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巴裡坤

2020-08-16 海躍天山

離開鳴沙山,我們直奔巴裡坤縣城。走著走著就看見路邊的農田有很多盛開的向日葵,十分漂亮,於是下去拍照,都覺得過癮了,才繼續向巴裡坤縣城進發。到了巴裡坤,已經是中午了,大家決定先填飽肚子,於是導航先去了巴裡坤的美食街。美食街人還挺多,找了一家坐下,點菜的時候我堅持要點他們的羊肉燜餅子,因為有一年央視介紹巴裡坤,專門說這的羊肉燜餅子做的很有特色。其實昌吉木壘的羊肉燜餅子做的也不錯,但是到了這麼遠,總要嘗嘗這邊的特色。巴裡坤由於沒有工業,又背靠東天山,只有農牧業,幾乎沒有啥汙染,所以牛羊肉特別出名。結果羊肉燜餅子上桌後,果然味道不錯,大家一掃而空。

圖片

吃飽喝足以後,我們決定現在縣城逛逛。到了我做攻略的第一個景點,網上又說是地藏殿,又說是娘娘廟,有點糊塗,到了位置停好車。景點就在對面,進去以後,有一個很老的照壁在側面,然後左邊是一個戲臺,右邊是娘娘殿,右側都是道教的殿宇。左側是地藏殿等佛教的殿宇,這種佛道合一的寺廟還從來沒有見過。而且裡面的塑像也似乎和現在的寺院裡面風格很不相同。看了介紹才知道,這是清朝嘉慶年間,一個甘肅商人發心修建的,好多建築和塑像都保持原來的風貌,怪不得不似現在的風格。就連好多樹看起來都很有年代感。遊覽了一圈寺廟,覺得能在新疆見到這麼有年代感的寺廟還是挺不錯的,而且這裡的地藏殿還保留很有特色的東西,也是很少見的。幽靜雅致,寺廟的後門就是巍峨的東天山。出了寺廟,我們就像對面走去,他們去取車,其實不開車也可以,下一個景點也在不遠處。進去以後,發現前面是商業街,往後走就是一些清代建築,比如說清代糧倉,不同於昌吉的,這裡的一看就是過去的糧倉,只可惜大門沒開,不能進去。向另一側進去是一個書院,這個可能現在遺址重修的建築,裡面挺大,似乎沒有完全建好,也沒有開發。轉了一圈,感覺巴裡坤縣城不大,但是很有歷史的厚重感。










轉完以後,大家也有些累了。於是就向地圖上的巴裡坤草原出發。和我想像的不一樣,草原不在山這邊,而是在縣城的南側,並不是很遠,就是一個由十幾個氈房組成大的度假村。既來之則安之吧,我要了一個大氈房準備住一晚。偉偉姐他們找老闆去定晚上吃什麼,我們欣賞著東天山的風景,感覺也挺好,因為從昨天到現在,終於可以閒下來看看風景,休息休息。傍晚時分,西邊太陽還沒有落山,東邊的白月已經升起,在東天山兩側日月同輝也是奇景了。吃過豐盛的晚餐,看外面,除了繁星點點,還有巴裡坤縣城閃爍的燈光,很是漂亮。看著這美麗的風景,享受這寧靜的夜晚,聽著從別的氈房飄來的樂曲,很是愜意。









只可惜有惱人的蚊子,讓大家婆煩了一陣,還好入睡後,漸漸的消失了,踏實的睡了一覺。

早上醒來,收拾完東西,就準備出發了,先到縣城吃了早餐。開始出發往回走,到巴裡坤湖的時候,又停下來進去遊覽了一番。但是知道今天必須趕回家,所以就轉了一圈,拍拍照,沒有久呆。然後就在門口的哈族商戶那兒買了些馬奶還是駱駝酸奶,我都有點記不清了,反正偉偉姐說她二哥很喜歡。而後,就到對面的小山處停了一下,我一個人往上爬了一節子。看他們車過來,就下來一塊出發。於總老司機,開的很快,他計劃帶我們到奇臺吃個特色拌麵。結果到木壘又中午了,又去了那家美食街,可惜頗受當地人歡迎的那家拌麵館人滿為患,只好隨便找了一家吃了個拌麵,味道一般。









吃過後,劉總他們還沒趕過來。於總抖擻精神,說是六點半就要開回昌吉。一路飛奔之下,真的六點半就見到皮牙子大劇院了。結束了這次難忘的巴裡坤之旅。

相關焦點

  • 廖玉娥:感受哈密天山風情,歡樂在美麗的巴裡坤
    我們尋找著幾個景點,去到東天山白石頭景區,因為是旅遊淡季,還封閉了道路,其它遊玩的景點也沒有開放,我們只好在草原上停下車,觀賞森林公園的美麗景觀,滿山的倒針松林鬱鬱蔥蔥,依山傍水的草原牧場如詩如畫,獨特的景觀讓我們醉美了。四、走進美麗的巴裡坤
  • 烏雲密布、煙雨濛濛籠罩在廣袤的巴裡坤草原之上,有種別樣美麗
    從哈密翻越天山,來到天山腳下的巴裡坤大草原。天山腳下巴裡坤草原被濃密的烏雲覆蓋!草原呈現另類美麗確實難得一見!儘管未能邂逅陽光,但陰雨天的哈薩克草原--巴裡坤,那沁人心脾之綠,潤眼極了!一首《敕勒歌》把大草原描寫得淋漓盡致,美麗至極。之前只能靠著一首首草原的詩、文章和各種牧場的圖片來想像那天堂般美麗的大草原。
  • 新疆 巴裡坤記行
    天山廟位於哈密北部天山頂,海拔2700多米,因清代修建的關帝廟而得名,登頂可遠眺巴裡坤周邊,是夏秋遊玩的好去處,但是4月份登頂的公路還未解封,遂轉向S303前往巴裡坤。,大約還有60多公裡,天山會一直在視線中陪伴,巴裡坤就在天山腳下。
  • 仲夏暢遊巴裡坤草原
    巴裡坤草原海拔1650米,位於新疆哈密地區北部,小縣城南面是天山山脈,常年雪山晶瑩,松林青翠,雲霧繚繞,變幻莫測。人們稱這種美麗景色為「天山淞雪」。巴裡坤百姓就俗稱叫「草湖」。巴裡坤縣城雨後美麗的風景巴裡坤縣城北面的草湖
  • 大批蓑羽鶴在新疆巴裡坤草原停留
    原標題:大批蓑羽鶴在新疆巴裡坤草原停留   9月11日,大批蓑羽鶴在新疆巴裡坤草原停留。在藍天白雲和大地的襯託下,一幅美麗的自然畫卷盡收眼底。   圖為在新疆哈密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草原上拍攝的蓑羽鶴。
  • 巴裡坤之旅 難忘
    巴裡坤之旅我第一次看到巴裡坤這個地方還是在一本比較小眾的雜誌上看到的,當時看到介紹的時候就覺得這個地方很神奇,所以心裡就暗自下了決心在五一假期的時候一定要去看一次這個地方,於是就努力的去做課外兼職,去掙更多的錢,好讓自己玩得開心些,也減輕家裡的負擔
  • 巴裡坤的湖
    巴裡坤的湖巴裡坤是一個老地名了,古稱蒲類,是古絲綢之路北新道進入新疆的第一重鎮。老新疆人基本上都知道這個地名。巴裡坤離不開巴裡坤湖,有幾種解釋,有「虎湖」「虎前爪」的解釋。汽車進入巴裡坤縣,遠遠地就能夠看到一片浩渺的水泊,這在戈壁大漠旅行之後,顯得更加令人激動。這時是八月份,巴裡坤湖周邊是綠色的草場,牛羊滿地,氈房星星點點如雨後蘑菇般星羅分布在湖的周邊。
  • 巴裡坤三塘湖的哈密瓜
    巴裡坤具體多大不清楚,這兩天在巴裡坤區域內走了很多地方,直到老爺廟口岸,據說要想好好看看巴裡坤要住下來,慢慢走,慢慢感受,因為我走過的地方連十分之一都不到。也就是說,新疆真的好大,當然我們不要用數字量化,因為你可以隨隨便便查到相關介紹,單純走起來看,廣闊、無際、浩瀚,但凡可以描述地域廣闊的詞用到這裡,都不過分。
  • 大美新疆—巴裡坤
    巴裡坤地處新疆東北部,東鄰伊吾縣,南接伊州區,西毗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北與蒙古接壤,是新疆典型的邊境縣、高寒縣、易災縣,2006年被中國確定為五類地區。境內中蒙邊界線長309公裡,設有中國國家一類季節性開放口岸——老爺廟口岸,是新疆與蒙古國發展邊貿的重要開放口岸之一。
  • 巴裡坤的老城牆
    巴裡坤的老城牆很早去過一次巴裡坤,對於其老城牆情有獨鍾。這次來看,老城牆煥然一新,不知道是喜是憂了。好在還保存了一截原城牆,可供人們觀賞。巴裡坤老城建城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在歷史上曾經起到過巨大戰略價值作用。這裡展現出了當年嶽鍾琪將軍建城戍邊的精彩歷史往事。其中德勝門建設是一個重點,成為了一個旅遊必到的景點。
  • 中秋民俗:巴裡坤蒸餅
    巴裡坤的美食種類豐富,麵食尤為值得一提,而在種類繁多的麵食中,我卻獨愛既象徵團圓又寄託人們豐收喜悅的巴裡坤蒸餅。 蒸餅似饃非饃,比饃饃圓,個頭要比饃饃大的多。該有多大呢?這個沒有一定的標準,那要看籠屜有多大。一般是一個蒸餅佔了一個籠屜,直徑約40-50釐米,蒸熟後切塊,才能發現它的與眾不同,一個碩大的蒸餅會變成五顏六色的小塊,散發出誘人的香味。
  • 「去新疆旅遊」巴裡坤草原- 鑲嵌在山間的翠玉
    巴裡坤草原位於新疆東北部的哈密地區,這裡有「天山淞雪」、「瀚海鰲城」、「鏡泉宿月」、「嶽臺留勝」等八景名勝古蹟,是新疆的第二大草原;巴裡坤大草原不象內蒙古的草原那樣一望無際,可以看到草天相接的地平線,這裡四周與藍天相接的是連綿不斷的山巔,景色十分迷人。
  • 遊記:新疆巴裡坤之旅
    7月20日,由鄯善途徑七角井前往巴裡坤,3年前的秋季是由巴裡坤到鄯善反向走的,當時正在修路,現在全程柏油路面。臨近七角井鹽場時,正值中午,就在路邊停車休息邊觀景拍攝邊吃午飯。繼續前往巴裡坤途中,公路兩側不斷變換的、差異極大的地貌。到達電影《狼災記》拍攝地下面這兩座山體便是狼災記的背景公路另一側,便是巴裡坤湖的指示,沿著3年前走過的一條土石路,經過村莊到達巴裡坤湖岸附近。
  • 阿勒泰後山、博樂夏爾西裡、巴裡坤草原
    傳說,天山淞雪是遠古時期黃帝開國後,唐堯、夏禹、周穆王西巡「西王母之國」的時候,在「瑤池歡宴」上贈賜的一幅中原絲繡,後來西王母把絲繡化成了「天馬」牧場。迄今巴裡坤草原仍有「天馬故鄉」之稱。據《新疆圖志·山脈志》記載:「群山惟嶽公臺最雄傑,前有八陣奇門,兩面能容萬馬……」。傳說在此山操兵點將可以克敵制勝。清代雍正七年和九年,寧遠大將軍威信公嶽鍾琪曾兩次遠徵準噶爾,途經巴裡坤草原,就紮營此山操兵點將,果然兩次徵戰均獲勝凱旋,故得美傳「嶽臺留勝」。 登上嶽公臺危崖俯瞰,廣袤草原形似無際的大海,漢、滿兩座古城如首尾相銜的巨大海輪,航行在綠波瀚海之中。
  • 走走邊陲小鎮,巴裡坤縣
    跌跌蕩蕩,早晨從哈密市出發,驅車四個多小時,到了巴裡坤縣城。山腳下的小城市格外僻靜,山上雪山白白淨淨,盛裝素裹。置身於這裡,心曠神怡。巴裡坤古稱蒲類,是古絲綢之路北新道進入新疆的第一重鎮。巴裡坤,一說系突厥語「虎湖」之意,因巴裡坤湖
  • 旅遊之巴裡坤烽燧
    旅遊之巴裡坤烽燧到巴裡坤的路上,就能夠看到路邊的烽燧。據說巴裡坤境內有28座烽燧,其中4座是唐代的,其餘都是清代的軍事設施遺蹟。路上碰到的幾座烽燧,都註明是清代新北道上的烽燧。這些應該是巴裡坤向西到伊犁和向北到科布多等地的軍事建築遺蹟。可惜的是,沒有遇到唐代的烽燧。路邊的幾個烽燧都是清代建築的。不過,從這些殘存的遺蹟就可以看出當年人們駐守的艱辛。
  • 巴裡坤——小姣的旅行儲備計劃六十八
    絲綢之路北越東天山、橫穿巴裡坤草原,由此經過,使之成為新疆三大商都之一,清乾隆末年時,巴裡坤城匯集的駱駝有兩萬多峰,號稱「萬駝之城」。‍巴裡坤更是西域三絕之一(吐魯番的高溫酷暑、安西四季大風不斷、巴裡坤常年低溫)、新疆八大名城之一。種種威名之下,其地更令人心嚮往之,下面,小姣便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一番。
  • 走進巴裡坤:東天山腳下的甜蜜事業
    新疆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位於東天山腳下,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中轉站。新時代的巴裡坤,漢韻胡風猶在,只是換了新容顏。這裡三面環山,風景秀麗,物產豐美,但由於地處風帶,長期以來,仍屬於「少邊窮」地區。
  • 巴裡坤的金秋盛景-一幅宏偉風景油畫
    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是哈密市下轄自治縣,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北部,位於天山山脈東段與東準噶爾斷塊山系之間的草原上,巴裡坤,一說系突厥語「虎湖」之意,因巴裡坤湖而得名。因此,巴裡坤最出名的莫過於巴裡坤湖、巴裡坤草原和「中國四大鳴沙山之一」的巴裡坤鳴沙山。新疆是個神奇的地方,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有大片水的地方就容易有草原,巴裡坤湖就是這樣一大片水。
  • 新疆巴裡坤:以湖得名,歷史厚重,新城坐落於古城中間
    ,之後的朝代各有其名,到了清代後才改為巴裡坤,並一直沿用至今。這就是新疆第二大草原——巴裡坤大草原。可以說,目光所觸及到的,都是一幅幅美麗的畫卷。這道土牆,就是古代遺留下來的古城牆,東面的漢城,西面是滿城,而如今的巴裡坤縣城就坐落在古城中間,在中國乃至世界上,巴裡坤都是獨一無二的古代和現代相結合的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