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這個村名源「十裡桃夏」,阮經天的祖輩也曾擇墓於此

2020-12-25 騰訊網

在外闖蕩,我們身上的烙印都是溫嶺;而在溫嶺,我們的來源大多與村莊有關。村莊裡,往往埋藏著我們最為厚重的記憶,凝結著最為濃鬱的情緒。

2018年8月11日起,「溫嶺日報」微信公眾號推送《百村行》系列報導,以最簡單的筆觸,寫最深情之故鄉。

大溪鎮桃夏村

2018年8月18日,

原下郎橋村與桃夏河頭村合併

桃夏村揭牌成立。

桃夏名字源於「十裡桃夏」

桃溪從原兩村穿過。

合併後的桃夏村共有535戶,1675人,

其中黨員72人,村民代表74人。

桃夏村面臨方山景區,

背靠獅子山(獅峰),風光優美。

近年,

曾榮獲台州市文明村、浙江省垃圾分類示範村等榮譽。

獅峰下的桃夏村。

桃夏地下水庫造得好

上世紀六十年代,《浙江日報》曾兩次報導過溫嶺地下水庫建設情況,其中一篇是1965年6月30日刊發的《溫嶺桃夏地下水庫造得好》,內容是說溫嶺縣新建公社下郎橋、毛竹下、坎頭三個大隊,充分利用地下水源,於一九六四年一月上旬,花了二十五天時間,在桃夏畈造起了一個地下水庫,使六百多畝水田基本上實現旱澇保收。

這三個大隊,坐落在獅子山、吞山和方山的山腳,山坳中間流過一條山溪(即桃溪)。

報導稱,完成後實踐證明,地下水庫有五大好處不損失土地。如果要建一個和地下水庫相等灌溉能力的水庫,至少要損失土地二十多畝,而建地下水庫沒有損失一分地;技術簡單,施工簡便,管理容易花工少,投資少。如果建一個和地下水庫同樣灌溉能力的水庫,據初步估計需要資金十多萬元,花七八萬工,水泥十多噸,木材十多方,啟閉機一臺等,而建地下水庫只花一萬三千一百零四工,石板七十二丈,石方三百四十五方,木材一點四方,資金五千多元;遇到颱風、暴雨,都不會發生危險改造了濫水田和「菜籃田」,防澇防旱,變低產為高產。

7月29日,記者走進桃夏村,村裡有座橫跨桃溪的獅峰橋,獅峰橋上,近年新建了一條長廊,村民可以坐在廊橋下休閒,橋邊溪東,則建有生態洗衣坊(在原桃夏河頭村則有桃夏洗衣坊)。

獅峰橋。

桃夏村生態洗衣坊。

在獅峰橋東的下廊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當記者向村民詢問起地下水庫有關情況時,趙加方、張寶利等村民熱情介紹有關情況。趙加方回憶說,築地下水庫時,他還在桃夏小學讀書。那時候,桃夏小學建在毛竹下的關廟,位置在登雲橋附近,當時,桃夏小學是新建公社的中心校,這關廟在登雲橋附近,現在這座關廟已被拆除,遷到鮑殿路廊那兒,在現毛竹下工業區內。

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

他告訴記者,地下水庫是新建公社鄭兆翔當公社書記時修築的,他還為「新建桃夏地下水庫」題了字,立了碑(後來記者根據線索,去方山村毛竹下農村公變004邊上的蓄水池,看到了這塊碑,是刻在弧形的水泥碑上的)。

方山村毛竹下新建桃夏地下水庫水池。

趙加方回憶說,地下水庫的水冬暖夏涼。1966年旱天時,他曾經從涵洞裡鑽過去,「地下水庫有出氣洞3個、流水洞3個,鑽過去時,頭低下來,彎腰從洞裡鑽過。」「旱天的時候,抽水機打水,歇下來一會兒,水又生出來了。可以抽個把鐘頭的水。」「長嶼買來的石板,很厚,沒人要,放在地下水庫。」「鮑殿路廊那邊的廟後邊還有一口取水井。」

桃夏村三大姓:張、趙、謝

原下郎橋的三個主要姓氏是張、趙、謝。村民告訴記者,以桃溪為界,桃溪東是下郎橋自然村,主要姓氏為張,桃溪西是吞山自然村,主要姓氏為趙,是冠山趙氏分支。下郎橋在獅峰的腳下,吞山在龍山的腳下。吞山本來應當寫為坍山(後來記者查閱了《冠城趙氏宗譜》吞山支房房譜,發現其中有地名,寫為坍山壟)。

過去有一個傳說,說原來有一條龍,困在龍山上,山下有戶人家,要建三透九明堂,拔桁的時候,榔頭敲起來,把這條龍震醒了,它離開時,把山搞坍了,留下了一個坍龍窟,又叫吞龍窟。

桃夏河頭休憩的老人。

下郎橋張氏,是黃巖土嶼張氏的分支,《臺黃土嶼張氏宗譜》中有清王詠霓《鼓山張氏重修族譜序》稱:「同邑鼓山張氏,先世自閩徙永嘉之張溪,宋宣和間有諱渚公者,始遷土嶼……」據宗譜記載,土嶼張氏是廣東曲江張氏(唐詩人張九齡一族)後裔,祖宗是從福建遷到永嘉張溪,再遷到黃巖土嶼的,三世祖石窗公生十子,故後裔按福一至福十分為十房,下郎橋和溫嶺的澤國五裡涇、雙桂橋等地張氏都是福一公後裔。在溫嶺的土嶼張氏後裔還散居在小溪村、橫後村、佛隴村、良山村、裡宅村、花金村、蔣山村、上新建村、念母洋村(此處按原村名)等地。目前,下郎橋張氏有300多人,輩分最大的是寶字輩,最小的是煥字輩。

桃夏河頭謝氏是桃溪謝氏六房,輩行用字有「溫本廷初振興必然邦國之光以承其美文業懋昭家聲繼敘時逢亨嘉昌言遂志貴受朝錫」。目前,桃夏河頭謝氏輩分最大的是業字輩,最小的是繼字輩。

桃夏村村部。

靈山仙令阮萃恩:

買鄰近接謝方石

據《澤國阮氏宗譜》載,溫嶺歷史名人阮季良(後裔有臺灣電影明星阮經天)的父親阮萃恩,其墓地就在下郎橋橫山。

《澤國鎮志》載:阮萃恩(1838-1902)字賢傑,號曉雲,又號澡雲。敬熙三子。清同治九年(1870)和光緒四年(1878)與戚祖姚等先後邀集台州詩人大開萸宴,登高賦詩。光緒間(1875-1908),例授廣東靈山縣知縣加同知銜,處理積案有政聲,臨別鄉耆贈銅鼓1隻(現藏溫州市博物館)。

阮萃恩去世後,進士楊晨、王詠霓分別撰輓聯「合浦珠還十年處膏猶不潤,丹崖仙逝一朝乞藥竟無功」「齒德俱尊猶執謙恭敦族誼,形神雖逝尚留清白著鄉評」。

阮萃恩墓看來是請湘江石庵周勳精心卜穴挑選的吉壤,阮氏宗譜中記載周勳寫的《資政大夫阮澡雲公墓銘》:龍樓風闕,南崧之巔。九星聚講,護衛蟬聯。獅象對峙,仰面嘯天。頷下落脈,宛似流涎。部瀆過峽,迎送完全。橫空雙馬,錦幛遙牽。蜂腰鶴膝,藕節迭連。太陽覆釜,體勢肥圓。重重包裹,如僧坐禪。星峰南極,丁方輔肩。天皇唐嶺,亥字護田。玉幾玉印,排列目前。文筆貴人,獻秀爭先。結成兆域,暈土天然。更呈五色,若潤若鮮。金魚蟹眼,助穴清妍。堂前曲水,如弓上弦。羅星疊疊,水口收焉。福人福地,具有良緣。阮公葬此,垂裕萬年。

阮萃恩去世後,下葬時有千人送葬,規模宏大,可謂風光一時。不過,據桃夏村老村民回憶,在土匪橫行的亂世,阮墓曾被盜過,聽墓附近的村民說,土匪盜墓時持槍站崗,防止有人去報信。

阮萃恩墓原築有守墓的墳庵,其對聯,據記載抄錄數副於下:買鄰近接謝方石,開徑還尋陶綴耕(邱宗善撰)。去方石祭酒家不遠,比丹崖抱樸樓如何(曹溪山人撰)。登山臨水懷先哲,種樹栽花護遠庵(黃巖毛宗澄撰)。陶山謝石棲仙令,朗月清風感故人(趙雲崧撰)。

(感謝趙氏、張氏村民提供相關宗譜)

- End -

文圖丨溫嶺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曉慧

編輯丨陳涵婷 審核丨王妙德 校對丨季虹希

相關焦點

  • 百村行 | 溫嶺這個村名源「十裡桃夏」,阮經天的祖輩也曾擇墓於此
    桃夏名字 源於「十裡桃夏」 , 桃溪從原兩村穿過。 合併後的桃夏村共有535戶,1675人, 其中黨員72人,村民代表74人。 桃夏村 面臨方山景區, 背靠獅子山(獅峰) ,風光優美。 近年, 曾榮獲 台州市文明村、浙江省垃圾分類示範村 等榮譽。
  • 溫嶺這個村以橋為名,曾是水陸交通樞紐,商貿繁華
    在外闖蕩,我們身上的烙印都是溫嶺;而在溫嶺,我們的來源大多與村莊有關。村莊裡,往往埋藏著我們最為厚重的記憶,凝結著最為濃鬱的情緒。 2018年8月11日起,「溫嶺日報」微信公眾號推送《百村行》系列報導,以最簡單的筆觸,寫最深情之故鄉。
  • 溫嶺這個村特產美味梨子,為湖漫水庫建設曾三次遷徙
    在外闖蕩,我們身上的烙印都是溫嶺;而在溫嶺,我們的來源大多與村莊有關。村莊裡,往往埋藏著我們最為厚重的記憶,凝結著最為濃鬱的情緒。2018年8月11日起,「溫嶺日報」微信公眾號推送《百村行》系列報導,以最簡單的筆觸,寫最深情之故鄉。
  • 阮經天 | 一切才剛剛開始
    66集的體量,密集的臺詞,在阮經天看來,這是一種訓練。因為另一位金馬影帝陳建斌曾對他說:「小阮,你還年輕,千萬不能在這個年紀讓自己那麼舒服。電視劇你得接,你要去訓練,練功底。」▲《扶搖》劇照而接下長孫無極這個角色,也是因為這個角色的性格打動了阮經天。
  • 溫嶺這個村的花海你去過嗎?
    在外闖蕩,我們身上的烙印都是溫嶺;而在溫嶺,我們的來源大多與村莊有關。村莊裡,往往埋藏著我們最為厚重的記憶,凝結著最為濃鬱的情緒。2018年8月11日起,「溫嶺日報」微信公眾號推送《百村行》系列報導,以最簡單的筆觸,寫最深情之故鄉。
  • 浙江溫嶺四天三夜全攻略,你值得收藏!
    Day1:杭州-長嶼峒天-溫嶺蝶來三舍·日出精品民宿長嶼峒天:中國最大的硐穴博物館,曾因人工採石形成1314個硐窟奇觀,曾是《神鵰俠侶》拍攝地溫嶺蝶來三舍·日出精品民宿:台州最美民宿,坐落於千年曙光之地的石塘鎮,位於濱海綠道珍珠灘商務度假區裡,共15棟房,斥資5000萬,由原居民的石屋改造而來
  • 溫嶺這個村有座千年古寺,比天台國清寺還多200年歷史
    橫淋線和石松一級公路穿村而過, 到溫嶺市區約十分鐘車程。 鐵場村村部,原鐵場小學。 記者後來致電管廟的老鄭得知,許林廟舊址在今鐵場村村部處,村部原是鐵場小學教學樓,而這幢教學樓的舊址即許林廟,三十多年前,許林廟遷移到現址即吉祥寺舊址,故以吉祥寺之名登記。
  • 「窗口」看小康⑬丨溫嶺漁村「變裝」記:從「空心村」到「網紅村...
    浙報集團縣級融媒體中心共享聯盟「大潮起之江 『窗口』看小康」大型移動視頻新聞行動,8月18日在學習強國浙江平臺、浙江新聞客戶端、天目新聞客戶端、小時新聞客戶端以及有關縣級融媒體平臺推出第13期報導《漁村「變裝」記》——  站在時光翻閱的千年節點,幸運之神把投向祖國大陸的第一縷曙光送給了溫嶺,石塘半島儼然已成為溫嶺旅遊業的一張金名片。
  • 阮經天和杜鵑談戀愛 媒體向阮經天方求證
    阮經天和杜鵑談戀愛 媒體向阮經天方求證時間:2017-10-03 15:11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阮經天和杜鵑談戀愛 媒體向阮經天方求證 網易娛樂10月2日報導10月1日,有不少博主發文爆料阮經天和杜鵑在一起了,還說阮經天和杜鵑因戲生情,引發熱議。
  • 己亥(2019)年清明祭掃二世祖曾邱林公配妣陳氏孺人之墓傳統文化活動
    清明祭祖慎終追遠,為緬懷遷瓊二世祖邱林公配妣陳氏孺人將於4月27日(農曆己亥年三月廿三日)上午十時在澄海南澄邁瑞溪鎮南頭村(海南曾氏大宗祠堂東邊約一公裡)邱林公墓場舉行「弘揚傳統祭掃祖墓文化活動」。希望各位宗親互相轉告,撥冗參加,弘揚清明祭祖文化活動。
  • 南廣周報│尋訪南昌最美小鎮:一個你所不知道的瀛上村
    瀛上第一次被劃為公墓區是在1936年11月,當時南昌市政委員會將新建縣烏石橋瀛上村等60畝地劃為公墓區。到了1949年,共計埋了100餘副棺木。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的1951年,南昌市政府擇市郊魚尾閘和新建縣瀛上村烏石橋等地為公墓。由於魚尾閘離市區太遠,1954年12月,江西省政府正式批准將北郊螺絲壟、神仙打坐、熊家山等地劃給南昌市作公墓區,分群眾墓區、烈士墓區、軍人墓區,總佔地面積5500畝。
  • 阮經天杜鵑兩人在一起是真的嗎 阮經天用兩個字回應戀情
    ­  據臺灣媒體報導,男星阮經天這幾年把演藝重心轉移至內地,近來更和楊冪主演《扶搖皇后》,引發外界關注,但最近網上卻瘋傳他有新戀情,爆料指出他和女星杜鵑因戲生情,造成網友熱烈討論。­  阮經天和杜鵑去年曾合拍電影《紐約紐約》,在片中飾演情侶,還有大尺度的床戲,親密程度讓人看了血脈噴張。
  • 參觀神奇硐天,探訪美麗鄉村,再一次邂逅溫嶺
    關於溫嶺,對我來說其實有點陌生,又有一些熟悉。已經是第二次來到這個地方,每一次來都會有不同的期待與收穫。我總是樂此不疲的從一個地方奔赴到另一個地方,用相機、用文字記錄下一個個美好的瞬間,畢竟,一輩子這麼短,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呀。
  • 溫嶺橫徑村:「甘蔗村」如何變成「淘寶村」
    一雙雙女鞋從生產、加工、包裝到銷售,都在這個「淘寶村」完成。  中國台州網訊在去年年底阿里研究院出爐的2017淘寶村研究報告中,台州以107個淘寶村的數量躍居全國第一。其中,溫嶺市澤國鎮集納了21個淘寶村,橫徑村就是其中之一。  村域面積1.2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700多人,這個看似尋常的村莊,和周邊不少村子一樣,分布著眾多時裝女鞋的製作作坊。
  • 沒了網紅村這個頭銜,溫嶺石塘小箬村你還會去嗎?
    溫嶺石塘小箬村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火起來的,有人說,走在那裡仿佛漫步在裡本斯的街頭。當時是和親戚一起去的,姑姑看到小箬村之後,只說了一句,我覺得看幼兒園也是一樣的。沿途遇見的牆角,上面被鑲嵌上了輪胎,無意間看到,倒是別有一番風採。
  • 巨變70年·溫嶺再出發丨大溪:山鄉巨變 小城市啟新程
    於是,村裡籌集資金100多萬元,清理垃圾,疏浚河道,一個寬敞亮麗的生態停車場正在被興建;每到春日,方山腳下80多畝桃花吸睛,可十裡桃溪卻破壞嚴重,畫面違和,於是,溪堤整治工程被提上議程……生態宜居,不僅僅是讓村莊環境變得整潔,還要守住「鄉愁」。
  • ...守墓人劉延寶因病再難上山祭掃 兒孫「接棒」繼續守護無名烈士墓
    守護著濟南戰役無名烈士墓,劉延寶從青絲到白頭只為延續70年前祖輩的義舉,又到清明,身陷輪椅的他再難親臨墓前守墓接力棒,傳給了兒孫……年過七旬的劉延寶用筆重重地標出了「4月5日」這個日子——清明節。因病失去語言和行動能力的他,只能坐在輪椅上,指著掛曆努力發出「嗯嗯」聲。一家人知道老人的心思,「不要忘記祭奠從祖輩就開始守護的無名烈士墓」。  港溝神武村村民劉延寶一家五代人,擔當著義務守墓人的重任,守護著濟南戰役中犧牲的烈士,這一守就是70年。
  • 平原縣探花墓與玄武廟的傳說
    這塊地上有一座大墓,據村裡人傳說是「董探花墓」。董探花名董訥,字茲重,自表字默庵、柳村,平原縣人。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丁未科一甲三名進士(探花及第)。累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漕運總督、河道總督,總督兩江(管轄江西、江蘇、安徽三省)。董訥為官頗有政績,深得康熙皇帝的賞識。董訥死後,康熙皇帝賜祭葬,按正一品規制安葬。有一位風水先生選中了這塊「王八蓋子地」。
  • 溫嶺小箬村 七彩的童話小鎮 浙江小眾的拍照網紅打卡地
    之前在朋友圈看到這個地方,覺得好像是上帝打翻了調色盤,把這個小村落打扮地如此美麗。後來一問才知,這個地方叫小箬村。,島內的交通和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是個未成熟的景點,現在去小箬村,沒有直達的車,坐高鐵到溫嶺站,然後出了高鐵站右拐,有一個小車站,去裡面坐到「箬山」的中巴車,票價14。
  • 晚唐「一代詩宗」韓偓墓在南安豐州環山村 顏氏族人世代守護
    ­  韓偓避禍入閩定居擇豐州仿效陶淵明隱居­  韓偓是什麼人?去世後又怎麼會葬在豐州?­  據史料記載,韓偓在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從而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讚其詩是「雛鳳清於老鳳聲」。其詩作大體上可分3個時期:初期是在被貶謫之前;中期是在貶謫之後,入閩之前;晚期在入閩後,特別是在泉州、南安定居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