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臺灣2020大選三組選擇,兩種前途

2020-12-14 中國臺灣網

郭臺銘

臺灣媒體昨天報導,郭臺銘將在9月13日宣布退出國民黨,並在中秋連假結束後登記成為「總統」被連署人。兩天前郭臺銘和日本記者會面,透露將在9月17日前作出最後決定,這是郭臺銘在國民黨初選失利之後,本人第一次表達參選意願。 郭臺銘脫黨參選看似如箭在弦,就等宣布。而近期不斷操作「柯郭王結盟」話題的柯文哲,昨天在一家電視臺播出的專訪中又說「若郭不選,輪到我要天人交戰了」。

香港中評社刊發短評文章認為,不管是郭臺銘或柯文哲出戰,臺灣2020大選很可能有三組人馬、兩種前途的選擇。

韓國瑜

三組人馬演變的結果,很可能又會回歸到藍綠對決,最弱勢的第三組人馬,最後可能被邊緣化,遭棄保。國民黨、民進黨勢均力敵,郭臺銘或柯文哲出戰,以「一人敵兩黨」,只有「神力超人」才可能成功。

蔡英文、柯文哲

藍綠對決,擺在選民面前是兩種前途的選擇。如果韓國瑜勝出,在「九二共識」之下重啟兩岸交流協商,政治、軍事對立會緩和下來;如果蔡英文選贏連任,就如柯文哲所說,「臺灣不至於『亡國』,但就苦日子呀!兩岸問題講這麼硬,很難轉圜。」

兩岸關係在今次大選中尚未被炒熱,但它一定會是選戰後半段的主要議題之一。惡化兩岸關係意味著「苦日子」的延續,2020大選三組選擇,兩種前途,決定權在選民手裡,就如韓國瑜所說,「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要問為了這個『國家』,你把票投給了誰。」

編輯:承志

相關焦點

  • 美國大選揭曉,港媒:對大陸只有兩條路,臺灣面臨選擇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美國大選態勢逐漸明朗,民主黨的拜登當選。對此,「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首席顧問趙春山,不管美國總統是川普還是拜登當選,臺灣和大陸只剩下兩條路,一是打,另一個是談,如果現在蔡當局還沒看清國際局勢,回到「九二共識」的軌道上,兩岸關係只會越發緊張,港媒也認同此觀點,如果不要打,就只有談。拜登取代共和黨的川普將入主白宮,外界擔憂,若拜登當選恐讓陸臺美關係有所改變。
  • 臺灣2020「大選」出現重大變數!
    臺灣2020「大選」出現戲劇化發展,臺北市長柯文哲8月1日正式宣布組黨。他是否與在國民黨初選中失利的鴻海創辦人郭臺銘合作參選,一時間成了島內政壇最熱門的話題。他稱,「政治不難,找回良心而已;從政不難,莫忘初衷而已」,他籌組的「臺灣民眾黨」是以臺灣為民、以民眾為本,「臺灣就是我們,我們就是民眾,臺灣在藍綠以外要有另一個選擇機會」。該黨的執政原則是「清廉、勤政、愛民」,「臺灣整體利益、人民最大福祉是我們的中心思想,臺灣因為有我們變得更好」。接著他話鋒一轉,表示對民進黨當局很有意見,「這是一個沒有價值的政黨,所以無法讓科學專業實現」。
  • 郭臺銘三個選項牽動臺灣2020「大選」,到底他會怎麼選?
    初選失利的他現在變成了2020「大選」的關鍵因素,至少8月底以前會明朗。香港中評社刊發評論員林淑玲撰寫的社評說,臺灣2020「大選」在民進黨蔡英文、國民黨韓國瑜都確定之後仍撲朔迷離,會不會有第三組參選人柯文哲?乃至第四組郭臺銘?
  • 港媒:蔡英文和亂港分子吃"人血饅頭" 蔡的"饅頭"大
    香港前特首董建華曾直指,在香港事件的背後可以看到美國和臺灣兩隻黑手。港媒評論也指出,修例風波及其引發的暴力運動,本來就是美國、蔡英文當局在背後撐腰,蔡英文是「幕後老闆之一」。「老闆讓你辦事,你得到政治本錢已經是報酬,你卻不識趣,赴臺要求蔡老闆為你包底?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蔡英文利用香港泛暴派,本來就是為自己助選,泛暴派被人用完即棄,也是意料之中。
  • 臺灣「大選」電視辯論擬三立公視合辦三場
    中國臺灣網12月14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2016「大選」電視辯論因民進黨及蔡英文方面始終堅持在三立電視臺首辦糾纏至今。今天國民黨、民進黨及親民黨代表、三立電視、公共電視與「四報一社」舉行「大選」辯論協調會議。  會中民進黨倡議由三立及公視、「四報一社」聯合舉辦,並在1月3日前舉辦3場,其中一場為副領導人候選人辯論會,獲各方原則上同意。
  • 2020臺灣「大選」 第三勢力勝選渺茫
    這些搭檔看似聲勢不弱,其實在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中,第三勢力勝出的機率微乎其微;就算在「立委」選舉有一定空間,也不可能變成第一大黨。      民進黨與國民黨相繼確定提名人選後,柯文哲會不會參選2020?一直是熱門話題。日前他已決定成立臺灣民眾黨,推出十人參選「立委」,但對是否參選2020,還是沒有明確表態,只釋出可能跟郭臺銘合作的訊息。
  • 港媒專論:在臺灣 公投何時能與大選脫勾?
    紛紛反對核四與2014年大選綁在一起,反對的理由不僅是因為蘇貞昌處理反核四公投案的程序有瑕疵,且不夠慎重,更重要的是,反核一旦與臺灣政治選舉掛勾,非但會模糊焦點,更易操作成政黨對立與政治鬥爭的工具,這實非反核人士所樂見,臺灣一旦公共議題泛政治化後,成為政黨鬥爭與批判的工具,就失去公共討論的理性空間,也會變成不問是非只問立場的情況。
  • 美國大選後 臺灣的三條路
    她們就像是在豪賭一場政治梭哈,把臺灣民眾所有的身家性命,全部押在川普身上;似乎只要川普贏了,臺灣就可以高枕無憂。而且蔡當局還堅信:川普一定會贏得連任!如果你問蔡當局:萬一川普選輸了,臺灣該怎麼辦?不知她們的答案會是什麼?臺灣民眾其實更擔憂的是:美國大選後,臺灣何去何從?
  • 2020年臺灣地區大選拉開序幕
    2019年新春過後,臺灣地區2020年大選序幕就逐漸拉開,並有多個看點。外界最關注的當然還是可能的選舉結果及懸念:例如「九合一」選舉大勝的國民黨會不會繼續贏得明年大選,可能代表民進黨參選的蔡英文會不會成為臺灣第一個連任失敗的領導人,「白色力量」柯文哲會不會參選。
  • 國民黨訴求韓國瑜、蔡英文對決:2020大選不是「三分天下」
    國民黨訴求韓國瑜、蔡英文對決:2020大選不是「三分天下」 2020年01月07日 12:37:00來源:中國臺灣網 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國民黨候選人蔡英文、韓國瑜。(圖片來源:臺媒合成圖)  中國臺灣網1月7日訊 將於1月11日舉行的臺灣地區2020大選在即,國民黨向支持者呼籲集中選票,訴求韓蔡對決,不讓第三勢力分散票源的策略。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競選總部總幹事曾永權昨天(6日)強調,2020大選絕不是一場「三分天下」的選舉,而是國民黨和民進黨就臺灣發展的總路線之爭。
  • 臺灣「大選」選制的影響
    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以下簡稱「大選」)的選舉制度大致經歷了從絕對多數決、間接選舉方式向相對多數決、直接選舉制的轉變過程。在臺灣藍綠對決的政治生態中,當前的相對多數決制度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影響:一是當選者民意基礎不足,二是為沒有勝選希望、但有一定實力的候選人提供「攪局」空間,三是引發選民策略性投票,四是有強化臺灣政局兩極化結構的趨勢。
  • 臺灣媒體人分析美國大選「詭異現象」:和臺灣2020相似
    美國總統大選已進入倒數階段,再過2天就是投票日了,現任總統川普幾乎每場造勢活動都吸引眾多粉絲到場支持;反觀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造勢場合則冷清許多。對此,資深媒體人韋安就在臉書分享他所觀察到的驚人發現,直言「看到美國大選的造勢場合,和臺灣2020『大選』有驚人相似之處。」
  • 臺灣地區2020大選民調還可信嗎?臺媒:欺人者自欺
    臺灣《聯合報》調查顯示,僅29%的人相信民進黨的蔡英文民調大幅領先國民黨的韓國瑜。圖為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距臺灣地區2020大選投票日還剩一個月時間,各方所做民調層出不窮,但基本都反映出國民黨的韓國瑜大輸民進黨的蔡英文的局面。臺灣《聯合報》11日刊文稱,根據該報所做調查,臺灣社會只有不到三成的人相信這些民調數字能夠反映真實選情。
  • 看到美國大選造勢場,臺媒體人:竟和臺灣2020「大選」驚人相似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最後衝刺,現任總統川普每場造勢活動,都受到粉絲熱烈歡迎。反觀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造勢活動,相對冷清。臺灣資深媒體人韋安話中有話表示,看到美國大選的造勢場合,和臺灣2020「大選」有驚人相似之處。
  • 臺灣大選觀察
    我從來沒有追選舉追得那麼瘋狂過,從北到南,三組候選人的造勢現場都近距離觀察過。這次選戰的確熱鬧,也許是臺灣人那種愛熱鬧的個性,臺灣的大選好久沒有出現這種充滿懸念不知結果的情況了,正是因為結果不明朗,反而激起臺灣民眾的參與投入感。
  • 三立憑什麼敢辦2020臺灣大選電視辯論會?
    離臺灣2020選舉投票日已不到一個月,候選人電視辯論會在哪裡舉辦才剛塵埃落定。12日,臺灣公共電視發出聲明稱,已取得宋楚瑜、韓國瑜、蔡英文三位候選人同意書,2020候選人電視辯論會將在公視和三立各辦一場。
  • 臺灣2020大選三副手,誰能給候選人加分?
    臺灣地區2020選舉已進入關鍵時刻,國民黨、民進黨、親民黨三組候選人都先後完成參選登記。儘管蔡英文、韓國瑜、宋楚瑜是這場選舉的當然主角,但他們的副手也不可小覷,畢竟搭檔人選能否起到一定的加分作用,對選戰來說也相當重要。那麼這三位副手,究竟誰會是2020選戰的最佳助跑員?
  • 臺媒估臺灣2020大選投票率衝高 700萬票可當選下屆領導人
    臺媒預估臺灣2020大選投票率衝高。(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中國臺灣網1月10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今年島內大選藍綠廝殺激烈,預估投票率會比上屆的6成6高出許多,如果以2012年大選投票率7成4計算,全臺可投票1430萬票,過半數當選票數在700萬上下。
  • 臺灣地區2020大選 誰能解開勝選方程式
    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大樓臺灣2020選戰節奏在近期不斷加快。藍綠黨內初選競爭已進入白熱化,民進黨蔡賴之爭已經水落石出,國民黨郭韓之爭在組織戰和輿論戰上全面展開。可見,2020選舉,各方都準備充足蓄勢待發,年底選戰懸念叢生精彩可期。對於各黨各方參選人而言,2020勝選是唯一目標。但相較於過去臺灣大選「站穩政黨基本盤,抓住中間選民」的制勝法寶,由於近些年來臺灣政黨版圖變動劇烈,再加上「素人政治」和社交媒體興起,去年「九合一」選舉的過程和結果就昭示著2020選戰很可能會與過去臺灣的歷次大選有很大不同。
  • 大選2008中國臺灣:「會選舉的,在臺灣總有飯吃」——直擊馬英九...
    兩個候選人都反覆論述自己對臺灣前途的思考,抨擊對方為了私利而忘記了臺灣的整體。    而就在候選人們侃侃而談的時候,弘青廉、崔臺青又開始了下一段的忙碌。「文宣部」與「輿情部」    距離「大選」投票還有近三個月,雖然選戰尚未如火如荼,不過弘青廉說「晚上10點下班不算少數」,崔臺青也是「常常睡眠不足,有了黑眼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