表現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經過詢問都在當晚喝了牛肉湯……在場的醫生第一時間懷疑是食物中毒,但讓人疑惑的是,他們來自於不同的地方,並沒有喝同一口鍋裡的湯,這是為什麼呢?#百裡挑一#
一碗牛肉湯,一夜之間把11人送進急診室?
更為驚奇的是,在場11位病人的描述幾乎是一模一樣:原來,第二天就是二十四節氣的大雪節氣了,按照傳統,大雪節氣前後進行冬補尤為合適。因此,它們不約而同地在家或下館子,喝熱氣騰騰的牛肉湯、羊肉湯、雞肉湯……然後,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看來,這些病人出現腹痛、腹瀉等於「滋補湯」密切相關,醫生圍繞著這個線索,安排進一步的檢查,發現更加稱奇的事情:這些患者無一例外的都有膽結石!這下問題有答案了,那些滋補的高湯,富含嘌呤,大量進食是非常容易誘發膽結石的,同時還會增加腎臟的負擔,進而引發腎臟疾病。
醫生提醒廣大患有膽結石的朋友,不要以身試錯,既然自己的身體已經亮起了紅燈,就不要過於「任性」。飲食上,少吃一些高油高脂高糖的食物,飲食要清淡,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水果蔬菜。如果在「大飽口福」之後的2個小時之內,出現右上腹或者後背(右肩)部位的疼痛,還伴隨著噁心、腹脹、腹痛等症狀,要第一時間考慮是膽結石引發的膽絞痛,需要儘快就醫。
當然了,除了明知自己患有膽結石,依舊以身犯險的,還有更多的人是由於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加上沒有及時的檢查,使得自己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患上了膽結石。這裡就有必要提醒一下大家,清楚哪些行為會增加患上膽結石的風險,以引起重視。除了遺傳因素以及大家熟知的肥胖因素、疾病因素(如糖尿病)外,更多的是生活上的不注意,日積月累導致的:
最為熟知的一個壞習慣就是,不吃早餐!長期不吃早餐會使膽汁濃度增加,濃縮的膽汁在膽囊內淤滯時間過長,會使得膽固醇沉澱析出的機率大大增加,而且有利於細菌繁殖,容易促進膽結石的形成。
其次是,不愛喝水或只愛喝礦泉水!水有稀釋作用,能加快身體內無機鹽等代謝產物的排洩速度,使其不至於在身體某些部位累積。而礦泉水之類的硬水含有的鈣鎂離子較多,喝多了會使得膽汁濃縮,從而誘髮結石
最後,就是久坐!因為會造成膽囊肌肉收縮力的下降、膽汁排空時間延長,容易因膽汁淤積形成結石。
我是喬妹,總而言之,自己的身體自己要負起責任來,不要圖一時的「痛快」而忽視了身體所能承受的,不然疾病痛苦來臨,後悔也就晚了。同時提醒廣大讀者朋友,寒冷的冬季,適當的進補,沒有錯,但要酌情而行,若有基礎疾病(尤其是肝膽或者心血管方面的),最好能先諮詢下專業的醫生。最後,若覺得文章有用,別忘了點讚並轉發給身邊的家人朋友們吧,感謝您的支持(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