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視頻丨故宮蘇東坡大展的《寒食帖》到底好在哪兒?

2020-12-20 掌上碑帖

故宮蘇東坡大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但不少書法愛好者卻發現其中竟沒有蘇東坡的《寒食帖》。

對此,舉辦方的解釋是本次展覽立足於自身館藏,加之考慮到疫情原因,所以並沒有搜羅其他地區的館藏品。

《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是蘇軾書法中的NO.1。

這樣一件不可複製的書法神品沒有出現在蘇東坡的主題大展中,不得不說是是一種遺憾。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件作品到底在講什麼?好在哪?

公元1082年,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的第三個年頭。

這一天正是寒食節,連月來的苦雨帶走了春天最後一絲氣息。

蘇東坡憑欄遠眺,一時間,仕途的失意、羈旅的愁苦、思鄉的心緒、傷春的感慨一起湧上心頭,一向樂觀豁達的他心裡充滿了孤寂失落。

東坡拿起桌上飽蘸墨汁的毛筆,情緒像窗外的雨水,在字裡行間傾瀉灑落。

《寒食帖》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三行書」。

縱觀整張作品,從第一句「自我來黃州」開始,綿綿心事便在筆端開始娓娓道來。

筆勢隨著心情的變化起承轉合,字體隨著情緒的起伏大小錯落,中間拖拽出幾筆長長的懸針,仿佛看到了詩人內心的不羈和掙扎。

作品後半篇,字型越拓越大,筆畫越壓越重,情緒如黑雲壓城,顯示著無盡的落寞寂寥。全篇一氣呵成,情緒飽滿,如聽一首沉鬱浪漫的古典樂。

相關焦點

  • 蘇東坡人生低谷 留下《寒食帖》: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在病中、在苦中,蘇東坡還是自然流露幽默的本性,調侃自己軟趴趴的病體,苦笑那「偷」去他青春活力的,「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命運中人,有誰能勝了天道呢!在這裡,讓我們從《寒食帖》轉移到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可以感到這天下兩大行書對「此身此生不常有」、「人生無常」自然而然發出了共鳴!
  • 蘇東坡存世墨跡中最精彩的作品——《黃州寒食帖》
    《寒食帖》用筆頓挫沉鬱,結體緊密內斂,開頭字跡較小,運筆清緩有節制,而後隨著感情的波瀾起伏,字跡逐漸變大,縱筆忽疾忽徐,忽粗忽細,跳蕩不已,直至「哭途窮死」四字,感情達到高潮,最後「灰吹不起」四字在平靜的收筆中蘊含了絕望的悲憤。
  • 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帖》: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
    《黃州寒食帖》,又稱《寒食帖》、《黃州寒食詩帖》、《黃州寒食詩卷》,紙本墨跡,蘇軾書,後有黃庭堅跋,全卷縱34.2釐米,橫199.5釐米(含黃跋),蘇書17行129字,黃跋9行59字,東坡此帖約書於北宋元豐五年(1082),黃跋約書於元符三年(1100),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 觀蘇軾行書真跡《黃州寒食帖》,品東坡天人合一的心境
    蘇東坡的悲劇,是中華民族的悲劇。尼採說:「只有大痛苦才是心靈的解放者。」為什麼處在生死之間抗爭的蘇東坡能夠在詩、文、書、畫、詞等領域創作出不朽之作呢?那是因為他把這種痛苦移情於對自己生命的強烈熱愛,把這種悲痛升華於作品創作之中,我們不難從蘇東坡的《黃州寒食詩帖》中去領略一下這種「移情」的蘊含。
  • 故宮600年蘇東坡大展9月亮相,你了解「蘇軾朋友圈」嗎?
    原創 朵朵編輯部 耳朵裡的博物館你好呀,我是朵朵~這個消息等了太久,終於聽到了比較靠譜的風聲!據悉,故宮600年系列的「蘇軾主題書畫特展」,這個9月即將在文華殿展出!
  • 日本友人花巨資問臺北故宮買下一件國寶 10年後無償捐給大陸
    95年前,日本東京發生了大地震。這場地震當中搶救出了兩幅字畫, 一幅是南宋李氏《瀟湘臥遊圖卷》,另外一幅就是天下第三行書——蘇東坡的《寒食帖》。蘇東坡的《寒食帖》被稱作「天下第三行書」,它前面的是《蘭亭序》和《祭侄稿》,這三件作品被稱作「天下三大行書」。《寒食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館,也是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幅巨作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被日本藏家收藏,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故宮蘇軾展上,除了蘇軾,還能看什麼?
    原創 菜葉子 博物館丨看展覽圖片來自故宮博物院官網故宮蘇軾展上,除了看蘇軾,還能看什麼呢?是歐陽修?米芾?黃庭堅?蔡襄?還是去年曾經火爆一時的顏真卿?我覺得這場展覽最值得看的莫過於五代楊凝式的《神仙起居法》。
  • 蘇東坡作品鑑賞
    早期代表作為《治平帖》,筆觸精到,字態嫵媚。中年代表作為《黃州寒食詩帖》。此詩帖系元豐五年(1082)蘇軾因為烏臺詩案遭貶黃州時所寫詩兩首。詩句沉鬱蒼涼又不失曠達,書法用筆、墨色也隨著詩句語境的變化而變化,跌宕起伏,氣勢不凡而又一氣呵成,達到「心手相暢」的幾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朝鮮於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
  • 李白《上陽臺帖》真跡引領故宮張伯駒紀念大展
    4月2日,「予所收蓄 永存吾土——張伯駒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北京故宮武英殿拉開帷幕,展期至5月6日結束。張伯駒以保護祖國文物不外流為己任,甚至變賣家產,亦不改其志。他曾言:「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此次展覽名也源自於張伯駒的民族大義。
  • 詩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爛漫是吾師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賞析
    》是蘇軾的書法代表作,該帖原藏於清內府,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流出,此後在海外輾轉流傳,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裡。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蘇軾曾有詩云:「詩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爛漫是吾師」,而他的《黃州寒食詩帖》,字裡行間正流露出如此這般的意境。  《黃州寒食詩帖》在筆勢筆法上,老道沉著,卻又妙得自然,從心而欲,經意又不見斧鑿痕跡。
  • 公益直播:專家帶你看懂故宮「600年」與「蘇軾」2大特展
    你好啊,我是朵朵~國慶假期馬上就要到來,偷偷問一句,想去故宮的你,約好門票了嗎?故宮最近真的是太火了!600年展9月29日(周二)故宮蘇軾展每晚 19:00-20:00【分享形式】▼視頻直播免費收看錯過直播也可以回放~【快速入群通道】▼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後臺回復關鍵詞「
  • 原創時政微視頻丨習近平的海南情緣
    習近平談起海南,曾經引用蘇東坡的詩句「雲散明月誰點綴,天溶海色本澄清」來形容海南的美。他說在海南可大口呼吸新鮮空氣,是「何其幸福」。習近平與海南到底有著怎樣的情緣?他幾赴海南曾經留下哪些金句?央視新聞新媒體推出原創時政微視頻《習近平的海南情緣》,300秒講述一段碧海藍天新海南故事。
  • 故宮蘇軾大展今天終於亮相:走近「千古風流人物」
    澎湃新聞獲悉,故宮600周年之際的特展「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主題書畫特展」今天終於亮相,並將於明天起正式對公眾開放。這一大展在去年底「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點活動」新聞發布會首次宣布後便一直受到公眾關注,也是歷史上首次舉辦的蘇軾書畫特展。
  • 西湖錢王祠有一場 蘇東坡主題文化邀請展 沉浸式體驗 蘇東坡傳奇一生
    杭州日報訊 蘇東坡兩仕杭州,被杭州人親切地稱為「老市長」,他的善良與親民造福了杭城的百姓。今年秋季,故宮舉行的「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轟動一時,吸引無數杭州蘇東坡「粉絲」赴故宮看展。
  • 公益直播·今晚開講:專家帶你看懂故宮「600年」與「蘇軾」2大特展
    你好啊,我是朵朵~國慶假期馬上就要到來,偷偷問一句,想去故宮的你,約好門票了嗎?故宮最近真的是太火了!600年展9月29日(周二)故宮蘇軾展每晚 19:00-20:00【分享形式】▼視頻直播免費收看錯過直播也可以回放~【快速入群通道】▼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後臺回復關鍵詞「
  • 蘇東坡「偃筆」,宋代書法第一,到底是中鋒還是偏鋒?
    蘇軾《黃州寒食帖》#3行筆中鋒,參以側鋒中鋒與側鋒為運筆過程之行筆方法,是兩個相對概念,相互依存又對立統一。蘇軾所書《黃州寒食詩帖》在運筆時以中、側鋒相間,中鋒為主,側鋒為輔。用中鋒可以獲得豐滿厚實、具有立體感之線條,側鋒亦可出現頓挫生姿、妍美無比之效果。中側相雜,既可避免筆筆換鋒之不便,又可增強行書用筆之趣味。清朱和羹在《臨池心解》中言:「正鋒取勁,側筆取妍。」
  • 走進故宮特展:愛吃的蘇軾 其實很節約
    講完蘇東坡在杭州的故事,再到故宮博物院文華殿來看一看「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看展之前,先來個段子——1099年,也就是元符二年,62歲的蘇軾在荒涼的海南儋州又找到了新的樂子——吃生蠔。
  • 蘇東坡與杭州,故宮特展勾起千裡外江南人的傲嬌
    2020年9月1日,「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開幕。對喜歡蘇東坡的人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親近機會,即使暫不能至,也以灼灼的目光,北望京華。尤其是杭州——這個蘇東坡的「第二故鄉」。
  • 蘇軾《寒食帖》,寫出了滿紙的蒼涼,卻足足驚豔了近1000年
    上圖為蘇軾《寒食帖》局部一說起書法史的鼎鼎有名的三大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以其遒美優雅問鼎,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由於情緒的悲痛不已造就了遠離常態的悲壯,而蘇軾的《寒食帖》,則是在滿懷悲涼的情境下上圖為蘇軾《寒食帖》局部二要想深入的了解《寒食帖》,我們先要了解一下其作者蘇軾。
  • 臺灣故宮博物院之行
    國立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座落於臺北基隆河北岸士林區外雙溪,是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研究重鎮。臺北故宮博物院建造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依山傍水,氣勢宏偉。為中國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