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顆小行星本無生命,卻為地球重啟生命時代,背後原因堪稱奇蹟

2020-12-09 寰宇科學新觀察

最近,科學家們證實了位於澳大利亞的雅拉布巴隕石坑(The Yarrabubba crater),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小行星撞擊點。在22億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上了現在的澳大利亞,在地球表面留下了直徑70公裡的疤痕。

小行星撞擊,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中是「很常見」的事。然而有趣的是,科學家認為22億年前的那一次撞擊,可能在地球及其地球生的生命的歷史上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一次隕石撞擊,正好發生在地球從「雪球地球」(那時候整個地球被厚厚的冰層覆蓋)狀態中恢復過來的時期。這顆小行星可能是把地球從冰河時代的僵局中解救出來的關鍵角色嗎?研究人員猜測,很可能是這樣的。

雅拉布巴隕石坑

這項新研究報告的合著者、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託馬斯·戴維森博士(Dr Thomas Davison)在一份聲明中說:「雪球地球幾乎在雅拉布巴撞擊之後很短的時間內結束。這是巧合,還是雅拉布巴撞擊事件可能是當時的全球氣候大變局的意外原因?」

這項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新研究利用地質年代測定法,確定了西澳大利亞內陸的雅拉布巴隕石坑的年齡,精確到22.29億年前,證實了它是世界上已知保存最久的撞擊結構。

雅拉布巴隕石坑

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詹森太空中心、澳大利亞柯廷大學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從亞拉布巴火山口採集了名為鋯石獨居石的礦物樣本。這些礦物含有少量的鈾,鈾以已知的速率逐漸衰變為鉛,因此可以計算出它們的年齡。極端高溫,如隕石撞擊中的溫度,也會導致礦物失去其積累的鉛,有效地「重置」時鐘。通過測量鈾和鉛的同位素,研究小組能夠計算出撞擊後經過了多長時間。

鋯石

如今,用肉眼幾乎看不到雅拉布巴火山口。然而,通過觀察該地區的地質情況及其規模,有可能找出曾經發生的撞擊事件。根據這項研究的工作原理,這次撞擊將涉及一顆直徑7公裡的小行星,和它迎面撞擊的一塊厚2-5公裡的冰蓋,撞擊時的速度為每秒17公裡。

模擬模型顯示,這顆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小行星,在撞擊地球後,將超過1000億噸的水蒸氣推向大氣層。作為一種溫室氣體,水蒸氣的流入將在平流層中捕獲熱量並使地球變暖,甚至有將地球從深度凍結狀態中解除出來,讓「雪球」變成了「水球」,為之後的生命大復甦做好了鋪墊。如果真是這樣,那這個事件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來說,簡直就是奇蹟。然而,這個想法目前只是一種推測,因為「雪球地球」理論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雪地地球想像圖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雅拉布巴隕石坑是已知最古老的撞擊地點,是在地球表面留下了物理特徵。可能還有其他更古老的隕石坑,這些更古老的隕石坑可能後來被板塊吞沒或被火山地質淹沒了。例如,本月早些時候,一項研究發現,一個有78萬年歷史的隕石撞擊點隱藏在現代寮國的一個火山群下面。

了解更多早期的天體撞擊事件對地球的影響,有助於我們更多地了解地球的演化,以及氣候在其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關焦點

  • 6500萬年前撞擊地球的小行星上,可能帶著生命嗎?
    而早在1970年,地質學家Glen Penfield在墨西哥猶加敦半島進行石油勘探工作時就發現了一處巨大的隕石坑-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這是一個橢圓形的巨大隕石坑,其直徑約為180千米,是迄今為止地球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隕石坑。根據科學家對該隕石坑的研究發現,該隕石坑形成的年代約為距今6500萬年前,這更為小行星撞擊說提供了有利的證據。
  • 地球生命真的誕生於海洋嗎?科學家:也可能來自小行星!
    導讀:有關於生命的起源,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謎。有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第一個生命誕生於海洋,是偶然事件,而另一些科學家則認為地球上的生命實際上是由小行星帶到地球上來的。相對而言,生命誕生於海洋的可信度比較高。我們知道,生命的本質就是蛋白質,蛋白質是所有生命的基本材料。
  • 生命在地球上發展了幾十億年,但其實整個太陽系都在呵護地球生命
    生命在地球上進化了幾十億年,雖然也有一些生物滅絕事情發生,但是生命並沒有完全滅絕,相反卻進化得越來越高級,還進化出了人類這種高級智慧生物,並且截止到目前已經發展出了較為發達的文明,這都是因為地球的生態環境和所在的軌道空間環境很安全。
  • 地球六大未解之謎!生命?氧氣?我們只是接觸到地球的皮毛而已!
    地球,熟悉的家園,但是你真的「熟悉」嗎?人類生活在地球廣袤的大地上,享受著地球公轉帶來的四季轉換,享受著地球自轉帶來的黑白交替,但是地球,這顆孕育生命的獨特星球。我們對於它其實並不了解,換句話說,我們只是接觸到地球的皮毛而已!或許看完地球六大未解之謎後,會刷新你對地球的重新認識!
  • 44億年前,「黑美人」撞上火星,卻給地球送來了液態水和生命
    據報導,在近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天體化學家Bizzarro,和他的團隊成員一起,在上面發表了一篇最新的火星隕石研究成果,表示這顆擁有44億年歷史的「黑美人」,或許是火星進入短暫宜居期的關鍵。
  • 青島市博物館《地球生命演化特展—宇宙的奇蹟·地球與生命》開展
    《地球生命演化特展——宇宙的奇蹟·地球與生命》近日在青島市博物館開展。該展覽是是青島市博物館在2021年開年之際,為廣大觀眾精心奉上的一場大型科普探索類展覽。展覽由青島市博物館與北京北大寶石鑑定中心聯合主辦,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提供全部展品和學術支持。
  • 連冥王星都有5顆衛星,為何孕育出生命的地球,卻僅有一個月亮
    文/行走天涯連冥王星都有5顆衛星,為何孕育出生命的地球,卻僅有一個月亮儘管每次科學家將地球和木星太陽以及銀河系中其他的星球相比較的時候那麼不禁讓人深思,太陽系在最初形成的過程當中,為何每顆星球的存在形態會如此不同?比如我們地球作為目前人類已知的唯一孕育出生命的星球,確實是非常與眾不同的,那為何地球的身邊卻僅僅只有一個月亮的守護呢?
  • 《小王子》中的小行星冒險:六顆行星,六種體驗和六種生命
    曾經是孩子的成年人,在消失的時代洪流已經留下了孩子們的好品質。他也被稱為「人類有史以來最佳讀物」,因為他的啟示。在離開地球訪問地球之前,在訪問六顆小行星(325、326、327、328、329、330)期間,他經歷了六次奇怪的經歷,看到了六種不同的生命。
  • 科學家確認青海火流星來自小行星帶,與滅絕恐龍的那顆隕石同源!
    在六千多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到了地球上,導致地球發生了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科學家後來確認這顆小行星是來自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在這片狹小的區域裡至少有4000顆差不多質量的小天體,這些小天體會偶然脫離小行星帶闖入地球,我國的地質學家認為12月23日青海玉樹境內的火流星就是來自小行星帶
  • 又有4顆小行星接近中,11月11日與地球相會,速度最快每秒16公裡
    不過,外太空有多顆小行星正在接近地球的路上,似乎想在雙11這一天與地球來「相會」,近距離俯視地球,見識一下人類的購物狂熱。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最新播報數據顯示,有4顆小行星在11月11日來到地球附近,達到了所謂的「近距離接近」。
  • 造成恐龍消失的原因,真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嗎?為何找不到證據?
    造成恐龍消失的原因,真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嗎?為何找不到證據?在人類的眼中,宇宙是一個神秘且未知的存在。從進入太空之後,我們能夠了解到,宇宙幾乎是一片漆黑的景象。時至今日,人類都無法看到宇宙的「素顏」。人類能觀測到的也只有930億光年,在這片區域裡面,我們發現宇宙中存在著數以萬計的星體,只可惜在眾多的星體中,僅有地球孕育出了生命,按照概率學來講,這實在是不合邏輯。地球可能是被設計出來的初步統計,銀河系「躁動不安」的小行星至少有上萬顆,它們每時每刻都可能與周邊的星體擦肩而過,有時會撞進某一個星球之上。
  • 地球生命或來源於地外星球,人類或許不是地球土著!
    三、生命外來論太陽系和地球的形成時間為46億年前,地球生命的形成時間大約為38億年前,這相對於宇宙的形成時間150億年而言,實在是有些過於年輕。一顆隕石引發的推測1969 年,一顆100多千克的墜落在澳大利亞默奇森小鎮,這顆隕石為碳質球粒隕石,鐵只佔其重量的22.13%,水佔12%,有機物含量異常豐富,是世界上被科學家研究得最多的隕石,被人稱為默奇森隕石。
  • 4月29日小行星撞地球?真相:不要杞人憂天了!
    那這顆小行星會撞地球嗎?這顆即將光臨地球的小行星,它的永久編號為52768號,臨時編號為1998 OR2。這就是說,這顆小行星是1998年被發現的。它的直徑約為4.1千米,有報導說直徑為2.5公裡,實際上是不對的,應該為2.5英裡。
  • 太陽系的小行星真的會威脅我們的生命嗎?一直以來被誇大的恐懼
    如果一顆足夠大的小行星以每秒數十至數百公裡的速度撞擊地球,這可能會重演6500萬年大滅絕。所以科學家一直再研究小行星對地球的影響,而我們這些吃瓜群眾,有時也會看到有文章報導哪顆小行星又對地球產生威脅了!哪顆又來了!
  • 小行星撞地球真的發生了!
    每小時五萬公裡的速度,超過了第二宇宙速度,因此科研人員推測,這顆火球應該來源於太陽系,是一顆近地小行星。結合撞擊速度和撞擊能量,可以推斷出這顆小行星的質量高達430噸,相當於國際空間站的重量。那麼是怎麼判斷這是顆近地小行星的呢?為什麼不是彗星呢?彗星和小行星統稱為小行天體。
  • 日本隼鳥號再立新功,小行星上發現水,科學家:或是地球海洋之源
    最近,日本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成功從Itokawa小行星帶回1500顆小行星巖石樣本,在對其分析研究後,科學家驚喜地發現了水的存在。這不禁讓人對生命的起源有了重新思考。Itokawa是一顆s型小行星,是小行星帶中最常見的天體之一。它的形狀就像一顆花生,每隔18個月就會繞太陽轉一圈,穿過地球軌道,然後越過火星。
  • 構成地球生命以及地球的各種元素來自於紅巨星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是由地核、過渡層、外地核、下地幔、上地幔、地殼組成的,這些部分都是有各種各樣的元素構成的。比如地核主要由鐵鎳等元素構成,地幔主要由矽氧硫等元素構成,地殼主要由氧矽鋁等元素構成。還有地球上豐富多彩的生命,也是由碳氫氧氮等元素構成。構成地球和地球生命的各種元素來自於哪裡?
  • 6500萬年前,那顆正面撞擊地球,讓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後來去哪了
    2.3億年前,在不需要智慧以力量說話的時代,恐龍憑藉龐大的身軀,以噸起步的重量,以及驚人的咬合力主宰著整個地球,然而地球說變就變,6500年前恐龍開始滅絕,關於它滅絕的說法有大陸漂移
  • 1994年彗星撞擊木星,威力高達上億顆核彈,地球真是個幸運兒
    太陽系的類地行星有3顆,而只有地球誕生發展了生命,不得不說是一個偉大的奇蹟。地球在46億年的發展過程中,雖然遭受了過一些天體撞擊,但好在並沒有中斷生命的進化,最終,還是進出了高級生命-人類,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 地球並不孤單!火星和木衛二上存在生命是一個「確定性」
    長久以來,火星一直被吹捧為外星生命的家園,很可能是微生物的形態,因為這顆紅色星球曾有過類似地球的環境,有大氣層和流水。木衛二是木星的79顆衛星之一,是我們銀河系中另一個可能存在生命的天體,這是因為這顆衛星厚厚的冰層下可能含有水,這可以保護任何生命免受太陽的有害輻射。 現在,一位專家表示,在這兩個星球上發現生命幾乎是肯定的,這個星球都是NASA的目標。說到地球以外的生命前景,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木衛二冰層下有生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