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國10大野獸派建築 直擊混凝土建築的震撼

2020-12-06 新浪家居

台州當代美術館大舍建築

Brutalism 英文翻譯是粗野主義,野性主義, 粗獷主義,更為大家熟悉的翻譯是「野獸派」。是一種產生於20世紀50、60年代的建築風格,多採用大塊混凝土板、鋼筋等材料,直白地裸露著混凝土模版澆築的分縫痕跡,以及暴露在外的管線、結構構件,幾乎不帶有任何外修飾。

人們對「野獸派」的出現看法褒貶不一。從最初被批評「像是沒有完工一般」,粗陋欠雅,到如今野獸派的狂熱愛好者越來越多。越來越多人愛上混凝土材料的「真實」,如同日本美學侘寂,一種樸素,帶有殘缺的又安靜的震撼的美。

由法國建築師Paul Herbé和Jean Le Couteur在1955–1963年設計的聖心大教堂

在《今日中國野獸派建築》(Chinese Brutalism Today)一書中,Alberto Bologna 重點關注了 10 座建築(及事務所),探討了從設計過程到成品結構中混凝土的使用,並分析指出了混凝土建築流行趨勢背後的原因、文化和態度。

Alberto Bologna 是義大利都靈理工大學的助理教授。他表示,混凝土建築在中國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編寫此書是為了記錄下這種趨勢,因為混凝土建築風潮得以持續多年,是很不尋常的現象。

寧波歷史博物館,由業餘建築工作室設計

Bologna 在中國生活與工作期間,對此展開了攝影測量,並採訪了多家中國建築事務所。他說:「 我只研究了冰山一角,只是很少一部分建築。我選擇了一些有代表性、有意思的案例。目的不是要把所有作品都完整收錄進來,而是要給出批判性的解讀,從這種建築中提煉出一些設計方法。」

Bologna 在研究時重點發現,混凝土在中國建築中主要起到裝飾作用,旨在幫助建築師表達自己獨特的文化身份。

他把這種現象叫做 「 區域演化 」,並指出那些讓中國建築脫穎而出的裝飾和混凝土飾面,與當地建築團隊的施工工藝有關。Bologna 解釋說:「 這種建築透露出強烈的身份意識,只看照片的話沒法清晰體會到這一點。中國的建築師正在通過他們的建築與世界對話。」

下面是 Bologna 在《今日中國野獸派建築》中選取的最重要的幾件作品:

1

天津大學新校區綜合體育館,由李興鋼工作室設計

「 仔細看一看這座建築,你會發現很多由木模澆築的造型。木模在世界各地造價都很昂貴,因為它需要人工搭建。」

「 所以,西化了的地區已經失去了許多建築造型和結構體系,因為它們只能用這種特殊的模板來澆築。再過幾年,這種結構在中國也看不到了。木模讓這樣的結構成為可能。」

2

寧波歷史博物館,由業餘建築工作室設計

「 寧波歷史博物館是裝飾藝術的傑作。它的亮點在於照片中的這個結構節點,我在書中做了具體介紹。

「 這個結構節點既是一種建構,也是製圖練習 — 它的表面使用了混凝土和瓦片,後者是一種經過回收利用的磚石建築材料。」

3

鹿野苑石刻藝術博物館,由家琨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

「 鹿野苑石刻藝術博物館是真正意義上的裡程碑,因為家琨建築設計事務所專門在建築表面使用了混凝土。整個博物館為磚石結構,外牆由混凝土覆蓋。」

「 這樣,(事務所)就不用在模板裡使用墊片了。相反,設計師把注意力放在了建築表面,以及光線在空間中營造出的精神氛圍。」

4

長江漂流紀念館,由非常建築設計

「 位於四川的長江漂流紀念館很有意思,一些元素的建築造型比較有特色。亮點主要包括底層的柱狀結構,還有用特殊的竹模澆築的混凝土表面。」

5

海邊圖書館,由直向建築設計

「 海邊圖書館在西方很有名。從空間以及與光線和表面的關係而言,要理解它的建造思路至關重要。我第一次公布了建築工地的照片,其中反映了設計師對模板的關注,這種模板強化了不完美的建築表面。(事務所)知道不可能打造出完美的表面。」

6

龍門文化中心,由西線工作室設計

「 我選擇西線工作室設計的三都縣龍門文化中心,原因和選擇海邊博物館是一樣的。它的表面故意設計得很粗糙,這也說明它的模板相當複雜。當地建築工人非常、非常擅長澆築這種木模結構。」

7

台州當代美術館,由大舍建築設計

「 大舍建築知道,要在這個地區打造出完美的表面是不可能的。」

「 於是他們故意採用了粗糙的表面,哪怕非常粗糙、不成條理也沒關係,最終效果總要比龍美術館要好。之前大舍建築試圖給龍美術館創造光滑的表面,但是以當地的建築水平是做不到的。」

8

桃花峪遊人服務中心,由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本土設計研究中心設計

「 桃花峪遊人服務中心之所以重要,因為它採用了石錘修琢的技術,來修復表面的缺陷。石錘修琢技術在中國已經成了真正的建築裝飾法,用來修復澆築時出現的缺陷。」

9

木心美術館,由 OLI 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

「 木心美術館的混凝土結構是完美的。它是個完美的例子,說明如果設計師的能力出眾,那麼中國的建築公司在建設方面能釋放出巨大潛力。」

「 從空間的概念和這些非同尋常的表面來看,我覺得它是一部傑作。」

10

阿那亞啟行青少年營地,由簡盟工作室設計

「 這座建築使用清水混凝土澆築,在空間布局上非常出色。」

「 特殊的造型和精心布局所形成的功能,創造出了舒適的空間,似乎沒有受到清水混凝土表面處理不當的影響。」

end.

本文轉自 Dezeen 設計雜誌

由新浪家居編輯修改

相關焦點

  • 經典:南美洲六大野獸派主義地標建築
    野獸派主義建築是對歷史上一個特定的時刻作出的回應。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種新的狀態從灰燼中升起,並伴隨著一個包括並增加外圍國家的聯繫的全球秩序。野獸派建築的誕生是為了回應那些領導群眾的強國思想。批評家 Michael Lewis 說:「野獸派主義是福利國家的方言表達。」
  • 原來這就是「野獸派」建築!8個德國建築實例,肆意、粗野、張狂
    野獸派藝術是20世紀50年代出現的一種表現形式,並進一步由20世紀初的現代主義建築運動演變而來。野獸派主義建築的特點是硬朗的大型幾何體,整個建築都是用混凝土建造的。1、維爾伯特朝聖教堂這座教堂是一個有尖銳稜角的混凝土建築,由戈特弗裡德·博姆建造,是許多朝聖者禮拜的地方,教堂容納了朝聖者的停留、禮拜空間、展覽空間和較小的日常雜務空間。
  • 你願意和我在野獸派建築裡看星星嗎?
    我一直在想要和你一起在野獸派建築裡看星星有徐徐晚風有點點星光有你在我身旁我的要求其實很微小隻要有過那樣的一個夏夜只要有過那樣的一次——改編自席慕容的《與你同行》01Rock House伊朗建築師 Reza Mohtashami 的野獸派概念設計作品「Rock House」(巖石房屋)惹得小編獸性詩性大發,如此風格的建築,如此避世的氛圍-你有沒有想過,和心愛的TA,在野獸派建築裡看星星?
  • 【建築】Wotruba Church丨維也納最神聖的天主教堂 • 野獸派集
    Fritz Wotruba丨Wotruba Church►提到維也納的教堂,第一印象一定是聖斯特凡大教堂(Wiener Stephansdom),它亦是維也那環城景觀帶上一著名建築,享譽全球,是維也納首都的象徵。
  • 從10座混凝土建築,看當代中國的「粗野主義」
    粗野主義,於「二戰」後主要在歐洲、日本等地流行,展現不被修飾的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力圖真實地表達結構,塑造粗獷鮮明的建築形態。經典的粗野主義建築,如馬賽公寓、昌迪加爾法院等,對後世建築師產生了深遠影響。 直至今日,混凝土建築仍然以旺盛的生命力活躍在我們的視野當中。
  • 巴西「野獸派」大師,78歲獲建築界奧斯卡!
    他擅用混凝土等材料在作品中表達凝練簡潔之美,並保持著七十年如一日的熱情——為市民而創作。 在這座建築中,達·洛查運用了彰顯個人風格的巨大鋼筋混凝土塊、不加修飾的粗糲牆面以及平靜的水面,這些簡潔的元素共同營造出通透又充滿詩意的空間。
  • 來自世界各地的8種野獸派建築奇蹟
    3.伊利諾州芝加哥市馬裡納城當時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結構。被公認為是美國第一個主要的高檔化項目,因為它吸引了上流社會的顧客回芝加哥的內城。它於1963年首次開放,最初設有溜冰場,保齡球館和劇院。它還有一個居民碼頭的小碼頭,塔樓因此而得名。
  • 建築清水混凝土與仿清水混凝土漆塗料是什麼?
    清水混凝土建築讓人聽著很是模糊,什麼是清水混凝土等等問題在網絡上出現了很多,歸根結底的還是在混凝土基礎上做一些修飾、裝飾的包裝,其實它就是混凝土而已,要說最大特點也是它的裝飾性,其混凝土表面的紋理、孔洞、顏色都是建築設計的一部分。就好比你家的米飯是米飯,皇上家的米飯看上去非常精緻,但本質上還是米飯。
  • 西岸派建築West Coast Modernism的前世今生
    西岸派建築的前世今生‍‍‍‍‍‍‍  加拿大現代建築中,以卑詩省大溫哥華地區為中心的西岸派建築最具代表性  +++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溫哥華©Charlotte McLeod  從1945年起往後25年裡,大溫哥華地區一直是北美現代主義的中心之一,孕育了當時加拿大最出彩的建築,和現代主義建築的衍生——西岸派建築
  • 2019年中國十大最美的清水混凝土建築有哪些?
    清水混凝土,俗稱素混凝土(PCC),是一種建築材料,通常用作粘結材料,由水泥和其他水泥性材料(例如粉煤灰和礦渣水泥),骨料(通常是由碎石或碎料製成的粗骨料)組成巖石,例如石灰石或花崗巖,再加上細骨料(例如沙子),水和化學混合物。
  • 從1964東京奧運會看日本建築與設計:混凝土中的重生
    東京國立代代木競技場這並不是因為這項運動,而是因為場地:手球比賽原本將於東京國立代代木競技場(Yoyogi National Gymnasium)舉行,這是丹下健三設計的日本現代建築地標。這座體育館最大的特點是巨大的斜頂,它由雙重鋼懸吊構成——鋼索如同懸索橋一般在混凝土柱之間延展,垂直的「肋骨」沿著軸線落到地面。
  • 阿根廷科爾多瓦的正方體混凝土建築
    這是由三個正方形的混凝土塊組成的建築,位於阿根廷科爾多瓦省是由一個連續的混凝土空間組成,整體建築包括地下禮堂和地上空間組成,建築地上地下共為三層。 地下是一個禮堂,和開闊的空間,地上第一層是集會議、工作和服務為一體的場所,整體建築通過混凝土澆築而成,通過實踐將清水混凝土這種裝飾工藝在一個無人居住的空間中得到解決。
  • 建築風潮之清水混凝土:歷史高光下的水泥「大片」
    在清水混凝土發展史上,獨此一位的他,是開宗立派的一流人物,不同於其他建築師,他早年曾是貨車司機、拳擊手;但他卻極其重要,發現常人難以探知的清水秘密,以獨有的安騰美學,營造出極簡、禪意和純粹建築空間,使觀眾不自覺沉浸於其營建的氣場裡,流連忘返。
  • 賽博朋克後的科幻建築是什麼樣?(上)
    本文轉載自公號:利維坦預計閱讀時間3站地鐵🚇🚇🚇🚇1站公交🚌🚌(不堵車的話)對星際旅行者來說可以忽略不記利維坦按:自從柯布西耶(Le Corbusier)運用粗製混凝土或無飾面混凝土構建野獸派建築後,這類建築很快取代了學院派,成為了政府或機構的辦公場所。
  • 川派建築——魂之所在:吊樓、竹樓與侗寨
    提到川派,很多人都會想到只會賣萌的大熊貓,讓人冒汗的川菜,百吃不厭的火鍋,......除此之外,巴蜀文化中的川派建築,也非常值得一看。在中國古建築領域,它曾一度屬於小眾「群體」,卻煥發出其獨特的魅力。川派建築川派建築,即流行於四川、雲南、貴州等地的一種建築風格,為當地少數民族特有的建築風格。自古川中多山,古時候雲貴川地區都統稱為入川,他們有著自己的巴楚文化。
  • 白色清水混凝土建築,原來這麼好看
    文字整理:藍水建築 圖片:網絡 白色清水混凝土屬於一次澆築成型,不做任何外裝飾,直接採用現澆混凝土的自然表面效果作為飾面。不同於普通混凝土,清水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色澤均勻、稜角分明、無碰損和汙染,只是在表面塗一層或兩層透明的保護劑,不僅顯得天然、莊重,而且環保。
  • 「融」於自然的清水混凝土建築
    清水混凝土就是一種自然系,是一種舒適,一種愜意,在貼近大自然的環境下,讓靈魂更貼近生活,將美學與自然融合,回歸自然的本真之美。清水混凝土帶來的感覺就是,不需要刻意,自然就是最好的表達。打造出來的環境,將安逸、歸隱、融合,融入了美好的自然世界面水而居,擁林入懷,探索無界,將自然景觀徹底融入建築的場地。一個巧妙的設計就能讓人找到自然生活的最大的快樂。
  • 清水混凝土建築-最本質的美
    清水混凝土與生俱來的厚重與清雅是一些材料無法效仿和媲美的,材料本身所擁有的柔軟感、剛硬感、溫暖感、冷漠感不僅對人的感官及精神產生影響,而且可以表達出建築感情。根據設計,清水混凝土可以形成不同的風格,同時可融入地域文化、地勢等。
  • 古羅馬混凝土,可以支撐無鋼建築萬神殿數千年,現代混凝土可以嗎
    說起古羅馬,估計多數人腦中首先閃現就是角鬥場了,古羅馬時期有很多血腥的遊戲這確實不假,但是古羅馬的相關發明同樣令人震驚,古羅馬時期的建築可以說是令人印象深刻、讓人震驚的壯舉,古羅馬時期的某些建築即使採用現今的建築技術,工程師們也沒人敢輕易嘗試。
  • 探訪中國首棟裝配式清水混凝土建築 :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
    中新社石家莊6月18日電 題:探訪中國首棟裝配式清水混凝土建築: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  作者 黃歆堯  沒有飛揚的沙塵、機械的喧囂,建築的梁、柱、樓板、樓梯、牆板等均在工廠預製生產,現場直接拼裝。日前,一座樓體外觀呈水泥灰的裝配式清水混凝土建築示範項目(實驗中心)在河北省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落成,6月底將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