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稱讚家鄉美食:最愛熬魚貼餑餑,家鄉風味勝珍饈

2021-02-17 津味君

鹹水沽鎮民國年間,大小飯館不少,但比較有名的當數吳姓人幹的恩順飯館、恩和飯館。鹹水沽人稱街西的恩順飯館叫「西吳」,街東的恩和飯館叫「東吳」。

鹹水沽鎮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古鎮的飲食特色,因此東西吳飯館的名菜,大都是以魚蝦、海貨為主。

西吳的招牌菜中就有鍋塌銀魚、七星紫蟹。銀魚、紫蟹是天津海下特產,海下銀魚身長七寸上下、圓柱形、無鱗,因它不食雜物只吸收水中營養,故全身潔白如玉,內僅一條軟骨刺亦能食,腹內純淨不見臟腑,無魚腥味。

 漫畫/馬成

西吳在大廳的迎門處,用大玻璃魚缸,放進從北塘拉來的海水,在裡邊養著十餘條鮮活的銀魚,整個大廳便充滿了黃瓜般的清香氣。

相傳,在袁世凱小站練兵時,家住鹹水沽東邊西泥沽的管帶孟恩遠,就請西吳的大廚到兵營去做「銀魚宴」,受到了袁世凱的稱讚,並獲得了數目可觀的賞銀。

紫蟹,是冬季冰下的清水物,狀似河蟹,大的如銀圓,小的如銅圓,故鹹水沽人又稱之為金銀蟹。它與銀魚一起生長,捕撈時與銀魚一起入網,故人們常常把銀魚紫蟹相提並論。紫蟹腹內潔白無泥,味道清美,是一般河蟹不可比美的。

在西吳,蟹的吃法很多,最好的是整個烹煮而食,蘸薑末醋芝麻油。吃螃蟹佐以該鎮的玉泉湧燒鍋(紅學家周汝昌先生之祖業)的高粱酒為最佳。因為蟹味美而性寒,酒醇香而性暖,兩者配合相得益彰。

後來西吳在傳統菜餚的基礎上,又開發了著名的四汆、四熘、四爆、四塌和四燒。這些菜當時被譽為鹹水沽西吳的「雙十大菜」,其中尤尊紅燒活魚為首。這雖然是一道平常的菜,但做來卻別有風味。用該鎮瑞慶油坊的上等香油,把新鮮活魚炸得外焦裡嫩,冒著譁譁作響的白色油泡,跑堂的一手端魚,一手端著有玉蘭片和冬菇的濃芡,急速跑到顧客面前,一邊喊著「紅燒魚來嘍」一邊把芡汁澆在魚上,只聽「吱」的一聲響,一條尺餘長的魚像氣吹的一樣鼓了起來。原來是魚肚子裡用油紙包了個活泥鰍,熱汁一澆,泥鰍在魚腹內亂蹦而成。這就是廚師的高明之處了。

東吳最興旺的時候可是高消費的地方。碰巧就有兩個到鹹水沽攬活的匠人,自己帶著幹餑餑,到東吳飯館進門後,要了兩碗菠菜湯泡餑餑吃。菜湯不鹹,那桌上的一小壺醬油都倒進菜湯碗裡了。店主見此情景,也不好說什麼。

這二位轉天晚上又來了,跑堂的一看這二位,口中喊著「菜湯兩碗」。那年輕的匠人臉上不掛了,問道:「你怎麼就知道俺們是喝菜湯?」跑堂的怔住了,掌柜的一看,急忙過來打圓盤。先是拍了跑堂的一身不是,後又告訴二位:「吃飯先喝湯,到老沒有傷。」

這二位仗著剛開來工錢,一狠心要了兩個清蒸大海螃蟹。跑堂的拿著菜單,讓二位再點菜。那年輕的匠人,看了菜單的最後有「面醬清拌蛐蛐菜」,心想滿野地都有的蛐蛐菜,也值不了多少錢,就點這道菜。

二位吃完後結帳時傻眼了,那碟蛐蛐菜比海螃蟹還貴呢。沒轍了,二位只好搭上了兩天好不容易掙來的工錢。

東西吳在鹹水沽歷經一百多年,給沽人及津南區周邊群眾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紅學家周汝昌先生曾有詩一首稱讚家鄉的美食,詩曰:舊時月色小揚州,樸厚民情喜尚留。最愛熬魚貼餑餑,家鄉風味勝珍饈。

關於我們:

本公眾號是《今晚報》副刊的官方微信,「今晚副刊」在天津乃至全國擁有廣泛讀者和社會影響力,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文化名家,大都在「今晚副刊」上發表過文章。在微信平臺,我們將以全新的面貌繼續陪伴您。所有文章皆為「今晚副刊」作者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貼餑餑熬小魚的傳說
    晚清詩人崔旭的《津門百詠》有詩讚云:「烹調最說天津好」,天津的美味佳餚美多達一千餘種。然而在天津人的食譜裡,有一道最為普通、最為簡樸、也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大眾美食——貼餑餑熬小魚。天津方言中有一句歇後語:「貼餑餑熬小魚——一鍋收(熟)」,道出了這道美食最大的特點就是飯菜同燒,一起出鍋。貼餑餑熬小魚所需食材極為普通,方法也不複雜,但做法卻有獨到之處。製作這道美食必須用柴灶、鐵鍋,關鍵在於掌握火候。
  • 粵菜東江鹽焗雞;天津貼餑餑熬魚香又美;石頭門坎大素包
    「貼餑餑熬魚」香又美「貼餑餑熬魚」是天津人的土產小吃,也是一種家常飯。這種吃法的發明者乃是漁船上的漁民。後來陸地上一般居民也群起仿效,因味道奇鮮,所以遠近馳名。其實「貼餑餑熬魚」是船家的家常便飯,製作方法也頗簡單。
  • 天津平民美味貼餑餑熬小魚
    咬一口餑餑,又香又脆。吃一口小魚,鮮香無比。這就是海河的味道,天津的味道。 餑餑就是玉米面餅子。
  • 白洋澱聞名遐邇的「貼餅子熬小魚」
    當邁進朋友家的院門時,忽然聞到一股奇異的飯香味,我驚奇地問朋友,他詭秘地笑笑,說這就是聞名遐邇的「貼餅子熬小魚」。  這種飯菜一鍋的做法,在天津叫「貼餑餑熬小魚」,在當地叫「半蒸半煮」,又叫「一鍋熟」。據說當年乾隆皇帝遊白洋澱,由於玩得入神,不小心掉進了水裡,跟隨的大臣慌了手腳,幸遇一位漁翁奮力將皇帝救了上來。
  • 同鄉晚輩憶周汝昌:給家鄉雜誌寫稿不取分文
    《海河柳》雜誌執行主編劉國華與周老是忘年交。劉國華與周汝昌的侄子周貴麟在津南區周汝昌學術館。天津北方網訊:煎餅?子、鰨目魚、海螃蟹。今年4月13日,周汝昌先生95歲生日前一天,老人特地讓忘年之交的劉國華從鹹水沽帶來了家鄉美食。「舌尖上」的鄉情4月13日早晨6:20,劉國華託著4套煎餅?子,拎著七八隻螃蟹和一兜鰨目魚去給周老祝壽。為了能讓周老吃上鬆脆的煎餅?子,劉國華特地把煎餅裡的?篦兒拿了出來,單獨存放。上午10:10,遇上大塞車的劉國華終於趕到了北京的周宅。「爸爸,劉國老來了。」
  • 《河神2》裡的天津美食太喪心病狂了,隔壁家的小孩都饞哭了!
    其實在第一部中就見縫插針地跟我們科普了天津的特色美食,什麼貼餑餑熬小魚、煎餅果子、炸糕。 貼餑餑熬小魚 要說貼餑餑熬小魚,《河神1》中就早聞大名了,小河神郭得友對著大明星王美仁介紹天津吃食,頭一個推薦的就是這道菜
  • 到了天津,別忘了一定要吃貼餑餑熬小魚
    大魚大吃,醋燜、家熬、罾蹦任君挑選;小魚有小招,「貼餑餑熬小魚」滿溢著河岸柴草的氣息。最地道的貼餑餑熬小魚是在磚灶上架起大鐵鍋,下面燒上柴火;把玉米黃豆面和好拍成長圓餅子,等到鍋熱了就沿內壁貼上一圈,餅子下面就是咕嘟咕嘟冒著泡的熬小魚。
  • 輕鬆周末┃寶坻人你還記得貼餑餑熬小魚的味道嗎?
    據寶坻文獻記載,20世紀30年代,寶坻風味小吃不僅品種多,而且特色鮮明。如「貼餑餑熬小魚」,就是一種傳統名小吃。這種風味小吃,不僅在當時寶坻個人經營的飯店裡相當常見,而且在普通居民家中也很流行。寶坻地處九河下梢,歷史上低洼易澇、水源豐足,利於魚蝦滋生,加上寶坻又是京東通衢重地,過往投宿商販較多,在城區經營餐飲的店鋪,為了照顧其中的低消費群體,便就地取材,營售「貼餑餑熬小魚」。
  • [王口第23期]乾隆曾經來過王口 吃貼餑餑熬小魚
    瓦頭做魚有一道名菜,曾經用這道菜招待過乾隆皇帝。這道菜的名字叫「雜麵餑餑熬小魚」這裡邊有個故事,我講給大家。嶽全美當即為乾隆做了一道菜,此菜為「雜麵餑餑熬小魚」乾隆吃後讚不絕口,即使後來回京也是時常想念這道菜。
  • 湯稠魚酥餑餑焦香 靠水吃水「一鍋出」(圖)
    凡天津魚館都有這道菜:貼餑餑熬小魚,天津的歇後語都有「貼餑餑熬小魚——一鍋收(熟)」,一語道盡做法之簡捷,更是反映出天津地域食文化的特點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九河下梢漁鹽雙利的沽上風情也展露無遺。這道漁家風味也在變,而親朋相聚的溫馨氛圍,彌久醇香。
  • 我愛我的家鄉 | 盡享陝西好物,相約風味之旅!明天,「陝西風味地理...
    我愛我的家鄉 | 盡享陝西好物,相約風味之旅! 民以食為天 美食的味道是深入基因的記憶 三秦風味承載了一方水土文化
  • 我愛我的家鄉|穿越四季,跨越山海!3天後,讓我們來一場風味美食的相會
    美味是紮根在內心深處的鄉愁,鄉愁是融合在家鄉美食裡的滋味。民以食為天,三秦風味承載了一方水土文化,展現了秦人千百年的飲食習慣。每一道風味後面,都有許多動人的故事。讓我們穿越四季,跨越秦嶺,開始一場,採集風味的旅行。
  • 來天津千萬不能錯過的十大特色美食,不來本地你絕對吃不到正宗的
    草莓、菠蘿蜜、湯圓等製作而成,鮮果湯圓顏色鮮豔,製作簡單,果香四溢,口感粉糯軟滑別具一番風味。鮮果湯圓6、貼餑餑熬魚貼餑餑熬魚是天津的傳統特色美食,也是天津人的一道家常菜,將魚洗乾淨以後放入一口大鍋裡面,倒入清水加入佐料,為了節約時間,在熬魚的鍋周邊貼上一圈棒子麵的餑餑,熟了以後把餑餑取出來,因為餑餑吸收了魚湯的鮮美,所以十分好吃,餑餑色澤金黃,底部焦脆,魚湯味道鮮美,是一道特別美味的美食。
  • 百食不厭家鄉魚
    家鄉人不僅積累了耕塘養魚的技能,而且流傳著很多以魚為主的傳統美食。本文,筆者娓娓道來,會讓你垂涎三尺。在大自然裡,有水的地方幾乎都有魚。養魚是昔日家鄉人謀生的手段之一。家鄉的魚家鄉位於珠江三角洲,河湧縱橫交錯,魚塘星羅棋布。因此,魚類品種繁多。
  • 魚飯,潮汕的家鄉味道
    潮州人說的魚飯,其實跟米粒無關,並非魚+米飯的組合,而是用新鮮海魚煮成的食品,是潮州人日常餐桌上一道美味的海鮮菜餚。  林姨名叫林復娜,製作魚飯已有六年多時間。她用來煮魚飯的不是大鐵鍋,而是一個小圓柱形的鍋,採用這種特殊形體的鍋,是為了方便吊裝鮮魚的竹籃。
  • 內蒙美食集萃,家鄉風味濃鬱,特產特色特好吃
    莜麵窩窩、莜麵魚魚成為天鎮獨特的風味品。涼拌蹄黃阿拉善被譽為中國駱駝之鄉,涼拌蹄黃是當地特色美食,蹄黃就是駱駝掌心鵝卵大小的兩塊纖維組織,因為駱駝蹄是駱駝身上最活動的組織,肉質異常細膩而富有彈性,似筋而比筋柔軟,似駝峰而較駝峰更富纖維組織,以其製作的涼拌蹄黃清脆可口,滑爽鮮嫩,是不可多得烹飪上品。
  • 《河神2》難道不是一檔兼職美食節目的懸疑片?網友:看餓了
    懸疑劇情能吸引人,美食也可以!打開《河神2》,會有一種大家總在吃吃吃的錯覺中。吃食講究個火候,吃什麼怎麼吃都有故事,比如說開頭郭得友點菸辨冤,品了一桌菜。茄子燙老了,皮偏澀,發甜,一看都是井水灌溉,沒有用受汙染的河水;鮮姜也蓋不了土腥味,水庫魚也沒問題;去了蝦線挺乾淨,禁漁之後就打不上來這麼大個兒的蝦了,沒問題;藕過過水,時間剛剛好,桂花蜜也是新釀的,甜味適中,沒挑。貼餑餑熬小魚貫穿兩季的貼餑餑熬小魚終於現身啦,《河神1》中郭得友向王美仁強烈推薦的貼餑餑熬小魚。
  • 說說家鄉美食,河南燴麵,中!
    童年的記憶中,總有一片一望無垠的金黃色田野,在秋風中搖曳流動,美到醉人,定格成一張鮮豔的明信片,永遠貼在回憶的黑板報上。那時的我不知柴米油鹽,也不懂鄉愁。畢業之後,遠在千裡之外的城市工作。長路漫漫,不同地域的人聚在一起,性格口味難以融合。
  • 舌尖上的家鄉菜,看看我們家鄉吃什麼?品嘗不同的家鄉特色美食
    大家好,我是愛家人愛廚房,我愛做家常菜,愛分享,如果您喜歡我分享的家常菜美食,就關注我吧,更新家常菜不重樣供大家參考。無論走得有多遠,家鄉菜是我忘不了的。為了生活,也是長年漂泊在外,異鄉漂泊久了,難免會想家,想念家鄉的家常菜。家鄉菜,家的味道,媽媽的味道。今年提前放假了,正好早點回家。
  • 廣東陽江大地上的妹子,又來吹捧家鄉的美食了!
    又來吹捧下家鄉的美食!作為廣東陽江大地上的妹子,發現家鄉真的有很多好吃的!!!首先,被認為是陽江四大美食之一的豬腸碌,作為吃貨的你一定被很多人安利過了,這裡不過多介紹了。當然,還有一些比較出名的特色鄉味美食,之前文章中也介紹過了,現在來數一數還有哪些讓本地人為之痴迷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