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區河流湖泊水量減少甚至乾涸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2020-12-09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小時候家在農村,雖然村莊不大,但是村內卻有幾處規模較大的池塘,那可是當時我們小夥伴們嬉戲玩耍的重要去處,夏天去遊泳,冬天上面滑冰。等到上高中的時候,村裡的池塘面積已經明顯萎縮了,甚至有一處已經乾涸見底。孩童的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孩童時期熟悉而又美好的自然環境,很多也成為了記憶。

當然,以上所回憶起來的農村池塘面積縮小,是一段時期內水資源數量變化的一個縮影而已。河流湖泊是陸地水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地表水資源存在最重要的載體,從河流湖泊水資源的來源來看,它們的補給途徑根據所處的地理位置、徑流量的特徵等,可以分為大氣降水、冰川融水、季節性積雪融水、地下水等補給形式。其中大氣降水是最重要的補給類型,具有集中性和不連續性的特點,年際變化較大;地下水補給也是一種主要的補給類型,區域河流和湖泊的水量,既與補給區一定時間內的降水量有關,也與地下水位和河流、湖泊水位有關,和地下水建立「緊密聯繫」的河流湖泊,可以形成穩定的水資源流通渠道。

我們在前十幾年看到的河流湖泊水量減少,其實只是生態環境發生改變的表現,直觀的看水量減少,就代表著補給量的減少,河流湖泊的水量輸入已經趕不上輸出量(流出、蒸發、人類使用等),這裡面其實有關複雜的自然和人類活動影響雙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自然因素來看,全球變暖、區域乾暖化帶來了氣溫的升高,使得大部分地區蒸發量增加,河流湖泊水位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區域地質條件的改變,使得地下水埋深降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補給通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河流湖泊內生保障機制出現了紊亂;區域大氣環流的改變,也使得一部分區域接收暖溼氣流的能力下降,降雨量逐漸遞減,河流湖泊水位自然下降。

從人為活動因素來看,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能源和資源利用強度在逐年提高,溫室氣體排放量日益增加,加劇了全球氣候變暖和乾旱化問題;另一方面,各種汙染物排放到環境中的總量,也在逐年提高,在歷史上一段時期內的粗放式發展模式下,造成了各種環境汙染問題的產生,無論是地表水體還是地下水體,實際可利用量在逐漸下降;第三個方面,工業和農業生產過程中,直接從地表水體中取水利用的強度不斷上升,加上人口的增長,使得對水資源的消耗日益增加;第四個方面,圍湖造田、不科學的水利工程、過度挖沙和捕撈等,都會增加水資源的直接消耗,而且會破壞地表水體水源涵養能力,降低河流和湖泊的地表流動和循環速度,導致泥沙淤積,水域面積萎縮。第五個方面,有些地區大量抽取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下降,出現地面沉降、塌陷等問題,造成與地表水體補給途徑不可逆的變化。

所以,在2000年以前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在以上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雙重作用下,我國很多地區河流湖泊的水量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小,說明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發生了惡化,這反過來又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負向反饋效應。

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我國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從以往片面強調GDP發展速度,改變為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要協調發展的高質量發展戰略,水、大氣、土壤、生態等領域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的措施密集出臺,而且實施的力度和約束性明顯提升,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和自然要素均衡發展的模式逐步建立,為生態環境質量的好轉和持續改善奠定了堅實基礎。從2000年至今特別是近10年來,我國絕大多數地區的生態環境面貌發生了明顯的改善,只要我們繼續堅持和持續努力,天藍水淨地綠的畫面終將重新回到我們的眼前。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河流少,季節性強,最大河流水量不及塔裡木河
    澳大利亞的河流可以分為三類:1.沿岸河流水系: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東部、東南部、塔斯馬尼亞島和北部海岸。東部河流都源出大分水嶺東坡的迎風坡,水量較大,但由於大分水嶺直接依傍在海岸,源出的河流及其短促 。 南部主要河流有亞拉河。
  • 裏海危機: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乾涸?
    在此期間,由於自然原因,海洋一再處於乾涸的邊緣;現在,一些研究人員警告說,海洋再次面臨乾涸的危險。但這一次,真正的罪魁禍首不是自然,而是人類。水研究所伊朗裏海研究中心和研究報告中稱,2019年裡海水位,自1995年以來的下降趨勢後,已經達到了30年來的最低點:下降-27.18米,這顯示了一個13釐米比2018年減少。
  • 洪水是湖泊反擊的開始!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面積正逐年減少
    洪水是湖泊反擊的開始,乾涸則是湖泊報復性的慢性自殺。鄱陽湖,位於江西省,是江西省的蓄水盆,南寬北窄,像一個巨大的葫蘆系在長江的腰上。鄱陽湖有多條河流從東、南、西三面注入,它匯集了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五大河流的來水,經匯集後,水從北部的湖口注入長江。
  • 「亞洲水塔」冰川湖泊河流水量:超過9萬億立方米
    第二次青藏科考隊利用無人船測量湖泊水量。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 孫自法)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青藏科考隊)21日發布消息說,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有「亞洲水塔」之譽的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其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此外,積雪和凍土的水量估算還在進行中。
  • 【中國新聞網】「亞洲水塔」冰川湖泊河流水量:超過9萬億立方米
    第二次青藏科考隊利用無人船測量湖泊水量。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供圖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供圖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青藏科考隊)21日發布消息說,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有「亞洲水塔」之譽的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其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此外,積雪和凍土的水量估算還在進行中。
  • 它曾是世界第四大湖泊,如今面臨乾涸,預計在2020年前消失
    河流是地球上水循環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如果說一條河流經常性的發生斷流或者是逐漸乾涸的話,那就證明河流途徑地方的生態環境是有極大可能性的荒漠化,鹽鹼化,也隨著現在的氣候變暖,河流汙染的嚴重問題,河流水量的減少使人們面臨著淡水資源的供應危機。
  • 高考地理小專題——湖泊面積萎縮
    (2)分析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銀川湖泊溼地大幅萎縮的主要原因。(3)請提出保護銀川溼地生態環境的主要措施。洞里薩湖湖濱地帶水稻種植業和漁業生產發達,湖泊水位變化對農業生產時間安排影響巨大。近年來,由於湄公河上遊的開發和湖區泥沙淤積,洞里薩湖水域面積快速縮小,水量減少,對當人們生產生活造成巨大影響。(1)分析洞里薩湖雨季洪水泛濫的原因。(2)推測洞里薩湖地區農民的農業生產時間安排,並說明理由。
  • 什麼是湖泊?
    ■概念  地表窪地積水形成的水面寬闊、流速緩慢的水體就叫湖泊,它由湖盆、湖水和水中所含各種物質(有機質、無機質、溶解質等)共同組成。地球上湖泊總面積約205.87萬平方千米,約佔陸地面積的1.38%。其特點為換流速度緩慢,不與大洋直接聯繫。
  • 裏海的河水注入量一直在減少,然而水位卻在上升,秘密在裏海下面
    裏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但不可否認的是裏海相比以前要小多了,然而如果問裏海什麼時候會幹涸的話,恐怕很難能看到那樣的一天,因為裏海的水量來源非常奇怪,雖然這一帶的降雨量和河流注入量小於其水資源的蒸發量和使用量,但是裏海的水位卻一直在上升中。
  • 曾經的世界第四大湖泊——鹹海,最快在明年將徹底乾涸?
    鹹海地區為極端大陸性氣候,歷史上受周期性乾旱氣候影響,湖水水位變化較大。主要靠中亞兩大內流河阿姆河和錫爾河一南一北分別注入補充水源。鹹海的「死亡」之路早期的鹹海,面積6.7萬平方千米,相當於半個英格蘭大。
  • 甘肅神奇湖泊,乾涸多年又重現水源,它就是青土湖
    甘肅神奇湖泊,乾涸多年又重現水源 , 它就是青土湖大家對「湖泊」有多少認識呢?它給人的感覺是那麼地平靜,那麼地有吸引力。很多人總覺得湖沒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一潭死水,沒有大海的寬廣,也沒有黃河的奔騰,更沒有長江的蜿蜒。很多人認為西北地區缺水,所以肯定沒有幾個湖泊。
  • 如果把直布羅陀海峽及蘇伊士運河封住,地中海和黑海會不會幹涸?
    是否乾涸還是成湖取決於河水注入與蒸發量對比關係。注入地中海的河流有尼羅河和埃布羅河、羅納河、蘇克羅河、臺伯河等,這麼多河流除尼羅河外大多位於地中海氣候區,降水量大約為300~1000mm,冬季溫暖多雨,夏季炎熱乾燥,冬季降水佔全年的60%,夏季才佔了30~40%。
  • 地理小常識:你知道世界十大河流與湖泊嗎?
    世界十大最長河流:尼羅河、亞馬遜河、長江、密西西比河、葉尼塞河、黃河、鄂畢河、湄公河-瀾滄江、剛果河、勒拿河。其中俄羅斯有3大河流都進入十大最長河流,我國的長江、黃河和瀾滄江(湄公河上遊)也成為十大最長河流之中。
  • 查德湖:非洲第四大湖泊,地處內陸沒有河流流出卻是一個淡水湖
    查德湖位於非洲中北部地區,位於查德盆地的中央,流域面積大約為100萬平方公裡。「查德」一詞的意思就是指「水」,翻譯過來查德湖的意思就是「有水的湖泊」,表達「一片汪洋」的意思。非洲第四大湖泊:查德湖從查德湖的緯度位置來看,介於北緯12°至北緯16°之間,屬於典型的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區,查德湖流域氣候特徵表現為終年高溫,每年夏半年(主要為5至9月)受北移的赤道低壓帶控制,降水豐富為雨季,每年冬半年(主要為11月至次年4月)受南移的東北信風帶控制,降水稀少為乾季。
  • 中國「最爭氣」的湖泊,乾涸了半個多世紀,如今重現碧波
    青土湖位於夕陽河下遊,是甘肅省民勤縣內的湖,一度非常失望的湖,1959年完全乾涸,逐漸變成沙漠,湖泊乾涸,不僅給當地人民造成了巨大損失,對當地人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而且每年荒漠化土地越來越嚴重,速度也在逐漸增加,相關數據顯示,每年近7000畝土地淪為沙漠。
  • 東居延海實現連續4年不乾涸 - 中國水利網站 ->圖片新聞
    ,最近的50多年來已經減少了約1000個內陸湖泊,當一個個被稱為地球「明眸」的湖泊失去生命光彩之時,我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的尾閭湖泊東居延海卻通過連年水量統一調度逆勢重生,走出了一條恢復和重建湖泊生態系統的希望之路。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徑流量的空間變化
    參考答案:(1)變化趨勢:水量減少。原因:該河段所處區域降水量少,蒸發量大(流經半乾旱、乾旱地區);少支流匯入;河水下滲嚴重。(2)主要差異:甲地降水明顯多於乙地。參考答案:(1)變化特點:從上遊到下遊流量先變大後變小;(冬季)下遊甚至出現斷流(或變為季節性河流)(上遊到中遊流量增大,中遊到下遊流量減小,下遊出現斷流)(2分);原因:上遊流域面積廣,支流匯入多,匯集的水量大;乾燥度低(少量的山地降水補給);。
  • 歷史上地中海曾是湖泊,後來海水衝破直布羅陀「大壩」復活地中海
    地中海地區的氣候乾燥,蒸發量遠遠大於降水量,並且注入地中海的河流偏少,著名的尼羅河雖然注入地中海,但是其水量大部分在入海之前就被沿岸開發利用的差不多了,所以狹窄的直布羅陀海峽自然就成為了地中海水量補給的主通道。說到這裡,相信很多讀者都會有一個假想:直布羅陀海峽關閉,地中海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湖泊,並且會慢慢的乾涸。
  • 我國曾經有一個湖泊,面積比600個西湖還打大,卻乾涸了近60年!
    眾所周知,中國最長的兩條河流是長江和黃河,它們流經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養活了數億人,它們是中國非常重要的河流。我國內陸湖泊眾多,大小湖泊兩萬多個,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是青海湖,面積4351平方公裡。而中國曾經是一個非常大的湖,比杭州的600多個西湖還要大,沒想到乾涸了近60年,現在又復活了。這個湖就是位於甘肅省民勤縣的青土湖,和青海湖只有一個字的差別,青海湖依然存在,但青土湖卻幾乎消失了。1959年,青土湖完全乾涸,青土湖曾經有4000多平方公裡的面積,比600個西湖還大,只比青海湖略小,解放初期,青土湖就只有100多平方公裡的水域了。
  • 為什麼農村地區一些小河小溝都沒有水了呢?
    長到以後離開家鄉去外面闖蕩,回來的時候越來越少,家鄉的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城市的擴張和發展,有的小河所在的區域變成了高樓大廈,距離城區遠點的河流,水量也逐漸減少,有的幾乎成為「死水」甚至徹底乾涸了。這種情景,在很多地方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那麼,為什麼很多小河小溝現在都沒有水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