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村行 | 溫嶺這個村名源「十裡桃夏」,阮經天的祖輩也曾擇墓於此

2020-08-02 台州抽屜

在外闖蕩,我們身上的烙印都是溫嶺;而在溫嶺,我們的來源大多與村莊有關。村莊裡,往往埋藏著我們最為厚重的記憶,凝結著最為濃鬱的情緒。

2018年8月11日起,「溫嶺日報」微信公眾號推送《百村行》系列報導,以最簡單的筆觸,寫最深情之故鄉。

百村行 | 溫嶺這個村名源「十裡桃夏」,阮經天的祖輩也曾擇墓於此

大溪鎮桃夏村

2018年8月18日,

原下郎橋村與桃夏河頭村合併 ,

桃夏村揭牌成立。

桃夏名字 源於「十裡桃夏」 ,

桃溪從原兩村穿過。

合併後的桃夏村共有535戶,1675人,

其中黨員72人,村民代表74人。

桃夏村 面臨方山景區,

背靠獅子山(獅峰) ,風光優美。

近年,

曾榮獲 台州市文明村、浙江省垃圾分類示範村 等榮譽。

百村行 | 溫嶺這個村名源「十裡桃夏」,阮經天的祖輩也曾擇墓於此

獅峰下的桃夏村。

桃夏地下水庫造得好

上世紀六十年代,《浙江日報》曾兩次報導過溫嶺地下水庫建設情況,其中一篇是1965年6月30日刊發的《溫嶺桃夏地下水庫造得好》,內容是說溫嶺縣新建公社下郎橋、毛竹下、坎頭三個大隊,充分利用地下水源,於一九六四年一月上旬,花了二十五天時間,在桃夏畈造起了一個地下水庫,使六百多畝水田基本上實現旱澇保收。

這三個大隊,坐落在獅子山、吞山和方山的山腳,山坳中間流過一條山溪(即桃溪)。

報導稱,完成後實踐證明, 地下水庫有五大好處 : ①不損失土地。 如果要建一個和地下水庫相等灌溉能力的水庫,至少要損失土地二十多畝,而建地下水庫沒有損失一分地; ②技術簡單 ,施工簡便,管理容易 ; ③花工少,投資少。 如果建一個和地下水庫同樣灌溉能力的水庫,據初步估計需要資金十多萬元,花七八萬工,水泥十多噸,木材十多方,啟閉機一臺等,而建地下水庫只花一萬三千一百零四工,石板七十二丈,石方三百四十五方,木材一點四方,資金五千多元; ④遇到颱風、暴雨,都不會發生危險 ; ⑤改造了濫水田和「菜籃田」,防澇防旱,變低產為高產。

7月29日,記者走進桃夏村,村裡有座橫跨桃溪的獅峰橋,獅峰橋上,近年新建了一條長廊,村民可以坐在廊橋下休閒,橋邊溪東,則 建有生態洗衣坊 (在原桃夏河頭村則有桃夏洗衣坊)。

百村行 | 溫嶺這個村名源「十裡桃夏」,阮經天的祖輩也曾擇墓於此

獅峰橋。

百村行 | 溫嶺這個村名源「十裡桃夏」,阮經天的祖輩也曾擇墓於此

桃夏村生態洗衣坊。

在獅峰橋東的下廊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當記者向村民詢問起地下水庫有關情況時,趙加方、張寶利等村民熱情介紹有關情況。趙加方回憶說,築地下水庫時,他還在桃夏小學讀書。那時候,桃夏小學建在毛竹下的關廟,位置在登雲橋附近,當時,桃夏小學是新建公社的中心校,這關廟在登雲橋附近,現在這座關廟已被拆除,遷到鮑殿路廊那兒,在現毛竹下工業區內。

百村行 | 溫嶺這個村名源「十裡桃夏」,阮經天的祖輩也曾擇墓於此

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

他告訴記者,地下水庫是新建公社鄭兆翔當公社書記時修築的,他還為「新建桃夏地下水庫」題了字,立了碑(後來記者根據線索,去方山村毛竹下農村公變004邊上的蓄水池,看到了這塊碑,是刻在弧形的水泥碑上的)。

百村行 | 溫嶺這個村名源「十裡桃夏」,阮經天的祖輩也曾擇墓於此

方山村毛竹下新建桃夏地下水庫水池。

趙加方回憶說, 地下水庫的水冬暖夏涼。 1966年旱天時,他曾經從涵洞裡鑽過去,「地下水庫有出氣洞3個、流水洞3個,鑽過去時,頭低下來,彎腰從洞裡鑽過。」「旱天的時候,抽水機打水,歇下來一會兒,水又生出來了。可以抽個把鐘頭的水。」「長嶼買來的石板,很厚,沒人要,放在地下水庫。」「鮑殿路廊那邊的廟後邊還有一口取水井。」

桃夏村三大姓:張、趙、謝

原下郎橋的三個主要姓氏是張、趙、謝。 村民告訴記者, 以桃溪為界,桃溪東是下郎橋自然村,主要姓氏為張,桃溪西是吞山自然村,主要姓氏為趙 ,是冠山趙氏分支。下郎橋在獅峰的腳下,吞山在龍山的腳下。吞山本來應當寫為坍山(後來記者查閱了《冠城趙氏宗譜》吞山支房房譜,發現其中有地名,寫為坍山壟)。

過去有一個傳說,說原來有一條龍,困在龍山上,山下有戶人家,要建三透九明堂,拔桁的時候,榔頭敲起來,把這條龍震醒了,它離開時,把山搞坍了,留下了一個坍龍窟,又叫吞龍窟。

百村行 | 溫嶺這個村名源「十裡桃夏」,阮經天的祖輩也曾擇墓於此

桃夏河頭休憩的老人。

下郎橋張氏,是黃巖土嶼張氏的分支 ,《臺黃土嶼張氏宗譜》中有清王詠霓《鼓山張氏重修族譜序》稱:「同邑鼓山張氏,先世自閩徙永嘉之張溪,宋宣和間有諱渚公者,始遷土嶼……」據宗譜記載,土嶼張氏是廣東曲江張氏(唐詩人張九齡一族)後裔,祖宗是從福建遷到永嘉張溪,再遷到黃巖土嶼的,三世祖石窗公生十子,故後裔按福一至福十分為十房,下郎橋和溫嶺的澤國五裡涇、雙桂橋等地張氏都是福一公後裔。在溫嶺的土嶼張氏後裔還散居在小溪村、橫後村、佛隴村、良山村、裡宅村、花金村、蔣山村、上新建村、念母洋村(此處按原村名)等地。 目前,下郎橋張氏有300多人,輩分最大的是寶字輩,最小的是煥字輩。

桃夏河頭謝氏是桃溪謝氏六房 ,輩行用字有「溫本廷初振興必然邦國之光以承其美文業懋昭家聲繼敘時逢亨嘉昌言遂志貴受朝錫」。目前,桃夏河頭謝氏輩分最大的是業字輩,最小的是繼字輩。

百村行 | 溫嶺這個村名源「十裡桃夏」,阮經天的祖輩也曾擇墓於此

桃夏村村部。

靈山仙令阮萃恩:

買鄰近接謝方石

據《澤國阮氏宗譜》載, 溫嶺歷史名人阮季良(後裔有臺灣電影明星阮經天)的父親阮萃恩 ,其墓地就在下郎橋橫山。

《澤國鎮志》載:阮萃恩(1838-1902)字賢傑,號曉雲,又號澡雲。敬熙三子。清同治九年(1870)和光緒四年(1878)與戚祖姚等先後邀集台州詩人大開萸宴,登高賦詩。光緒間(1875-1908),例授廣東靈山縣知縣加同知銜,處理積案有政聲,臨別鄉耆贈銅鼓1隻(現藏溫州市博物館)。

阮萃恩去世後,進士楊晨、王詠霓分別撰輓聯「合浦珠還十年處膏猶不潤,丹崖仙逝一朝乞藥竟無功」「齒德俱尊猶執謙恭敦族誼,形神雖逝尚留清白著鄉評」。

阮萃恩墓 看來是請湘江石庵周勳精心卜穴挑選的吉壤 ,阮氏宗譜中記載周勳寫的《資政大夫阮澡雲公墓銘》:龍樓風闕,南崧之巔。九星聚講,護衛蟬聯。獅象對峙,仰面嘯天。頷下落脈,宛似流涎。部瀆過峽,迎送完全。橫空雙馬,錦幛遙牽。蜂腰鶴膝,藕節迭連。太陽覆釜,體勢肥圓。重重包裹,如僧坐禪。星峰南極,丁方輔肩。天皇唐嶺,亥字護田。玉幾玉印,排列目前。文筆貴人,獻秀爭先。結成兆域,暈土天然。更呈五色,若潤若鮮。金魚蟹眼,助穴清妍。堂前曲水,如弓上弦。羅星疊疊,水口收焉。福人福地,具有良緣。阮公葬此,垂裕萬年。

阮萃恩去世後, 下葬時有千人送葬,規模宏大,可謂風光一時。 不過,據桃夏村老村民回憶,在土匪橫行的亂世,阮墓曾被盜過,聽墓附近的村民說,土匪盜墓時持槍站崗,防止有人去報信。

阮萃恩墓原築有守墓的墳庵,其對聯,據記載抄錄數副於下:買鄰近接謝方石,開徑還尋陶綴耕(邱宗善撰)。去方石祭酒家不遠,比丹崖抱樸樓如何(曹溪山人撰)。登山臨水懷先哲,種樹栽花護遠庵(黃巖毛宗澄撰)。陶山謝石棲仙令,朗月清風感故人(趙雲崧撰)。

(感謝趙氏、張氏村民提供相關宗譜)

來源:溫嶺日報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溫嶺這個村名源「十裡桃夏」,阮經天的祖輩也曾擇墓於此
    在外闖蕩,我們身上的烙印都是溫嶺;而在溫嶺,我們的來源大多與村莊有關。村莊裡,往往埋藏著我們最為厚重的記憶,凝結著最為濃鬱的情緒。 2018年8月11日起,「溫嶺日報」微信公眾號推送《百村行》系列報導,以最簡單的筆觸,寫最深情之故鄉。
  • 溫嶺這個村的花海你去過嗎?
    在外闖蕩,我們身上的烙印都是溫嶺;而在溫嶺,我們的來源大多與村莊有關。村莊裡,往往埋藏著我們最為厚重的記憶,凝結著最為濃鬱的情緒。2018年8月11日起,「溫嶺日報」微信公眾號推送《百村行》系列報導,以最簡單的筆觸,寫最深情之故鄉。
  • 溫嶺這個村以橋為名,曾是水陸交通樞紐,商貿繁華
    在外闖蕩,我們身上的烙印都是溫嶺;而在溫嶺,我們的來源大多與村莊有關。村莊裡,往往埋藏著我們最為厚重的記憶,凝結著最為濃鬱的情緒。 2018年8月11日起,「溫嶺日報」微信公眾號推送《百村行》系列報導,以最簡單的筆觸,寫最深情之故鄉。
  • 溫嶺這個村特產美味梨子,為湖漫水庫建設曾三次遷徙
    在外闖蕩,我們身上的烙印都是溫嶺;而在溫嶺,我們的來源大多與村莊有關。村莊裡,往往埋藏著我們最為厚重的記憶,凝結著最為濃鬱的情緒。2018年8月11日起,「溫嶺日報」微信公眾號推送《百村行》系列報導,以最簡單的筆觸,寫最深情之故鄉。
  • 雲霄生活百村行第九站(向北村)
    【雲霄生活百村行】第九站——向北村(2018年第一屆龍舟友誼杯12村行)
  • 溫嶺這個村有座千年古寺,比天台國清寺還多200年歷史
    在外闖蕩,我們身上的烙印都是溫嶺;而在溫嶺,我們的來源大多與村莊有關。村莊裡,往往埋藏著我們最為厚重的記憶,凝結著最為濃鬱的情緒。 2018年8月11日起,「溫嶺日報」微信公眾號推送《百村行》系列報導,以最簡單的筆觸,寫最深情之故鄉。
  • 德陽綿竹:「百人百村行」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走訪:變「被動接訪」為「主動下訪」「百人百村行」將全市103名紀檢監察幹部分派到轄區203個村(社區),實行按季度常態化全覆蓋走訪,既廣泛收集社情民意聽取群眾意見訴求,又主動收集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反映,同時還主動宣傳全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成果,讓群眾切身感受到「清廉綿竹」就在身邊。
  • 「順德百村行——順德村居深度文化體驗之旅」系列活動走進勒流...
    珠江商報訊 記者陳適報導:冬日徒步深入富裕發掘鄉村之美,昨日由珠江商報社舉辦的「順德百村行——順德村居深度文化體驗之旅」系列活動之走進勒流富裕村順利舉行,《珠江商報》的讀者親友團共30多人參加了本次活動,用定向徒步的方式親探勒流富裕村的歷史古建和鄉村美景,體驗當地歷史傳統和文化風俗,了解這個美麗新農村在鄉村振興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 順德百村行第二站走進容桂容...
    繼首站走進勒流富裕村後今天,順德百村行——順德區村居深度文化體驗之旅系列活動第二站來到容桂街道容新社區快來跟著小編一起逛逛吧容新社區黨委委員梁夏麗表示,順德百村行活動的開展,讓更多市民認識社區、關注社區的發展,容新社區以建設美麗文明村居為契機,重點打造鳳嶺公園,完善園內基礎設施,繼續提升轄區環境,對環山路、鳳嶺小區等進行亮化提升,讓社區散發新魅力。
  • 百村行丨山後村:後山絕勝騎馬嶺 驢友結伴探險來
    早知道城南鎮山前村、山後村是鄭姓聚居村,11月24日,記者借「百村行
  • 【雲霄生活百村行】第十五站:下河鄉世坂村|報名了!
    【雲霄生活百村行】1~14站點擊文字看各站詳情你知道這一站要去哪裡嗎?
  • 小康·鎮村行丨到這個村,不妨看看家庭農場……
    小康·鎮村行丨到這個村,不妨看看家庭農場…… 2020-06-08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百縣千村行·甘洛縣:四川日報今天最顯眼的是孩子的笑臉
    川報觀察特別報導四川日報重點策劃的「百縣千村行」採訪活動繼續進行,今天,8月7日,四川日報繼續以「1+1」的方式(即頭版一篇通訊+後面一個整版的文章),推出「百縣千村行·走進甘洛縣」特別報導,版面上大幅的照片——孩子們的燦爛笑容,令人眼前一亮。
  • 浙江溫嶺四天三夜全攻略,你值得收藏!
    Day1:杭州-長嶼峒天-溫嶺蝶來三舍·日出精品民宿長嶼峒天:中國最大的硐穴博物館,曾因人工採石形成1314個硐窟奇觀,曾是《神鵰俠侶》拍攝地溫嶺蝶來三舍·日出精品民宿:台州最美民宿,坐落於千年曙光之地的石塘鎮,位於濱海綠道珍珠灘商務度假區裡,共15棟房,斥資5000萬,由原居民的石屋改造而來
  • 「百縣千村行」—凱翼汽車採訪車隊護航川報媒體團採訪報導50天
    自9月15日 「百縣千村行」凱翼汽車採訪車隊發車啟動以來,從成都一路向西,先後經過茂縣、黑水縣、汶川縣、馬爾康、石渠、德格、稻城等甘孜、阿壩兩州的12個市縣,助力四川日報媒體採訪團圓滿完成了由炫界組成的「百縣千村行」採訪車隊,翻越了數十座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其中317國道的鷓鴣山、318國道的折多山都是著名的險路,凱翼炫界依舊憑藉著紮實的產品實力保障了川報媒體團採訪工作的圓滿完成。
  • 阮經天 | 一切才剛剛開始
    66集的體量,密集的臺詞,在阮經天看來,這是一種訓練。因為另一位金馬影帝陳建斌曾對他說:「小阮,你還年輕,千萬不能在這個年紀讓自己那麼舒服。電視劇你得接,你要去訓練,練功底。」▲《扶搖》劇照而接下長孫無極這個角色,也是因為這個角色的性格打動了阮經天。
  • 「海口百村行 文化樂鄉村」啟動 助力打造文明城市
    南海網海口4月2日消息(南海網記者孫令正)4月2日,海口廣播電視臺「走基層 轉作風 改文風」大型策劃——「海口百村行 文化樂鄉村」活動在海口市秀英區美社村拉開序幕。  「走進一百座村莊,展現一百處風情,尋訪一百戶農家,成就一百個心願」。
  • 百縣千村行|因地制宜讓房前屋後產出大效益
    掃碼看「百縣千村行」更多報導。關鍵詞·五小庭院經濟四川在線記者 袁城霖 吳曉鈴 樊邦平8月7日,萬源市鐵礦鎮泥溪溝村4社,村民張仕明家的西瓜地裡,前來收購西瓜的批發商不斷。泥溪溝村2社村民殷合強,養中蜂30群、生豬2頭、牛1頭、雞五六十隻,按政策享受補貼3000元。目前,他一年僅賣蜂蜜的收入就有4萬餘元。「村民的積極性帶動起來了,家家戶戶養雞種樹。」張華仁說。「萬源是高山地區,連片發展產業難度較大。」萬源市相關負責人介紹,「五小庭院經濟」降低了貧困戶發展產業的補助準入門檻,大大提高群眾積極性。
  • 百名記者百村行丨馬入田:「瑪汝!甜!」
    5月中旬至下旬,因為「脫貧攻堅·百名記者百村行」的機緣,記者蹲點這個村,發現了這個村莊平凡中的不凡。陳軍是瀘溪縣民政局駐馬入田村扶貧幹部,任支部第一書記,退伍軍人,今年30歲,曾被評為瀘溪縣「最美扶貧人」。倆人在村裡,奏起了「走心大合唱」。 序曲,村務財務公開。村裡有哪些項目,如何實施,村集體有哪些收入,用在哪裡,都通過「四議兩公開」,讓村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以前,村民糾結的點在於不公開透明,現在呢,一切都在陽光下,優親厚友不見了,說閒話的人,到一邊去了。
  • 「窗口」看小康⑬丨溫嶺漁村「變裝」記:從「空心村」到「網紅村...
    浙報集團縣級融媒體中心共享聯盟「大潮起之江 『窗口』看小康」大型移動視頻新聞行動,8月18日在學習強國浙江平臺、浙江新聞客戶端、天目新聞客戶端、小時新聞客戶端以及有關縣級融媒體平臺推出第13期報導《漁村「變裝」記》——  站在時光翻閱的千年節點,幸運之神把投向祖國大陸的第一縷曙光送給了溫嶺,石塘半島儼然已成為溫嶺旅遊業的一張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