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裡但凡有什麼紅白喜事,必定要麻煩親朋好友和街坊鄰居一番。主家自然也要準備好家鄉美食來宴請賓客,其中印象最深的當屬「大鍋菜」了。除了紅白喜事以外,逢年過節親朋好友聚會人們也要熬上一鍋。大鍋菜不僅是農村的特色,更是充滿了人情味。
大鍋菜流行於黃河以北,河北山東叫做熬菜,河南叫做燴菜,東北叫做燉菜等。各地大鍋菜製作方式略有不同,口感上也有一些差異,但唯一相同的則是就是實惠,一定叫人吃的飽且吃的好。大鍋菜不同於那些精美的菜類,看上去甚至有一些土,卻能上的了大臺面,作為農村人更是喜歡這一口。
農村裡基本人人都會熬菜,但還是咱村裡的大師傅最地道,也有經驗完成這上百人的吃食。大師傅在村裡面熬了十幾年的菜,誰家有事都會請他去,義務幫忙分文不取深受大家尊敬。大師傅熬出來的菜特別的香,特別讓人期待。
農村裡做熬菜是用傳統的烹飪方式「土鍋土灶」才行,這樣的柴火飯吃起來香,也接地氣。支上一個臨時的土灶,搬來口大鐵鍋。值得一提的是,這鐵鍋比以前做飯的鐵鍋更要要大許多,只有這樣做的菜才夠百十口人吃。全村裡面只有這一口鍋,屬於村裡面的公共財產,誰家有事都可以借用。
在農村裡有事都是在自家裡忙活,比在外面費心許多。所有都會提前準備,各類的東西都置辦妥當,要是缺了可被別人笑話。當有事都會請來族裡長輩幫忙料理,老家也叫管事的。各類的食材都已經準備好,農村的婦女都是巧手,有條不絮的幫著擇菜洗菜,只等大師傅起鍋熬菜。
老家紅白喜事熬菜以白菜,豬肉、豆腐、粉絲、蘑菇為主。另有其他配菜像木耳、丸子、腐竹、海帶、豆芽等等。根據季節來決定,樣式豐富多變。尤其自家熬菜的時候,喜歡吃什麼就可以放什麼,並沒有局限性。
做熬菜也有許多講究,放菜順序時間也不一樣。像不怕煮的白菜和肉最先放,然後是丸子蘑菇木耳等,最後放粉絲不然容易沾鍋底。熬菜最注重的就是熬,時間越長味道越香。經常提前兩三個小時就準備好,灶裡面的火不滅一直開著鍋。
熬菜可以當菜也可以當飯,滿滿一鍋的菜看著就有食慾,自然吃起來的味道更好。圍在桌前甚至乾脆蹲在地上,盛上一碗抓上兩個饅頭。熬菜的湯包含了各種菜的滋味,尤其喜歡把饅頭泡在裡面的吃,雖然有些不講究,可這樣的確實香。
農村熬菜沒有外面那些的精緻美觀,吃的是實惠,更接近農村的實際生活。這也體現出來了農村淳樸的鄉情和濃烈的人情味,也是最值得懷念留戀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