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果屬於熱帶、亞熱帶水果,現已成為重要的水果之一,其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C,可以說是水果之王。其原產於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厄瓜多、古巴、哥倫比亞等地,後由法國人、荷蘭人傳入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以及我國臺灣省。近年來,我國海南、廣東等地率先開展引種試栽,從臺灣引進數個火龍果品種,並在我國海南、廣東、福建、廣西、雲南等省建立了火龍果生產基地。
原產地簡介
哥斯大黎加
哥斯大黎加共和國(西班牙語:República de Costa Rica),是中美洲的一個國家,北鄰尼加拉瓜,南與巴拿馬接壤。哥斯大黎加是世界上第一個不設軍隊的國家,首都在聖何塞。哥斯大黎加大約10%的尼加拉瓜人,他們大多是在內戰時流亡來的。主要的移民是德國人,波蘭人,義大利人和猶太人,如今印第安人的數量有所增加,主要得益於移居哥國,以獲得農業工人的機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自2007年6月1日起籤署建交公報,並於北京時間6月7日清晨正式宣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瓜地馬拉
瓜地馬拉共和國(西班牙語:Repúblicade Guatemala)是中美洲的一個國家,位於北美洲大陸的南部,國土面積108890平方千米。瓜地馬拉西瀕太平洋,東臨加勒比海,向北與墨西哥相接,向東北鄰貝里斯,向東南鄰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瓜地馬拉首都瓜地馬拉城古蹟名勝甚多,如著名的西班牙時代聖海梅大教堂,古代瑪雅人建築物卡明納爾胡尤遺址等。瑪雅遺址為著名的旅遊勝地,被人們稱為「瑪雅文化的搖籃」。阿蒂特蘭湖位於首都瓜地馬拉城的西南部,該湖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上最美麗的火山湖」。
瓜地馬拉素有「森林之國」之稱。當地盛產貴重的紅木,瓜地馬拉地處熱帶,但受地形的影響,如在海拔1500米的瓜地馬拉城,年平均溫度在20.5度,被人們稱為」常春王國」。
厄瓜多
厄瓜多,全稱厄瓜多共和國,別稱赤道之國、香蕉之國,北與哥倫比亞相鄰,南接秘魯,西濱太平洋,與智利同為南美洲不與巴西相鄰的國家。厄瓜多於1809年8月10日時脫離西班牙的統治獨立建國,位於厄瓜多境內的赤道紀念碑被看做是「地球的中心」,是遊客的必去之地。而美麗的科隆群島則是當今世界上少有的奇花異草薈萃之所、珍禽異獸雲集之地。除了實物景觀,熱情的厄瓜多人本身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他們懂得享受生活,幾乎每一個月都會有不止一個節日或長假或宗教活動。1980年1月2日與中國建交。
古巴
古巴的正式名稱為古巴共和國(西班牙文:Repúblicade Cuba),古巴是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一個群島國家。它位於美國佛羅裡達州以南,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以東,牙買加和開曼群島以北,以及海地和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以西。全境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僅西南部沿岸背風坡為熱帶草原氣候。最高峰圖爾基諾峰(PicoTulquino)1974米,最長河流考託河(Río Cauto)370 千米。
古巴共產黨是該國唯一合法政黨。蘇聯和經濟互助委員會的解體以及美國的禁運令對古巴的經濟造成了極大的打擊。面對這場經濟危機,古巴逐漸自由化了它的經濟,國家允許了私有企業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並於2004年使美元交易合法化。
哥倫比亞哥倫比亞共和國(西班牙語:República de Colombia),簡稱哥倫比亞,是南美洲西北部的一個國家,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1810年7月20日宣布獨立。哥倫比亞西瀕太平洋,北臨加勒比海,人口種族方面印歐混血種人佔60%,白種人佔20%,黑白混血種人佔18%,其餘為黑種人和印第安人等。西班牙語為國語,多信天主教。首都聖菲波哥大。哥倫比亞的經濟受到國內需求減少、嚴峻的政府預算和苦難的安全局勢的困擾。1980年2月7日與中國建交。
哥倫比亞古代為奇布查族等印第安人的居住地,1536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10年7月20日,哥倫比亞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但遭到鎮壓。1819年,哥倫比亞重獲解放。1821年,哥倫比亞曾與現厄瓜多、委內瑞拉、巴拿馬組成大哥倫比亞共和國。此後,委、厄先後退出,大哥倫比亞共和國解體。1886年,哥倫比亞改為現名(1903年巴拿馬獨立)。獨立後,自由黨和保守黨輪流執政。2002年5月,獨立人士烏裡韋當選總統並於2006年連任。2010年6月,民族團結社會黨候選人桑託斯當選總統並於8月就職,2014年6月連任,8月就職。任期至2018年。
中外植物營養歡迎您!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關注我們吧~
可以轉發給朋友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子
(資料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