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公告:除了這26家企業,其他茶廠的「恩施玉露」都屬假冒!
>查處侵犯「恩施玉露」特有名稱、包裝、裝潢及虛假宣傳等行為;使用、銷售無廠名廠址的通用包裝行為;擅自印製、銷售、使用「恩施玉露」「恩施富硒茶」包裝等行為;規範標籤標識,糾正商家不規範宣傳用語,確保「恩施玉露」茶葉產品質量品牌的信譽度及商標權不受侵犯,維護企業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
湖北恩施市整治茶葉市場 保護「恩施玉露」地理標誌
中國發展網 (龔俊 李玉蘭 楊敏 ) 4月17日,湖北省恩施市啟動茶葉市場整治及「恩施玉露「地理標誌保護工作。
-
恩施市聚力「恩施玉露」品牌建設
恩施日報訊(記者朱述耀)7月23日,恩施市召開「恩施玉露」品牌管理座談會,該市茶葉協會及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齊聚一堂,為「恩施玉露」未來發展建言獻策。「恩施玉露」作為州域公用品牌恩施硒茶的子品牌,恩施市著力提升其品牌影響力。
-
恩施市開展「恩施玉露」茶文化進校園活動
恩施市開展「恩施玉露」茶文化進校園活動發布時間:2018年06月27日 15:55 來源:中新網湖北 活動中,親硒源茶業董事長、國家中級評茶員、「恩施玉露」茶產業協會副會長蔣子祥向恩施思源實驗學校師生介紹了「恩施玉露」傳統製作技藝,分享了「恩施玉露」茶成為「湖北第一歷史名茶」、「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中國十大富硒品牌」、「恩施硒茶第二屆茶王大賽綠茶茶王」、連續兩屆入選農業部優農中心「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的輝煌歷史和恩施玉露的「前世今生」。
-
查處無證無照經營4起, 侵犯「恩施玉露」商標專用權38件……恩施市...
恩施晚報訊(通訊員李玉蘭 張瑾 楊敏)「請工作組的同志們注意,在下一步檢查中,無論發現任何市場主體有『恩施玉露』商標侵權行為一律扣押商品及包裝。」4月23日一大早,恩施市茶葉市場整治工作組在微信群裡總結前一天工作情況,安排下一步工作。這是該市開展茶葉市場整治及「恩施玉露」地理標誌保護工作的一個縮影。
-
品牌打造,讓恩施玉露馳名中外
2005年,江蘇常州人張文旗和一群年輕人來恩施旅遊,看了芭蕉的茶園、深入了解恩施茶葉產業的歷史和產業優勢後,毅然放棄了當時紅火的房地產行業,決定投資茶葉產業,打造恩施玉露品牌。當年12月31日,他組建了恩施市潤邦國際富硒茶業有限公司,傾力打造恩施玉露。從此,恩施玉露走向了復興之路。「那個時候,武漢的茶葉市場賣的都是川茶,我們這個雖然是老品牌,但根本進不去。」
-
鄉村美食、恩施玉露、利川紅茶……「網紅」農產品更受市民歡迎
    長江網11月26日訊(記者詹海波 通訊員張奕軒)11月26日,為期四天的第十六屆武漢農博會落下帷幕,長江網記者在展會上發現看到,現場製作的鄉村手工美食、恩施玉露、利川紅茶等知名「網紅」農產品展位前圍觀市民最多。
-
恩施玉露:越來越響亮的城市名片
時間,賦予恩施玉露厚重5月21日,恩施市芭蕉鄉黃連溪村的群山被雲霧環繞,山上滿眼蒼翠,這裡到處有長勢良好的茶園及加工茶葉的工廠。恩施玉露創始者藍氏家族曾有好幾代人都在這裡生活。後經藍耀尚多次技術改造,這種工藝於1682年正式定型,其產品品質特徵為:外觀條索緊、細、圓、直,色澤綠潤,形似松針;湯色嫩綠明亮,葉底嫩綠明亮、勻齊;香氣清鮮,滋味醇爽。綠是這種茶的顯著特點,這種茶接近鮮葉的自然綠,是鮮活的綠,玉露工藝的雛形就這樣誕生了。後來,藍氏族人為了提升茶葉的品質,數次搬遷新居。現芭蕉鄉黃連溪村仍有藍家的遺蹟,高坎大屋猶存,當年的盛景仍可窺見一斑。
-
增強維護「恩施玉露」品牌意識
範建生據報導,近日,恩施市在全市範圍內開展茶葉市場整治及「恩施玉露」地理標誌保護工作。享有「中國十大名茶」和「湖北第一歷史名茶」之稱的「恩施玉露」,歷史悠久,其加工工藝沿襲唐朝的蒸青制茶工藝,創製於清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恩施玉露」作為蒸青茶,其幹茶、湯色、葉底「三綠」特徵明顯,堪稱綠茶典範。
-
湖北恩施特產 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在2007年3月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恩施的芭蕉侗族鄉也被譽為「湖北省無性系良種茶葉第一鄉」。恩施玉露是中國罕有的傳統蒸青綠茶,主要是採用蒸汽殺青的工藝製作而成,工藝複雜要求嚴格,一般標準為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日本在唐代時傳回國的就是蒸青制茶法。
-
從「活下來」到「走出去」 恩施玉露的蛻變之路
(劉正臣攝) 8月27日至30日,作為今年疫情後的首場專業茶博會,第二屆上海國際茶產業博覽會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行,來自全國69個名茶產區的近500家品牌企業參展。其中,僅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便有35家茶企參展,展館面積超過400平米。
-
「最綠色」的恩施玉露原來是這樣走出深閨的
其後,恩施市申報恩施玉露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現代研究發現:蒸汽殺青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茶葉中的營養物質,是最「綠色」的工藝。 長期以來,恩施玉露養在深閨人不識,皆因其加工工藝複雜,製作程序繁複,費時費力。進入本世紀後,恩施市開始高度重視恩施玉露傳承人的培養。最近十餘年,已培養恩施玉露加工技藝傳承人200多名。
-
恩施玉露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勝偉「加冕」國家級
50多年實踐總結,他對恩施玉露製作技藝進行統一規範和標準化梳理,先後培養茶學專業學生1200多名,其中掌握恩施玉露傳統製作技藝者400多人,培訓茶葉企業恩施玉露製作技術工人200多人,為恩施玉露製作技藝的保護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恩施日報:解碼武漢東湖茶敘「恩施玉露.長齡1299」,香飄世界的茶
雖然距離4月28日「恩施玉露」與「利川紅」成為2018年東湖國事活動茶敘用茶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但是社會大眾和新聞媒體對此關注的熱度依然居高不下。特別是「恩施玉露·長齡1299」這款香飄東湖之畔的綠茶,它背後鮮為人知、穿越千年的茶香傳奇,更勾起了人們的好奇心。「4月4日14時26分。」拿出手機,迅速翻出一個通話記錄後,州農業局經作科科長楊長勇依然心潮澎湃。
-
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屬於綠茶,產於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鄉及東郊五峰山,曾稱「玉綠」,因其香鮮爽口,外形條索緊圓光滑,色澤蒼翠綠潤,毫白如玉,故改名「玉露」。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湖南農業大學教授施兆鵬為恩施玉露題字:「恩施玉露、茶中極品」;日本茶師清水康夫到恩施考察茶葉生產時題字:「恩施玉露、溫古知新」。 歷史發展 恩施玉露 是中國傳統名茶。自唐時即有「施南方茶」的記載。明代黃一正《事物紺珠》載:「茶類今茶名……崇陽茶、蒲圻茶、圻茶、荊州茶、施州茶、南木茶(出江陵)」。
-
恩施玉露茶
首屆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論壇18日在北京舉辦,經品牌價值評估課題組評估,恩施玉露品牌價值為1.87億元,恩施富硒茶品牌價值為0.12億元。近年來,在發展茶葉產業上,恩施市堅持「整合品牌成大器」的理念,把恩施玉露作為該市「三張名片」之一全力打造,今年成效開始顯現。3月28日在武漢成功舉辦「湖北第一歷史名茶」恩施玉露授牌儀式暨新聞發布會,6月28日恩施玉露地理標誌產品證明商標註冊公告發布。據專家介紹,這次品牌價值評估,將推進以恩施玉露為主的恩施富硒茶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重要作用。
-
這樣買茶的場面從未見過!天津市民說「支援恩施兄弟,不怕等」
據了解,受疫情影響,恩施春茶麵臨滯銷。天津新聞頻道《都市報導60分》欄目「大家幫一把」板塊就此事進行宣傳報導後,恩施市屯堡鄉花枝山玉露茶在天津打開了銷路。▽ 視頻:天津媒體助力茶農銷茶恩施市屯堡鄉花枝山村是玉露茶主產區之一,全村都以種茶為生。
-
舌尖上的中國茶葉:恩施玉露茶的製作工藝及歷史溯源
恩施玉露,發源於現恩施市芭蕉鄉一帶,相傳於清康熙年間,恩施芭蕉黃連溪有一蘭姓茶商,壘灶研製,所制茶葉,外形緊圓、堅挺、色綠、毫白如玉,故稱「玉綠」。到晚清至民國初期,為茶葉發展興盛時期,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楊潤之,改鍋炒殺青為蒸青,其茶不但茶之湯色、葉底綠亮、鮮香味爽,而且使外形色澤油潤翠綠,毫白如玉,格外量露,故改名為《玉露》。1945年外銷日本,從此「恩施玉露」名揚於世。恩施玉露的製作,除殺青方法仍然沿用蒸汽殺青外,做工較前更為精巧。
-
名茶介紹——恩施玉露
就如同崇山峻岭包圍著的土苗風情一樣,恩施玉露也一直「猶抱琵琶半遮面」:無論是傳說中康熙年間的發源,還是歷經滄海桑田的風霜洗禮,到現今恩施市著力打造的「三張名片」之一,都充滿著神秘的傳奇色彩,只有探根究底,細細品讀,方能體會她的味道。
-
關於恩施玉露的一點簡單介紹
作為中國乃至世界都是少有的蒸青綠茶——恩施玉露,理應在茶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產地:恩施玉露產於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鄉及東郊五峰山。由來:據傳清朝康熙年間,恩施芭蕉黃連溪有一位姓藍的茶商,他自壘茶灶,親自焙茶,因制出來的茶葉外形緊圓挺直,色綠如玉,故名恩施玉綠。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在玉綠的基礎上,研製出的綠茶香鮮味爽,毫白如玉,因其白毫格外顯露,故改名為恩施玉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