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明清時期安陽老城,這裡青磚灰瓦的老街、四合院再現昔日輝煌

2020-12-13 攝影新視野

安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安陽老城改築於明洪武初年(1368年),這裡有九府、十八巷、十八羅漢街和七十二胡同。目前,這裡很多老街巷都已逐步消失,來到這裡的倉巷街仍能尋到很多逝去的記憶

倉巷街建築以明清、民國初期建築風格為主,其中最具有鮮明清代建築風格代表的是任家大院,這裡每天人流如織

任家大院院落原為三進四合院,正房與廂房均為硬山坡頂小青瓦,門窗為磚雕花式拱券窗,裝飾有竹子圖案,院落正中的懸山式垂花門木雕細膩。

張氏民居屬九門相照格局,現在保存基本完好

這裡還有很多明清時期的小樓房,建築風格獨特

這裡的古民宅牆上還留下很多時代印跡

古民宅也注入了現代生活符號

街上的石雕也很引人注目

有的古民宅成了民俗博物館

在一些民宅裡能看到近代人生活習俗

這裡還能看到安陽老城的變遷

如今,倉巷街街區按照「尊重歷史、因地制宜、整舊如舊」的原則,提質改造一期工程已經接近尾聲

老城裡的這些老街巷也將得到改造

相關焦點

  • 古都安陽明清老街《倉巷街》古色古香 是古韻外景人像的拍攝佳境
    古都安陽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文化,世界文化遺產-殷墟、世界十大奇蹟人造天河-紅旗渠、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還有許多的歷史文化古蹟,可以說安陽人傑地靈。在安陽的老城裡,還有一條很有名氣的老街,這就是明清一條街,倉巷街。
  • 青磚灰瓦才是老北京胡同底色
    「『白牆黛瓦』看上去很美,卻是江浙皖地區的建築形式,『青磚灰瓦』才是老北京的胡同底色。」該負責人介紹,這種「南裝北飾、內衣外穿」的做法,在未來的老城修繕中都得避免。新舊結合不排斥新型建材民國時期的四合院,修繕中的材料該如何選用?
  • 二環內胡同整治忌千篇一律,「青磚灰瓦」才是老北京底色
    雨兒胡同25號院改造後  趙瑩瑩 攝「『白牆黛瓦』看上去很美,卻是江浙皖地區的建築形式,『青磚灰瓦』才是老北京的胡同底色。」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這種「南裝北飾、內衣外穿」的做法,在未來的老城修繕中都得避免。舊材料也能再利用民國時期的四合院,修繕中的材料該如何選用?導則提出,在與傳統風貌協調的前提下,老城房屋修繕應注重傳統建材和新型建材的有機結合,特別是應最大限度的保護有價值的舊材料和舊構件,做到應保盡保,合理利用。
  • 石家莊百年老街,盡顯民國時期的四合院,這裡曾是日本人的憲兵隊
    石家莊又叫國際莊,是一個火車帶來的城市,交通便利,石家莊的民生路,是一條百年老街,因為離著老火車站很近,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客流 這裡成為早期石家莊的商業中心。綠地中山裡位於民生路上,由綠地集團打造,復建、保護修繕了知名歷史建築,再現了老街的輝煌
  • 老城保護房屋修繕技術《導則》出臺 青磚灰瓦才是老北京胡同底色
    「『白牆黛瓦』看上去很美,卻是江浙皖地區的建築形式,『青磚灰瓦』才是老北京的胡同底色。」該負責人介紹,這種「南裝北飾、內衣外穿」的做法,在未來的老城修繕中都得避免。  新舊結合 不排斥新型建材  民國時期的四合院,修繕中的材料該如何選用?
  • 隱藏在破舊老城的古建,河南安陽城隍廟,是民俗博物館還時尚。
    青磚圓窗的廟門,安陽城隍廟。城隍廟中軸線兩邊是典型的中國建築,青磚灰瓦,由於還處於疫情期間,室內的展覽點都不開放,在長廊下,還有可以供遊客拍照用的人形立牌。瓦頂是綠色琉璃瓦,瓦上還長著老城裡最常見的植物,野生地黃花。小時候我們很喜歡這種花,把花朵拔下來,根部有花蜜,很甜很甜。
  • 青磚和灰瓦搭配優雅的紅漆柱及綠色的屋簷,彰顯端莊典雅
    我伸手撫摸著凹凸不平的青磚,仿佛觸及了歷史的痕跡。早飯後,遊客人數逐漸增加。太陽散發出應有的熾熱,白雲在陽光下悠閒地漂浮著。喚醒了這座沉寂的古城,輝映著明清時代的建築流光溢彩。轉角一處,抬頭看去,一塊墨色匾額,上面鐫刻著「日昇昌」三個字,「日昌昇」名字自「如日出升,繁榮昌盛」之意。聽說這是中國第一個票號,以「匯通天下」著稱於世。
  • 北京一原始古村落走紅,青磚灰瓦,古樸幽秘,門票免費小吃不貴!
    許多遊客也對「古村遊」表示了意見,有人認為古村落無非是一個古老而落後的村落,但是,有些人認為這種毀滅感是最真實的景象,其實,古村遊實際上是很長時間的,旅程,漫步在村莊的街道和小巷,在這裡探索這裡的一磚一石,感受古人的生活場景,而不是「在場景中漫步」。
  • 修葺一新的明清遺韻,塞上老街再現歸化城一隅
    塞上老街正面門樓老街的街口是一個巨大的牌樓,「明清遺韻」幾個大字向人們昭示著這裡的古老。塞上老街古玩商鋪2001年重新修葺的塞上老街,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再現歸化城一隅。正像「塞上老街重修記」中講述的一樣,老商鋪經歷歲月風飭、破敗不堪、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舊的老街只能拆除,塞上老街雖然是明清仿製品,但是味道卻是原滋原味,很受廣大遊客的喜歡。
  • 明清蘭州街景新春再現 市民追憶老城古韻
    【正文】穿過老蘭州的城門牌樓,一條古韻老街映入眼帘:街頭攤販、民間工匠、茶樓酒肆、皮貨雜鋪……一派明清時期老蘭州熙熙攘攘的街坊映像。  春節期間,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正常開館,到這裡尋覓蘭州古韻,成為蘭州市民新春休閒的好去處。該館採用實物陳列、場景再現、多媒體等現代手段,全方位呈現了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姿多彩。
  • 洛陽孟津衛坡村:青磚灰瓦繪出新前景
    青磚灰瓦,古色古香。在孟津縣朝陽鎮,有一個始建於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的古村落——衛坡村。  近日,記者來到衛坡村探訪,在村頭一望,青磚灰瓦的清代老街在古槐樹裡掩映,盡顯幽靜與古樸。高大的門樓、古樸的匾額、厚重的木門,向每一位來訪者訴說著它的前世今生。
  • 陝西北邊有一個青磚灰瓦的老城,建於明嘉靖年間,我來看看
    今年我們就走進陝北的榆林老街,古城去看看。我們來看看關於榆林老城的介紹。榆林老街處在城區的南大街和北大街上,北起鼓樓,南至文昌閣到南門,約有1.65公裡長。從老街北端的鼓樓起步,一路向南依次排列著鼓樓、凱歌樓、鐘樓、星明樓、萬佛樓、文昌閣等6座明清建築風格的樓閣。
  • 陝西有座深山老城,是保存最完整的古城,神秘傳統習俗留存上千年
    我們知道,西北地區一直不缺古建築,陝西作為西北地區的重要城市,自然有很多古鎮,今天我要介紹的是陝西有座深山老城,是保存最完整的古城,神秘傳統習俗留存上千年,你知道是哪裡嗎?這座古城就是石泉古城,「石泉」得名於西魏(公元552年),近1500年來從未改名,留下了許多文物和有趣的故事,時至今日,石泉古城明清老街仍是陝西保存最完好的,來到這裡,從與村名的對話中得知,石泉曾是大禹治水時的居所,相信朋友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為了紀念偉大領袖大禹,當地人在石泉老街修建了一座紀念大禹的皇宮,大禹死後,石泉當地人在延續了幾千年的農曆六月初六
  • 它是洛陽老城歷史文化古城街區的龍頭,古都第一門
    它是洛陽老城歷史文化古城街區的龍頭,古都第一門。老城麗京門建於隋唐,繁榮於隋唐,歷經金元明清,幾經毀建重修。經過保護的麗景門,以其獨有的青磚灰瓦、再現了古代洛陽城的風貌。
  • 很多人都不知道,北京原汁原味的胡同和四合院在這裡
    舊時形容四合院人家有句俗語:「天棚、魚缸、石榴樹、老爺、肥狗、胖丫頭」前三樣說的是景,後三樣說的是物。在老北京人眼裡,有了這六樣配置,這青磚黛瓦的四合院,才算是有了老北京的範兒。時至今日,遍地高樓大廈的北京城裡,符合這些條件的四合院已經很少見了。
  • 河南醉美醉美的16條老街,我敢說你連3個都沒去過!!!
    街道兩旁多為兩層閣樓式建築,青磚白縫,小瓦蓋頂,飛簷挑角,坡頂花脊,風格古樸典雅。許多店鋪的牆面、門窗和欄杆上,都有造型別致的木雕裝飾,有的還鑲著人物、花草、動物造型的藝術雕塑。| 洛陽 |老街(老集)
  • 曾是安陽繁華的古鎮,因拍攝眾多影視劇而走紅,如今卻悽涼衰退
    安陽,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源地。歷史上,先後有商朝、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在安陽建都,素有「七朝古都」之稱。千百年風雅沐浴,無數美好的古村鎮散落其間。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水冶鎮,別樣的風情,一樣讓你流連忘返。
  • 以文峰塔為起點覽安陽,安陽老城未來會怎麼變?老城復興已來
    西大街起點彰德路至安陽的城隍廟,全長800多米,由於處於安陽老城區,是文峰塔旁的安陽老街,已經納入政府規劃,正處於蛻變之中,不久的將來,西大街會復興復古,成為安陽老城的一條漂亮的仿古街。本作者,一直在記錄著西大街的變化。西大街彰德路大西門附近,有安陽市的最大的一個特色,安陽粉坊。安陽的特產粉漿、粉皮就在西大街的最西頭,每一家都是百年老店,底蘊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