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怪談》點擊破六億 其實是日本上世紀90年代玩剩下的套路

2020-12-12 讀娛

文/毛利小二郎

上周,網易漫畫上的一部《中國怪談》點擊量突破了6億,很多人高呼這預示著新時代的商業變現之路,作者十日十月為「中國版的伊藤潤二」,這部恐怖故事漫畫會成為中國動漫史上轉折點。But,讀娛君看了幾話以後發現,這不就是漫畫版日本長壽日劇《世界奇妙物語》麼?

 

首先從名字上,日語中「物語」的意思就是故事,霓虹就是「世界」(這裡吐槽一下日本人的自大……),《世界奇妙物語》整個翻譯過來就是《日本志怪》,再看《中國怪談》,是不是有點眼熟?

再次從內容上看。稍微關注日本動漫影視的人應該都知道《世界奇妙物語》,因為實在是一部讓人腦洞大開的劇,讀娛君已經向身邊的小夥伴安利這部劇長達五年。這是日本1990年開始拍攝的一部每集由3個每個約15分鐘的短篇構成的超級長壽劇,劇中永久設置一位「敘述人」,但僅作為串起整話的承接作用。

 

該劇故事的內容大多由都市傳說改編而來,場景都是現代人們生活的地方,利用人們的好奇心、超級大腦洞以及前衛的科技感,吸引了日本各大明星的參與,也掠奪了全世界青少年用戶。當時甚至有「不要在日本的Yahoo搜尋框內輸入「ががばば」」的強效營銷手段引爆全球市場。(大家可以隨手百度一下,特效還是很贊的)

 

來看看目前更新至130集的《中國怪談》:每一話1-4個小故事,每個小故事15-20個畫幅,以單元敘事的方式講述主人翁小智的「恐怖日常」。雖然主人公與《世奇》不一樣,一直是小智(這部劇也被稱為「小智的一萬種死法」),但是是主人公無數次死亡後重生,故事場景電梯、臥室、辦公室等日常場所,切入點往往以日常生活中接觸機率極大的手機、電視……

 

是不是很眼熟?

 

然而,這是一部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日劇,目前的《中國怪談》才學到了其中的皮毛,就要高呼這是一部中國動漫史上轉折性漫畫集還為時尚早。

 

為何?且聽讀娛君娓娓道來。

 

首先,中國動漫從一開始並不是「日向」的,早在上世紀20年代,中國動漫就曾以獨特的「中國風」橫掃全球市場。這其中不得不提到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缺乏工業化路線的上美應該給動漫創業公司上了第一課。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應該是上世紀中國動漫產業最老資格的動畫製作單位,沒有之一。上世紀90年代以前,上美的成績堪比「東方迪士尼」:上美憑藉「中國風」走天下,有48部美術片先後在國內69次獲獎;有45部美術片在國際上73次獲獎。《大鬧天宮》、《牧笛》、《三個和尚》、《寶蓮燈》等優秀作品享譽國內外,獲得了包括丹麥歐登塞童話電影節「金質獎」、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及「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童牛獎」等在內的200多個獎項。

 

但是在其市場運作方面,卻仍然停留在「小兒科」的階段,相比工業化按季度幾十上百集生產動畫的日本,在中國大量引進日本動畫的同時期,上美仍舊習慣於傳統的一集完結型動畫,年產量大約在20集左右,製作10集舒克貝塔用了兩年,製作九集魔方大廈用了4年。

 

在製作成本與產出比也是令人乍舌:一部10分鐘的國產動畫片,在電視臺播出一次只能賣到100元人民幣,成本卻高達30萬元。但當時沒有所謂的IP,更沒有什麼延伸品發展。該廠2000年全年的銷售額為2279.6萬元,21世紀基本就沒有上美什麼事了。

 

央產動漫的大投入低產出,也一定程度說明中國動漫產業的商業化的眾多問題,那段時間,國家真的是不計人力、不計成本在扶植動漫發展,慢工出細活沒關係。

 

當然,中國也有商業化走的很好的個例,如《藍貓淘氣三千問》,還有最近遭人詬病的《喜羊羊與灰太狼》,通過衍生品和版權,成功打造出模糊初級的中國式動漫IP商業模式。

 

然而,隨著「日向」風靡,中國風的動漫形象在中國基本賣不動。這與青少年用戶長期接觸日本、美國高質量「進口貨」有關。

 

不像美國、日本動漫有極高的辨識度,中國動漫完全沒有中國特色!除了幼稚化、低齡化來過總局的「安檢」,就沒有任何特色。現在連維密秀都用龍袍、青花瓷作為圖案樣板了,我們還在拼大製作、炫特效,學完美國的特效製作,再學日本的故事線,最終成了四不像。

 

讀娛君認為,拋棄「中國風」不僅是影視行業,更是文創領域最大的悲哀,中日同屬於東方文化體系,為什麼日本在文學、影視、動漫領域嶄露頭角,而中國卻一直沒什麼起色。

 

最終,這波靠著進口動漫培養出來的80、90、00後,逐漸轉向了日本動漫和美國漫畫,而國內像《大鬧天宮》這樣經典的宣揚國粹的東西,根本無法提起現在孩子的興趣,更別說為之買單。

 

這不得不說到另一個問題:國內動漫製作水平不足,動漫人的創作能力參差不齊。

日本從短期大學到正規帝大,都有十分正規的培訓體系,並且每個工種都有定向培養,從上色的仕上到到畫室購買畫材的幫工,有20-30種。而國內學畫漫畫簡直是不務正業,小廣告上的民辦動漫學校不是傳銷組織就萬幸了。

 

亂七八雜的資本先行的動漫產業

 

中國動漫產業確實在最近幾年有了質的突破,商業化之路也亦步亦趨學得像模像樣。據網絡數據顯示,目前在動漫產業廝殺的除了2015年下半年以來新成立的幾百個創業企業,還有幾大上市公司和巨頭的布局:

 

更別說以動漫產業上市的奧飛動漫等行業內巨頭。雖然上表略顯亂七八糟,但是各大「巨頭」們的布局基本只有兩個脈絡:

 

一是買買買,投資導向。有技術、創作能力強的團隊,拿不到錢只會白搭,大公司投資其實這並沒有什麼不好,不僅給錢還給資源。但是有投資方就意味著「站隊」。國內動漫作品聚集地A、B站就是因為投資者不一樣,產生的一系列不太光彩的競爭手段,讀娛君說極其反感,相信大家也不會反對。

 

隨著IP概念的炒作,但凡手上有點錢的,都想進來碰碰運氣,據讀娛君統計,2016年動漫相關創企至少有300家,而僅在2016年下半年,獲投的創業企業就有31起。

 

而是作品導向,各大巨頭旗下重點宣傳的作品,基本都是在小的創企甚至是團隊生產,並市場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以後,巨頭們直接將整個團隊、公司買過來,這次的《中國怪談》就是網易漫畫在作者這部作品受眾很廣以後買過來,再大力宣傳,更深入的IP挖掘怒賺一筆的典型。這其實與第一條買買買沒什麼區別。

 

再說一下分級制度,實在搞不懂為什麼還不實施,不分級,就不可能光明正大的看到不弱智的動畫片和漫畫書。就像賀歲的《大鬧天宮》真的不太適合全家人一起看,讀娛君也就睡了三覺,被小侄子尖叫吵醒了兩次而已。

 

雖然你們可能說,創新是一步步來的,國漫怎麼能一口吃個胖子嘛,但是讀娛君認為靠這一個類似「單行本」的《中國怪談》,耍著90年代日本人玩剩下的套路來「扭轉局勢」,讀娛君是不大讚成的。

 

相關焦點

  • 《中國怪談》點擊破六億,其實它都是日本上世紀玩剩下的套路
    作者:毛利小二郎上周,網易漫畫上的一部《中國怪談》點擊量突破了6億,很多人高呼這預示著新時代的商業變現之路,作者十日十月為「中國版的伊藤潤二」,這部恐怖故事漫畫會成為中國動漫史上轉折點。But,讀娛君看了幾話以後發現,這不就是漫畫版日本長壽日劇《世界奇妙物語》麼?
  • 網易漫畫《中國怪談》點擊破6億,國漫作者不甘只做中國版 「伊藤潤...
    這句話道出了《中國怪談》的出路,也是中國漫畫產業的發展趨向:網際網路時代,傳統的內容承載媒介,紙,已經在退出歷史,中國不可能在走一條如同日本漫畫產業以報刊雜誌、書本畫冊興起漫畫產業的道路,這條道路在漫畫產業如此繁盛的日本都走得戰戰兢兢。
  • 《六人晚餐》講述上世紀90年代故事 「達康書記」有了正常人的生活
    由「達康書記」領銜的青春愛情電影《六人晚餐》將於6月16日登陸全國院線。該片由知名導演章家瑞擔任監製,第七代導演代表人物李遠執導,竇驍、張鈞甯、鄔君梅、吳剛領銜主演,趙立新、俞灝明等聯合主演。影片改編自魯迅文學獎得主魯敏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的雲南重工業基地,兩個單親家庭、六個主人公之間的愛恨別離的故事,真實地構築了一個在社會轉型的大環境下,兩代人、兩個家庭之間青春飛揚又充滿無奈和悲愴的人生百態。  《六人晚餐》關注社會、關注大時代背景下的小人物悲歡,是中國電影裡一股罕見的清流。
  • 《中國怪談》「地獄電梯」強勢上線 這是VR+國漫的首次碰撞之果
    國漫之所以擁有如此巨大的市場前景,除了以90後、00後為主的動漫人群逐漸成為主流消費人群,動漫IP本身強大的市場號召力之外,很大程度上在於IP的大背景下,動漫人、動漫公司正通過影視作品放大IP的影響力和覆蓋度,並且通過VR等全新玩法在做大做強國漫IP。   讀娛君關注到,作為2016年國漫現象級IP的《中國怪談》動畫即將上線。
  • 小泉八雲《怪談》|一個西方人在日本所聽聞的怪力亂神
    作者:文穴評論員校對:LITCAVE工作室配圖:online在日本志怪小說中,小泉八雲算是一朵仙葩,因為他本身是一個歐洲人,後來卻對日本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寫了不少文化和志怪短篇,一度成為知名的日本作家,混在一堆東方作家中,似乎也沒人知道其實他個異域來的人物。
  • 上世紀90年代日本炒房者,後來過得咋樣了?結果超出想像
    最著名的是,由於日元兌換美元的大幅升值,讓日本買下了美國的洛克菲勒大廈,甚至日本東京的一個區,可以買下整個美國。足見日元升值之後的強勁購買力。而當日元升值,日本對外出口貿易受阻後,日本就開始轉而發展本國的房地產業,同時由於日元升值趨勢已經形成,國際遊資紛紛進入日本投機炒房,這樣既可以享受日本房價上漲的收益,也可以享受到日元升值的好處。
  • 上世紀90年代的春節記憶——鞭炮聲裡辭舊迎新
    爆竹聲中除舊歲,這是中國最傳統的過年情景,噼裡啪啦的鞭炮聲是上世紀90年代最響亮的年味兒記憶。二踢腳、大地紅、竄天猴、衝天炮……這些聽起來充滿火藥味、帶有「呲呲」引燃聲的鞭炮,裝點了節日天空,熱鬧了整個正月。
  • 揭秘上世紀90年代世嘉鮮為人知的官方遊戲卡帶燒錄服務
    說起遊戲主機廠商官方提供的卡帶燒錄服務,年長一些的玩家可能會想到任天堂1997年開始在日本為SFC和GB推出的名為「任天堂力量」(Nintendo Power)的服務,這項服務後來國內神遊科技也曾以「神遊加油站」的名字引進過。但其實世嘉早在1994年就通過合作方在北美推出過類似服務,不過由於當時該服務在進行了試運行之後就很快夭折,因此被鮮為人知。
  • 上世紀90年代,盧布貶值了1萬倍!對俄羅斯的影響有多大?
    其實,我們雖然整天說擔心通貨膨脹,但準確的說應該是擔心惡性的通貨膨脹,因為正常的通貨膨脹每天都在發生,不僅不是壞事,還有利於刺激經濟,是個好事兒。那麼什麼是惡性通貨膨脹呢?我們知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俄羅斯的前身蘇聯經歷了一場巨變,巨變的同時給俄羅斯帶來了嚴重的經濟危機。作為沙俄和蘇聯時期的法定貨幣,盧布一直有著比較堅挺的匯率。在冷戰時期,隨著蘇聯二戰後國力的增長,盧布的匯率也是水漲船高,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100美元只能兌換90盧布,盧布比美元還要值錢。
  • 上世紀90年代的VR遊戲機玩起來是怎樣的體驗
    VR雖然是近一兩年才流行起來的技術,但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已經有原型產品出現,到了90年代就已經有VR遊戲機供消費者體驗。90年代的VR遊戲機究竟是什麼樣的?玩起來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外媒記者Lewis Packwood日前就體驗了這樣一臺VR遊戲機,並寫下了自己的感受。VR次元獨家整理報導。
  • 日本宇部興產:違規行為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一直持續
    據日媒2月23日報導,日本綜合化工企業「宇部興產」23日發布消息稱,在千葉縣市原市的千葉石油化學工廠存在部分聚乙烯產品未實施向客戶承諾的檢測、偽造記錄進行銷售的違規行為。此事涉及50家客戶。違規行為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一直持續。 在東京都內舉行記者會的社長山本謙道歉稱:「給諸位添了麻煩,深表歉意。」
  • 上世紀90年代,德國攝影師體驗了一回
    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一位德國攝影師來到了這裡,生活居住了一段時間,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了一些生活畫面。尤其是冬天裡的冰天雪地。一場大雪過後,冰天雪地,地上的積雪足足有車輪那麼高。這樣的天氣,真不知道怎麼把汽車開出來的。這種大雪天氣,生活中幾年也不見得遇上一回。至於遠處的樓房,則是蘇聯時代有特色的筒子樓。有軌電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地區也常見。
  • 圖說歷史: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城鄉居民十大日用品
    黑白電視機,如天津產的北京牌電視機熨鬥,又分為蒸汽熨鬥和電熨鬥電熨鬥家用縫紉機,有飛人牌、飛躍牌黑白照相機,如上海照相機廠出品的海鷗牌相機各地生產的肥皂回力是中國最早的時尚膠底鞋品牌在20世紀70年代,回力鞋幾乎就是運動休閒鞋類的唯一象徵;相比解放鞋而言,它簡潔鮮明的設計在那個同質化的時代顯得卓爾不凡。到80年代時,擁有一雙回力鞋在青少年中已經是相當牛的潮人標誌。
  •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內地紅得發紫的十位男歌星,如今無人問津!
    90年代的娛樂圈屬於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無數知名音樂人在那個時代不斷湧出,搖滾、民謠,流行歌曲,各種歌曲類型都有一個領導人物我們就說說在那個年代紅得發紫的十位男歌星,如今卻無人問津光頭李進的《你在他鄉還好嗎》是一首中國大陸廣為傳唱的歌曲,他憑藉這首歌曲,成為了全國眾人皆知的歌曲
  • 日本最全鬼故事合集《全怪談》出版
    其實早在怪談被歸納成書,或被改編為影視作品之前,它們便與黃色笑話一同成了平民百姓打發漫漫長夜的必備法寶。提起「怪談」,想必大部分中國讀者第一個會想到的作者就是小泉八雲,他的《怪談》一書收錄了五十個誕生於日本民間的「鬼故事」,被廣為流傳。然而,若要提起「日本怪談的第一人」,小泉八雲卻不得不臣服於另一個並不為大眾所熟知的名字——田中貢太郎。
  • 上世紀九十年代那些事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劉佔坤/攝上世紀90年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它是中國的未來由朦朧而清晰、由迷惑而明朗的關鍵年代。正是有了這個改革開放的過渡期,上世紀80年代的價值才會轉化成具體的、實實在在的行動。
  • 走進日本妖怪紀念館!深度體驗日本怪談文化
    日本怪談是日本文化中極具特點的一部分,一直以來,這些怪談文化都十分興盛。1964年,小林正樹根據日本小說家小泉八雲的同名短篇小說改編而成電影《怪談》,他以《黑髮》、《雪女》、《無耳芳一》、《茶杯中》為敘事文本,藉助多種藝術形式呈現的一部經典怪談電影,這些故事全部取材於日本民間傳說,可謂「日本聊齋」。
  • 摩根大通:今天的中國和上世紀80年代日本有多像(組圖)
    這就是中國政策制定者所面對的困境。  現在中國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和80年代末的日本類似。日本經濟經歷80年代的高速增長以後,馬上又經歷了90年代「失去的十年」:實際GDP增長從1985-1989年平均的5.1%,下滑到1991-2000年的1.2%。土地價格暴跌。雖然沒有爆發系統性的金融危機,但其實金融壓力隱藏在「常綠」貸款、殭屍企業和殭屍銀行之中。
  • 網易漫畫《中國怪談》《嗜謊之神》漫展籤繪 幽麗COSER引爆全場
    在剛結束不久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以及上海COMICUP20魔都同人祭中,網易漫畫人氣漫畫家十日十月、庸鬼帶著各自作品《中國怪談》、《嗜謊之神》舉辦了粉絲籤繪,反響熱烈。另外,《嗜謊之神》中女性人氣角色幽麗憑藉可愛靚麗的外形俘獲各路美少女,CP20漫展現場數十名幽麗COSER齊上陣,引爆全場。
  • 上世紀80-90年代江城武漢老照片,重回舊日時光
    武漢這座城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英雄城市,是已經具有了3500年歷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這裡是中國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著名的江城,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鼎立的壯美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