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昊:用高鐵統一中國的時間疆域

2020-08-28 包不同

作者:羅天昊 來源:羅天昊國與城


遠涉天涯,丈量天下。


二十年來,因緣巧合之中,得以走遍全國(大陸)各個省市。一路山川壯麗,風土各異,其中,絕大多數均是高鐵出行。


2018年,西藏之旅落幕之時,恰遇川藏鐵路計劃發布,數十年來,國家終於下定決心,誓死打通川藏線。若就經濟價值而言,西藏不足為慮,為何國家將其看做重大的戰略區?


2019年最後一天,京張高鐵、張大高鐵開通,宣告內地至內蒙古告別無高鐵的歷史。再加上此前的寧夏高鐵開通,整個大陸廣袤的土地上,除西藏之外,所有省市區均已貫通高鐵。


至2019年,中國鐵路裡程13.9萬公裡,全球第二,高鐵裡程總長3.5萬公裡,全球第一,佔全球總裡程的70%。一年新增達5474公裡。形成了「八橫八縱」的格局,高鐵的開通,徹底將中國帶入了一個高速時代。

而在國鐵集團的最新的規劃綱要中,到2035年,中國高鐵裡程將達到7萬公裡,50萬人口以上城市全部通高鐵。


傳統上,中國是一個疆域大國。從地理和歷史上,推崇大一統。

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縱橫1萬裡。


羅天昊認為,高鐵貫通之後,中國第一次從時間哲學意義上,實現了疆域的統一。


在內循環時代,高鐵的統一,更是至關重要。


(1)

全國高鐵一盤棋,從時間維度統一中國疆域


在空間地理上,中國擁有廣闊的疆域。

但是,如何在疆域之內,實現信息與治理的有效到達,成為千古難題。

自秦始,秦始皇以鹹陽為中心,修建了輻射全國的龐大驛站,但是,驛站其實只能到達主要聚居區,很多邊疆區空缺。至兩漢時期,打擊匈奴之後,通過河西走廊,貫通了中西,建立了全球陸上絲綢之路。隋唐時期,京杭大運河的貫通,則使中國東部從此開始走向富庶繁華。帝國觸角,從權力中樞的關中深入到江南。


但是,古代時期,中國的治理,僅止於郡縣。基層鄉村和邊疆,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治理。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於交通。如在盛唐時期,從東部的遼東,到西部的蔥嶺,快馬加鞭也需要一個多月。


自近代以降,詹天佑主持修建中國第一條鐵路之後,現代國家的觸角,才深入到疆域的各個方向。

至改革開放初期,全國鐵路已達5萬公裡,除西藏之外,所有省市均已通鐵路。而自本世紀起,隨著青藏鐵路的打通,鐵路網線已貫通全國。


至中國進入高鐵時代,發展的不平衡,也成為一個顯著特徵。


中國有數千年的大一統歷史,但是,疆域內的到達時間,從來就是不平衡。有的地方,近水樓臺先得月,有的地方,山高皇帝遠。資源不均。


在高鐵時代的前幾年,中國的高鐵主要分布在東部區域,第一條高鐵,將北京至天津的通行時間,從兩小時縮短到半個小時。此後,京滬高鐵開通,將北京至上海的陸地時間,從20個小時,縮短到五六個小時。


但是,長達幾十年內,在浩瀚的西部,以及西南的貴州和雲南,火車速度非常慢,時速從40到90之間不等。一直到今天,部分區域火車仍是慢速。在甘肅境內,從蘭州至敦煌,就必須走12個小時。


最東至最西,最南至最北,對於中國這樣疆域廣闊的大國來說,也是極度費時。


在時速40公裡的時代,從東邊黑龍江至最西的新疆,火車需要五天五夜。


據傳,改革初期,鄧公出訪日本,對於日本新幹線200公裡的時速,羨慕不已。

至本世紀初,中國開始奮起直追。從動車時代,很快邁入高鐵時代。


十幾年來,中國師從日本、德法等國,從模仿到自主研發,最終建立了八橫八縱的龐大高鐵網絡。至2019年年末,除川藏高鐵未通車外,全國所有省市,均被納入高鐵系統。在超百萬平方公裡的疆域大國中,中國率先實現了高鐵覆蓋。


目前從最東部省份的哈爾濱到最西部的烏魯木齊,取道北京、蘭州,不走高鐵,最快的鐵路系統也需要兩天兩夜。

在高鐵時代,從中國最東的黑龍江至最西的新疆,最快24小時,一天一夜。


從上海至拉薩,在目前川藏鐵路不通的情況下,最快是從上海至蘭州,從蘭州至拉薩,耗時最快35個小時,幾乎是兩天一夜。

而川藏鐵路若通車,上海至成都,再至拉薩,總耗時最快21個小時,壓縮至一天一夜之內。

從南方到最北的省,也控制在24小時內,廣州至呼和浩特10個小時就可到達。


在高鐵時代,從中國最東至最西,最南至最北,都可以控制在一天一夜。


在俄羅斯,從海參崴到莫斯科需要7天,穿越整個東西,大約需要9天。

疆域面積與中國差不多的美國,由於沒有全部通高鐵,從最東邊至最西邊,也至少需要三天兩夜。


這意味著,在全球疆域大國中,中國是第一個將通行時間壓縮到一天一夜的國家。

中國將成為人類疆域大國中,有史以來的第一個「日月大國」


以空間距離衡量,萬水千山。

以時間衡量,高鐵通行時間。


空間之問:你的故鄉到北京有多遠?

時間之問:你的故鄉到北京要多久?


統一中國的高鐵版圖,意義深遠。

中國在人類大國中,第一次從時間哲學上,統一了國家疆域。


(遙望京都,萬水千山)


(2)打通統一的中國大陸市場


人口與疆域的雙重大國,其崛起必然伴隨著國內貿易的興盛,改革開放早期的外貿立國,是建立在於歐美日市場互補的基礎上,未來中國逐步崛起,必然遇到歐美阻擊。統一而行興旺的內陸市場,方才是中國未來戰略的關鍵。


當今世界已從海權時代走向海陸並重時代,重建全球陸權優勢至關重要。於外,中國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布局全球;於內,隨著中國逐步實現產業升級,急需開拓統一的內需市場。


高速公路地方割據,成為阻礙中國統一市場的攔路虎。鐵路系統則全國一盤棋。

對於疆域大國來說,陸地運輸,遠比航空重要。2019年,中國鐵路發送旅客35.6億,發送貨物341625.4萬噸。同年機場吞吐13億人次,僅鐵路的三分之一多。貨物1710萬噸,僅為鐵路的5%。尤其是每年春運,單日最高可達1億人。等同於一個俄羅斯的人口。


大陸市場的戰略關鍵在鐵路,以高鐵為先鋒。

中美商戰,舉世關注。破局之道,在本土不在天涯。

2019年,中國對美出口約在4185.09億美金,但是,同期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卻達到了6萬億美金。是美國市場的14倍以上。只要中國本土消費市場每年增長7%,就足以再造一個美國市場。中國的戰略關鍵,在於重回實體經濟,實現產業升級,消費升級。


同時,中國傳統的郵件、快遞和電商市場,也出現高度統一市場。

2019年,中國在線零售總額接近2萬億,遠超其它經濟五大國之和。同時,快遞發件總額近600億,也是全球第一。且投遞時間,縮小1至五天。而歐洲通常是一周。


高鐵的出現,也加速了中國國內的產業轉移,培育了更多的產業帶。

珠三角北上,長三角西進,在武漢交匯。這兩大產業轉移的主軸線,造就了中國最近十年的內陸大崛起。尤其是羅天昊提出的「內陸七雄」,亦即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河南、四川、重慶等大陸腹地核心區域,成為中國最大最快的增長極,再加上周邊的貴州,陝西、甘肅、河北、山西等地。武漢、合肥、長沙、鄭州、成渝、西安、貴陽等一大批新興城市崛起。


自2004年中國啟動動車組,到2008年升級為高鐵,十六年來,中國正式進入高鐵時代,建立了遍布全國的高鐵網絡,並且將時速穩定在350公裡左右。

至2020年,全球最長的100條高鐵中,60條來自中國,前10名中有8名為中國高鐵。一度先行於中國的日本、德國等,均已被中國甩在身後。一個疆域和人口、經濟的三重大國所擁有的戰略縱深,非日德可比。


雖然早在2009年,美國時任總統歐巴馬就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高鐵計劃,發誓建成洲際高速公路之外的全美第二大高速動脈,但是,由於汽車、航空等利益集團的阻撓,以及各個州政策上的分離,直到2015年,美國第一條高鐵才動工,而此時,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高鐵大國。


統一的國內市場,對於大國崛起,至關重要。

美國在19世紀後期,因為打通了橫貫東西部的鐵路,將南北戰爭之後國家疆域形式上的統一,變為市場的統一。此後幾十年,美國取代英國,崛起為全球第一大國。

而日本在新幹線通車之後,也加速了國內市場的統一,日本也取代蘇聯,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國。


在歐盟分崩離析,美國國內陷於地方主義和黨爭內亂之際,中國一鼓作氣,通過高鐵布局,打破地方屏藩,統一國內市場,加速國內產業流動。為未來時代國內發展和全球競爭,搶佔了戰略高點。


(3)東決繁華,西決生死

——以高鐵平衡全國戰略功能


多年遊走四方,考察中國數百座城市之後,羅天昊在2018年提出中國的兩大戰略側重點,概括為:東決繁華,西決生死。


東部是繁華富庶之地,但是,決定中國國家戰略安全的,卻是西部。國魂藏於內陸深處。


從自然生態資源的戰略價值,國家的地理與軍事安全,民族穩定與團結,邊境安定與國家安全,國家的精神內核等方面看,胡煥庸線以西,是中國的生死線。

中國的地理中心在西部,西部地區佔國土面積近60%,西部山系縱橫,東有橫斷諸山,南有喜馬拉雅山,西有崑崙山,中有祁連山,北有阿爾泰山,天山。將中國與南亞、中亞天然隔絕。

歷史上,西部是中原的屏障,東西線是中國的生死線。唐之前的千年中,強大政權多定都長安,借河西走廊控制西域,西域從無強勢政權崛起,漢代的西域36國都是小國,不足與中原政權抗衡。

漢唐盛世,中國擁有陸地絲綢之路。通過西域與中亞和歐洲來往,揚威於天下,經濟文化強盛,領先世界千年。

只要控制了西域,中原政權就有彈性。安史之亂,唐玄宗西逃,大唐贏得喘息時機,最終翻盤。中唐時期,藩鎮叛亂,唐德宗逃往隴西避難;唐末黃巢起義,唐僖宗也西逃。

自宋起,由於定都東京,逐步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導致西夏坐大,面對北部先後崛起的遼和金,大宋無法西避了,戰略空間極大被壓縮。

中原政權中心東移,帝國享盡繁華,但卻失去了西部這個最重要的屏障,失去戰略調整空間。蒙古兵攻滅中原政權,採取的是先打西部,再從西部逐步驅趕東南的戰略,搜山檢海,中原政權無退卻後方,最終被整體徵服。胡煥庸也是受此啟發,才發現了胡煥庸線。

在當代中國,西部仍至關重要。未來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必然取道新疆,對南亞,東南亞的諸國的競爭,也可通過青藏高原來實現戰略主動。

西部是中國的戰略大後方,沒有西部,中國就缺少戰略緩衝。缺乏安全屏障。


西部是中國能源基地和生態屏障。

在羅天昊首次編制的《中國各省市自然資源價值排名》中,前十名中有六個在西部。西部囊括了中國地理的第一和第二階梯,同時,西部是中國能源,資源最密集的地方,對中國能源安全,至關重要。西氣東輸,不可斷絕。

從經濟安全看,西部國土面積佔全國三分之二,人口僅6%,經濟和人口過於集中東部,不安全,再造西部,不僅可分散國家安全危機,也可以擴展更廣闊的人口與經濟腹地。打造西部增長極,延伸國內產業鏈。縮小東西部發展差距。實現國內產業與經濟的內循環。

此外,西部集中了50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全國少數民族總人口的80%,是中國民族問題的關鍵區域。此外,陸地邊境的80%以上在西部,對中國國防安全和民族統一,至關重要。


就全球大勢而言。全球經濟地理中心在海權崛起的500年間,一直在西方。至本世紀以來,隨著陸權重新崛起,全球經濟地理中心重新東移。亞洲重回歷史舞臺中心。


中國在全球推動一帶一路戰略,西部的高鐵,將成為歐亞大陸的大動脈。西部也將成為中國輻射中西亞國家的前沿陣地。


部分人不理解,僅從短期經濟效益角度,苛責西部一些高鐵的盈虧,而看不到從國土安全,資源安全、民族安全,對外開放等領域提供的巨大外部性服務。格局和眼光過於狹隘。


在全球重回陸權時代的歷史時刻,中國實現高鐵版圖的統一,至關重要。打通川藏高鐵,將使中國的陸地與廣袤的西部,徹底連為一體,徹底完成中國中西一體的歷史使命。


東決繁華,西決生死。中國兩大區域不同的功能和使命,經由高鐵,得到統一。並各自補充,將價值發揮到最大。


(4)下限決定國家的國運底線——

中國的下限:15年教育+200公裡時速


中國的前途,不可限量,

中國的下限,可以預測。


羅天昊認為,中國的下限主要集中在兩個領域。

一,主流青年15年以上的教育。

二,高鐵時代,最低時速200公裡。


在中國未來陷入少子化危機的時代,高鐵和高等教育,無意中為國家續上了國運。


雖然中國未來老齡化危機嚴重,人口增長勢頭被遏制,但是,青年一代普遍的高素質,卻無意中成為最大的一張王牌。


至2020年,中國高考升學率超過80%以上,主流青年基本都可以有大學上,意味著縱使最低限度的專科生,也可以接受總計15年以上的教育,碩博以上更是上不封頂。


在中國產業升級,國運飛躍的關鍵時刻,上有歐美在高端領域的阻擊,下有印度越南在低端領域的追趕,前狼後虎,高素質的青年,是中國的王牌。


普遍的15年教育,是中國的國家智力結構的下限。


中國高鐵的下限是時速200公裡,川藏高速的平均時速。在中國已經是最低。

但是,中國的最低,放到全球,卻仍是相當的高速。當下,擁有高鐵的國家很少,甚至是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疆域和經濟大國,高鐵都闕如,中國最低時速的高鐵,在全球亦可雄視一方。


從個人生命體驗而言,高鐵以及即將到來的5G,豐富了國民的生命體驗,在同一時間內,欣賞更廣闊的大千世界,等於變相延長了國民的生命深度。對於社會與人性,是一種徹底的改變。


高校,提升中國智慧

高鐵,提升中國速度。


雙高組合,推動中國未來國運。

相關焦點

  • 羅天昊:俄羅斯窮了,中國應乘機買回海參崴
    歷史上,中俄之間的領土爭議最大,上百萬平方公裡的中國領土易主,既然同意與中國做朋友,而且稱是「最好的大國關係」,就應該拿出誠意,歸還部分領土給中國,中國胃口不大,一個港口城市足矣。鑑於中國東北缺少外海出海口,通往太平洋的良港海參崴是理想選擇,羅天昊提議,俄羅斯應大方送還海參崴。中國可給予經濟補償,或者用土地交換。
  • 羅天昊:中國應從朝鮮購買出海口
    和訊專欄作者、獨立學者 羅天昊(資料圖)    羅天昊,和訊專欄作者,主要研究國家、城市與企業的競爭戰略(點擊進入羅天昊專欄)  姑丈訪華,又送又拿。  上周,在中日釣魚島烽煙四起的時候,朝鮮高層、執政者金正恩的姑丈張成澤訪華,在華期間,就中朝關係,以及朝鮮未來經濟發展,進行了廣泛的交流。按照慣例,中國的承諾中,很大部分屬於對朝援助。
  • 中國4000年疆域的形成過程:從小中國演變為統一東亞大陸的大中國
    夏朝時期,其疆域範圍只局限於洛陽一帶的「中國」,到了近代前夕的清朝,中國已經統一了東亞大陸,其面積突破了1300萬平方公裡。在這4000年中,中國的疆域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將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簡要介紹。何尊:中國一詞的最早記錄者春秋戰國,周王朝崩潰了,但是多個華夏國家崛起了。這些國家向「四夷」擴張,奠定了中國傳統疆域的基礎。該時期主要的擴張方向為:秦國統一西戎和巴蜀;楚國統一長江中下遊;齊國統一東夷地區;燕國向遼東擴張;趙國向河套擴張。
  • 楚國疆域最廣,為何統一天下的卻是秦國?
    在秦國開始統一天下的戰爭之前,楚國已然成為「南霸天」一樣的存在,甚至在秦人試圖通過武力掃清南方障礙時,對楚用兵幾乎傾盡了全國的兵力。然而,儘管楚國擁有令人生畏的體量,但最終完結戰國亂世的卻是偏居西陲的秦國,「秦」由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劃階段的時代符號。那麼楚國為什麼沒有取得秦人的成績?它比秦國差在哪裡呢?
  • 用地圖講清楚中國疆域變遷
    「中國」現身於三千餘年前的青銅器上;漢朝、漢族得名於兩千多年前劉邦所封的漢水之濱;兩百多年前的清朝疆域酷似一張秋海棠葉子;一百多年前的中國國土開始演變為雄雞形狀;普天之下,四海之內,千秋興亡,可歌可泣,可讀可觀。中國有5000多年的歷史,至夏商周以來,中國的版圖是如何變遷的?
  • 中國歷代疆域圖,兩千年來中國歷代疆域的變化
    秦: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度皇朝。秦驅逐匈奴,徵服百越,將河套地區和嶺南,閩越地區納入中原王朝版圖。西漢: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擊破楚王項羽,即帝位,再建統一皇朝──漢。漢武帝時驅逐匈奴,將河西走廊納入中原王朝版圖。
  • 為什麼說是清朝奠定了中國疆域的基礎?
    巖松智說 2020-10-31來源:頭條號北鬥維斟對於中國的疆域,我們常常用「自古以來」來證明是中國的。
  • 中國哪個朝代疆域最大?最大的疆域為2000萬平方公裡!唐朝排第二
    漢朝疆域唐朝,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唐朝是版圖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唐朝疆域宋朝的建立是由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
  • 盤點中國版圖的歷史變遷,中國疆域的擴張你都了解多少
    戰國前期疆域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相互武力兼併。最後統一歸秦,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封建制國家。秦朝繼續向南擴張,收復交趾(今廣東廣西地區)。至此,傳統中國的主體領土終於定型。秦朝疆域時間到了西漢,西漢派特使張騫出使西域(今新疆地區),後在西域建立西域都護府,新疆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 盤點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疆域面積排名(下)
    這期我們延續上期的內容,繼續盤點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疆域面積排名,不多廢話,馬上開始!西漢,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西漢極盛疆域東並朝鮮、南據交趾、西逾蔥嶺、北抵大漠,國土面積達609萬平方公裡。西晉疆域圖第7名:西晉——543萬平方公裡西晉,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大統一王朝,西晉承襲曹魏領土,統一後領有孫吳疆域,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
  • 21張圖,清晰解讀古代中國疆域變遷
    古代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歷史悠久、文化璀璨,為統一多民族國家。古代中國疆域歷史是古代中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了解中國疆域的嬗變過程,就無法準確展開中國古史的論述,就難以講好中國故事。 夏朝由啟建立,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
  • 清朝疆域,是不是中國最完美的疆域形態?
    美國出版的清朝地圖中國960萬平方公裡,足夠大,但現在中國的國土是最完美的疆域形態嗎?並不是。我們可以對比下歷代大一統王朝得出一個結論。中國的大一統王朝有夏、商、西周、秦朝、西漢、東漢、西晉、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等,北宋是否是大一統爭議性很大,所以不算在內。
  • 中國主要王朝疆域圖,看到清朝時,我沉默了!
    中華五千多年的發展史,實際上也是一部疆域擴張的前進史,看過上古時代夏商周時期疆域圖的朋友們會發現,那時候的疆域圖實際上大小和一個省差不多,實際控制面積沒多少,而且還時常受到四方少數民族的侵襲,日子過的十分不舒坦,但是到了秦朝開始,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國家實際控制的面積也在逐漸擴大
  • 為什麼說是清朝奠定了中國疆域的基礎?清朝的歷史功績不可
    對於中國的疆域,我們常常用「自古以來」來證明是中國的。然而在近代以來的國際法中,各國是不承認「自古以來」的。
  • 中國曆朝歷代疆域面積變遷,大時過千萬以上,小時卻只有百萬
    中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中國歷史即是中華文明的產生史。從黃帝部落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時期算起約有4600年、從夏朝算起約有4100年、從首個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而無論王朝如何更迭、政權如何演變,中國文化卻一直流傳了下來,至今仍舊屹立不倒,並且將會一直傳承下去。
  • 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疆域圖,看看哪個朝代的最大
    秦朝疆域圖,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全盛時期疆域東起遼東、西抵高原、南據嶺南、北達陰山,達340萬平方公裡左右西漢疆域圖,西漢極盛疆域東並朝鮮、南據交趾、西逾蔥嶺、北抵大漠,國土面積達609萬平方公裡東漢疆域圖,東漢疆域與西漢大致相當,國土面積580萬平方公裡
  • 李廣欣迷上中國歷代疆域圖 一套32幅地圖精心繪製完成
    本報訊 (記者 王志平 特約記者 葛高遠) 秦朝、漢朝、唐朝的疆域有多大﹖一般人很難說清楚,更不用說畫出來了。伊川縣技術監督局職工李廣欣潛心研究中國歷史,經過1年多的努力,一套32幅中國歷代疆域圖近日繪製完成。 李廣欣現年35歲,在上學的時候就是「歷史迷」。
  • 日本是真唐粉,看他們繪製的世界歷史地圖,中國各朝疆域是這樣的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秦,中國第一次統一。除了西南雲貴地區,日本版的秦疆域與我們常見的基本一致。2.西漢(前202年-8年)西漢進一步擴張,取得西域、朝鮮半島和越南,西南的雲貴地區也有所擴大。4.三國時期(220年-280年) 日本人非常喜歡中國的三國。因為內戰,中國邊疆地區的控制力量削弱,日本版疆域圖中則直接將西域單獨劃出。
  • 來,聊聊中國歷史上理想中的疆域版圖
    中原穩定後漢武帝文韜武略把西域劃入版圖,後代雖失去一段時間,但在東漢漢和帝時期重新收復西域。兩個漢朝面積比較都是半斤八兩相差不大,極盛時期包括東面的朝鮮、南部包括北越南、西到了蔥嶺、北至長城以北,國土面積大約600多萬平方公裡。漢朝和此時遠在歐洲的羅馬帝國,是當時世界東西方的兩大霸主。
  • 歷史上疆域最廣的國家,英國排名第二,第一在中國
    第一、蒙古帝國(鼎盛時期超過4500萬平方公裡)公園1206年,孛兒只斤·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在斡難河上遊的大忽裡勒臺被推舉為大可汗,號成吉思汗,標誌著大蒙古國的誕生。在接下來幾十年的對外徵戰中,蒙古帝國積極的拓展領域,極盛時期東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亞、南至波斯灣的遼闊疆域,國土橫跨亞歐大陸,面積達四千多萬平方公裡(含西伯利亞北部),是如今如此疆域最廣的帝國之最。第二、大英帝國(4000萬平方公裡)大英帝國最早進行資產階級工業革命的封建國家,之後進行了全球殖民之路,五大洲都有它的殖民地,故稱日不落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