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令「驢友」們無比遺憾的消息,最近傳開了:
珠峰大本營已無限期關閉。
至少近期,「攀登珠峰」的夢想可能只會是夢了。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一直是許多人畢生的「朝聖」心願。
珠峰的雄偉險峻,一直吸引著許多登山愛好者前往。如果誰成功登頂過,那更是一件了不起的殊榮。
只是,一張關於關閉珠峰的告示照片,這幾天卻突然出現在網絡上,令不少人感到意外……
上面的告示中有「絨布寺以上核心區」字樣,不了解珠峰的盆友可能不太明白這是啥情況。
那麼來看這張圖:
圖中一目了然:絨布寺以上的珠峰大本營是去不了了。
至於攀登珠峰,那也是別想了。
起初看到這個消息時,還將信將疑。
畢竟,媒體多還停留在報導「XXX成功登頂珠峰」的階段。
只是,當看到了這則來自珠峰管理局的公告時……
日前,日喀則市定日縣珠峰管理局發布公告,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絨布寺以上核心區域旅遊,這意味著珠峰生態保護再度升級。
定日縣珠峰管理局發布公告保護珠峰生態 (via xizang.gov.cn)
那麼問題來了:好好的珠峰,為啥說關就關?
答案其實很簡單:我們的珠峰,真的還「好好的」嗎?
隨著攀登珠峰的人越來越多,「到此一遊」者絡繹不絕,被丟棄在這方淨土的垃圾和廢棄物越來越多……
曾經夢想中的無瑕淨土,走近卻是遍地狼藉,令人心疼……
故此,為了保護環境,當地不得以做出了「無限期關閉珠峰」來清理垃圾、保護生態的決定。
這一消息傳出,也吸引了不少外媒的關注……
真敢於去登峰的人,或許只是少數。
但各路僅是來到珠峰的遊客們,包括那些去珠峰大本營「到此一遊」的圍觀群眾,那可就多了去了……
人多是多,但要是能做到「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對珠峰倒不至於有太多損害。
可偏偏事情有點糟糕……據了解,2018年以來,自治區組織清理珠峰保護區海拔5200米以上的垃圾8.4噸。
日喀則市珠峰管理局副局長格桑表示,保護珠峰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將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全力保護好珠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一步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再來看下前面出現過的這張地圖,確定下「5200米」的位置:
也就是說,光2018年一年,就在大本營以上的珠峰區域清理了8.4噸垃圾!
這是有多可怕??
這清理起來,該有多艱難??
一段報導,來感受下「在珠峰上清垃圾」有多不易……
西藏自治區體育局局長尼瑪次仁介紹,由於登山運動的普及和人類活動的增加,原本生態就十分脆弱的珠峰,環境承載力正逼近極限。
「來大本營,汽車還可以到達,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人稱『魔鬼營地』,對人的耐受力是極大的考驗,物資運輸只能靠犛牛,再高連犛牛都上不去了。如果想在7000米以上清運垃圾,只能依靠登山運動員人力搬運,而且越往高處對人的體能考驗越大。」華大運動執行長曹峻說。
除了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外,今年當地還首次在前進營地清理大小便。大本營也對旱廁進行了改造,加裝了簡易馬桶,對糞便裝袋、處理後帶下山。
你隨手丟棄的登山繩、空氧氣罐、壓縮餅乾包裝袋,可能需要清理人員冒著生命危險爬上險峰才能清理……
珠峰垃圾汙染的問題,中國和尼泊爾境內都存在。
去年,《紐約時報》曾有一篇描寫尼泊爾那邊是如何清理珠峰上的垃圾的。
收集垃圾需要好幾天的徒步旅行。搬運工從通往大本營的一群村落裡把垃圾收集起來,背在犛牛背上。從盧卡拉走到大本營大約需要一周的時間。
「以前,垃圾傾倒區是用塑料布圍起來的,犛牛很容易把它們破壞掉,」市政官員說。「我們現在已經安裝了用石頭和鋅板製做的垃圾箱。」
把東西搬運出來的挑戰如此巨大,以至於死在山上的登山者的遺體有時也會被留在原地。
如今,中國和尼泊爾都採取了很多措施,力求維護珠峰區域的生態環境。
只是可惜,要清理累積的垃圾,恢復珠峰的「原貌」,還需要很漫長的時光。
關閉珠峰,雖會讓一些人感到遺憾,但這也是現階段保護珠峰的必要措施。
你的到來,已是傷害。
珠峰,與其一味「徵服」,不如用心呵護。
(文章有刪減)
(來源:環球時報GlobalTimes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