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柯達破產了,富士卻能躋身世界500強?這點很重要丨21讀書

2020-12-15 21世紀經濟報導

每周一本書

讓閱讀,豐滿人生

21君:這是一個瞬時競爭優勢的時代,領導者需要意識到速度的重要性,他們要快速做出決策,而非緩慢謹慎的思考。顯而易見,如果領導者沒有準備好動態競爭力,將可能會導致企業損失慘重,但其實,我們還應認識到其帶來的好處。當面臨真正的競爭威脅時,企業僵化、無效的情況反而會好轉。

本文節選《瞬時競爭力》

編輯丨陳思;實習生丨寧鑫

可持續競爭優勢的時代已經遠去,充滿瞬時競爭的快經濟時代已然到來。企業要想在多變的環境中制勝,就必須具備瞬時競爭力。

題記

上世紀90 年代初,數碼技術興起,柯達和富士同時遭遇了新興數碼影像技術帶來的巨大挑戰,這兩家企業同時轉型,但是不同戰略卻產生了不同的結果。

2012年,富士公司總收入達250億美元,員工達7.8萬多人,在《財富》雜誌公布的世界500強名單中位列377名——而此時的柯達已經破產。

多數人會把柯達這個百年老店的沒落原因歸結於:被自己的成功所蒙蔽,完全錯過了數位技術的興起。但實際上數碼技術興起之時,柯達迅速投資數十億美元開發了一系列數位相機。世界上第一部數位相機是由柯達公司在1975年發明的,甚至2012年宣布破產之時,柯達仍然擁有1000多件數碼專利。

圖片來源 / 圖蟲

那麼,柯達為什麼還會失敗呢?

這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接受市場顛覆性變化所開闢的新商業模式。反觀富士,在二次創業中立即投身企業產品創新,不僅在數碼攝影技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還將業務拓展到電子產品和醫療保健等領域,精簡業務流程、進行公司重組,從而華麗轉身。

作為一個跑贏時代的轉型樣本,富士膠片等案例的背後有著怎樣的創新邏輯?在這個行業顛覆的時代,公司內部的自我革命和轉型到底要如何展開?全球50大商業思想家——麗塔·麥克格蘭斯在《瞬時競爭力》中針對當今瞬時優勢的戰略現實,向所有管理者提出了應對破壞與動蕩的環境,並產生高績效的制勝戰略。

競爭場合

競技場思維,而非行業思維

企業最大的競爭威脅來自行業內競爭,這是企業管理者首先要破除的一大假設。

微軟Windows系統遇上谷歌的Chrome OS,Explorer瀏覽器與Chrome針鋒相對,Surface和Nexus平板電腦較勁,最後競爭的結果是蘋果偷偷冒了出來。企業管理者往往把精力放在可見的對手身上,而忽略真正重要的事。

當下,消費者和競爭對手變得越來越不可捉摸,行業也變得越來越鬆散和不穩定。越來越多的市場中出現了行業之間相互競爭,甚至是同一行業內不同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以及乍然出現的新型競爭。如果企業還執意將同一行業的其他企業視為主要競爭對手,就是極其危險的競爭思維。

因此,我們有必要進一步細化分析市場區隔、產品供應和地理位置之間的聯繫,也就是「競技場」。「競技場」的顯著特點是:客戶和解決方案之間存在某種特殊關係,而並非像傳統模式那樣,將競爭對手局限於生產類似產品的行業之間。

圖片來源 / 圖蟲

借用軍事作類比,作戰需要在特定的地理位置,使用特殊的武器裝備擊敗目標敵人。同理,商業策略的規劃也越來越追求軍事化程度的精準。影響商業分類的因素很可能源自特定消費群體的需求,也可能是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備選方案。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既有優勢的最大威脅往往來自外部因素或不起眼的地方。

這又引發了一個問題:一家企業也許並沒有適用於它所涉及的所有競技場的「萬能方案」。因此,企業必須根據不同的競技場和競爭者不斷調整應對方案。

從「競技場」和「行業」這兩個角度來思考戰略是截然不同的。行業分析的目標,通常是決定企業自身相較於其競爭對手的相對位置。市場份額越高,對企業越有利。競爭威脅正逐漸向傳統的產品宣傳、價格和促銷活動等方面靠攏。因此在競爭中,企業很容易遭到「突襲」。

競技場型戰略更接近編排樂曲,注重的並非全面性勝利。根據競技場中面臨的實際狀況,作出相應的舉措也就變得愈發重要。

競爭方式

瞬時競爭優勢,而非可持續競爭優勢

你可以把某個競爭優勢的發展想像成幾個不同的階段。

競爭優勢始於啟動期。在啟動階段,企業積極把握新機遇,瞄準機會、調配資源、組建團隊創造新事物。啟動階段是最需要出現創新的時候。

緊接著是上升期。一旦機遇把握得當,優勢就會在短期內呈上升狀態:進一步擴大企業規模的系統和流程也逐步成型,從試驗變成全面引入市場。在這一階段,企業的目標是儘可能延長開拓期,防止走下坡路。

經過順利的上升期,企業進入開拓階段。這一階段可能會持續很久。在瞬時優勢的開拓階段,企業開始打造其明顯不同於競爭者的獨特優勢,並取得客戶的認可、獲得收益。在這一階段,企業的市場份額增多,盈利顯著上升,客戶群體日益擴大,價格與利潤極具誘惑力。與此同時,競爭者也虎視眈眈,準備隨時出擊。

圖片來源 / 圖蟲

在瞬時競爭優勢下,企業的現有模式總是面臨壓力,這就需要進行重組以完成優勢更新,其本質是引發新一輪波動性發展。重組對於企業在瞬時競爭優勢下取得成功至關重要,因為只有通過重組,資產、人力和競爭力才能實現優勢的轉換更新。

最後,當某種競爭優勢消耗殆盡,機遇也隨之減少時,割捨就在所難免了。通過割捨,企業將對那些無關緊要的資產和其他資源進行出售、關閉或改作他用。整個割捨的過程需要快速並妥善處理。在傳統大背景下,割捨重組往往是企業經營失敗後的無奈之舉,而在瞬時競爭優勢的背景下,割捨不能與企業失敗劃等號。事實上,割捨應該在企業運轉良好時進行,而不應在企業衰敗、別無他選時進行。

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將開拓階段視為發展重心,而忽視了其他階段。這個問題很關鍵,因為不同的流程和技能組合,在這次浪潮的不同階段發揮的作用也不盡相同。啟動階段和上升階段需要創新和實驗型人才,他們樂於學習且不懼怕充滿變數的未來;開拓階段需要善於設計有效流程並實現管理系統化的專業人才;割捨階段則需要善於發現衰落跡象並敢於及時叫停的人。

制勝法則

踏上瞬時競爭優勢新浪潮

管理戰略已然陷入僵局。如果你參與過一次董事會討論或管理團隊會議,可能會聽到很多戰略思考,這些思考所依託的理念和框架是在不同時代提出的、為不同的時代服務。其中,麥可· 波特的「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波士頓諮詢公司用於分析企業產品的「市場增長率- 相對市場份額矩陣」,以及加裡· 哈默爾與普拉哈拉德提出的「企業核心競爭力」,都是非常重要的理念。

圖片來源 / 圖蟲

時至今日,很多戰略的制訂仍然得益於這些理念的啟示。然而,今天我們所使用的所有戰略框架和工具,幾乎都建立在一個主導理念之上,即制訂戰略是為了創造可持續競爭優勢。這是制訂戰略最基本的概念。對每個企業而言,這一概念都如同「聖杯」一般至關重要,但是對越來越多的企業來說,現實狀況已非如此。

贈書福利

這是一個瞬時競爭優勢的時代,領導者需要意識到速度的重要性,他們要快速做出決策,而非緩慢謹慎的思考。要知道,公司的競爭優勢可能只會持續5分鐘,機會窗口可能在眨眼間關閉。

企業競爭就像衝浪,優秀的衝浪者總會會重新踏上衝浪板,優秀的企業也是如此。他們會踏上一波又一波競爭優勢的浪潮,儘量不在某一波浪潮上停留過久,因為每一波浪潮最終都會消退。他們永遠在尋找下一波浪潮。

《瞬時競爭力》

作者: 麗塔·麥克格蘭斯

譯者:姚虹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現在,21君給大家謀福利啦,免費送書!

如何獲得?在本期周末讀書下面留言,獲得點讚數前4名(點讚數需不少於40)的讀者,將免費贈送《瞬時競爭力》一本,我們將在明晚的夜讀中公布獲獎名單喲~獲得贈書的小夥伴記得按照時間留下你的地址,逾時不候喔~(所以點讚前4的截止時間是5月20日20:00左右喲~註:準確的時間以21君的截圖為準)

21君

小夥伴們,對於瞬時競爭力對個人和企業的影響,你有怎樣的理解?

相關焦點

  • 同樣面臨數碼技術的衝擊,膠捲巨頭柯達和富士的結局為何不同?
    膠片攝影時代的膠捲品牌兩巨頭柯達和富士,同樣面臨著市場急劇萎縮的毀滅性打擊。面對同樣的形勢,柯達和富士的結局卻截然不同。柯達公司市值從1997年2月的310億美元降至2011年9月的21億美元,2012年1月3日,因平均收盤價連續30個交易日位於1美元以下,紐交所向柯達發出退市警告。
  • 柯達與富士:膠片大戶的不同結局
    眾所周知,柯達和富士是膠片界的兩大山脈,然而時至今日,數碼科技早已普及,柯達已經成為了帶有傳奇色彩的過去式,富士卻成功存活了下來。究竟是什麼,讓兩家膠片大戶走向截然不同的結局?當時,柯達和富士的主要業務是膠片與後期處理,接著才輪到相機。以至於兩家公司會為了搶佔衝洗和和紙張市場,直接向消費者免費贈送相機。據2000年的有關數據顯示,柯達收入的72%來自於膠片的貢獻,富士則為60%。
  • 同樣做膠捲,柯達破產,這家日本公司憑什麼長盛不衰?
    (彩色膠捲的全球需求變化趨勢)柯達的結局人盡皆知,富士的核心業務——感光材料,也在4、5年的時間內,陷入巨虧。面對斷崖式暴跌,「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富士不得不面對的生死考驗。「跨界」創新面對一場數碼「海嘯」,富士膠片的副總裁青木良和做過一個比喻:就像是一個汽車廠商,而世界不再需要汽車了。
  • 同樣做膠捲 柯達破產 這家日本公司憑什麼長盛不衰?
    (富士生產的防曬霜)再比如,富士正在參與一種抗伊波拉病毒的藥物研發,這款名為Avigan的藥品有助於阻止受感染細胞中病毒基因的複製,至今已有近5000人體驗到療效。不出意外的話,Avigan會成為獲國際認證的伊波拉出血熱治療藥物,這也將是世界首例。
  • 復盤柯達和富士轉型:為何柯達黯然退場,而富士華麗轉身?
    2003年9月,柯達正式宣布放棄傳統膠捲業務,經營重心向新興的數字產品轉移。2004年,柯達停止銷售膠片相機以應對數碼潮流。2012年,柯達正式申請破產保護。柯達的破產,代表著膠捲時代的結束。其實,柯達並非沒有預測到數位相機最終將取代傳統相機的發展趨勢。柯達曾經做過一份研究報告,其中預測到,數位相機將從商用一步步轉向民用,最終在2006年左右徹底取代傳統相機。這一預測比實際僅偏差了3年。
  • 一文讀懂膠捲巨頭柯達轉型:要做什麼藥?為什麼美國選擇了它?
    早已經破產的昔日膠捲巨頭柯達 (NYSE:KODK,簡稱柯達)這兩天「詐屍」了!周二(7月28日),柯達對外宣布已獲得了7.65億美元的美國政府貸款,用於仿製藥生產。繼富士之後,柯達也要向醫藥領域轉型了。這則消息令柯達股票隔夜放量上漲,股價飆升203%,盤後再漲66%,令投資者瞠目結舌。然而暴漲並沒有結束。
  • 先與柯達競爭,再與數位相機競爭,富士相機的歷史多曲折
    作為後起之秀富士膠片,用較低的價格和獨特色彩一直和柯達廝殺了半個多世紀,在膠片製造商當時能與柯達55開的也就富士一家而在相機數碼時代到來時,柯達富士各自的選擇決定了兩家公司走向截然不同的命運,在柯達發明了數位相機後,聞到風聲的富士也成立了自己的數位相機研發部,開始慢慢研發,但是柯達高層擔心數位相機的出現,會對膠片業務產生威脅,便將數位相機束之高閣
  • 柯達破產、富士逆生長:膠捲巨頭演繹不同結局
    曾經在各大景區橫行的「柯達黃」、「富士綠」,早已不見了身影。但讓人訝異的是,膠捲廠商兩大巨頭在衝擊之下卻有截然不同的宿命。柯達於2012年申請破產保護,逐漸淡出大眾視野。而富士卻「二度」創業,不僅依舊活著,甚至還活出「別人家孩子」的興盛勢頭。
  • 78歲稻盛和夫將破產的日航躋身為「世界500強」,他是怎樣做到的
    1稻盛和夫是一位傳奇色彩的人物,他一手創立的京瓷集團和KDDI兩家企業躋身「世界500強」。而他在65歲時卻選擇了從第1線引退,將全部心血都傾注在「盛和塾」與「京都獎」等公益慈善事業上。然而13年之後的2010年1月13日,應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之邀,接管了他人生中的第3家「世界500強」-已經申請破產保護的日航公司。這個舉動引起世界一片驚嘆,從而在這個傳奇人物的身上又增進了一筆濃厚的傳奇色彩。創建於1951年8月的日航公司,最初以私有制的形式成立,1953年10月日航公司合法的成為日本政府所有的航空公司。
  • 富士膠片(中國)總裁: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富士
    橫田恢復了一貫的嚴肅,儘管富士目前的經營狀況遠好於柯達,據《財富》雜誌2006年7月公布的最新世界500強排名顯示,富士全年營收約為柯達的1.7倍,財富500強排名富士排258名,柯達排482名,但在中國人心目中,柯達美譽度要遠高於富士。「這是因為大家對我們不了解,從而產生了許多誤解。」
  • 「原創」聚焦|「風暴」中的柯達:膠捲巨頭轉型製藥,這「三大」問題...
    來源:財聯社昔日膠捲巨頭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在歷經轉型失敗破產之後,這兩天借著它製藥企業的新身份煥發新生。美國時間7月28日,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DFC)與柯達共同宣布,前者向柯達公司提供7.65億美元的貸款,以支持推出柯達製藥業務部。
  • 柯達公司簡介
    伊士曼柯達公司Kodak,簡稱柯達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產品及相關服務的生產和供應商,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州羅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的上市公司,業務遍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員工約8萬人。 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成為柯達全球第二大膠捲市場,僅次於美國。而根據預測,數年後,中國將成為柯達的全球第1大市場。
  • 柯達生產原料藥,美國重修國產供應鏈
    美國總統川普稱這是「美國製藥業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一樁交易」,他稱柯達公司是「一個了不起的美國公司,你們都記得這家公司。」美國白宮發言人彼得·納瓦諾(Peter Navarro)表示,「如果說我們從疫情中學到了什麼,那就是美國人對外國生產的關鍵藥品的依賴已經達到極為危險的程度。」
  • 富士親手操刀數碼衝印 與柯達數碼交鋒升級
    昨日,富士膠片(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森泰造親赴北京宣布「2003富士中國數碼影像新事業」正式啟動。在這個名為「走入全新富士中國—體驗尖端數碼影像新驚喜」的現場展示會上,富士推出了一套價值118萬元的富士Frontier350數碼衝印設備,並舉行了一個面向富士數碼衝印店加盟者的投資分析介紹會。
  • 北京晚報:柯達富士激戰數碼衝印市場
    北京晚報:柯達富士激戰數碼衝印市場     本報訊(記者廖雁)柯達今天上午宣布聯手行業頂級合作夥伴IBM、諾基亞共同拓展數碼衝印網絡,讓消費者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均可以在衝印店或通過網上、手機無線網絡衝印照片。
  • ,破產的"膠捲大王"柯達轉行變藥廠
    川普還將雙方的上述協議描述為「美國製藥業歷史上最重要的協議之一。」川普在美東時間周二晚間的記者會上表示:「這是我們第33次動用《國防生產法案》,將動員柯達生產仿製藥以及活性藥物成分。」有媒體報導稱,此前美國政府曾動用該法案要求福特汽車開始生產口罩,以及要求通用汽車生產呼吸機。
  • 柯達富士同時瞄準數碼衝印 兩巨頭在華擺開陣勢
    今天,柯達將宣布與IBM共同推出PMG3柯達自助數碼衝印站。IBM成為柯達在諾基亞後的另一個有力盟友。 IBM將為數碼衝印站提供硬體設備和三年的維修技術支持,柯達則負責軟體和平臺的搭建。明年第一季度,這種數碼衝印站就會出現在全國各地。 在全國已經擁有9100家快速彩色衝印店的柯達,正在通過跨行業的合作,加緊構築數碼衝印網絡。
  • 不賣膠捲也能變成年入千億的巨頭,日本富士憑啥?
    還記得賣膠捲的富士嗎?來自日本的富士膠捲曾是世界兩大膠捲生產商之一,另外一個是美國的柯達。而如今,隨著數位相機、智慧型手機的興起,這對它們造成了致命的衝擊。柯達在2012年申請破產保護,富士呢?前段時間,受相關抗疫藥物利好消息刺激,富士膠片股價居然飆升,曾一度因買入訂單過多而暫停交易。
  • 柯達樂凱昨日攜手 跑贏與富士長達5年的競爭
    業內人士稱,這場由世界最大的傳統影像膠片製造商柯達,與中國本土最大的膠捲製造商,同時也是感光行業最後一個民族品牌樂凱共同完成的、逾十多年艱苦談判才達成的牽手合作,堪稱是近年來世界感光行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而昨天,在中國感光行業發展歷史進程中,也確實值得大書一筆。
  • 富士VS柯達:數碼衝印市場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這個原本由富士、柯達、諾日士和柯美四家割據的局面徹底被打破。與此同時,富士膠片株式會社和諾日士鋼機株式會社3月13日在東京宣布,將在衝印領域內全球聯手,共同擴展衝印業新商機,推動影像文化進一步發展。兩者一退一進,預示著未來的衝印市場將發生何樣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