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笑笑
那山 那水 那人——溫滴樓鎮康家村龍王山水莊園印象
作者:楊華
久居城市的人,總想親近山水、回歸自然。這次採風到溫滴樓,我有幸參觀龍王山水莊園,一窺新農村建設的風採。
從友人發來的照片和報導中,對那山那水有了一些印象。但色彩豔麗的照片,總是讓這景色與我隔了一層什麼,無法觸摸真切。於是這種想與之親近的心情就更為迫切。
龍王山水莊園那頗富特色的山門內,左側是高崖碧水、右側有林中木屋,讓我立時將眼前景色與照片重合。有著異域風情的網紅漁船、音樂噴泉環繞的露天浴池、戶外婚典專用草坪、真人CS和設施齊全的拓展訓練場地、兩種搖擺方向的網紅橋、綠樹掩映中的露天咖啡館都逐一看到。景區布局合理,諸景遙相呼應,甚合我想像中休憩場所的樣子。
駕著竹筏,徐行於高崖峭壁和連綿翠嶺之間。兩山排闥,遠處濃淡山影錯落;水平如鏡,近處與河中身影對望,頗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之感。左側山崖上瀑布飛洩,半空中騰起一團薄霧,盤旋而下,氤氳繚繞於半山腰。及近瀑布處,水霧拂過臉頰,甚是愜意。想像著盛夏時節,竹筏上人們手持水槍,盡情與這山水親近,又是一番景致。
聽鎮上嚮導介紹,山莊的主人是鎮上招商落戶的企業家。兩番輾轉,終於見到了大家口中的能人、健朗的吳總。提起山莊,不待詢問,他便如數家珍、侃侃而談,回顧自己的創業歷程,暢談增設木屋、擴建採摘園和民宿、發展生態農業等各項計劃。說到興起處,他更是親自駕駛山莊專用觀光車,盛情邀請我們進山參觀修建中的生態採摘園。途經每家每戶門前,大家熱情打招呼,有人還把新採的蘑菇捧來,隻言片語就能感覺到家人般的親近。
徒步登山。我們一路嗅著花草的清香,滿眼儘是舒心的綠意,應時的荊條花更顯亭亭玉立。嚮導隨手拔起一棵益母草,說各種藥材山中多得是,看來這裡還真遍地是寶!越往裡走,沐浴著葉縫間灑下的柔和陽光,越能感覺到原始森林般的隱秘和清幽。陣陣清風拂過,使人更覺初秋的涼爽。遠遠的,我們就被山裡紅吸引了,一簇簇紅珍珠般的果實密密麻麻掛滿枝頭,點綴在草樹之綠中,真是一副醉人的「初秋茂山紅果」圖啊!夥伴們爭相拍照,一張張沉醉的笑臉融入大自然的畫卷。
好山好水更需好人去愛!吳總言談間滿是憧憬:他要把路一直修進山裡,在鎮政府的幫助下將這片方圓兩千畝的山林建成天然採摘園,通過嫁接、土地治理,讓每棵樹都煥發生機。一定把在外務工的村民吸引回來,團結一心,建設新農村!
聽著吳總堅定有力的聲音,看著這秀美的山光水色,想著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 「三變」政策對農村的影響,我忽然感覺胸中滿滿的激動:有這樣赤子情懷的實幹家,有高瞻遠矚的鎮政府領導,有淳樸勤勞的村裡人,這方山水必將越來越美!
是啊,青山秀水在家鄉,何必迢迢走四方。我竟如此期待著與那山、那水、那人的再次相見……
楊華,錦州市作家協會會員。教師,心理諮詢師。喜愛讀書,勤於思索,努力探尋世間真善美,自認一生都在學習的路上。樂於用文字記錄生活、表達情緒;用誦讀分享快樂、升華感悟。散文、現代詩、古典詩詞作品散見於各級報刊和網絡。
笑笑:當文字遇見聲音書友會成員,熱愛文字,熱愛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