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蘇東坡大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但不少書法愛好者卻發現其中竟沒有蘇東坡的《寒食帖》。
對此,舉辦方的解釋是本次展覽立足於自身館藏,加之考慮到疫情原因,所以並沒有搜羅其他地區的館藏品。
《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是蘇軾書法中的NO.1。
這樣一件不可複製的書法神品沒有出現在蘇東坡的主題大展中,不得不說是是一種遺憾。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件作品到底在講什麼?好在哪?
公元1082年,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的第三個年頭。
這一天正是寒食節,連月來的苦雨帶走了春天最後一絲氣息。
蘇東坡憑欄遠眺,一時間,仕途的失意、羈旅的愁苦、思鄉的心緒、傷春的感慨一起湧上心頭,一向樂觀豁達的他心裡充滿了孤寂失落。
東坡拿起桌上飽蘸墨汁的毛筆,情緒像窗外的雨水,在字裡行間傾瀉灑落。
《寒食帖》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三行書」。
縱觀整張作品,從第一句「自我來黃州」開始,綿綿心事便在筆端開始娓娓道來。
筆勢隨著心情的變化起承轉合,字體隨著情緒的起伏大小錯落,中間拖拽出幾筆長長的懸針,仿佛看到了詩人內心的不羈和掙扎。
作品後半篇,字型越拓越大,筆畫越壓越重,情緒如黑雲壓城,顯示著無盡的落寞寂寥。全篇一氣呵成,情緒飽滿,如聽一首沉鬱浪漫的古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