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中國最純正的漢族人」,只會說古代方言,一般人真聽不懂

2020-12-17 靜說歷史

經常看古裝劇中的人都是說的標準普通話,但「普通話」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清末,後來才形成了以北方話(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標準漢語,想必大家都產生過一個疑問,古時候的人們是用什麼語言進行交流的呢?

在沒有普通話之前,或者是乃至有了普通話,全中國的每個地方基本都有著自己的語言,只有一個地方的人才能互相聽懂,也就是方言,俗話說得好,「三裡不成調,十裡不同音」,足以可見方言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可想而知,這些方言都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不過相對來說,其實是在近代古語中發展而來。那麼如今現存最古老的語言是哪個地方的語言呢?今天就來介紹一下客家話。

可能大家會認為自古中原王朝多在北方地區,現在的官話是北方話,是分布最廣、使用人數最多的一種漢語方言,在明清時期就被稱為「官話」,那又為何是分布在南方的客家話會被認為是最古老的語言呢?而且客家人還被認為是中國最正宗的漢族人。客家語與其他的地方方言有所不同,是中國臺灣的官方語言之一,是漢藏語系下漢語族內一種聲調語言,還是太平天國的「國語」,足以可見這種語言絕不是南方土生土長的語言。

根據專家學者的研究,客家人很有可能是隨著古代幾次戰爭和時局動蕩時期的移民潮,從北方遷移到華南,最早可追溯到秦國徵戰百越誕生的一個群體,後來還有西晉「五胡亂華」時期的北方人南遷,唐朝安史之亂,靖康之難,清兵入主中原,太平天國運動,這是五次大遷移,最早的中原漢族帶去了當地所在語言的特色,那時的語言離殷商周還很近,在南宋時期初步形成自己的一套語言體系,如此才會說客家話是中國最古老的語言。

不過並不是說客家話就是標準的古漢語,只能說古漢語在客家話中有跡可循,如今的現代客家話中還保存著尋多古漢語語音特點,但這套語言體系在形成之初,就已經是混雜著多代來自大江南北的遷移人民的語言體系,所以客家話的語言在在繼承古漢語的基礎上,發生了有規律的音變,但還是能夠與古代韻書記載的發音對應。

可為何形成於南宋初時期的客家話會沒有再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呢?因為客家人曾長期處於封閉狀態,語言的傳承自然也在一種不受外界幹擾的封閉狀態中,而且他們嚴厲的祖訓不允許語言隨便改變,直到傳統的封閉社會瓦解後,他們這種晦澀難懂的語言在外界看來沒有強大的生命力,差點衰落,幸得國家和人民的重視和保護,將客家話運用在影音娛樂的媒體中,這才使得客家話能夠在現代社會中繼續傳承,客家語也成為了古漢語中的活化石,是漢語七大言之一。

其實客家人不僅保留了中國最古老的語言,他們還保留了漢代塢堡的建築風格和形式,漢晉的塢堡在建築歷史上被譽為中國的五大特色之一,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圍龍屋、土樓,這是我國最具鄉土風情的五大傳統住宅建築形式之一,圍龍屋的整體布局是一個大園型,在整體造型上,圍龍屋就是一個太極圖,由此可見客家人的確與古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

相關焦點

  • 中國最純正的漢族人,只說2000年前的方言,雖然難懂,但好聽
    中國最純正的漢族人,只說2000年前的方言,雖然難懂,但好聽 《禮記·王制》:周初分封八百諸侯,而五方之民,言語不通。為了讓語言統一,周朝確定了「雅音」作為共同語言,在《論語·述而》當中記載: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 中國最正宗的漢族人,只說古代方言,專家:雖然聽不懂,但好聽
    方言在幾千年的演變當中,語音、詞彙、語法都在改變,幾千年的發展,方言早就成了活化石,國內的專家也是認為方言與方言之間是獨立的語言,雖然次方言很多,但語言學家只劃分了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列如;犯貧、貧氣、搓楞等)、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
  • 他們是中國僅存的純正漢族人,人口高達1億,說正宗漢語卻最難懂
    他們是中國僅存的純正漢族人,人口高達1億,說正宗漢語卻最難懂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歷史發展中形成多個民族文化,很多民族也強盛國,甚至統治漢族許多年,但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民族之間相互通婚同化,很多民族都有許多傳統被保留了下來,唯一人口最多的就是漢族了
  • 追溯最正宗漢人,至今說古代方言,專家:雖聽不懂但古色古香
    如我們所知,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這其中漢族是人數最多的,不過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現在的漢族並不是最為正宗的,因為漢族在時間的洗禮之下加入了其他民族的影響和改變,不過還有一部分人可以稱之為最正宗的漢族人,我們現在稱這部分人叫「客家人」。
  • 他們是純正的漢族人,人口有1億,只說正統漢語,雖難懂,但好聽
    中國的語言種類非常的多,目前為止是使用標準語也就是北京官話的人是最多的。但其實在所有語言來說有一些語言經過長時間的流傳漸漸與傳統的古漢語脫離了,直到現在有這麼一群人才算是說正宗漢語的漢族人,這類漢語比較難懂,但是聽起來還是很好聽的。
  • 他們是純正的漢族人,人口高達1億,說正宗漢語,雖然難懂但好聽
    如今漢族人隨處可見,都自稱炎黃子孫,中華兒女,但分布全世界十幾億的漢族人是純正漢族人嗎?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據史書記載和考古發現,漢族至今已有8000年的歷史,華夏民族最早在黃河流域建立了大地灣文化和裴李崗文化。
  • 中國最難懂三種方言:中國人聽不懂,外國人學不會,是你家鄉嗎?
    當然,這個「鬼話」不是真正的「鬼話」,而是「溫州話」,被稱為「中國最難的方言」,到底有多難呢?今天小編教大家韓國排名前三的「恐龍級」方言溫州的話是,「吳語」的一個次方言,屬於南部的吳語,吳語相同,北部的吳語,這也完全不一樣,所謂「三裡和調,十裡聲音」,其他地方的人根本聽不懂,但當年抗戰的時代,韓國軍隊親自來到了2個溫州人,負責信息傳達,日本軍隊的情報當局一字不漏記錄無論如何翻譯溫州話溫州話仿佛是我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很多人不知道,實際上「鬼都聽解」的溫州話才是中國漢語的
  • 擁有雙眼皮的人竟然不是純正漢族人,純正的漢族人都是單眼皮!
    人的審美隨著社會的發展也有了很多不同,很多人嘴上說著心裡美才是最美的人,只是大部分人對於美女還是會有不同的優待,這也可能是人的潛意識行為,也是欣賞美的事物地一種體現。但是實際上,在古代是少有人擁有雙眼皮的,專家解釋過,漢族古代人物基本都是單眼皮的,後來之所以出現雙眼皮,則是因為漢族人生活得地方慢慢出現了其他民族得人,在多次的改朝換代中沒,各個民族之間不斷的進行交流融合,各種不同的基因得到優化,到了現在,雙眼皮已經是越來越常見。而因為雙眼皮較之為單眼皮要漂亮,人們漸漸的都喜歡上了雙眼皮。
  • 中國五大難懂方言:粵語只能墊底,第一常被人稱為「鬼話」
    中國五大難懂方言:粵語只能墊底,第一常被人稱為「鬼話」中國的人口多,分布的地方也不一樣,各個地方還有各地地方的方言,不過小編今天說的是漢語裡的,少數民族不包含在內,並且排名可能出現片面,個人有個人的排行,不過這是相對比較難懂的方言,看看有你的方言嗎
  • 廣東最難聽的方言,比粵語還複雜,很多廣東人都聽不懂
    雖然學校從小就教育孩子們要說普通話,但是家裡的很多大人還在說當地的方言,久而久之孩子們也學會了。現在在網絡上都流行拿自己的家鄉話說一句搞笑的話,也讓方言增添了很多的趣味,例如四川話、東北話、河南話,都非常的有趣。
  • 他們是純正血統漢族人,先秦時被逼5次南下,如今人口超過1億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多民族國家,在全國近14億人口之中,漢族人佔全部人口的比例約為90%,其他的55個民族佔比約為10%。對於北方的民眾來說,如果提起彝族人、白族人、苗族人、錫伯族人那一定是耳熟能詳的少數民族同胞,但是若要說到客家人、客家話,恐怕沒有幾位能夠說的清楚明白。
  • 中國「最會賺錢」的城市,方言完全聽不懂,被譽為東方猶太人
    隨著中國經濟市場的持續火爆,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創業青年,要說中國創業人數最多的省份,一定是浙江省,浙江作為中國的第四經濟大省,各個城市的發展比較均衡,再加上這裡的民營企業發展非常迅速,所以浙江是中國國民最富裕的省份。
  • 廣東不說粵語的兩個地方,方言使用很廣泛,但連廣東人都聽不懂
    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的語言分為好多種,種種各不相同,所以很多外國人甚至中國人都說中國語言實在是博大精深,明明使用的是同樣的詞語卻偏偏表達的是兩種不同的意思。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特別是全國的各地的方言更是讓人難以理解。
  • 中國3大難懂方言:外地人聽不懂,本省人也含糊,你的家鄉入榜沒
    曾經有網友在微博發布了中國最難懂的三大方言,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這些方言難懂到什麼程度呢?倘若你是本地人,走出個三裡地五裡地,碰到一個陌生人試圖交流時,你恐怕已經聽不懂他在講什麼了!倘若你是來旅遊的外地人,聽到當地方言,恐怕你只能一臉懵逼地來,一臉懵逼地走了。
  • 中國最不會說普通話的地方,說話中透露著濃濃的方言,遊客聽不懂
    有的地方的口音是和普通話差不多的,我們一聽就能夠懂,但是有的地方他們當地的口音就像是天書一般,讓人根本不懂得他們是在講什麼。中國最不會說普通話的地方,說話中透露著濃濃的方言,遊客聽不懂所以為了能夠方便全國人民能夠交流的更加輕鬆,國家便很早就提出了普通話,這樣一來,人們在交流的時候便方便了很多。
  • 他們是純正的漢族人,光人數就有一個億,漢語說得難懂卻十分好聽
    要說漢服的講究,那真是說上個幾天幾夜也說不完,我們的每一件漢服都有背後的深意和味道。正是我們經過多年的沉澱,才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漢族,漢族的民眾都穿一種衣服叫漢服。其實中華民族的發展和演變經歷了很久的時光,更是會讓大家對我們的歷史更加有興趣。
  • 我國方言體系最多的省,同城市之間聽不懂方言,遊客去了一頭霧水
    我國方言體系最多的省,同城市之間聽不懂方言,遊客去了一頭霧水我們都知道中國幅員遼闊,不同的地方也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和歷史,這就造就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的性情因地而異,當然除性情之外,其中其中最易被人們發現的不同點就是每個地區的方言了
  • 說起蘇東坡,廣東人笑了:「日啖荔枝三百顆」是因為聽不懂方言
    民國時期語言學家周有光和《邊城》的作者沈從文是知己,他曾和自己的夫人張允和說,沈從文的話自己有兩成聽不懂,張允和頗有些得意地說:「我只有一成聽不懂。」 但是,方言就像自己的孩子,不管醜俊,誰都認為自己家的才是最可愛的,因此,在溝通的過程中大家都不肯放棄自家語言,結果鬧出了不少令人捧腹的笑話。
  • 中國最難懂的3種方言:外國人學不會,外地人聽不懂,有你家鄉嗎
    現代的學生常常抱怨說英語難學,其實相對外國人學漢語來說,英語已經算是很容易的了。除去普通話,中國的方言,中國人自己都未必搞得懂。一般來說是分成13種方言,可這些方言是還能細分的,就說其中的湘語,這是湖湘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
  • 中國方言「最難」懂省,同省人都聽不懂,粵語真不算什麼!
    中國是一個底蘊深厚的人口國家,來自幾千年的發展歷程,各地區包括少數民族都有當地各自的方言,但是,方言的難易度,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很多人最感到了廣東的可能性高,然後,浙江的話,然後上海話了,其實這些也可以,只是該省該地方的能聽懂,在中國的這個省的方言,鄰縣也不知道,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