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芋頭 製成粉絲闖天下 黎川縣湖坊鄉水湖村發展綠色加工產業

2020-12-21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2017年,湖坊鄉產業扶貧工廠成立,黃友華帶全鄉80餘戶貧困戶種植芭蕉芋700畝,生產「湖坊人家」牌芭蕉芋粉絲。2017年,黃德根到產業扶貧工廠當工人,年工資3萬元,同時夫妻種芭蕉芋5畝,年收入1萬多元,夫妻一年收入4萬多元,不僅解決了生活問題,而且他們兒子的學費也有了著落。

4月13日,走進黎川縣湖坊鄉產業扶貧車間,一顆顆「洋芋頭」經加工,變成一根根透明的粉絲。

「種上脫貧芋,走上致富路。」在水湖村黨支部書記黃友華帶領下,該鄉80餘戶貧困戶,依靠種植「洋芋頭」走上脫貧增收之路。

湖坊鄉人口中的「洋芋」學名芭蕉芋,耐旱耐澇,山溝河灘都可以種植,不需施農藥和化肥,且澱粉含量非常高,適合在黎川農村山區種植。該鄉民間常用芭蕉芋手工製作粉絲,是當地的傳統美食。

如何讓這種民間土特產實現規模化、商業化生產,與廣闊的大市場聯繫起來,使之成為帶動一方百姓脫貧增收的產業?黃友華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在廣西的一家農產品加工企業,他看到一套加工紅薯的設備,從中得到啟發。回到家裡,他親自繪圖,反覆修改,請當地工人製作。經過4個多月,2015年,一臺生產芭蕉芋粉絲的機器做成功。這臺機器的研製成功,不僅可大大提高芭蕉芋粉絲的生產能力,減輕了手工製作的勞動強度,還讓他看到了發展芭蕉芋產業,帶動村民脫貧增收的希望。

黃友華介紹,傳統的芭蕉芋粉絲製作時會添加明礬,不利於人體健康,機器生產的芭蕉芋粉絲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已通過相關綠色認證,產品遠銷福州、廈門、杭州等地。

2017年,湖坊鄉產業扶貧工廠成立,黃友華帶全鄉80餘戶貧困戶種植芭蕉芋700畝,生產「湖坊人家」牌芭蕉芋粉絲。

水湖村黃德根夫婦因身體原因,缺失勞動能力,一年收入才幾千元,生活困難。特別是他們的兒子考上大學,一家人為學費發愁。2017年,黃德根到產業扶貧工廠當工人,年工資3萬元,同時夫妻種芭蕉芋5畝,年收入1萬多元,夫妻一年收入4萬多元,不僅解決了生活問題,而且他們兒子的學費也有了著落。

「一畝芭蕉芋產量3000公斤,產業扶貧工廠按每公斤0.9元的價格收購,每畝收入2700元。」黃友華說,「依靠種植芭蕉芋,每戶貧困戶增收一兩萬元。今年,種植面積擴大到1000畝,希望帶動更多貧困戶增收。」

本報記者 劉斐

相關焦點

  • 發展芋頭深加工促進我國芋頭產業逆襲增長
    發展芋頭深加工促進我國芋頭產業逆襲增長  我國的芋頭大多用於蒸食或煮食,在南太平洋島國,烘焙的芋頭是當地人們主要膳食碳水化合物來源。在印度,芋頭廣泛被人們接受,被添加到各種食品中,是主要的食材。在巴西,煮熟的芋頭塊莖和玉米粉則製成麵包。在菲律賓,塊莖可油炸成酥片。
  • 黎川縣文化扶貧走「惠民扶智文產融合」特色之路(圖)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撫州訊 黎撫平、記者吳 平報導:近年來,黎川縣大力實施文化扶貧工程,堅持「扶貧先扶智,富口袋先富腦袋」,發揮文化滋養和精神支撐的作用,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走出一條文化惠民扶智、文產融合發展的文化扶貧特色之路。
  • 迎接四方賓客:2020撫州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將在黎川縣隆重召開
    熱烈祝賀2020撫州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將在黎川縣隆重召開8月25日—26日,2020撫州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即將在我縣隆重召開,隨著大會日益臨近,我縣充分利用燈杆、綠化帶、大型LED燈等載體,在高速路口、主幹道、古城景區、油畫創意產業園、德勝農墾小鎮等重點區域
  • 密雲生態優勢助推綠色產業發展
    密雲區依託生態優勢,推進綠色產業發展,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共進,用好生態鼓起了老百姓的錢袋,譜寫出綠色發展新篇章。在密雲水庫北岸,森林茂密,蜜源多樣,野生蜜粉源植物涉及千餘種,充足的蜜粉源植物資源為蜂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同時也解決了密雲水庫一級保護區退耕、禁養農民的轉移就業和增收問題,成功轉型為養蜂戶,實現了養蜂增收致富。我們家之前就是種一畝三分地,後來國家出臺了這個政策,就不種地開始養蜂了。一開始養的也少,就二三十群,經過這幾年發展現在有四百群左右。
  • 天下牧場產業聯盟峰會:打造產業聯盟,共享綠色發展
    2019 年7 月29 日,天下牧場食品集團以「打造產業聯盟,共享綠色發展」為主題,在寧城召開了天下牧場產業聯盟峰會。為了響應供給側改革,以及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以牛羊肉行業的重點,轉變成為消費者提供健康優質的產品。供給側改革是一個轉變發展方式的過程,中國更為優質的內蒙古牛羊肉核心產區一直以來響應號召,充分利用天然優勢,造就了物產豐富,草原遼闊的牛羊核心地帶。
  • 綠色新興產業釋放發展紅利——江蘇省邳州市產業與環境融合發展觀察
    建立在「公共空間治理」基礎上,綠色新興產業正在釋放更多發展紅利。作為全國知名的「銀杏之鄉」「大蒜之鄉」「板材之鄉」,綠色生態、精深加工、品牌創建等現代化要素,正全面推動傳統產業的升級、重構。邳州市委書記陳靜說:「聚力產業創新、聚焦生態富民,以擔當抓落實,以實幹促發展,走對走好新興產業爆發增長、綠色產業持續升級的發展路徑。」邳州所選擇的路徑上,已經碩果纍纍。
  • 鄉村振興|濟寧微山:湖村融合發展 小漁村變身「枕水魚鄉」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蔡珂珂 相旺 通訊員 張裕祥)濟寧市微山縣愛湖村坐落在微山湖畔,三面環水,全村677戶居民,其中420多戶是上世紀70年代上岸居住的漁民。為了讓漁民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愛湖村大力發展生態漁業養殖,深入挖掘湖文化、河文化、船文化,通過文旅融合發展,使昔日的小漁村變身多彩的「枕水魚鄉」。在微山縣愛湖村養殖產業調度會上,大家正在一起商討的是合作社即將上市的對蝦和螃蟹,如何把握時機進行銷售的問題。愛湖村677戶居民,其中420多戶是上世紀70年代上岸居住的漁民。
  • 2018年黎川縣黎川一中招聘10人簡章-江西教師招聘考試網-江西人事...
    【導讀】2018年黎川縣黎川一中招聘10人簡章已公布,報名時間為即日起至2018年6月30日。   江西教師考試網同步江西華圖招聘信息:2018年黎川縣黎川一中招聘10人簡章,報名時間:,請考生多加關注。更多關於黎川縣招聘,黎川招聘,撫州招聘,教師招聘,江西教師招聘考試的內容,請關注(江西教師招聘考試頻道/江西人事考試網)!加入官方交流群(
  • 一顆芋頭帶來的賀州扶貧「大能量」
    芋頭,多年生塊莖植物,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葉片盾形,葉柄長而肥大,綠色或紫紅色;植株基部形成短縮莖,逐漸累積養分肥大成肉質球莖,稱為「芋頭」或「母芋」,球形、卵形、橢圓形或塊狀等。據統計,朝東冷泉香芋產業帶動貧困戶1072戶,覆蓋全鎮39%貧困戶,成為該鎮特色脫貧產業。天然富礦的西嶺山泉水和得天獨厚的沙瓤土地為該鎮大力發展香芋產業創造了條件。朝東冷泉香芋不僅粉糯香甜,還具備生長周期短、耐儲存的品種優勢,結合芋頭持續走高的市場行情,正適合貧困戶脫貧致富。
  • 芋頭的加工方法
    1、芋頭粉  選用高球形,單重600克以上的新鮮芋頭,修整芋頭,切去根部粗糙部分。切塊後用0.1%焦亞硫酸鈉和0.1%檸檬酸浸泡護色。然後於80℃下燙漂1分鐘,撈起後仍浸泡在護色液中,待料溫降至常溫後用水漂洗,洗去殘留的護色液。將芋頭粉碎成4——6毫米顆粒,送入磨漿機中磨漿。
  • 南平邵武:綠色產業發展動力澎湃
    在堅定綠色方向、堅持生態優先、堅守發展底線的過程中,邵武的生態環境和產業發展,形成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格局,並在良性互動中不斷積蓄起強勁的綠色動力,助推綠色產業蓬勃發展、闊步前行。綠色引領,好思路擘畫產業發展藍圖近年來,南平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論,出臺七大綠色產業發展規劃,加快培育實體經濟、數字經濟、回歸經濟、夜間經濟等「四大經濟」,在全國首推武夷品牌、生態銀行、水美經濟「三大創新」,搭建起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引領各縣(市、區)走出閩北特色的發展之路。
  • 黎川縣洲湖村:黨建引領奏響「全域旅遊」主旋律
    近年來,在脫貧攻堅戰進行時,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全域旅遊發展大背景下,黎川縣華山鎮洲湖村貫徹落實黨中央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要求,以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引領,依託紅色資源、古色資源、綠色資源,奏響全域旅遊主旋律。
  • 南平延平區築牢綠色發展理念 轉產轉業闖出新天地
    原標題: 延平築牢綠色發展理念 轉產轉業闖出新天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去年2月,市、區合力打響集中整治延平區畜禽養殖汙染「攻堅戰」,完成拆除、關閉養殖場5722家,削減生豬存欄數310.4萬頭,5224戶退養戶開始轉產轉業,延平轄區流域水質持續向好,20條劣Ⅴ類水體全面消除。
  • 國內外鱘魚魚子醬加工產業發展概述
    鱘魚肉質鮮美、營養價值極高,魚體與魚卵的蛋白質含量高達20%以上,其系列深加工製品魚子醬、烤魚片、炒魚鬆、醬魚肝以及燻烤魚香腸等享譽國內外,深受消費者歡迎。尤其是鱘魚魚卵加工製成的魚子醬被稱為「黑色軟黃金」,躋身高檔滋補保健品行列。據調查,1997年市場售價約500~700美元/千克,2006年養殖鱘魚的魚子醬批發價格更高達800美元/千克。
  • 涼城縣有機綠色農產品產業健康發展
    近年來,涼城縣把發展綠色食品產業與種植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相結合,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將無公害農產品發展作為綠色產業的啟動點和突破口,全面推動了綠色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一是推進總量規模增長。
  • 三大特色產業為普洱打上綠色發展烙印
    □本報記者 鄭建玲  「普洱市緊緊圍繞雲南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持生態立市、綠色發展,積極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取得顯著成效。」12月18日,在北京舉辦的「普洱市綠色食品推介暨中國咖啡產業創新發展峰會」新聞發布會上,雲南省普洱市副市長、西盟縣委書記楊宇開門見山地說。  普洱位於我國西南邊陲,享有「世界茶源」「中國咖啡之都」美譽,也是全國目前唯一的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
  • 梁弄:紅色基因引領綠色發展
    那段歲月,梁弄人民傾其所有,不僅為中共浙東區委、浙東行政公署等黨政軍機構提供住所,還冒著生命危險為前線戰士送糧送水,譜寫了一首首紅色讚歌。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從70多年前的硝煙中走來,如今的梁弄,紅色文化厚重耀眼,綠色產業蓬勃發展,古色風韻保存完好,金色風情鄉愁四溢,藍色智慧經濟風生水起,經濟社會各項指標位居全國革命老區前列。
  • 貴州:五大舉措推進辣椒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2020年,貴州省聚焦「八要素」「六個轉變」,堅持走「綠色發展、一二三深度融合,提質增效」的產業發展之路,補齊短板、延長鏈條、培育品牌、開拓市場,完善聯農帶貧利益聯結機制,著力做強「辣」產業,做好「辣」文章,推動朝天椒優勢集群建設高質量發展,將「小辣椒」打造成帶動貴州農民增收和縣域經濟發展的「大產業」,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提供支撐和保障。羅甸縣秋延晚辣椒「菜椒」套種模式。
  • 隴西:種道地藥材 促綠色發展
    今年,在省農業農村廳和隴西縣委縣政府統籌規劃下,省農技推廣總站與隴西縣農技中心攜手提供強勢技術支撐,幫助隴西縣大力創建了以「一圃兩帶」為核心的2萬畝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示範基地。  伴隨著萬畝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示範基地強勢崛起,「千年藥鄉」正孕育出道地藥材綠色新希望,以綠色標準化規模化種植示範引領隴西中藥材產業走上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 湖北恩施:大山深處的片片硒茶,憑啥在「一帶一路」闖天下?
    「硒」引天下的競爭力大山深處,片片硒茶,憑啥在「一帶一路」闖天下?硒茶神韻,文化為魂。摩洛哥年進口茶葉10餘萬噸,98%來自中國。恩施硒茶在摩洛哥深受歡迎,與深厚文化息息相關。去年5月,摩洛哥地中海電視臺《綠茶古道》攝製組到利川「尋根」,被源遠流長的恩施硒茶文化深深折服。種茶歷史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