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過後,不少安裝智能電錶的居民在購電時,發現電錶似乎被多扣了錢,然而北京電力公司解釋,由於政策和技術原因,去年下半年已經達到第二檔及以上用電量的,在今年購電的時候需要補交差價,並不存在多扣電費的情況。
補交
去年半年用電超1440度
本市自去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居民階梯電價,即一戶居民全年不超過2880度的電量,執行第一檔電價標準0.4883元/度,由於2012年階梯電價執行為6個月,對應的當年分檔電量標準為1440度。市電力公司營銷部王豔松處長表示,如果智能電錶用戶遇到今年購電時被多扣電費的情況,都是去年下半年用電超出1440度,達到第二檔或第三檔電價的用戶。
王豔松解釋,智能電錶購電時是「直接存錢」,當月居民用一度電,從智能電錶中扣除一度電的電費。由於政策及技術原因,電錶並沒有實現「跳階」加價電費的自動扣除,目前電錶本身只能設定每度0.4883元的第一檔電價,如果居民當月出現「跳階」電量,但電錶中扣除的仍然是0.4883元/度,「跳階」加價電費將在下次購電時一次性補齊。
「跳階」
與用戶用電量直接相關
電力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用電大戶都有出現「跳階」的可能,通常用戶不會在電錶裡存很多錢,出現了「跳階」都需要補,政府在制定階梯電價時是考慮一檔電量可滿足80%市民的用電需求的。是否因為去年是按照半年計算,就出現了補交現象?這位負責人表示,去年雖然是按照半年計算,一檔電量是240×6=1440度,今年全年一檔電量是240×12=2880度,所以是否出現超階電量與時間沒有關係,與用戶用電量直接相關。一檔電量覆蓋80%左右的市民,還有20%是存在「跳階」可能的,只不過是第一次按半年度結算出現了需要補交的問題。
算帳
累計購電分檔計算電費
智能電錶用戶張女士今年春節後購電時,她發現帳戶被多扣了153元,這153元實際上就是2012年第二檔、第三檔的「跳階」加價電費。那麼智能電錶用戶的用電是如何計費的?加價電費又是如何算出的?以張女士為例,張女士家2012年下半年使用的1440度及以下的電量執行第一檔電價(0.4883元/度),1441度到2400度之間的電量執行第二檔電價(0.5383元/度),2400度以上的電量執行第三檔電價(0.7883元/度)。
截至2012年9月,張女士家的累計用電量為1650度,已超過一檔分檔電量標準,但所有1650度電智能電錶全部按一檔0.4883元/度實時結算,當月有210度電實際上應該按照0.5383元/度計算,這部分電費就少算了10.50元錢。以此類推,到去年11月份,張女士家的累計用電量達到2430度,又超過二檔分檔電量標準。截至2012年12月,張阿姨家三檔用電量為350度,二檔用電量為960度,一檔用電量為1440度,下半年累計用電為2750度。由於表計已結算電費2750×0.4883=1342.84元,還需在2013年購電時補交960×0.05+350×0.3=48+105=153元的階梯差價電費。
2013年,如一戶居民家庭在一年內累計購電量為5000度,居民在計算電費時,可以參照以下公式(其中2880為年度第一檔電量上限;4800為年度第二檔電量上限):2880×0.4883+(4800-2880)×(0.4883+0.05)+(5000-4800)×(0.4883+0.30)=2597.5元。
提示
智能表用戶可享受免費簡訊
去年實行階梯電價後,本市8成以上居民電費沒有增長,去年已購但未用完的電量,可結轉到今年繼續使用。對於已購未輸入電錶的電卡中電量,如果用戶想退購,可到市電力公司網點辦理退購手續。但去年內未購滿的低檔電價電量額度,跨年不結轉,今年將按當年的購電量從新計算分檔電量。
市電力公司提示,如果居民家中用電量較大,可能會產生階梯差價電費,居民在下次購電時可根據需要預留出這部分電費。仍有不清楚的,可以撥打95598供電服務熱線電話,提供客戶編號或智能電錶表號查詢階梯差價電費的其他信息,還可以提供手機號碼開通免費簡訊提醒業務。
註冊簡訊提醒業務的居民,可在本戶智能電錶剩餘電費不足30元和10元後的第二天收到簡訊預警提示信息;自產生階梯差價電費的次月起,每月將收到一次簡訊提示。(記者 葉曉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