洨河夜話之家鄉的熬菜

2020-12-14 洨河人家

經常懷念家鄉的熬菜。熬菜,俗稱大鍋菜,燴菜,在北方,河南叫燴菜,東北叫燉菜,河北叫熬菜,南甜北鹹,東辣西酸,熬菜講究鹹鮮美,一般鹹的比較出味,做法粗曠豪放,不拘一格。說起大鍋熬菜,人人都愛吃,尤其是過年過節紅白喜事等,油汪汪,熱騰騰大鍋熬菜就更好吃了。料足,火候足,老風箱,大鐵鍋,泥灶火,燒劈柴,講究的是一個「熬」字。花的起時間,熬燉中各種菜蔬相互沾光借味,雜而不亂,多而不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大鍋菜,用的是大鐵鍋,鐵鍋固定在一個泥抹的大灶臺上,旁邊是風箱。五花肉切片,白菜、冬瓜、土豆切塊,海帶泡軟,還有粉條、事先炸好的豆腐塊、丸子等等,以及蔥、姜、蒜、鹽等等調味料。鍋裡倒上油,灶下燒上柴火,風箱呼噠噠一拉,火旺起來,油熱後,放入花椒,放蔥、姜、蒜、肉片下鍋翻炒,濃鬱的香味很快就飄滿了整個院子。然後鍋中添水,放入豆腐,丸子,緊拉風箱,加大火力把水燒開,再把白菜、冬瓜、土豆和事先炒熟的五花肉塊放進去,加鹽和醬油,水開後改小火慢燉。最後把粉條、海帶放進去(一定要放到菜中間)燉到軟熟就可以停火了。做好的大鍋菜,熱騰騰香噴噴,真讓人饞涎欲滴。熬菜,既當菜又當飯,一伙人說說笑笑,手中擎著大白饅頭,端著一海碗熱氣騰騰的熬菜,外面寒風陣陣,裡面吃的汗流浹背,西裡呼嚕,大朵快頤,褲腰帶鬆了又松,簡直是一種享受。兒時的農村,和飢餓總是相連的。打的糧食經常不夠吃,誰家結婚,都是傾盡全家十幾年的努力,來置辦彩禮和酒席,那時候條件不是太好,結婚往往在臘月天,一是這個時節是農閒,二是食物不容易變質,容易保存。數九寒天,農村鄉親的場院又大,男方家借的十幾桌的桌椅板凳,茶杯茶碗茶壺,齊齊羅列,管事的早就列好一系列職務任務名單,紅紙一貼,一目了然,燒水切菜炒菜的,端盤子遞煙的,陪席把盞的,各負其責。時辰到,那邊女方家頭戴栽絨帽身著軍綠大衣的鄉親,臃腫的聚集在拖拉機上,一路顛簸到男方家去吃席,一陣簡單的儀式過後,更多的是打個招呼,酒桌前就坐,寒暄過後開吃。席面的好賴就是象徵著男家的家境,這都是臉面,所以,日子再難,也要弄得像模像樣,鄉親吃得高興,猜拳的聲音能高過房頂,一個個像紅面關公。棒子老虎雞喊得震耳朵,筷子敲得桌面噹噹響。常常有吃罰酒者不勝酒力,喝癱倒椅子上。酒席撤下就是熬菜上場。白面饃饃,白菜粉條加豆腐丸子海帶絲再添上一勺油汪汪的紅燒肉的蓋澆頂,碗中一層油星子,圍著碗紅紅的一個圈圈,在太陽底下閃著光。這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美味,和平時家常熬菜不能比,平時的大鍋熬菜不過是白菜、粉條,多少加一點腥油醬油而已,做法明顯偷工減料,火候也欠缺。很有將就湊合意味。再後來,農村條件漸漸好了,大鍋菜的質量也上去了,和婚宴熬菜差距在縮小,材料也敢放得多了。只是家常熬菜火候不足。總體說來,大鍋菜雖土,但卻能上得大席面。大鍋菜只有用普通東西才做得地道,若放進山珍海味,反倒失了味道。這就非常符合下裡巴人的需求:好吃不貴。常年漂泊在外,總是吃不到故鄉的小吃,這倒不是異鄉的飯不好吃,常言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吃故鄉水長大,骨頭縫裡都是鄉土味道,思鄉情切,老覺得故鄉的飯菜更能吸引人。其實就是想家的一種寄托在裡面,飯菜是載體,想家是主體。忘不了家鄉熬菜的鐵鍋劈柴味道,我在的地方雖然也有熬菜館子,上書四個大字:鐵鍋燉菜。某一天,老友約見,十來個人,都在市裡打工,發簡訊相聚,杯盤羅列,肉山酒海,觥籌交錯,酒過五巡,一個個耳酣面熱,聚會接近尾聲時,一個帶頭大哥發了話:今天咱們吃大鍋菜啊!一伙人隨聲附和。端上來的是咱們農村喝茶用的小碗,雞零狗碎一些調料類,食之,興味索然,失望之極-----沒有大海碗的爽快,也沒有劈柴煙火香味,液化氣熬的,有點掃興啊。閒暇時候自己熬製,各種食材具足,遺憾的是,咱住的地方小,鴿子窩一樣,屁大點地方,一點也沒有農村場院的透亮寬敞,這裡找不到鐵鍋,風箱,劈柴,泥灶。這四種工具不具備,鋁鍋煤氣灶,熬出的菜也不是那個味,真是遺憾得很。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洨河筆記:沒有了河的清明橋
    這是一座很罕見的不知其具體年代的橋梁,外形和課本上我們都很熟悉的趙州橋相仿,也都在洨河上,只是大小之別、上下遊之別而已,所以自然會向著隋唐的年代裡想;傳說李春父子在造趙州橋之前先在上遊造了一系列實驗性的小橋,清明橋就是其中一個。不過根據更多的考古材料證明,清明橋更傾向於造於明朝,大致和洨河在高遷位置上的膏粱橋是一個時代,都是後人根據趙州橋建造的。
  • 閩南夜話|百吃不膩的「菜脯」
    「菜脯」醃的年份越長,顏色就越深,陳年「菜脯」是指醃了十年以上的蘿蔔乾,因為只用鹽醃漬,陳化以後有獨特的風味,會自然黑化。「老菜脯」只要不受潮,不需任何保鮮劑即可長年累月存放,而且越老越值錢,具有消食開胃、止咳化痰等功效。當漳浦媳婦30年,用「菜脯」做各種菜餚是我拿手的。
  • 【西安洨河生態公園】--繁花似錦2.0
    >洨河生態公園第二趴野花盛宴這麼快又和大家見面了,距離上一次僅僅十天左右的時間,雖然相隔的時間並不長,但是花海的呈現主力已經在悄悄地發生變化。▲洨河生態公園,2019年5月1日,紅色的虞美人、粉色的滿天星、紫粉色的矢車菊五一期間,當我們如約來到洨河生態公園時,粉色可愛的滿天星依然是漫山遍野,感覺整片大地都被染得粉粉的,一陣春風拂面而過,滿天星隨風舞動
  • 石家莊洨河人工溼地及河道清淤工程開建
    10月24日下午,在洨河河道內,石家莊市舉行洨河綜合整治工程決戰四季度誓師大會,當日,洨河生態恢復工程河道清淤及人工溼地建設兩項工程一併開工建設
  • 西安南郊休閒健身好去處~洨河生態公園
    久居城市的人們,渴望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在閒暇的時候帶上家人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氣……今天來到了位於西安市南郊的洨(xiao)河生態公園,公園位於西安三星工業園的南側,具體位置就是在洨河兩岸。 因為今天是工作日,所以洨河公園的遊人並不是很多,公園內更多的是工作人員和保潔員。 公園依洨河地勢修建,在洨河河邊修建有一米多寬的親水步道,遊人可以近距離的感受洨河,河水清澈且淺。
  • 【趙縣民間故事】洨河是怎麼幹涸的
    杜冒煙出生貧寒,按理說應該同情窮人,可是,他卻為富不仁,不光招笆竿子長,有本事摟,還死扣爛黑,一毛不拔。你看看洨河上的大石橋,再看看橋下的長流水,誰不知道,只要橋在河上架著,水在河裡流著,『黃金『就能往俺家流,俺家掌柜的常說:『要想窮了杜冒煙,除非橋塌洨河幹』」。說罷,抱起小孩一扭身走進大門。那道士默默地重複著小媳婦的兩句話:「要想窮了杜冒煙,除非橋塌洨河幹」。抬頭看了看大石橋,低頭看了看洨河水,佛塵一甩,一咬牙,沿河向西走了..
  • 老家門口的洨河公園,大家去過嗎
    昨天回老家,路過洨河公園,看著沿河路邊停放的車輛不是很多,便想著去公園轉轉。之前好幾次路過,看見人太多,都懶得去湊熱鬧。由於前段時間下雨的緣故,河裡的水明顯多了,看上去泛著青綠,很是好看。河岸的柳樹,依舊在風中舒枝展葉,給遊人帶來夏日裡的絲絲涼爽。雖然路邊停了不少的車輛,卻不見遊人的影子,還在納悶,這人都去哪了?
  • 西安洨河公園的蔥蓮花,知風又知雨
    上周去洨河公園,見園內開著不少可愛的小白花,往公園深處發現有一大片這樣的花,花不高二三十公分,葉子園杆狀,透著翠綠,花朵向上盛開,左右上下對稱的六片花瓣,簇擁著中間的黃色花蕾,清清爽爽,在風中搖曳。蔥蓮來中國前自有它的名,怎麼讀怎麼寫,俺可是不知,此花來到中國後,戀花人見它葉子中空似䓤葉兒,花開六瓣,白裡透著淺粉如蓮花出水,隨便起了個名字「蔥蓮」,其實它與蔥與蓮沒有相通之處。也有人稱它為「蔥蘭」的,這名字聽起來就高大上了,也雅了許多。
  • 黃河以北熬菜香,農村裡的大鍋菜實惠又美味
    主家自然也要準備好家鄉美食來宴請賓客,其中印象最深的當屬「大鍋菜」了。除了紅白喜事以外,逢年過節親朋好友聚會人們也要熬上一鍋。大鍋菜不僅是農村的特色,更是充滿了人情味。大鍋菜流行於黃河以北,河北山東叫做熬菜,河南叫做燴菜,東北叫做燉菜等。各地大鍋菜製作方式略有不同,口感上也有一些差異,但唯一相同的則是就是實惠,一定叫人吃的飽且吃的好。
  • 「傳奇」菜品——熬菜
    對於熬菜,印象中只有一個字,」香「在長垣的紅白事中,都流行婚宴前請親朋好友來吃熬菜;在家裡,有時候發現剩菜剩多了,也會選擇搭配一些食材做成熬菜……經常在熬菜中見到大白菜、豆腐、冬瓜、五花肉、粉條等,至於味道怎麼樣呢?
  • 閩南夜話|炒米粉裡的家鄉味
    用炒米粉「添緣」(閩南語),是家鄉沿襲已久的風俗:姑娘出嫁前個把月,左鄰右舍以及親朋好友都會炒一碗米粉,送給姑娘吃,祈盼姑娘出嫁後能快速融入新家,生活和美。我是吃著家鄉的炒米粉長大的。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節走親戚,因為能吃上渴望已久的美食。
  • 家鄉菜
    每當這個時候,思鄉之情便漸漸地洋溢開來。想到家鄉,除了濃濃的親情,最為惦念的便是可口的家鄉菜了。家鄉菜是小時候的一日三餐,是自家餐桌上的飯菜,是媽媽的味道。母親有很多拿手菜,其中有兩道菜至今仍讓我日思夜念,百吃不厭。母親最為拿手的菜是豆腐羹。提到豆腐羹不能不說到平橋豆腐羹,它是淮揚菜系中一道傳統名菜,很多人都愛吃。
  • 「百花」鄉村夜話
    鄉村夜話許吉榮居住在高山之巔的四舅,發微信邀請我去他的村裡看看,並隨微信發來山村新貌的圖片,看著一幅幅精美的鄉村風景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我曾多次去過的小山村嗎?我利用假期,去了這個在祖國版圖上小得近乎看不見的小村子。車到山下後,我決定爬坡登山。
  • 段家堡熬菜要多香有多香
    段家堡熬菜,伴著騰騰熱氣和濃鬱的豬肉香味,迅速打開您的味蕾,像一部厚實的歷史大書,從遠古走來。借著市委組織部「五小建設」的東風,鄉政府職工食堂修葺一新。明亮的燈光下,食堂大師傅老趙和一名叫「魚」的助理,又在準備明天的會議午餐,幾十年不變的蒸花卷和段家堡熬菜。看似簡單的熬菜,做好做香也挺費事,需做好前期準備工作,食材本著有甚吃甚,應季選料,經濟實惠的原則。
  • 周汝昌稱讚家鄉美食:最愛熬魚貼餑餑,家鄉風味勝珍饈
    吃螃蟹佐以該鎮的玉泉湧燒鍋(紅學家周汝昌先生之祖業)的高粱酒為最佳。因為蟹味美而性寒,酒醇香而性暖,兩者配合相得益彰。後來西吳在傳統菜餚的基礎上,又開發了著名的四汆、四熘、四爆、四塌和四燒。這些菜當時被譽為鹹水沽西吳的「雙十大菜」,其中尤尊紅燒活魚為首。這雖然是一道平常的菜,但做來卻別有風味。
  • 《圍爐夜話》經典名句一百五十則
    ——《圍爐夜話·第七八則》二、人品之不高,總為一利字看不破;學業之不進,總為一懶字丟不開。——《圍爐夜話·第十六則》三、身不饑寒,天未嘗負我;學無長進,我何以對天。——《圍爐夜話·第一三O則》八、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圍爐夜話·第十五則》九、氣性乖張,多是夭亡之子;語言深刻,終為薄福之人。
  • 重慶綦江:「茶園夜話」聽民聲解民憂
    新華社重慶11月22日電題:重慶綦江:「茶園夜話」聽民聲解民憂新華社記者周聞韜「村裡體育設施需要更新」「空巢老人缺乏日間照料」「背街拆遷後路燈不亮了」……每周三晚7點半,東溪鎮上的文化茶園內都會如期召開一場熱鬧的夜話會
  • 觸樂夜話:無味精,不成菜?
    今天夜話和3個遊戲有關,有知名IP授權的遊戲,有老牌的單機經典,也有國產大手筆製作,但它們在今天統一表現得有點狗血,我們來逐一看看。其實前幾天夜話裡我們說過一個類似的東西——某遊戲送的「乳感手機套」周邊——也是《鬥破蒼穹》的市場營銷產物,說實話這個風格大家見怪不怪了,經過幾年頁遊和手遊的洗禮,比這更直白的擦邊球大家也不是沒見過。
  • 五一假期近郊遊成首選 西安市民洨河公園支帳篷野炊
    這個五一假期,西安開啟了盛夏的溫度,避暑也成為了假期休閒的一種方式,遠離都市的喧囂,避開高速的擁堵,有水、有草、有樹的洨河生態公園,成為了大家的首選。覓得一處支起帳篷,鋪上地墊,拿出精心準備的美食,吹著涼風,享受愜意的生活,這樣的度假方式也是不錯的選擇。
  • 中國四大菜系,你的家鄉吃什麼菜?
    魯菜總結的黃河中下遊地區的「蒸、煮、烤、釀、煎、炒、熬、烹、炸、臘、鹽、豉、醋、醬、酒、蜜、椒」奠定了中式烹調技法的框架;明清時期大量山東廚師和菜品進入宮廷,使魯菜雍容華貴、中正大氣、平和養生的風格特點進一步得到升華。代表菜有一品豆腐、蔥燒海參、三絲魚翅、白扒四寶、糖醋黃河鯉魚、九轉大腸、油爆雙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