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們閩侯孩子眼中的家鄉山水家鄉人。有共鳴嗎?歡迎在文末發表評論。
好一座巍峨靈秀的翠旗名山!
在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上盤旋了半個多鐘頭後,我們終於到達了旗山國家森林公園門口。極目四望,但見層巒疊嶂上、幽谷深壑間,鋪天蓋地的綠色。密密匝匝的樹木負勢競上,直指幽藍的天空,穿行在遮天蔽日、涼爽沁人的林間小徑上,如同穿行在一張碩大的綠色蟬衣中。聽著林間秋蟬慢條斯理的長鳴,鳥兒和昆蟲快樂的啁啾,貪婪地吮吸著森林的氣息,感覺五臟六腑都被蕩滌得乾乾淨淨,身心有種說不出的舒暢。
在旗山古木園,我見到了躲過一次次人禍天災,頑強生活到今天的千年珍稀古木林。古木仍然鬱鬱蔥蔥,靜靜佇立著,像緊挨著的參天巨傘。秋風掠過,樹葉發出「沙沙」的響聲,仿佛是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正在訴說著什麼。我知道,他們一定是在訴說千百年來他們與山裡人融洽相處的生活,訴說對庇護他們的山民們的感激吧!
如果說旗山的樹木是一個英俊瀟灑的偉丈夫,那麼旗山的飛瀑就是一位風姿綽約的仙女子。旗山的飛瀑那麼纏綿,那麼深情,那麼有靈性……一定是造物主給閩侯的恩賜。她徜徉在密林逼仄的碎石小徑上,發出一陣陣或清亮或低咽的「譁——譁——」聲,多情溫柔地陪伴著我們,呼喚著我們。
猛地鑽出密林,仰頭一望,嗬!一條晶瑩剔透、玲瓏跳擲的細長玉帶正從萬仞懸崖之巔、藍天遊雲之中凌空衝下!飛瀑濺擊在突巖斷崖上,便潑玉濺珠般,升騰起一片白茫茫的霧靄,在陽光照耀下,霧靄化成一條橫亙在深壑斷崖間的彩虹。飛瀑彩虹交相輝映,如仙如畫,超凡絕俗,令人目不暇接。
飛瀑之下,是綠汪汪的潭水,如「翡翠」一般。我忍不住下到潭邊,輕輕掬起一捧清涼的瀑泉,讓它輕吻我的臉頰。剎時間,臉上的汗水全消,周身洋溢著暢快的清涼。我的心似乎也醉了,恍惚之間,整個人已隨著飛瀑一齊飄飛,飄到一個澄澈空靈的仙境中去。
旗山的美,不僅美在無與倫比的山水,也美在千百年來守望這一方青山綠水的拙樸厚道的山裡人。旗山景區內,有一個叫雙峰的小村落,僅二十餘戶人家。與山外的喧囂浮躁相比,這裡一切都顯得平靜安適,從容悠閒。午後小憩片刻,我徜徉在村中的小道,路上行人稀少,空曠冷清,偶爾傳來幾聲雞鳴犬吠,打破了小山村的幽靜。陳舊但整潔的兩層土木結構的農舍,靜靜地躺在路邊山腳下。午後的秋日懶洋洋地掛在農舍的風土牆上,給剝落的土牆鍍上了一層金粉,很是奇妙。
村口的石橋邊,一位賣茶葉蛋的老大爺仰面靠在舊竹椅上,半閉著眼,拿著破蒲扇,陶醉在碟唱機裡傳出的閩劇中。一旁煲鍋裡正泡著黑褐色的茶蛋,空氣中瀰漫著茶蛋的芳香。幾步外的木屋下,三個賣山貨的大媽趁著閒暇湊在一起,嘰嘰喳喳地談著什麼。不遠處,一群十歲上下的孩子,嚷著、跑著、笑著,正沉浸在不知名的遊戲中。
一陣「嘎嘎」的叫聲吸引了我。循聲望去,不遠處一口水塘裡,一大群蛋鴨歡快地嬉戲。一位養鴨漢悠閒地拉著長腔吆喝著,用長竹竿拍打水面,試圖將水塘中的鴨子趕到岸上。晚霞射在養鴨漢的身上,定格成一張絕妙的逆光照——好一幅旗山田園牧歌畫!
(被稱為「東南第一剎」的萬佛寺就在旗山山麓•張振桔 吳心鈺/攝)
夕陽漸漸墜下山巔,我的心中突然生出些許感動。生活在這青山綠水、淳樸鄉風中,不正是一種平凡而珍貴的幸福嗎?原來,人與大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也可以相處得如此和諧融洽。原來,美好的生活也可以如此拙樸無華、從容不迫!我恍惚看到,我們所憧憬的中國夢就如眼前的萬山青松翠柏,生機盎然,蓬勃生長!
「我的家鄉山水,我的家鄉人」中學組優秀徵文選登
閩侯二中高三(12)班 葉倩/文
指導教師:陳鋒
新媒體編輯:南方 疏雨 彼岸
我們的說法你同意不?
歡迎點擊右下角參加評論哦!
遇見不一樣的閩侯,遇見不一樣的你。
打造70萬閩侯人的掌上家園。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