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就是「野獸派」建築!8個德國建築實例,肆意、粗野、張狂

2020-12-11 眾房匯

野獸派藝術是20世紀50年代出現的一種表現形式,並進一步由20世紀初的現代主義建築運動演變而來。野獸派主義建築的特點是硬朗的大型幾何體,整個建築都是用混凝土建造的。這類建築主要是為某些功能類型而建,例如官方建築、政府項目等,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其石質的外觀被認為是非人道的,最終導致了這種獨特表達方式的衰落。德國是最早使用這種建築風格的國家之一,下面是其最具代表性的8個建築。

1、維爾伯特朝聖教堂

這座教堂是一個有尖銳稜角的混凝土建築,由戈特弗裡德·博姆建造,是許多朝聖者禮拜的地方,教堂容納了朝聖者的停留、禮拜空間、展覽空間和較小的日常雜務空間。

2、帽子廠

兩家以生產帽子著稱的公司在這裡合併,建立了一個帽子形狀的建築。這種形狀在功能上是為了給加工過程中釋放的有毒氣體排出空間。兩條對稱的軸線是生產所需的染色空間和發電站空間的分界線,由混凝土、玻璃、鋼鐵、木材等材料構成。

3、聖阿格尼斯教堂

聖阿格尼斯教堂位於柏林,教堂由一個二十米高的塔樓組成,最初的建築在世界大戰中被摧毀,建築師Werner Duttman再次建造了這座教堂,現在這裡已成為人們的文化展示空間。

4、柏林柯布西耶之家

野獸派主義運動據說是由已故大師勒·柯布西耶本人發起的,他在馬賽的「聯合居住」住房項目,因戰後社會住房的需要,又在柏林建造了一個仿製品。建築由預製混凝土板和澆築混凝土板建造,可容納530套公寓,由於其易於組裝,適合當時的需要。

5、捷克斯洛伐克駐柏林大使館

大使館由兩位傑出的建築師Vera Machoninova和Vladimir Machonin於1978年建造,至今仍保持著原貌,沒有任何改變。大使館的特點是稜角分明,從地面向上抬起,挑戰了地心引力。建築通過其動態的幾何形狀和變化多端的體量,成為野獸派建築的典範。

6、衛生和環境醫學研究所

位於柏林的衛生和環境醫學研究所,是德國戰後現代主義建築的典範,它象徵著一艘在密西西比河上航行的汽船。建築的特點是雕塑般的曲線、直線平面和三角稜柱,所有這些都是由混凝土製成的。

7、鼠堡

鼠堡建於1971年,外觀看起來像一架宇宙飛船。三角形的窗戶可以引人自然光,對比鮮明的藍色管道朝外,就像宇宙飛船上突出的大炮。這座建築被用作醫學領域的實驗研究機構,由於投入了8萬多隻小鼠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因此被命名為鼠堡。

8、柏林阿姆烏爾班醫院

阿姆烏爾班醫院建於1887年,位置獨特,面對著一條開闊的運河。醫院在世界大戰期間遭受了嚴重的破壞,但在戰後被建成了該市的第一所市立醫院。這座V形建築是一座九層樓高的建築,共有750張病床,至今仍在使用。

* 這是眾房匯百家號官方帳號,在這裡,你可以淘到真實的低價房源,歡迎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來自世界各地的8種野獸派建築奇蹟
    多年來,蘇斯-蓋塞爾(Seuss-Geisel)向圖書館提供了大量捐贈,這是一種讚賞之舉,對圖書館的死後改名也旨在表彰他對解決文盲,尤其是兒童文盲的絕對忠誠。2.4.龐特城市公寓,南非約翰內斯喬伯格經常將之稱為「龐特」,它是一座極端建築。龐特(Ponte)位於M3高速公路旁的伯裡亞(Berea)社區邊緣,毗鄰臭名昭著的希爾布魯(Hillbrow),直到建成45年後的今天,仍然是非洲大陸最高的住宅摩天大樓。在其55個故事之上,是南半球最大的霓虹燈招牌。
  • 今日中國10大野獸派建築 直擊混凝土建築的震撼
    台州當代美術館大舍建築Brutalism 英文翻譯是粗野主義,野性主義, 粗獷主義,更為大家熟悉的翻譯是「野獸派」。是一種產生於20世紀50、60年代的建築風格,多採用大塊混凝土板、鋼筋等材料,直白地裸露著混凝土模版澆築的分縫痕跡,以及暴露在外的管線、結構構件,幾乎不帶有任何外修飾。
  • 經典:南美洲六大野獸派主義地標建築
    野獸派主義建築是對歷史上一個特定的時刻作出的回應。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種新的狀態從灰燼中升起,並伴隨著一個包括並增加外圍國家的聯繫的全球秩序。野獸派建築的誕生是為了回應那些領導群眾的強國思想。批評家 Michael Lewis 說:「野獸派主義是福利國家的方言表達。」
  • 你願意和我在野獸派建築裡看星星嗎?
    我一直在想要和你一起在野獸派建築裡看星星有徐徐晚風有點點星光有你在我身旁我的要求其實很微小隻要有過那樣的一個夏夜只要有過那樣的一次——改編自席慕容的《與你同行》01Rock House伊朗建築師 Reza Mohtashami 的野獸派概念設計作品「Rock House」(巖石房屋)惹得小編獸性詩性大發,如此風格的建築,如此避世的氛圍-你有沒有想過,和心愛的TA,在野獸派建築裡看星星?
  • 【建築】Wotruba Church丨維也納最神聖的天主教堂 • 野獸派集
    丨Wotruba Church►提到維也納的教堂,第一印象一定是聖斯特凡大教堂(Wiener Stephansdom),它亦是維也那環城景觀帶上一著名建築,享譽全球,是維也納首都的象徵。建於12世紀末,高高的塔尖高達137米,僅次於德國科隆大教堂和烏爾姆教堂,居世界第三。整個教堂的建築風格呈奇特的混合式,朝西的正門是羅馬風格,尖塔是哥德式,而聖壇是巴羅克風格,將這些不同的建築風格融為一體,是人們歷時四個多世紀並不斷改建、修建的結果,又是維也納人折中調和才能的體現。►此次的內容重點並非聖斯特凡大教堂,而是Wotruba Church。
  • 德國印象,從8個著名的地標建築了解德國
    在德國,古老的建築,中世紀的街道,自然美景,悠久的傳統,文化和進步的社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這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國度,有森林,山脈,歷史名城,還有充滿藝術氣息的小鎮。這裡列出了8個最受歡迎的德國地標。1、新天鵝堡很多德國旅遊打卡清單上的第一名都是這座新天鵝堡,它也是遊客最多的德國地標之一,大約有140萬遊客參觀了這座童話國王的城堡。
  • 德國印象,從8個著名的地標建築了解德國
    在德國,古老的建築,中世紀的街道,自然美景,悠久的傳統,文化和進步的社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這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國度,有森林,山脈,歷史名城,還有充滿藝術氣息的小鎮。這裡列出了8個最受歡迎的德國地標。2、布蘭登堡門布蘭登堡門是德國最具標誌性、最受歡迎的地標之一。它是一個具有兩個多世紀歷史的建築,根據普魯士國王弗雷德裡克·威廉二世的命令建造的。這座紀念碑曾經是冷戰時期柏林和德國分裂的象徵,而現在成為德國統一的象徵。
  • 最值得一去的建築之城都柏林,處處體現著小眾精品
    ——這裡有歐洲最古老、華美的圖書館,有現代主義野獸派建築的經典實例。  雖不是世界建築運動的主場,愛爾蘭的建築精品卻不在少數。都柏林作為愛爾蘭的首都,更是集合了從古典到現當代的眾多建築傑作——這裡有歐洲最古老、華美的圖書館,有現代主義野獸派建築的經典實例,還有包括新晉普獎得主在內的眾多優秀愛爾蘭當代建築師的代表作品。  都柏林不是「曾經」,都柏林是當下最值得一去的建築之城。
  • 「建築界」最值得一去的建築之城都柏林,處處體現著小眾精品
    都柏林作為愛爾蘭的首都,集合了從古典到現當代的眾多建築傑作——這裡有歐洲最古老、華美的圖書館,有現代主義野獸派建築的經典實例。  2020年普利茲克建築獎授予愛爾蘭事務所Grafton Architects的兩位創始人/主持建築師後,世界建築界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在了這個「偏遠」的小國身上。
  • 巴西「野獸派」大師,78歲獲建築界奧斯卡!
    粗獷的形狀和粗粒混凝土材質是他作品的特色,這種先鋒的設計風格「清晰而誠實地表現了結構和材料」,極致地體現了現代主義的原則,這也使他的作品經常被與英國野獸派相提並論。 達·洛查還將這種巴西20世紀50年代的代表性建築推出國門,在1970年的大阪世博會上展示了這種頗具革命性和變革性的、具有原始與現代之美的混凝土建築。
  • 巴洛克建築
    建築史中則用以指1530~1600年間義大利某些建築師的作品中體現前期巴洛克風格的傾向。    羅馬耶穌會教堂平面為長方形,端部突出一個聖龕,由哥德式教堂慣用的拉丁十字形演變而來,中廳寬闊,拱頂滿布雕像和裝飾。兩側用兩排小祈禱室代替原來的側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頂。教堂的聖壇裝飾富麗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聖像和裝飾光芒。
  • 建築風格全錄(1)
    兩側用兩排小祈禱室代替原來的側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頂。教堂的聖壇裝飾富麗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聖像和裝飾光芒。教堂立面借鑑早期文藝復興建築大師阿爾伯蒂設計的佛羅倫斯聖瑪麗亞小教堂的處理手法。正門上面分層簷部和山花做成重疊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門兩側採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兩側作了兩對大渦卷。這些處理手法別開生面,後來被廣泛仿效。
  • 柏林的這3個景點,感受德國建築的風採
    柏林,是德國的首府,也是歐洲的中心。在柏林最有名的就是各式各樣的博物館和一些節日文化,再加上優美的環境更加使得全球的遊客前來旅遊。漫步在城市中,隨處都能看見反差劇烈但是卻又異常和諧的奇妙風景。比如藝術的高雅和街頭,兩種風格迥異的藝術形式和諧地存在於這座城市中,建築也是一樣。柏林的必看之地主要集中在中部。1、布蘭登堡門是德國的精神象徵。在歐洲歷史悠久的國家,紀念碑或大門主要用於展示其精神和紀念意義,這代表了一定的精神意義。布蘭登堡門就在柏林的市中心地帶。這是一個自由開放的風景區。
  • 學校回應建築高仿迪士尼,建築原來就是這樣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迪士尼最新資訊 > 正文 學校回應建築高仿迪士尼,建築原來就是這樣
  • 巴洛克建築_建設工程教育網
    建築史中則用以指1530~1600年間義大利某些建築師的作品中體現前期巴洛克風格的傾向。    羅馬耶穌會教堂平面為長方形,端部突出一個聖龕,由哥德式教堂慣用的拉丁十字形演變而來,中廳寬闊,拱頂滿布雕像和裝飾。兩側用兩排小祈禱室代替原來的側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頂。教堂的聖壇裝飾富麗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聖像和裝飾光芒。
  • 德國:海德堡城堡,古老的建築
    雖然城堡始建於13世紀,但是歷經了400年才完工,所以建築風格也在不斷變化,從哥德式,巴洛克式再到文藝復興式奇妙的混合在一起。一路走過去都是各種古老的建築,非常有趣。海德堡不知怎麼是從後面繞著上山的,也沒有看到城堡正面的纜車。
  • 這組有著中世紀格調的德國傳統風格工業建築,正是青島啤酒文化的...
    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去被稱為「啤酒街」的登州路看一看,這裡有一組有著中世紀格調並混合著青年風格派色彩的德國傳統風格工業建築,自百年前建造以來歷經風雨,正是青島啤酒文化的根源所在。不過,這裡有一種東西正是德國人夢寐以求的,這就是源於嶗山的泉脈。當時德國人在此嘗試性打了四口井,水樣送柏林檢驗後確認為優良,極宜於釀酒。於是,一水定乾坤,青島的啤酒之夢開始了。至今,在青島啤酒博物館的A館入口處,依然可以找見當時開掘的老井。
  • 德國宮殿中為何有中國建築,德國有哪些美食
    如果腓特烈二世知道現在就有一個來自中國的女子站在這中國樓下評頭論足的話,不知道心中是怎樣的感想啊。我想到這裡就忍不住多看了幾眼,說實話,說這樓是中國特色的建築物,還真的是有些勉強,那建築風格中很明顯能夠看出有很多歐洲人的建築理念,看來腓特烈二世其實對於中國建築物的特點還並不是十分了解啊。
  • 解讀德國建築專業
    德國,被譽為「城堡之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城堡。同時,德國的工業製造技術享譽全世界,先進的技術水平與設計理念,讓德國也擁有柏林猶太人博物館這樣的稀世作品,在現代建築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德國大學中的建築專業。
  • 川派建築——素有「六大門派」之稱,到底有什麼獨到之處
    川派建築建築關鍵詞:民族特色川派建築,即流行於四川、雲南、貴州等地的一種建築風格,為當地少數民族特有的建築風格。川派建築的尊貴,在於它融合多民族智慧的吊腳樓,作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依山靠河就勢而建,絲簷走欄自成一派,看似隨意卻十分考究,成為千年民族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