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雙女鞋從生產、加工、包裝到銷售,都在這個「淘寶村」完成。
中國台州網訊在去年年底阿里研究院出爐的2017淘寶村研究報告中,台州以107個淘寶村的數量躍居全國第一。其中,溫嶺市澤國鎮集納了21個淘寶村,橫徑村就是其中之一。
村域面積1.2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700多人,這個看似尋常的村莊,和周邊不少村子一樣,分布著眾多時裝女鞋的製作作坊。2013年以來,這裡逐漸發展為電商的集聚地。
2015年,橫徑村被認定為「浙江省電子商務示範村」。2017年底,該村的女鞋作坊和淘寶店總數有290多家,年產值近5億元。從一個以種甘蔗為主業的農業村發展成遠近聞名的「淘寶村」,過去5年時間,橫徑村是怎麼一步步實現蛻變的?
出租房屋幹淘寶
村民收入大增
站在橫徑村村道上向四周望去,一排排四層小洋房成了這個村裡的標準建築。過去5年,一雙雙女鞋從生產、加工、包裝到後期通過淘寶運營團隊銷售至全國各地。這些產業鏈,都是在這些小洋房裡完成的。
2013年,由於路澤太一級公路、躍嶺股份新廠區等項目建設的需要,村裡大量農田被徵用,部分村民失地的同時,也失去了經濟來源。由於房屋拆建,一部分村民蓋起了通天式新房或小洋房,卻因此欠下外債,經濟壓力很大。
如何盤活村莊現有資源,帶動全村村民共同致富?此時正逢淘寶產業勢頭大好,而橫徑村周遭又遍布著大大小小的製鞋廠及作坊,村幹部們群策群力,決定利用區位優勢,對民房進行集中改造和管理,出租給鞋廠和淘寶店,以此增加村民收入。
「溫嶺鞋子產量大,成本低,適合電商銷售,我們定位是將房子租給女鞋企業和淘寶店。周圍有產業基礎在,不怕沒有企業進入。」發展鞋業消防安全至關重要,現橫徑村村黨支部書記王偉榮時任該村村委會主任。他當即成立了溫嶺市橫徑鞋業有限責任公司,提供消防安全集約化管理,為鞋廠和作坊保駕護航。
有了村幹部帶頭,村民租房的積極性很高。由於基礎設施到位,電商環境優渥,一個多月時間,就有47家鞋廠進入橫徑村。而後隨著幾家淘寶店的相繼加入,村幹部們設想中的「淘寶女鞋村」漸漸有了雛形。
經過5年發展,橫徑村的業態逐漸豐富,目前主要分為三種:自產自銷、純粹生產和專門經營電商或是提供電商孵化和相關服務,其中以自產自銷型的鞋廠居多。越來越多企業和淘寶店的加入,也為村民致富創造了條件。
「451戶村民中,有近400戶靠出租房子增收。2014年到2015年,村民全年租房總收入近1000萬元,2016年到2017年,這筆收入已經達到2000萬元。」王偉榮告訴記者。
三分之一村民涉足電商
生活越過越富裕
5年來,橫徑村的電商隊伍逐漸壯大,大多數企業主和淘寶店主來自福建、溫州以及我市仙居等地。近幾年來,在大環境的薰陶下,近三分之一的橫徑村村民也相繼加入到電商行列。
村民葉希存早年在外做廢舊電器生意。2014年,他兒子葉偉開始做淘寶後,一家人都一起加入了。
「現在年輕人都愛在淘寶上購物,村裡有上百家企業,鞋子品種300多個,我們開淘寶店很有優勢。」葉偉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親後,葉希存非常支持,並回家協助兒子,「現在我們分工明確,我和妻子承擔店鋪的經營,我爸負責發貨、打包,業績蒸蒸日上,去年淨收入有80多萬元。」
從幹農業靠天吃飯到經營電商生活富足,這樣的變化發生在橫徑村的家家戶戶。橫徑村五區有130戶村民,其中有近100戶此前都因蓋新房而負債,在「淘寶村」的發展過程中,他們逐漸還清了債務,有的還開上了小汽車。
「被徵地之前,我們一家靠種甘蔗為生,一年收入不超過3萬元。5年前蓋了房子後,不僅欠債十幾萬元,也因失地沒了經濟來源。後來村裡組織我們出租房屋,我們兩口子還時常接一些踩鞋幫、翹邊、粘鞋花的業務,一年下來收入有十幾萬元。還了債後,日子也過得富餘了,還買了車。」談起家裡的變化,村民葉大叔有些靦腆地說。
橫徑村的致富之路,不僅讓本村村民安居樂業,其發展模式也引來周邊村莊的效仿,帶動了周邊三四個「淘寶村」的發展。
近年來,溫嶺開始進行鞋業整治,今後民房不能辦鞋廠。為了引導產業健康積極發展,橫徑村正在規劃建設一個鞋業小微電商園區。
「園區選址在我們村裡,預計投資6000萬元,規劃建設面積2.7萬平方米,大概需要建設兩年,今年下半年動工。建成後所有的鞋企都會搬到標準廠房裡,也能夠提供足夠的倉儲空間,到時候我們的產業鏈將更加完整。」王偉榮說,園區建好後,村民還將按照一人一股享受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