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大地灣文化遺址,走進天水45公裡處邵店村,揭秘古人生活狀態

2021-01-11 甘味之家的味道

大地灣文化,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城東北45公裡處的五營鄉邵店村,是中國黃河中遊最早,延續時間最長的舊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時代文化,存在於約公元前六萬年至四千八百年之間。對於現代人來說,大地灣文化內涵豐富、特徵鮮明,既是中國率先使用彩陶的史前先民,又是西北地區最早產生的農業文化。

因其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所以處處顯露出原始的特徵,今天我們通過探索大地灣文化遺址,走近原始社會,揭秘古人的生產生活狀態。

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城東北45公裡處的五

在大地灣文化遺址中,有著六個文化層,這六個文化層有著不同的形成年份,如果按照時間排列,第一到第三文化層形成於距今六萬年至兩萬年之間,地層中僅發現石英砸擊技術產品,如石英石片、碎片等;第四文化層距今兩萬年至一萬三千年,細石器技術產品和大地灣一期陶片開始出現,但在遺物總體數量上佔比不多;第五文化層距今一萬三千年至七千年之間,以細石器和大地灣一期陶片為主;第六個文化層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之間,主要文化遺物為半坡和仰韶晚期陶片。對這些遺物的研究顯示,古人一共經歷了原始狩獵,成熟狩獵,早期農業,成熟農業四個階段,而今天,我們說的是成熟農業階段的古人生活狀態,這也是大地灣文化中佔比較多的部分。主要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銘記。

大地灣文化遺址

有固定居所

這個階段,先民們完全脫離了野外的樹居、洞居和生活,已有了確定的房屋建築。大地灣房址均為圓形半地穴式建築,面朝南方,所有屋子面積大小相近,通向室外的不是門,而是一道斜坡,面朝南方,不僅於此,在寶雞關桃園遺址中,房屋中已經有了專門用來生火的灶,不但可以取暖,也可以用來烹飪食物。經過考古學家推測,當時的房子應該和尖頂茅房類似。

野外的樹居、洞居

沒有集中的公共墓地

大地灣遺址中該時期的墓葬大多為獨立存在,沒有集中的公共墓地。從遺址來看,原始居民的墓坑多為長方形或者圓形,以單人為主。兩側放有陶器和少量石器,陶器多為彩陶,一般而言,這些器皿都是死者生前使用的生產生活用具,並沒有專門陪葬的器皿存在,可見當時的生產力依舊十分有限。

大地灣遺址中該時期的墓葬

特徵鮮明的陶器具出現

大地灣文化遺址中,發現大量的陶器,說明當時人們已經普遍使用陶器。和其他文化遺址相比,大地灣文化的陶器具有鮮明的特徵,這也是大地灣文化容易和其他文化區分的原因之一。從外觀上看,陶器表面色彩不均勻,常有褐色斑塊存在,陶色或紅或褐、或內黑外紅,質地偏軟,容易破碎,陶片分層。陶質多為夾細砂陶,陶片斷茬處砂粒清晰可見。器物類別不多,形制簡單而特殊,陶器大量使用的紋飾是交錯繩紋或細密的斜繩紋,尤其是同一器物同時使用彩繪和繩紋,是大地灣文化獨有的現象。

特徵鮮明的陶器具出現

已經有裝飾品出現

大亞灣文化遺址中,雖然石、骨器種類較少,而且大多製作粗糙。石器多打制,僅有少量的磨光石器,且形狀不規整。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關桃園遺址灰坑中發現了晶瑩的玉環,這是甘肅西北地區最早的玉器,也是最早的裝飾品。還出土有製作精美的石刃骨刀,類似於今天的水果刀,器身為骨,刃部鑲嵌有鋒利的石片,後來流行於西北史前文化以及北方草原文化。

具有一定的栽培技術

在大亞灣文化遺址的殘留物中,考古學家在編號為H398的坑中,發現了炭化的糧食顆粒。據研究發現,這種糧食是粟,現在人將他叫為糜子,但比現在種植的糜子顆粒更小,這證明當時栽培技術較為原始。除此之外,大地灣文化遺址中還出土了骨末、磨石、磨盤、陶刀、石刀等農業生產工具,證明了當時農業生產技術已經超越了刀耕火種的階段,有了很大進步。這些除了說明彩陶和農業生產工作密不可分之外,更證明了原始社會農業生產技術在當時已經有了很大提升。

彩陶和農業生產工作密不可分

小結

有人說:「如果想看1000年前的中國就去西安;如果想看8000年前的中國就去大地灣。」大地灣文化的發現,不僅可以追溯仰韶文化淵源,還能探尋古人生活狀態,以此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

相關焦點

  • 「大地灣遺址」名稱的由來
    ,是我國一處新石器時代的聚落遺址,位於甘肅東部渭水上遊的秦安縣五營鎮邵店村東側,遺址分布在清水河與閻家溝小溪和麻家溝溪流交匯處的一、二級臺地及海拔高度在1450—1670米的長蟲梁緩山坡上,總面積275萬平方米,是我國近年來重大考古發現之一。
  • 大地灣文化
    大地灣文化是華夏先民在黃河流域創造的古老文明,是華夏文明的來源之一。         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城東北45公裡處的五營鄉邵店村。【文化簡介】         在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城東北45公裡處的五營鄉邵店村東。大地灣是一處距今8000年—4800年的史前遺址。它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遺址,比廣為人們所知的河南澠池仰韶村和陝西西安的半坡村遺址都要早。
  • 央視《走遍中國》欄目組走進大地灣參觀考察
    據悉,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欄目走進羲皇故裡•天水大型紀錄片開拍儀式已於6月23日在伏羲廟門前舉行。     大地灣遺址,位於甘肅省秦安縣東北二十七公裡處的五營鄉邵店村東部,屬五營河河川地帶的南岸,東距隴城鄉七公裡,西去蓮花城鄉十公裡。相傳此地乃人類之母-媧皇之故裡。現隴城鄉還建有女媧廟。
  • 【旅遊推介】大地灣文化和「街亭之戰」遺址
    北科大攜手甘肅秦安舉辦國際會議推介大地灣文化2018年5月,秦安縣與北京科技大學攜手將在該縣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充分深入挖掘大地灣文化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提升大地灣文化在海內外的影響力,加快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以早日實現「旅遊」脫貧。圖為大地灣遺址公園。
  • 甘肅天水秦安縣,素有「羲裡媧鄉」之稱,人文古蹟眾多不該被遺忘
    甘肅秦安縣秦安縣目前已發現仰韶、馬家窯、齊家文化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7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即大地灣、興國寺、文廟大成殿,可以說人文古蹟眾多。大地灣遺址文保碑大地灣遺址位於秦安縣東北45千米處的五營鄉邵店村東側,總面積270萬平方米 。
  • 黃土高原上的文化奇蹟—大地灣遺址
    1978年至1982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肅省秦安縣五營鄉邵店村的大地灣,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 1978年大地灣遺址發掘現場照片
  • 遠古文明的火花──走進大地灣遺址
    大地灣遺址位於甘肅東部渭水上遊的秦安縣五營鄉邵店村東側,遺址分布在清水河與閻家溝小溪交匯處的二、三級臺地及南部長蟲梁的緩山坡上,總面積275萬平方米,是我國一處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重要遺存。大地灣遺址是我國近年來的重大考古發現之一,對於建立渭河上遊史前文化系列,研究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產生、發展及探討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公布大地灣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中共甘肅省委把大地灣遺址公布為首批「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地灣遺址有著重要的考古價值和開發前景。
  • 歷史消防:從「大地灣之謎」看中國遠古的消防
    大地灣遺址位於甘肅東部渭水上遊的秦安縣五營鄉邵店村東側,遺址分布在清水河與呂家溝小溪交匯處的二、三級臺地及南部長蟲梁的緩坡上,總面積275萬平方米,是筆者國一處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重要遺存。    做為「大地灣之謎」攝製工作的陪同者,筆者曾多次近距離地感受大地灣,解讀消防文化。
  • 比半坡文化和仰韶文化都要早的大地灣文化,在甘肅何處發現的?
    甘肅彩陶從目前的考古發掘實物來看,當代考古發現的大地灣遺址,就在甘肅境內。大地灣文化是我國20世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遺址位於秦安縣五營鄉,主要分布在渭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總面積110萬平方米。1978至1984年,考古人員進行了大面積的考古發掘。發現了大地灣文化、仰韶文化、常山下層文化的大量遺蹟和遺物。從彩陶的發明,農業的肇始,到大型禮儀性建築的出現,表明甘肅東部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區域。
  • 甘肅又一標誌性建築開建!最新效果圖曝光
    天水位於甘肅東南部,自古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和兵家必爭之地天水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源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享有羲皇故裡、媧皇故裡、軒轅故裡的榮譽,羲皇始創八卦,天水被譽為「易學之都」。大地灣遺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地灣遺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東北的五營鄉邵店村,分布在葫蘆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二、三級階地相接的緩山坡上,距天水市102公裡。
  • 全國多地有伏羲故裡之稱,天水伏羲文化有何獨特之處?
    陝西延川同樣有伏羲故裡的傳說和伏羲文化遺址。以上地區的伏羲文化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獻依據。此外,在渭水中上遊的甘肅天水,除了有馳名中外的麥積山石窟,另一張文化名片就是「羲皇故裡」。四、天水伏羲文化天水之所以有「羲皇故裡」之稱,主要有兩個方面的依據:一是天水是古成紀之所在。
  • 甘肅文旅「環西部火車遊」品牌專列推廣營銷活動走進青海 天水-西寧區域文化旅遊合作步入發展新階段
    ,宣介甘肅文旅品牌,暢談區域文旅合作,展望文旅發展前景,共同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他說,天水是「羲皇故裡」、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以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軒轅文化、秦早期文化、石窟文化和三國文化為代表的六大文化,構成了天水獨特的歷史文化體系。「三皇之首」伏羲氏誕生於天水,伏羲廟、卦臺山成為世界華人尋根祭祖聖地。
  • 甘肅省情和文化資源簡介
    甘肅歷史上處於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中原文化與西部文化、華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交匯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媧和黃帝相傳就誕生在甘肅,故有「羲軒桑梓」之稱。周人崛起於慶陽,秦人肇基於天水,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漢代的開邊政策和張騫通西域成功地開通了絲綢之路。
  • 這就是我生活的城市——天水
    、軒轅文化、大地灣文化先秦文化、三國文化、石窟文化諸多文化奠基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天水是中華文明的多源生發地之一,距今8000年前的大地灣文化遺址所展示的天水遠古文明,時間跨度越3000年,內容異常豐富。
  • 「羲皇故裡」甘肅天水推冬春旅遊:主打線路「高性價比」
    中新網蘭州12月18日電 (記者 魏建軍 李亞龍)甘肅天水推介「今冬明春」旅遊,整合三條精品旅遊線路並推出不同優惠套餐,主打「高性價比」。邀請全國「網紅」及媒體團近日在該地深度探訪,以此推動天水旅遊產業全時全季發展。圖為雪後的麥積山石窟。
  • 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蹟——走進大地灣F901遺址
    (大地灣原始村落)   大地灣遺址是一本尚未完全打開的歷史教科書和地下博物館,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考古價值,
  • 「大地灣女神」邂逅「東方微笑」:讓千年文物「活起來」
    穿越千年時空,留著齊劉海的「大地灣女神」帶著遠古子民的「絕美風」款款而來,抖落歲月塵埃,麥積山石窟的「小沙彌」面帶千年不變的「東方微笑」也隨之出龕進城。近期,他們「邂逅」在甘肅天水街頭,讓千年文明「活態」展現在世人面前,提前點亮了「羲皇故裡」的新春「夜經濟」。