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萬江蘇人同一心 眾志成城戰疫情

2020-12-19 中國江蘇網

編者按 4月26日,武漢在院新冠肺炎患者全面「清零」,堅守武漢的國家專家督導組中的10位江蘇專家也於當天勝利揮別「黃鶴樓」,這標誌著江蘇馳援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的重大政治任務圓滿完成。

面對這次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省委省政府審慎決策、科學組織,8000多萬江蘇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在江蘇與湖北兩個戰場、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個領域的大戰大考中,雙雙交出出色答卷,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新華日報今起推出「抗疫鬥爭的江蘇實踐」系列報導,全面反映在這場重大疫情防控戰中的江蘇作為、江蘇擔當,敬請關注。

這是一個不平凡的春天。

猝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大江南北。這場疫情,暴發於「九省通衢」湖北武漢,擴散在人口流動規模最大的春節假期,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舉國上下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迸發出世所罕見的中國速度、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奏響了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英雄壯歌。

眾志成城,守望相助;迎難而上,雙線作戰。面對「大考」,江蘇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批示指示精神,以責任擔當之勇、科學防控之智、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團結帶領8000萬江蘇人民,奮力奪取湖北和江蘇兩個戰場、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個領域的「雙」勝利!

越是驚濤駭浪,巍然挺立的「中流砥柱」越能展現平波鎮浪的巨大威力;越是攻堅克難,堅強有力的主心骨、定盤星,就越能凝聚風雨無阻的磅礴偉力。

不惜一切代價,堅決遏制疫情在省內蔓延!「第一時間」進入戰備狀態,江蘇以超常密度的省委常委會、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專題會議,研究「非常之策」,謀劃「即時之舉」。

——生命至上!在1月21日、26日召開的省委常委會會議以及31日召開的省委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省委書記婁勤儉反覆強調,要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批示指示精神,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

——全國一盤棋!2月5日,省委常委會會議強調,要增強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立足全國一盤棋,繼續做好支援湖北工作。為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支援湖北「責任包幹、落細落實」的重要指示要求,2月18日,婁勤儉主持召開省委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專題會議,要求堅決把中央賦予的政治責任扛起來、不折不扣地落實好。

——堅持「兩手抓」!2月17日,省委常委會暨省委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召開「雲會議」,強調堅決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2月23日,在中央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結束後,婁勤儉在江蘇分會場要求,必須認真落實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措施,堅持兩手抓、兩手硬,主動為全國大局多挑擔子、多作貢獻。

——較長時間雙線作戰!3月13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就疫情防控和推動發展提出「不鬆勁」「再加力」。4月10日,省委常委會暨省委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指出,要堅持底線思維,切實做好防控和發展較長時間雙線作戰的思想準備。

——因時因勢優化方案!面對形勢變化,根據省委常委會決策部署,我省不斷調整完善應對之策。從1月25日擔任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起,至3月29日,省長吳政隆親自主持省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專題會議達24次之多。在1月26日的會議上,他強調,防控工作必須落實到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深入細緻精準排查,有效防範化解輸入性風險;在3月29日的會議上,吳政隆強調,要落細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措施,真正做到有輸入、無風險,防得住、放得開。

從靜水流深的早春,到風和柳綠的清明,再到萬物復甦的穀雨,在省委省政府工作「日程表」上,會議記錄密密麻麻,慰問調研密集進行……始終以戰略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統籌抓好兩個戰場、兩大領域的「雙」戰役,是這個經濟大省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

「要切實提高醫療救治水平,確保收治率100%,提高治癒率,降低感染率,保持零死亡。」

「要滿足群眾生活需求,加強物資儲備,保障好蔬菜、肉蛋奶、糧食等群眾生活必需品供應。」

「要增強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立足全國一盤棋,繼續做好支援湖北工作,加快重點調撥物資的復工復產,確保落實中央下達的物資調配任務。」

「要切實做好我省援助湖北醫療隊的各項保障,關心醫療隊員家庭,盡最大努力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不準對外地車輛和人員搞『一刀切』勸返,不準向企業收取復工保證金,不準在省市復工審批流程之外另設門檻,不準要求企業出具防疫安全承諾書。」

「要看到挑戰與機遇並存,善於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機遇,真正把江蘇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釋放出來。」

……

千鈞之語,擲地有聲,凝聚起同氣連枝、生命至上的大愛大義,傳遞出辦法總比困難多的大智大勇!

這場戰鬥,除了勝利,別無選擇;沒有退路,必須打贏!

「他們從1月下旬到現在一直在奮鬥中,致敬!」這是旅居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在微博上,對隔離酒店的工作人員、堅守崗位的超市員工、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值班醫生等抗「疫」一線南京人的真情「告白」。

3月初,他拍攝的10分鐘紀錄片《南京抗疫現場》登上雅虎日本首頁,從一個普通市民的角度記錄了南京在抗「疫」時期實施的「小區管控」「不接觸餐廳」等硬核防疫措施,向世界展示了江蘇的戰「疫」作為。

在日本朋友原生態記錄這些「看得見」感動的背後,一系列緊鑼密鼓的部署,見證著江蘇同時間賽跑的速度、與疫魔較量的力度——

1月22日,江蘇發布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3日,宣布取消存在交叉感染風險的公眾聚集性活動、關停所有非必需的公共場所;24日,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村裡有發熱的病人嗎?」1月30日,省委書記婁勤儉不打招呼,到南京市江寧區葛巷村等地檢查,在村口被葛進江等值守同志攔住後,朗聲詢問。

「沒有!連在外打工的人都沒回來。」葛進江快人快語,並連聲催促:「(村裡)不讓進,(如果)也沒有多少事情,你們也是生人,你們也早離開。」

在江蘇,「較真」的何止一位葛大爺。

「全社會參與、全方位布局、全人群防控」,正是江蘇防控的「硬核」所在。

出手狠、準、穩、快,得益於江蘇較早掌握了疫情防控的「邏輯鏈條」,依靠的是江蘇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的創新做法。

當人們從新聞裡得知江蘇出現第一例確診病例時,不會知道圍繞著他江蘇已經做了多少「功課」!

1月10日,從武漢回到蘇州的患者去了發熱門診,到其確診之前,大數據已將其行蹤摸得一清二楚:「截至1月22日,已追蹤該病例密切接觸者28人。」同時,一個細節引起江蘇決策層的高度警覺:在武漢,他並未到過當時認為傳染源較多的區域,但偏偏被感染上了,這說明「疫情形勢並不簡單,絕不能掉以輕心」。

1月19日,江蘇在全國率先建立起一支由省公安廳12名精英組成的「大數據研判戰隊」,分析往來湖北地區人員數據,並將數據反饋至各市縣,以最快速度鎖定「靶向目標」。

光有數據還不夠。「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才能構築起支撐這個「邏輯鏈條」的黃金三角。

這也得益於近幾年江蘇率先以省域為單位,織起了一張由12萬張小網連接成的大網。疫情發生後,30萬網格員聞令而動,隨時接受指揮部的「數據指令」,在各自防區內靶向找人,核實關鍵信息,及時反饋指揮部。

2月16日,武漢部署在全市開展為期3天的集中拉網式大排查,要求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此輪排查對阻斷新冠肺炎傳染源、防止疫情擴散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鮮有人知的是,早在1月24日,武漢封城的第二天,南京就啟動了這樣一場大排查,針對的是半個月來有武漢行程史的人員。

在萬家燈火的除夕之夜,約7000人投入到這場遍及南京全城的大排查,他們中有民政幹部、社工、片警、社區醫生、志願者等。面對未知的病毒,面對潛在的風險,不管心中是否忐忑,家人是否擔憂,他們沒有躲閃,為南京後面阻斷疫情擴散贏得關鍵一戰。

據不完全統計,疫情發生以來,全省30萬名網格員累計排查走訪5106.6萬戶(次)、1.3億人次,為居家隔離人員提供服務545.6萬次,發現有關疫情防控線索40.6萬餘條。

疫情撞上春運,防控難度「雪上加霜」。為做到「逢車必查,逢人必測」,全省交通運輸系統日均投入幹部職工4.3萬人,奮戰在全省1436個疫情查控點。

不分白天黑夜,不管寒風冷雨,奔跑在城鄉各地,敲開一扇扇門、排查一輛輛車、衝在風險最前沿的無數人,值得我們道一聲「謝謝」!

3月初,玄武湖畔的櫻花開得絢爛。江蘇開始在全省範圍推行「蘇康碼」,按照紅、黃、綠,分別對應高、中、低不同風險級別,對人群進行分類管理。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升級,防範境外疫情輸入成為重中之重。

3月6日,省委、省政府決定在崑山設立自上海口岸入境來蘇人員中轉基地,守好入境返蘇「東大門」。不到48小時,崑山就完成3000平方米場館的布局改建和接駁交通線路踏勘。

企業夯實主體責任,落實人員摸排、檢疫檢查等措施;學校強化管理,推遲復學、制定開學防控工作手冊……江蘇努力做到管理「無死角」,信息「零差錯」,防疫「無盲區」。

在科學防控的同時,江蘇本地醫療救治也在有效展開——

「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早在1月底,省衛健委便將原由省疾控中心檢測確認權限下放到市級疾控中心,對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放開病毒核酸檢測服務;

全省一盤棋,建立專家組。江蘇抽調83名醫療專家組成省級醫療救治專家組,省疾控中心派出50多名技術骨幹,長期駐守各設區市開展指導,全系統近6萬人參與流行病學調查;

「寧可備而不用,不能用而無備。」江蘇率先提出,在有條件的中心城市,啟動建設一批戰時平時結合的收治床位。大年初三,南京就決定在現有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收治能力基礎上應急擴容。

在此次疫情中,江蘇的醫治救治水平經受住了嚴峻考驗——

無錫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陳靜瑜團隊,於2月29日晚,在經過改造的負壓手術間,歷經漫長的5個小時,順利完成全球首例新冠肺炎轉陰患者肺移植手術。「本來肺移植風險就高,我們不知道,把這個病肺切下來過程當中,患者氣道裡是否有病毒存在。我只知道,要全力避免醫務人員被感染。」陳靜瑜言輕意重。

3月8日,南京收治的唯一一例危重病人解除隔離。2月2日,她因合併多種疾病緊急入院。2月13日,經省市專家組會診同意,南京市第二醫院決定對其行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誰擔任插管醫生,經歷與病毒零距離的考驗?作為麻醉科專家的副院長殷國平挺身而出,冒著被感染的風險親自操刀,成功把握住了僅有的一次插管機會!

一次次化險為夷的背後,是全省各地自疫情暴發之初就建立的「發熱-診斷-治療-出院健康管理」的閉環管理模式;是江蘇在實踐中總結出的「早、全、實、細、強、愛、嚴、新、穩、管」的「十字要訣」。

正是這樣早字當頭、科學系統的精密應對,讓江蘇交出了優秀的防控答卷:截至4月22日,全省醫務人員零感染、確診病例零死亡;連續64天本地確診病例零增長。

與此同時,面對空前的疫情,全省各地水未斷、電未停,物資供應通暢,物價基本平穩,社會秩序安定,充分展現出江蘇的寬厚肩膀。

厥功至偉,大道至簡。如果說,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是上下同心合力戰「疫」的工作基點;那麼,既有科學精準地決策,更有不折不扣地落實,則是江蘇戰「疫」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的關鍵支撐。

「一夜封城」的武漢,義薄雲天;「傾囊而出」的江蘇,大愛無邊!

一張笑臉令人難忘——4月13日下午,江蘇援鄂最後一批醫療隊抵達南京祿口機場。江蘇省人民醫院「95後」女護士支曼曼頂著兩三釐米的「板寸」笑靨如花。這位原本長髮及腰的美麗姑娘,在2月13日出徵時毅然剃成了光頭。

兩行熱淚讓人動容——常熟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科護士長李勤永遠也忘不了,在自己逆行湖北出發之時,在送行的人群中,她的愛人忽然打出了「衣白褂,破樓蘭,赤子切記平安還!」的橫幅,讓她瞬間淚流滿面……

吳地懸壺盡入楚,從此白衣成戰袍。面對湖北的嚴峻疫情,江蘇心憂其境、人同其心,舉全省之力星夜馳援!

為打好「湖北保衛戰」,省委專門成立領導小組和前方指揮部。2月18日,由副省級領導掛帥的前方指揮部赴鄂開展工作。

1月25日,第一批醫護出徵;1月28日,第二批醫護出徵;2月2日,第三批醫護出徵……13個批次、2813名江蘇「白衣戰士」揮別家鄉,奔赴湖北。江蘇也因此成為全國派出醫務人員最多的省份。

「國家有難,江蘇兒女總是衝鋒在前,這是崇高的使命,是心靈的呼喚!」2月9日下午,第五批江蘇支援湖北醫療隊958人啟程奔赴湖北時,省委書記婁勤儉專程趕到機場,為「可敬可親可愛的同志們」深情送行。

2月13日,婁勤儉又專門致信江蘇支援湖北醫療隊:「大家辛苦不言苦、有難不畏難,憑著信念和意志在默默堅守。你們是這場戰鬥中的英雄,是我們最可敬可親可愛的人!」

2月2日、2月20日,省長吳政隆兩次連線前方醫療隊,寄語江蘇人民的英雄兒女不辱使命、發揮專長,堅決完成各項救治任務,早日平安凱旋!

3月20日,東楚回春、磁湖水綠,黃石疫情蔓延擴散的勢頭得到全面遏制。當天上午,黃石各界以最高禮遇十裡相送240位江蘇「白衣戰士」返程。

得知家鄉醫療隊部分隊員要返程,90歲的鎮江籍老人盧峰英特意委託女兒張海麗送來一幅刻紙作品《春》,這是老人花了兩天時間專門趕製的!

馳援最早、撤離最晚、人數最多——從大年初一第一批馳援,到4月13日最後一批撤回,江蘇援湖北醫療隊在整整80天裡收治患者5500餘人,其中重症危重症1400餘人,累計治癒出院3400多人,圓滿實現了「打勝仗、零感染」目標,得到了中央指導組專家組的充分肯定。

回望那分分秒秒,舉國動員的生死營救,生命至上的國家信念,萬眾一心的民族精神,定格為無數震撼心靈的畫面——

方艙醫院前,「江蘇大夫」給康復患者捧上一束鮮花;居民小區中,武漢人自發喊出「謝謝你,江蘇白衣戰士」;戰「疫」攻堅時,寧漢兩地高校千裡隔屏「雲合奏」;英雄凱旋日,「感恩江蘇」「祝福武漢」響徹天河國際機場候機大廳……

不僅是「最早的出徵、最久的堅守」,還是「最精的尖兵、最硬的龍鱗」。當全國315支馳援武漢醫療隊和軍隊醫療隊全部撤離,國家衛健委只留下一支20人的國家專家督導組留守武漢,進行最後的重症攻堅,這其中,來自江蘇的專家就有10位,佔據「半壁江山」!

你一定記得這樣兩張對比照片:出徵前後,「一夜白頭」!照片中的主人公就是「留守天團」中的一員,全國著名重症醫學專家、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黨委副書記邱海波。從1月19日奉命出徵,他已在武漢一線奮戰了3個多月……

國有徵召慷慨行,不止是醫護人員。

為堅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江蘇還派出了一批疾控專家。他們協助當地定點院區優化空間布局,增強感染控制管理能力,加強社區防控和特殊場所監管,協同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和密切接觸者管理,並積極協同當地醫務人員做好安全防護。江蘇援武漢、黃石醫療隊到達後,所在病區所有醫務人員均無一例感染。

為堅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民政部啟動養老領域有史以來第一次跨省支援行動後,江蘇省民政廳迅速組建了56人的援鄂養老服務隊,經過33天的艱苦奮戰,順利完成支援湖北兩家疫情最重的養老機構「必答題」,做完了對武漢全市養老機構防控指導的「附加題」,並和民政部工作組一道完成全國疫情感染養老機構防控指南編寫以及養老機構疫情防控國際標準起草等「延伸題」。

為堅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江蘇還派出了19名生態環保工作者援鄂,在遠離公眾視線的醫療廢棄物處置崗位默默奉獻。武漢告急之時,他們每天都冒著與新冠病毒直接接觸的風險,保證了所負責區域醫療廢棄物的日產日清和規範處置。

為堅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江蘇省紅十字會援鄂工作組與當地紅會共同戰「疫」50天,圓滿完成各項任務。疫情暴發後,各地愛心捐款、物資紛湧武漢,按照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的統一安排,江蘇紅會工作組臨危受命,與當地紅會聯手,僅用10天時間便將前期積壓物資全部發放出去,並有條不紊推進後續工作。

為堅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在江蘇省委宣傳部統一指揮下,新華報業、江蘇廣電、現代快報派出56人組成的赴鄂記者團隊,勇闖「疫」線,踐行「四力」,記錄下一個又一個或宏大或細微的感人故事,定格了無數刷爆朋友圈的精彩瞬間,傳遞出在生死考驗間綻放的人間大愛……

「施工機械:江蘇徐工集團;板房單位:江蘇吳江;安裝:江蘇連雲港……」在武漢「戰情」最激烈的時刻,一張被網友點評為「火神山雷神山被『基建狂魔』江蘇承包了」的截圖,在網上廣為流傳。

哪有什麼「基建狂魔」,不過是江蘇人的「奮不顧身」!雷神山醫院核心區域設計、施工出自江蘇環亞,40名工程師不到3天拿出4版方案;中建安裝集團承擔兩所醫院的設備安裝施工,一周完成兩個月的工程量;大全集團用48小時創造電氣行業最快履約紀錄……

馳援湖北的戰場,並非只在荊楚大地。

「一個人的生產線」。大年初二,正在鹽城過年的蘇州盈瑪精密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袁傳偉突然接到合作夥伴的緊急電話:「疫情嚴重,湖北急需過氧化氫消毒器!」特殊時期,員工無法趕來,袁傳偉星夜返程,迅速辦理復工手續,啟動了一個人的生產線。

總經理「變身」操作工。2月10日,蘇州工業園區新綸科技公司,李甡正在口罩生產線上忙碌。他,並非企業員工,而是一家外資企業的亞太區總經理。當看到生意夥伴在總經理群裡招募志願者時,他不僅自己報了名,還組織自己企業的員工集體報名。

一大批蘇企「火線」轉產。政策護航下,農藥企業紅太陽集團緊急改造生產醫用酒精;知名服裝企業波司登改產防護服;從事汽車織物的上市公司曠達科技子公司轉產口罩;紅豆集團開始生產防護服、隔離衣、口罩……

無數江蘇人用自己的方式,向湖北傳遞著愛與溫暖,傳遞著不屈的力量。

我們不會忘記!2月1日,在湖北醫療物資最緊張的時刻,一架直升機載滿物資空降武漢協和醫院。這場「愛的迫降」,由南京媽媽張丹牽頭完成。她和她的朋友們奔走多日,想方設法給武漢多家醫院捐贈了3000多套防護服,還有2.4萬餘只醫用口罩。

我們不會忘記!「疫情當前,同胞有難,我們作為老戰士、老黨員,不能袖手旁觀。」當九旬「紅色伉儷」南京林業大學離休幹部唐振忠、陳競之夫婦分別將1萬元和5000元現金,交到社區和學校工作人員的手上時,兩位老人欣慰地長籲一口氣:「總要出點力,我們才心安。」

我們不會忘記!2月14日,由鹽城援助湖北黃石的13車250噸農副產品,「歇人不歇馬」,歷經18小時星夜兼程順利抵達。為保證物品儘快送達,由鹽城交警一路護送……

一江春水綠兩地,心心瓣瓣情千千。

中央有要求、江蘇有行動、落實見成效。雷厲風行、馬上就辦,舉全省之力、集資源之優,由堅強有力的政府和博愛熱情的人民共同組成的援鄂「蘇」軍,生動展示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鮮明彰顯出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自覺。

若干年後,回望2020年春天,江蘇面對複雜疫情率先推動項目企業復工復產、經濟社會復甦復興的膽識與智慧,應當是一筆值得銘記的財富。

時間進入2月,在積極抗「疫」的同時,江蘇開始努力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提出「起步就衝刺」,要求「千方百計把耽擱的時間搶回來」。

見事早,行動快,源於江蘇上下的鮮明共識——只要我們把傳染源都控制,把傳播途徑都阻斷,把感染者都隔離,完全可以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兩手抓,促發展,得益於江蘇上下的思想自覺——江蘇是經濟大省,有責任也有條件發揮優勢,努力填補市場供給的缺口,為穩住全國經濟發展基本盤多作貢獻。

以非常之舉,解發展之困。

在省內各地紛紛出臺惠企業促發展政策的基礎上,2月12日,江蘇省政府在同一天發布兩大重磅政策:推動經濟循環暢通和穩定持續發展的「蘇政50條」和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緩解疫情影響的「惠企22條」。這是國內最早出臺的疫情之下促發展的省級「綜合政策包」,發布兩天,網上閱讀量即破9000萬人次。

2月19日,省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出臺意見,明確「根據疫情風險等級實行差異化防控策略,加強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有力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這也成為我省打好「復工戰」的「總路線」。

以真誠之心,解企業之憂。

「風雨過後是彩虹,相信明天定會更美好!」3月2日,省委書記婁勤儉、省長吳政隆共同致信在蘇外商投資企業。紙短情長的暖心話語,讓在蘇外企倍感振奮。

「對我們來說,江蘇是投資最理想的地方,也是最讓我們放心的地方。讀了這封信,大家更堅定了這一點。」菲尼克斯電氣(中國)有限公司總裁顧建黨對江蘇滿懷信心。

3月13日,一場令人矚目的項目籤約,收到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賀信——當天,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項目籤約落戶崑山,這是星巴克在美國本土以外最大的生產性戰略投資,充分彰顯外資對江蘇的肯定。

疫情之下促復工,江蘇有膽更有謀。疫情期間,中辦國辦督察組來到江蘇調研,深入多地調查後給出這樣的評價:推進產業鏈上下遊、大中小企業協同復工復產,是江蘇打贏「復工戰」的重要經驗。

牽住「牛鼻子」,拖快「進度條」。穩住大企業、大項目,就穩住了經濟的主心骨和基本盤。截至3月31日,全省220個重大項目開復工數量、用工人數、完成投資額均達到或接近去年同期水平,新項目開工率已超去年同期。我省還對醫藥、鋼鐵、機器人等23條重點產業鏈、491家重點企業進行有效梳理,清理「鏈」上的難點、斷點,至3月中旬,規上工業企業已基本全部復工。眼下,重點產業鏈復工面均在95%以上,企業產能利用率普遍超過85%。

圍繞「鏈之核」,「樹狀圖」幫扶。緯創集團是世界500強高新企業,其產業鏈上下遊遍布「螺絲釘」企業。3月22日,記者在緯創資通崑山有限公司大堂展板上看到,一幅產業鏈「樹狀圖」分外醒目。「政府幫我們梳理出47家一級供應商、200多家主要二級供應商以及外地的6家重要配套商,逐一幫扶復工,保證了我們供應鏈不斷鏈。」公司負責人周鴻任感動地說。

打出「組合拳」,疏通各堵點。2月21日,搭載著160名雲南籍務工人員的MU5749航班順利抵達鹽城南洋國際機場;揚州更是安排了6架空客A320為企業服務。線下「點對點」、線上「雲招聘」,「組團」到外省「搶人」……為助力復工復產,我省打出了「降、免、減、緩、返、補」的政策組合拳,全力疏通各類堵點。

這個特殊的春日,我們還看到一幅別樣的春景圖:江蘇各地你追我趕、動作頻頻,競爭合作、百舸爭流。

南京與蘇州,一個省會大都市,一個「地表最強市」,以不斷刷屏的創新之勢,展示出滿滿的元氣與蓬勃的朝氣。

「搶」人才——

「千裡不辭行路遠,時光早晚到天涯。在這歷經艱辛卻充滿希望的春天裡,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南京向青春的你們發出最誠摯的邀請!」4月8日,許多2020屆高校畢業生收到一封由南京發出的信,希望他們能夠成為新時代、新南京的建設者,共做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的合伙人。

這一天,蘇州也沒有閒著。4月8日下午兩點,「雲集蘇州創贏未來」高端人才雲創活動直播開始,向全球發出招才引智「英雄帖」。此前的3月19日,蘇州市人民政府官網正式發布《市政府關於調整人才落戶相關政策的通知》。

「拼」產業——

4月11日,南京召開戰疫情擴內需穩增長「四新」行動動員發布會。「四新」,指的是新基建、新消費、新產業、新都市。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明確表示,南京作為省會城市、特大城市,在非常時期必須主動作為,為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作出「南京貢獻」,「四新」行動就是要以有效擴大內需來對衝經濟下行壓力。

4月18日,蘇州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蘇州「產業大腦」建設工作。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指出,全市上下要協同推進「產業大腦」建設,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配置資金鍊、部署服務鏈、謀劃替代鏈、拓展柔性鏈,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

如果說,你追我趕,是積澱於江蘇城市精神裡的傳統基因;那麼,區域之間的合縱連橫,則成為疫情之下江蘇積極復甦復興中的特別風景。

「最近的南通很不低調」。4月7日至9日,南通市委市政府領導率黨政代表團馬不停蹄,完成了對蘇州、無錫、常州三市的考察,學習兄弟城市在項目建設、創新發展、城市建設、生態文明等方面的好思路好做法,並與各地分別籤署合作協議或備忘錄。

4月21日,蘇州迎來了一場分量十足的峰會——蘇錫常一體化發展合作峰會。這是蘇錫常史上第一次聯合召開「圓桌會議」,三地黨政領導齊齊出席,首次籤署合作備忘錄,為三地發展合作立下「誓言」:發揮出「1+1+1>3」的聚合效應,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抱團突圍,提升在揚子江城市群、長三角乃至全國協同發展格局中的地位、能級和影響力!

百般紅紫鬥芳菲,奮起發展正當時。在全國積極奪取雙勝利的「大考」中,江蘇有信心更有底氣,出色答好「江蘇卷」!

一個民族的精神力量,可以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不斷顯露,但在緊要關頭、重大事件中,更容易瞬間爆發;一個民族的精神世界,可以在平時的生產、生活中逐步成長,但更能在生與死、血與火的熔爐中顯現本色;一個民族的精神取向,可以從英雄人物、典型代表那裡找到答案,但更應在廣大人民的普遍行為和社會實踐中得到張揚。

在這個特殊的春天,在紅色基因傳承的江蘇大地,盡忠職守的擔責盡責,處處湧動的愛心奉獻,舍小我為大家的奮不顧身,已然匯聚成共擔風雨、生死與共的強大精神力量。

他叫時席席,徐州一名普通輔警。2月11日晚9時45分,連續奮戰17天的他突發心梗,犧牲在戰「疫」一線,生命永遠定格在30歲。同為輔警的父親時衛東,在兒子安葬後第4天,戴上兒子的警帽,毅然返回防控一線:「兒子,你沒站完的崗,沒完成的工作,爸爸替你完成!」

他叫位洪明,太倉公安局瀏河派出所一位普通民警。2月20日下午3點多,他在辦理一起口罩詐騙案時突發疾病不幸倒下,年僅35歲。這位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碩士研究生,自願選擇在基層派出所,一幹就是9年。他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的桌上還放著打算帶給小女兒的奶粉。

他叫許鵬,藍天救援隊江蘇機動隊隊長。2月21日凌晨4時許,一個不期而至的電話,讓許鵬的父親永生難忘。「孩子媽媽接的,他媽媽一哭,我曉得,不得了了,天塌下來了!」39歲的許鵬,疫情發生後主動馳援湖北,當天在從山東運送抗疫物資前往武漢途中,遭遇車禍不幸遇難。

……

請記住他們的名字,記住每一個在這場戰爭中英勇犧牲的江蘇兒女的名字。他們的精神,正激勵著更多人不畏艱險、奮勇前行。

——面對疫情,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英勇奮戰。

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位於張家港經開區(楊舍鎮)百家橋村的蘇州波力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因春節放假,急需大量人員恢復口罩生產。百家橋村黨總支立即招募黨員骨幹,成立「助力波力斯」行動支部。3天時間,行動支部的黨員們合作完成了打片、點帶、噴碼等一系列工作,生產了10萬隻N95口罩。

常州市新北區河海街道天安社區居委會委員、王家新村網格員王箏,2017年12月遞交入黨申請書,去年5月被確定為發展對象。疫情發生後,他不分晝夜堅守社區防疫一線。今年2月,他被提前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包括王箏在內,因在戰「疫」中表現突出,全省共有81名同志「火線」入黨。

——面對疫情,廣大醫務工作者白衣執甲、逆行出徵。

勇敢逆行的「白衣英雄」裡,有國家專家督導組成員鄭瑞強,但他從不認為自己是英雄,「我只是做了一個ICU人應該做的事,這就是醫者的初心和使命」;有國家應急救援隊隊員陳旭鋒,他曾參與創下24小時建起一座方艙醫院的奇蹟;還有更多「90後」甚至「95後」,用稚嫩的肩膀挑起守護生命的重擔……他們,以口罩留下的勒痕、防護服悶出的汗水,創出了「江夏模式」「方艙速度」「光谷經驗」。

3月3日,省委宣傳部、省衛健委牽頭舉行了一場「雲發布」,帶大家「走」進湖北重症病區,看一看在戰「疫」中湧現出的江蘇「最美醫務工作者」。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莫敏,就是「最美」之一,他在武漢創下了六個「第一」:收治當地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處置ICU內第一例無創機械通氣,完成第一份血氣分析、第一例經口吸痰氣道管理、第一例氣管插管機械通氣以及第一例深靜脈置管。

湖北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進展後,「外防輸入」壓力在持續增大。4月14日,圓滿指導完成江蘇省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任務後,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楊毅又被抽調,奔赴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指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生命至上,不勝不歸,大戰仍在持續,戰士仍在沙場……

——面對疫情,廣大社區工作者、公安幹警、基層幹部、志願者、新聞工作者、普通群眾不懼風雨、踴躍參與。

宿遷市泗陽縣眾興鎮紅光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飛,創新實施疫情防控一個核心、六項舉措、八方包保、四色防控的「1684」工作法,轄區內28600餘戶居民沒有出現一例感染。

在公共運輸完全封閉的情況下,54歲的南京順豐快遞員謝兆平,1月28日從泰興出發,用了3天時間,硬是靠自己的雙腿走到了南京,只因為「快遞員人手緊缺,我得趕緊回到工作崗位上」。

每一個平凡而有力的個體,都是黎明曙光中的一點微光。微光競輝,明媚可期。

因為有你,山河無恙。

「72年前的淮海戰役,鑄就了融入血脈深處的淮海戰役精神。72年後的荊楚戰疫,同志們大力弘揚新時代的淮海戰役精神和『亮劍』精神,面對強大的疫魔英勇出擊、堅決鬥爭、不放棄不言敗,充分展現了江蘇兒女國有難、召必至、戰定勝的家國情懷!」省委書記婁勤儉給江蘇支援湖北醫療隊的書信字字含情,這何嘗不是對「大戰大考」中所有江蘇兒女的禮讚?!

這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春天!

浴「火」而生的精神,已然注入江蘇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的濃濃血脈;向「死」而生的氣概,必將標註出江蘇勠力同心、開拓創新的精神新高度。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我們堅信——人有精神則立,國有精神則強。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什麼風雨可以阻擋我們闖關奪隘再向前!(杭春燕 許海燕 付 奇 沈崢嶸 林元沁)

相關焦點

  • 橫縣「文明組合」:用山歌《眾志成城戰疫情》傳遞疫情防控新聲音
    近期,他們創作的山歌《眾志成城戰疫情》在橫縣廣為流傳,並登上了「學習強國」,通過山歌這種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強黨的方針政策尤其是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圖為:韋開明和王志文正在創作山歌《眾志成城戰疫情》李東麟 攝 韋開明,橫縣衛生健康局政策法規股股長。
  • 【眾志成城戰疫情】葛條港鄉:送來錦旗表心意
    【眾志成城戰疫情】葛條港鄉:送來錦旗表心意 2020-02-29 09: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開展 「眾志成城戰疫情·中國石油石化在行動」 徵文活動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各企事業單位:  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精準穩妥推進復工復產,打好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國石油企業協會、中國石油報社、《石油組織人事》、《中國石油企業》雜誌社聯合舉辦抗擊疫情徵文活動。
  • 四支隊伍齊上陣 眾志成城戰疫情
    截止2月10日,全縣共排查出重點風險人員682人、密切接觸人員1332人,均已採取措施進行分類隔離觀察。「我們都是村幹部,是土生土長的格丼人,維護鄉親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我們的主責。我們要把責任扛起來,要挨家挨戶進行疫情防控宣傳、排查……」在黃鵬的帶領下,村「兩委」和脫貧攻堅前沿作戰隊一班人兵分四路,帶上疫情防控宣傳資料,在全村範圍內開始了拉網式排查登記。功夫不負有心人。短短一天,就將全村477戶1941人摸排了個遍。「楊伯,吃飯了沒?
  • 2020年防治碘缺乏病日|眾志成城戰疫情,科學補碘保健康
    2020年5月15日是我國第27個「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主題是「眾志成城戰疫情,科學補碘保健康」。旨在通過普及碘缺乏病防治相關知識,使公眾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做好科學補碘工作,進一步增強全社會對食鹽加碘防治碘缺乏病工作的認同和支持。
  • 焦作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徐書立署名文章:眾志成城戰疫情,科學...
    眾志成城戰疫情,科學補碘保健康焦作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徐書立碘缺乏病是由於自然環境碘缺乏造成機體碘營養不良所表現的一組疾病的總稱,涵蓋了地方性甲狀腺腫(簡稱地甲腫,又稱地甲病)、地方性克汀病
  • 眾志成城戰疫情!這群江門人彰顯大愛!又一次被感動了!
    與家人圍桌而坐,燈火可親,是每個人在春節最觸手可得的幸福。可是今年,註定有很多人得不到這樣的團圓。因為他們默默守護著我們這座城市。有衝鋒在最前線的「白衣戰士」,還有這群平凡的江門人!江門這家企業捐贈一萬雙醫用手套等支援武漢,抗擊疫情!1月27日,大年初三。
  • 三句半、快板、戲歌……河南豫劇人用文藝抗疫情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眾志成城戰病疫》「三句半」、快板《同舟共濟戰疫災》、戲歌《咱同心定把那新冠疫情趕跑》《咱們不怕》……1月28日,一系列抗擊疫情文藝作品誕生了,他們的創作者來自於河南豫劇院院屬各團的文藝工作者。
  • 自貢萬口鹽井產出八千萬噸食鹽
    自貢萬口鹽井產出八千萬噸食鹽 一萬三千口鹽井,八千萬噸食鹽,曾為艱難單薄的日子熬出了信心和希望的滋味。    CCTV.com消息(探索·發現6月26日播出):點擊看視頻〉〉〉一個西南小城,在千年前創造了開鑿地層的世界第一一萬三千口鹽井,八千萬噸食鹽
  • 三亞新機場填海工程被責令停工,罰款八千萬| 中國綠色公號榜237期
    出品|千篇一綠 數據支持|清博大數據監測時間|2020年7月5日0時 — 2020年7月11日24時製作|周嘉珺 校對|星歌三亞新機場填海工程被責令停工,罰款八千萬
  • 滾燙的文字溫暖的情,江蘇楹聯人抗擊疫情而吶喊
    2月16日,省楹聯研究會再次發出《江蘇抗疫徵聯啟事》,用楹聯謳歌在抗擊災疫的過程中,用楹聯來歌頌和反映江蘇的故事,讓江蘇人抗擊疫情的事跡留下重彩的一筆。江蘇省楹聯研究會名譽會長、清華大學教授、著名書法大家言恭達先生的新年唱和已經堅持了五年,相比前兩年的《滿庭芳》,今年言恭達先生創作《滿江紅白衣天使出徵》詞一首及大草長卷書法,為白衣天使出徵壯行。
  • 金秋撩開胡楊林的婚紗,為什麼八千萬人會為她癲狂?
    「每年去的人有八千萬呢!」「真的沒有」,一向傾向旅行不從眾,但這個數字還是打動了我,知道胡楊林長在沙漠中,很美,但沒想到這樣火。想起卞之琳的詩句「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我們裝飾了誰?!一群衣著紅衣的中國大媽翩然而至,就成了胡楊林裡的風景。初看,以為是紅衣少女,臨近,像是一群少數民族遊客,近看,才是千姿百態的中國大媽。在這裡,中國大媽的紅和天空的白和藍、胡楊林的黃很匹配,襯得整個景區曖洋洋的。
  • 眾志成城戰雨「魔」——西和縣抗洪搶險救災記
    眾志成城戰雨「魔」——西和縣抗洪搶險救災記 2020-09-07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個神秘景區耗費了八千萬,不遜色於九寨溝,被譽為「第一藤海」
    這個神秘景區耗費了八千萬,不遜色於九寨溝,被譽為「第一藤海」河北省作為京津冀的一個部分,不像北京天津那般以經濟出名,更多的是因為豐富的旅遊自由而吸引遊客來打卡。這裡除了靠經北京天津的城市之外,還有著靠近黃河等著名地點的城市。
  • 難怪值八千萬!Angelababy古裝造型曝光!粉色漢服仙氣飄飄!
    難怪值八千萬!Angelababy古裝造型曝光!粉色漢服仙氣飄飄!說起Angelababy,很多人對她的演技嗤之以鼻,不過其在娛樂圈裡的流量卻非常大,自從和和黃曉明結婚之後,她憑藉著黃曉明的名氣,著實撈了一筆。
  • 她又開始買熱搜「洗白」了,當年的八千萬片酬摳圖事件不可原諒
    #拿著八千萬的天價片酬,演戲直接用摳圖,她就是楊穎微博熱搜首位:#Baby不想孩子被人說你媽什麼都不行#,因網劇《摩天大樓》有出色的表現,楊穎再度出現網絡輿論場之中,近日,楊穎受訪談及近年心態的轉變,坦言這兩年越來越明確一件事,不想要妥協了
  • 存活了八千萬年的動物,名為針鼴,長得像刺蝟卻是鴨嘴獸的近親
    在我們多數人的印象裡,全身都長有尖刺的動物不是刺蝟就是豪豬,可是在這個世界上可不只有這兩種生物是全身都長有刺的。還有一種長有尖刺卻存活了八千萬年的動物,名為針鼴。如果是從來不知道針鼴這種生物存在的人,在第一次看到針鼴的時候一定會把它們誤以為是刺蝟的,可是針鼴雖然長得比較像刺蝟,但它們卻跟刺蝟沒有一點血緣關係,反倒是古生物鴨嘴獸的近親。
  • 為何江蘇醫療隊最早支援河北?因為江蘇海外疫情防控嚴謹、專業、高效
    最近河北農村疫情引發全國人民關注,1月10日河北本土新增高達82人,11日新增40人,短短10天時間河北已經有幾百位感染者,可見河北疫情的確很嚴峻。 河北疫情嚴峻化後第一支空降石家莊的就是江蘇醫療隊,1月7日江蘇醫療隊空降石家莊,全力以赴支援河北人民抗疫。為什麼國家率先派江蘇醫療隊衝鋒河北抗疫第一線?江蘇的海外疫情防控如何?
  • 偏安江南的南宋,靠什麼養活八千萬人口?
    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宋朝都城開封,擄走了包括徽欽二帝在內的宋朝宗室三千餘人,幾乎將宋徽宗的直系血脈一網打盡。好在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因外出招兵,躲過了這場劫難。和北宋相比,南宋的領土進一步縮小,南部和西南邊界並沒有什麼變化,但北部邊界卻因金人的入侵而大大南移。第二次紹興合議之後,宋金邊境被穩定在了淮河至大散關一線,晉冀魯豫基本成了金人的地盤。此時南宋的國土面積約為200萬平方公裡,但由於長江以北連年戰亂,土地無法開墾,南宋的主要人口都生活在長江以南。
  • 《天空之門》公測首月流水破八千萬
    原標題:《天空之門》公測首月流水破八千萬   自3月14日全平臺震撼公測以來,《天空之門》熱度一路飆升,以優異的表現頻繁出現在各大排行榜及盤點中,無論是與日俱增的玩家熱情,還是強強聯合的影遊聯動,都讓這款虛幻4打造的MMO魔幻手遊成為2019年第一季度的佳作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