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故宮文物被迫南遷,如今還有2000多箱遺留在南京,可惜了

2020-12-09 丞暘文化

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世界三大宮殿之一,目前故宮擁有文物總數達到1807558件,其中珍貴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標本7577件,涵蓋幾乎整個古代中國文明發展史和幾乎所有文物門類,堪稱「中國博物院之首」。

在90年前,故宮的文物卻被迫轉移,顛破流離了大半個中國,可謂「歷經風雲」。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又步步進逼華北,形勢危急,故宮博物院為保護其文物安全,不至遭戰火毀滅或被日本帝國主義掠奪,決定採取文物避敵南遷之策,擇其精要裝箱南遷,並在南京建立文物庫房,成立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從1933年2月至5月,先後檢選出書畫、銅器、瓷器、象牙、琺瑯、善本、檔案等,共分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運抵上海,後又運至南京。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抗日戰爭全面展開,南遷文物又歷盡艱險,沿三路輾轉遷徙至四川,分儲於巴縣、樂山、峨嵋山等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北平收復,國民黨政府再度接收故宮博物院,三處南遷文物復集中於重慶,於1947年運回南京。南遷文物行程上萬裡,穿越大半個中國,然而上百萬件文物中沒有一件丟失,也幾乎沒有毀壞,堪稱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蹟。

但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即將渡江之際,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庫房中挑選出2972箱文物運往臺灣,後於臺北市士林外雙溪建立新館,公開對外展出,鼎鼎大名的毛公鼎、散氏盤、翠玉白菜、玉石東坡肉、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後部長卷,懷素的《自敘帖》,顏真卿的《劉中使帖》,蘇東坡的《寒食帖》,張宏的《華子岡圖》等重要國寶級的文物,也隨之南遷到臺北故宮。

餘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以後陸續運回故宮博物院一萬餘箱,但至今還有2176箱仍封存於南京庫房,委託南京博物院代為保管。剩餘的2000多箱文物,如今北京故宮和南京博物院更是各有說辭,至今還遺留在南京博物院,北京故宮的文物除了南京博物院,洛陽博物院也有部分收藏,至今也是未能追回,甚是遺憾……

相關焦點

  • 兩千多箱「南遷文物」為何深藏南京博物院(圖)
    前兩年炒得特別熱的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東坡肉』和『翡翠白菜』,當年也屬於『南遷文物』之列。」讓谷大任覺得遺憾的是,凡去過臺灣的人,必然要看臺灣的「故宮博物院」,因為臺灣早已把這批從大陸帶去的二千多箱「南遷文物」打造成臺灣旅遊的標誌性品牌。可是,來南京旅遊的遊客,卻常常無緣見識留在南京的「南遷文物」。
  • 重慶南濱路建故宮學院!抗戰時,這裡曾存放故宮南遷文物近4000箱
    如今,那4棟看起來不起眼的倉庫不僅經歷了百年風雨,在抗戰時還曾存放故宮文物3694箱,為保護故宮稀世珍寶盡到最大努力。現場相關負責人介紹,1933年1月31日山海關失陷後,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決定將故宮部分文物分批運往上海,從此,開始了世界文物保護史上的奇蹟——故宮文物南遷。
  • 13491箱故宮南遷文物安好,是侵華日軍放了一馬?
    從1933年2月第一批文物南遷,到1949年以後文物陸續北返(1950年從南京運回第一批1500箱,1953年又運了一大批,至今仍有2211箱封存於南京庫房,委託南京博物院代為保管),20年來輾轉上萬公裡,播遷10餘省,百萬餘件文物無一損毀,故宮先輩們的壯舉締造了人類文化遺產保護史的奇蹟。
  • 故宮南遷的13427箱文物,至今何在?精品都藏在臺北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佔了東北三省,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文物岌岌可危。為避免故宮文物落入日寇之手,1933年,國民政府決定將故宮館藏文物南遷。但北平各界及普通市民,大多反對南遷,他們召開集會,上街遊行「誓與國寶共存亡」。
  • 人文|故宮文物南遷,那1.3萬箱文物今分幾處?
    其中,書畫9000餘幅,瓷器7000餘件,銅器、銅鏡、銅印2600餘件,玉器無數,文獻3773箱。此外,來自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國子監等文博單位的數千箱文物精品,也一道踏上了南遷之路。隨文物一同離開北平、走完全程南遷路的,還有20位故宮人,其中包括馬衡、莊尚嚴、那志良等近10位故宮專家,此外還有一大批工人、眷屬。
  • 南部新城要建故宮南遷文物博物館?朝天宮南遷文物倉庫的國寶終於有機會看了!
    然而文物絕不能成為戰爭的賭注,只要文物在,中華文化的根就不會斷,中華民族的精神就不會亡,中國人就不會做亡國奴。慢慢地,文物南遷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見。1933年2月4日深夜,故宮博物院秘書吳瀛和很多故宮人一起留在紫禁城中,身旁是數千箱國寶,他們在等一個命令。
  • 故宮國寶南遷史記
    南遷文物共計19557箱,其中故宮博物院13491箱,頤和園640箱,古物陳列所5415箱,國子監11箱。南遷文物前後分五批起運;先暫存於上海租界,後於1936年底存入南京朝天宮庫房,也就是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
  • 文化長徵:故宮文物南遷
    從1933年2月第一批文物南遷,到1949年以後文物陸續北返(1950年從南京運回第一批1500箱,1953年又運了一大批,至今仍有2211箱封存於南京庫房,委託南京博物院代為保管),20年來輾轉上萬公裡,播遷10餘省,百萬餘件文物無一損毀,故宮先輩們的壯舉締造了人類文化遺產保護史的奇蹟。
  • 故宮文物南遷路線圖揭秘(圖)
    這張示意圖詳細地標註了文物南遷的路線。  故宮文物南遷的具體路線是怎樣的?昨天,記載故宮文物南遷情況的珍貴史料被捐贈到故宮博物院,揭開了這個不為大陸所知的秘密。  「故宮文物南遷的真實史料留在大陸的並不多,我們以前只是對這段歷史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具體在哪個時間點發生了什麼事情,經辦人是誰等細節問題,由於缺乏史料我們並不能清楚的了解。那教授的這批史料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表示,研究人員將對這批資料進行認真研究,使這批史料發揮更大的作用。
  • 「故宮:文物南遷」的傳奇歷史將被搬上大屏幕
    今天上午,在故宮博物院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故宮影視研究所宣布將推出以故宮文物南遷為主題的電影項目,目前正與華誼兄弟、峨眉電影集團、騰訊等多家電影公司接洽,商談合作事宜。同時故宮還將推出以故宮文物南遷為主題的紀錄片項目,目前正在籌措資金和前期創作階段,爭取今年進入實際創作階段。
  • 峨眉山的抗戰史:輾轉千萬裡 護送故宮文物南遷
    中國網8月30日訊 抗日戰爭期間,為避免文物落入日寇魔掌,故宮博物院近兩萬箱文物輾轉南遷,其中7000多箱經南京、鄭州、寶雞、漢中、成都遷藏於峨眉縣武廟和大佛寺。從1939年6月至1946年9月,在峨眉存放了7年又3個月。故宮博物院護送文物南遷,輾轉上萬裡,書寫了人類文化遺產保護史上的奇蹟。
  • 抗戰時故宮南遷:文物搬遷史的奇蹟
    「由於不放心,1.3萬多箱文物,幾乎都是由故宮裡的文物專家、老職工,包括當時的領導親自動手,每一件、每一箱都非常嚴密。」待故宮人經過反覆地空中落下試驗、確認無誤後,才在箱子外面打上當時政府和北平故宮博物院的封條,封條上記載著封存的年月。就這樣,從挑選「南遷品」到如此耗時地包裝完成,故宮人共花了近一年時間。
  • 重慶,上新了: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
    人類歷史上一次最大規模的文物大遷徙——故宮文物南遷正式拉開序幕。1938年5月,在故宮文物南遷過程中,9000多箱故宮文物幾經輾轉從漢口運往重慶,分三處地址存放,其中一處便是重慶南岸區安達森洋行的4個倉庫,共在此存放文物3694箱。1946年1月至1947年3月,存放巴縣、樂山、峨眉三路文物陸續集中於重慶南岸區,1947年5月至12月,全部南遷文物從重慶南岸區海棠溪碼頭運返南京。
  • 新民晚報數字報-故宮文物南遷將搬上大銀幕
    前天的故宮博物院新聞發布會上,故宮影視研究所宣布將推出以故宮文物南遷為主題的電影項目,目前正與華誼兄弟、峨眉電影集團、騰訊等多家電影公司接洽,商談合作事宜。同時故宮還將推出以故宮文物南遷為主題的紀錄片項目,目前正在籌措資金和前期創作階段,爭取2019年進入實際創作階段。  故宮文物南遷是故宮博物院歷史上的大事。
  • 文物南遷路
    從1933年2月第一批文物南遷,到1949年以後文物陸續北返(1950年從南京運回第一批1500箱,1953年又運了一大批,至今仍有2211箱封存於南京庫房,委託南京博物院代為保管),20年來輾轉上萬公裡,播遷10餘省,百萬餘件文物無一損毀,故宮先輩們的壯舉締造了人類文化遺產保護史的奇蹟。
  • ​安達森洋行與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的前世今生!
    走過600個歲月的紫禁城,歷經文化傳承與歷史滄桑依舊屹立如昔,而走過95個春秋的故宮博物院,始終精心保管著明清時代遺留的舊藏珍寶。對於故宮文物的保護,南岸也曾參與其中,那是一段世界文物播遷史上的奇蹟,講述著從神武門到安達森洋行的「距離」。安達森洋行,位於南濱路文化產業園慈雲寺旁,始建於1890年代重慶開埠初期。
  • 故宮文物南遷之後:國民黨敗走臺灣,帶走近三千箱文物
    對此,南京《救國日報》發表《為遷移故宮古物告政府》一文,「故宮古物,若不遷移,設不幸北平被敵人佔領,將古物劫奪而去,試問中國將何法以恢復之,行見中國文明結晶,供敵人戰利品,可恥孰甚」,支持文物南遷。文物不能再生,數千年的文化精華萬不能毀於日寇,南遷此時已勢在必行,而此事非同小可,宜早做籌謀,儘快付行。
  • 一口木箱揭故宮文物遷臺之謎
    (圖:故宮提供)日前國民黨代表陳麗旭一句「故宮國寶是國民黨從中國大陸帶過來的」,再度引發大家對70年前故宮國寶南遷臺灣的好奇。故宮正緊鑼密鼓籌備的年度大展「北溝傳奇:故宮文物遷臺早期歲月」,通過展覽解密故宮文物南遷的過程,並首次展出當年運送國寶來臺的箱子。當初是誰拍板決定送國寶來臺?為什麼現今臺北故宮所藏會是兩岸故宮「精品中的精品」?都可以通過這段歷史找到答案。
  • 專訪《國寶奇旅》作者章劍華 故宮國寶再現文物南遷
    原標題:專訪《國寶奇旅》作者章劍華 故宮國寶再現文物南遷   朝天宮地下庫房深藏的 2000箱故宮國寶「刺激」了他   記者專訪《國寶奇旅》作者章劍華,再現那場史詩般的文物南遷   隨著故宮熱、文物熱
  • 上新了·故宮:故宮文物南遷的老照片
    我們來看看這些老照片,當時的故宮文物的運輸,非常的驚險!在這個搭乘的竹筏上面過河。這個後面是很有名的千佛崖,這個車它是用油布披著的,不要讓雨水淋溼了。有一些文物是不可以被水淋溼的。從皇家宮殿到公共租界,從守衛森嚴的庫房到鄉野祠堂,這些南遷的國寶身上都帶有戰爭的硝煙,躲避過轟炸,倖免於大火,經歷過翻車。守護國寶的故宮人和這些古物,一起經歷了各種各樣的險境。這些文件揭露當時險情。珍貴文件摘錄:「大學生別來無恙。知你心念古物,特將沿路情形相告,新綏汽車公司的車輛行至綿陽附近的河邊,眼見著一輛車翻下橋去,我心急如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