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IDRW網站的文章報導,印度空軍尋求購買114架價值超過100億美元的單發戰鬥機國際招標又將很快作廢,而印度將取消對於發動機數量的限制,基本上允許所有此前已經競標失敗的競爭者,甚至贏得更早以前的MMRCA(中型多用途作戰飛機)招標項目的候選人,也可以第二次參與世界上最大的戰鬥機國際招標項目。
在早前MMRCA招標作廢后,印度改為選擇通過印度-法國的政府間交易直接採購36架陣風噴氣式戰鬥機,隨後,時任印度國防部長馬諾哈爾·巴裡卡推出了單發戰鬥機招標方案。
巴裡卡部長的決定背後的理由是,印度需要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採購新型現代化戰鬥機,使得印度空軍的戰鬥機中隊數量滿足預定要求(印度空軍一直希望擁有42個戰鬥機中隊,以滿足同時對巴,對華展開雙線戰爭的需求)。巴裡卡部長在他的計算中是正確的,即印度根本無力承擔採購126架陣風戰鬥機(MMRCA招標的原定目標)的費用,也沒有足夠資金在近期內就能研製出俄-印合作FGFA,以及印度自主研發的AMCA等第5代戰鬥機項目。
隨著現代4 ++代的蘇-30MKI已經名列世界最佳戰機之列,印度迫切需要一種低成本戰鬥機,以彌補數量上的差距,為此巴裡卡部長才能說服印度空軍採購印度國產MK-1A型光輝輕型戰鬥機,這個思路也和印度空軍實施單發戰鬥機招標相吻合。然後,又出了什麼問題?
巴裡卡部長在任時似乎一切正常,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16 Block 70和瑞典薩博公司的鷹獅 E戰鬥機,只有這兩名競爭者參加單發戰鬥機項目的競標,誰贏得了競標,中標者就應該與其印度合作夥伴建立合資企業,並在「戰略合作夥伴關係」(SP )政策下在印度生產他們的戰鬥機,同時向印度提供全面的技術轉讓。
美國F-16 Block 70戰鬥機相對便宜,並且提供了全面的技術轉讓,因此它最有可能在印度贏得投標,直到馬諾哈爾·巴裡卡辭去國防部長一職,從巴裡卡去年3月份辭任國防部長,到去年9月尼爾馬拉·西塔拉曼被任命為印度新任國防部長期間,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薩博公司在技術轉讓問題上出現了幾次突然轉變。雙方均向印度國防部表示,他們不會參與完全轉讓技術,以及僅持有與其各自印度合作夥伴為項目建立的合資企業的49%股權。
對單發戰鬥機項目中標充滿信心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更加堅定地限定技術轉讓的範圍,甚至當美國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等政府官員在訪問印度期間曾告訴印度官員,全面技術轉讓所導致的價格飆升,將使得馬諾哈爾·巴裡卡設立單發戰鬥機招標時所依據的低成本採購根本不能成立。
單發戰鬥機投標的競標者數量有限,他們對全面轉讓技術猶豫不決,同時,印度政府對F-16 Block 70戰鬥機更感興趣,而美國的態度導致這個招標計劃迅速走向結束。
此次採購計劃的又一次失敗,就採購120+架戰鬥機而言,印度政府已經喪失了超過15年時間,而且與此同時,印度空軍戰鬥機中隊的規模正在不斷縮小,對此,美國只能說一句:怪我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