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水沽鎮民國年間,大小飯館不少,但比較有名的當數吳姓人幹的恩順飯館、恩和飯館。鹹水沽人稱街西的恩順飯館叫「西吳」,街東的恩和飯館叫「東吳」。
鹹水沽鎮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古鎮的飲食特色,因此東西吳飯館的名菜,大都是以魚蝦、海貨為主。
西吳的招牌菜中就有鍋塌銀魚、七星紫蟹。銀魚、紫蟹是天津海下特產,海下銀魚身長七寸上下、圓柱形、無鱗,因它不食雜物只吸收水中營養,故全身潔白如玉,內僅一條軟骨刺亦能食,腹內純淨不見臟腑,無魚腥味。
漫畫/馬成
西吳在大廳的迎門處,用大玻璃魚缸,放進從北塘拉來的海水,在裡邊養著十餘條鮮活的銀魚,整個大廳便充滿了黃瓜般的清香氣。
相傳,在袁世凱小站練兵時,家住鹹水沽東邊西泥沽的管帶孟恩遠,就請西吳的大廚到兵營去做「銀魚宴」,受到了袁世凱的稱讚,並獲得了數目可觀的賞銀。
紫蟹,是冬季冰下的清水物,狀似河蟹,大的如銀圓,小的如銅圓,故鹹水沽人又稱之為金銀蟹。它與銀魚一起生長,捕撈時與銀魚一起入網,故人們常常把銀魚紫蟹相提並論。紫蟹腹內潔白無泥,味道清美,是一般河蟹不可比美的。
在西吳,蟹的吃法很多,最好的是整個烹煮而食,蘸薑末醋芝麻油。吃螃蟹佐以該鎮的玉泉湧燒鍋(紅學家周汝昌先生之祖業)的高粱酒為最佳。因為蟹味美而性寒,酒醇香而性暖,兩者配合相得益彰。
後來西吳在傳統菜餚的基礎上,又開發了著名的四汆、四熘、四爆、四塌和四燒。這些菜當時被譽為鹹水沽西吳的「雙十大菜」,其中尤尊紅燒活魚為首。這雖然是一道平常的菜,但做來卻別有風味。用該鎮瑞慶油坊的上等香油,把新鮮活魚炸得外焦裡嫩,冒著譁譁作響的白色油泡,跑堂的一手端魚,一手端著有玉蘭片和冬菇的濃芡,急速跑到顧客面前,一邊喊著「紅燒魚來嘍」一邊把芡汁澆在魚上,只聽「吱」的一聲響,一條尺餘長的魚像氣吹的一樣鼓了起來。原來是魚肚子裡用油紙包了個活泥鰍,熱汁一澆,泥鰍在魚腹內亂蹦而成。這就是廚師的高明之處了。
東吳最興旺的時候可是高消費的地方。碰巧就有兩個到鹹水沽攬活的匠人,自己帶著幹餑餑,到東吳飯館進門後,要了兩碗菠菜湯泡餑餑吃。菜湯不鹹,那桌上的一小壺醬油都倒進菜湯碗裡了。店主見此情景,也不好說什麼。
這二位轉天晚上又來了,跑堂的一看這二位,口中喊著「菜湯兩碗」。那年輕的匠人臉上不掛了,問道:「你怎麼就知道俺們是喝菜湯?」跑堂的怔住了,掌柜的一看,急忙過來打圓盤。先是拍了跑堂的一身不是,後又告訴二位:「吃飯先喝湯,到老沒有傷。」
這二位仗著剛開來工錢,一狠心要了兩個清蒸大海螃蟹。跑堂的拿著菜單,讓二位再點菜。那年輕的匠人,看了菜單的最後有「面醬清拌蛐蛐菜」,心想滿野地都有的蛐蛐菜,也值不了多少錢,就點這道菜。
二位吃完後結帳時傻眼了,那碟蛐蛐菜比海螃蟹還貴呢。沒轍了,二位只好搭上了兩天好不容易掙來的工錢。
東西吳在鹹水沽歷經一百多年,給沽人及津南區周邊群眾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紅學家周汝昌先生曾有詩一首稱讚家鄉的美食,詩曰:舊時月色小揚州,樸厚民情喜尚留。最愛熬魚貼餑餑,家鄉風味勝珍饈。
關於我們:
本公眾號是《今晚報》副刊的官方微信,「今晚副刊」在天津乃至全國擁有廣泛讀者和社會影響力,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文化名家,大都在「今晚副刊」上發表過文章。在微信平臺,我們將以全新的面貌繼續陪伴您。所有文章皆為「今晚副刊」作者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